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追魂夺命拳谱 >

第16部分

追魂夺命拳谱-第16部分

小说: 追魂夺命拳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搬拦靠跌——敌我对峙

  敌用左直拳向我头部击来,我身体下沉以避其锋,同时出左掌向左侧拦截,抓敌左手腕,迅速上步绊扣敌之前脚跟,出右拳由上而下猛捶砸敌左肘部,。同时右拳变招向前以“搬”劲击敌之胸部和颈部,并右肩也以“靠”劲法靠撞敌胸部,上下相随,使敌受制后跌。要点:捶击震压敌肘和击其面部时,动作要果断迅速干脆利落。上步、顶、绊,手脚相互配合。

  擒腕捶肘——敌我对峙我左侧向敌

  敌以右直拳击向我头部或胸部,我以右手由下而上迅速抓其右手腕,上步以左拳背由上向下捶击敌右手肘窝关节,同时配合以左腿绊扣住敌前脚,顶压其腿,两力作用使其跪跌,并起左脚踏踢敌腰,将敌击倒。要点:在连续打击时,出拳和蹬腿都应稳固自己的重心,身体稍下沉。打击要猛要狠,不给对方有还手之机。

  刁腕砸肘——敌我时峙我右侧向敌

  敌上步右直拳击向我胸部,我即撤身以避,并出右手向上拦截其手,迅速翻腕刁抓其腕向右下方拽带,并同时出左拳由上而下搬拦捶砸敌手肘,稳固右脚,提左脚向前,向下踩踏踢压敌左髋关节,使其手肘和髋关节同时受击仆跌。要点:整个动作要连贯一致,相互配合。反手刁抓要准而快,拽劲有力;搬拦砸捶狠而沉劲,踩压脚猛而有力。

  砸捶撇击

  敌右拳击向我腹部时,我即左手刁抓敌手腕,同时右拳向下捶击敌手臂。随即上左脚绊住对方前脚,右拳向上、向右顺敌右手臂撇捶打击敌方头部或胸部。要点:下砸捶应随身体下沉而发劲,以迫使敌方重心随之倾斜,后迅速变招顺劲撇击。还须注意对方手的逃脱的反击。

  捶肘踏压

  敌右拳向我头部击来,我即出左手抓其右手腕,迅速持敌手向上扭拧翻转,使之受制被扭而转身,以背对我。我再出右拳绕过敌手向右撇捶打击敌方手肘或肩关节,同时再起右脚踩腿踏于其右膝窝或髋关节,配合右拳同时发劲而踏压其关节,使敌手、肩、髋、膝受击而跪倒。要点:动作要协调、灵敏、反应快速。

  扣腕粘肘

  敌持刀从后突袭并出左手抓我右肩欲行凶,我即右脚后撇,身体右转,出左手向上折扣住敌手背,出右手从后向上托架住敌手肘,并迅速向前下方转臂翻掌,左手抓敌腕向内压,右手粘而压切敌手肘,双手同时用劲,使敌手被扭制。顺势右脚脚尖上翘,向前、向上勾绊敌前脚,使其重心失控向外跌出。要点:扣腕、拿肘、转臂压肘要迅速力猛。推肘绊腿重心要稳掌握好。

  拦切拽带

  敌从后突袭,左手抓我后背,我迅速右脚后撤插步,身体右转,出左手向上抓扣住敌左手背,右手握拳从敌左手下绕过,同后、向上曲臂拦切抵压敌后肘后,使其持刀之手不能很快下刺。顺势右拳向下栽击,身体前倾,迈步为弓步,以右手臂带敌手。随身体下沉并左旋,又持敌手向前下拽带。要点:出手要迅速,进身沉劲,带制敌方。否则行动迟缓则遭伤及。

  截拿绊扣

  敌上步出左直拳击我胸,我即出右手向上拦截并抓拿敌手腕,迅速身体左转,右脚插步敌前脚绊扣,成左弓步;身体前倾下沉,右手抓拿敌手不放,猛然随转体而向左下方直臂栽伸。上手下脚同时用劲,使敌受拽带而前仆于地。要点:刚一出手抓拿,就迅速俯身击捶,带动敌手受制,快速沉劲。两脚固身,擒手摔击。

少林派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中的一颗璀灿明珠,它发源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林寺,并因而得名,又称少林拳或少林功夫。少林武术起源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北魏年间(公元386—534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早最优秀的一项体育活动,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少林拳风格独特、动作刚健有力、朴实无华、善长技击,在武术界中独树一帜,饮誉天下,闻名于世,“拳以寺名,寺以拳显”,为中华民族搏得了赞扬和称颂。   少林拳少林武术历史故事非常多。据史载和传说,世人皆知的隋末唐初十三棍僧救秦王等;少林寺僧兵为国立功,最为人乐道的是在明朝,也是少林武术发展鼎盛时期。嘉靖年间,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少林寺僧兵多次应诏出征,威猛骁勇,为国捐躯。朝廷为嘉其义烈,在少林寺山门前立旗旌表,遗石尚在,塔林有铭可考。            少林拳分类

  中国武术的一种流派,得名于少林寺,相传为北魏时僧人达摩在河南嵩山少林寺时所创。少林原分五大流派,有河南(嵩山)少林、福建少林、广东少林、峨嵋少林和武当少林,每派中又分许多小派和门别,派别繁多。从地域上又分为北少林和南少林两大派,南派重拳,北派重腿。   少林拳少林派拳术刚健有力、刚中有柔、朴实无华、攻防兼备,以攻击为主。步法进退灵活,眼法讲究以目视目,运气要气沉丹田。其动作迅速如电,转似轮旋,站如钉立,跳似轻飞。该拳套路较短小,运动多为直线往返。动作姿势要求头端面正,眼注一点,兼顾上下左右。头竖不偏,随身变转,开胸直腰,不松塌,裹胯合膝,微扣脚尖。肩下松,手臂击出曲而不曲、直而不直,以便曲防时含有攻意,直攻时含有守意。身法注重控制重心,动则轻灵,静则沉稳。步架要求进步低,退步高,动作整体表现为全身上下内外协调一致。动作时,步催、身催、手催,以迅疾见功夫。少林拳基本功是站桩,桩有马步桩、椅子桩、丁字桩等,同时也练视、听、抓、拉、推、举、踢等。身法有八要,即起、落、进、退、反、侧、收、纵。要求藏而不露,内静外猛。战术上善于声东击西,指上打下,佯攻而实退,似退而实进,虚实兼用,刚柔相济,乘势飞击,出手无情,击其要害。在动、静、呼吸、运气、用气方面,如拳诀说:";拳打十分力,力从气中出,运气贵乎缓,用气贵乎急,缓急神其术,尽在一呼吸。";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的外三合和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的内三合,形成内外一体。用鼻呼吸,集中劲力,必要时用嘴配合发出吼声,以威慑对方,打出迅雷不及掩耳的爆发力,克敌制胜。   少林拳包括有单练拳术小洪拳、大洪拳、罗汉拳、老洪拳、炮拳、长拳、梅花拳、昭阳拳、通背拳、长护心意门、七星拳、关东拳、青龙出海拳、扩身流星拳、龙拳、虎拳、豹拳、蛇拳、鹤拳、柔拳、少林五拳、五战拳、连环拳、功力拳、潭腿、柔拳、六合拳、圆功拳、内功拳、太祖长拳、炮拳、地躺拳、少林拳、观潮拳、金刚拳、练步拳、醉八仙、猴拳、心意拳、长锤拳、五虎拳、伏虎拳、黑虎拳、大通臂、翻子拳、鹰爪拳、护身流拳等;对练拳术有三合拳、咬手六合拳、开手六合拳、耳把六合拳、踢打六合拳、走马六合拳、十五里外横炮、二十四炮、少林对拳、一百零八对拳、华拳对练、接潭腿等。散打有单练、闪战移身把、心意把、虎扑把、游龙飞步、丹凤朝阳、字乱把、老君抱葫芦、仙人摘茄、叶底偷桃、脑后砍瓜、黑虎偷心、老猴搬枝、金丝缠法、迎门铁扇子、拔步炮、小鬼攥枪等。气功有少林易筋经、小武功、混元一气功、阴阳气功、八段锦等。器械有单练、对练、枪、刀、剑、棍、长短软硬十八般兵器等。   目前流行于北方地区的多数拳种,如梅花、炮拳、洪(红)拳、功(弓)力、劈挂、通臂、短打、燕青(秘踪)、拦手、螳螂、七星、朝(昭)阳、关东、八极、戳脚、鹰爪,以及长拳、猴拳、苌家拳、岳氏连拳等等,都被认为属于少林拳系。上述每一拳种都又分别拥有若干拳械套路和功法。据少林寺弟子讲,目前仅少林寺内秘传的拳路就有234种,器械套路137种,合计371种,另外还有许多功法,可谓集中原武功之大全了。

  拳术十法

  少林寺武术将“三节、四梢、五行、身份、步法、手足之法、上法进法、顾法(开法、截法、追法)、三性调养法、内劲法”叫做十法,它是综合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功防、内外、劲法、三性调养等方面总结出来的理论。练习少林武术必须明了十法,才能不出偏差,收效迅速。   三节   少林拳   人的全身分为三节:手肘为梢节、腰腹为中节、足腿为根节。再进一步说,三节中,又各分为三节。如手为梢节之梢节,肘为梢节之中节,肩为梢节之根节;胸为中节之梢节;脚为根节之梢节,膝为根节之中节,胯为根节之根节三节之要诀是“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之。”即“起、随、追”三字。例如冲拳的动作,拳为梢节之梢节,拳起动后肘(中节)随肩(根节)追,只有这样才能发力顺达。向前进步时脚起、膝随、胯追。这样才能重心前移,十趾抓地稳如泰山。少林寺拳谱中说:“梢节不明恐中人七十二把擒拿,中节不明遍身是空,根节不明恐中人之盘跌,故三节贵明也。”明梢节是指两手互换,身心相随,互为救护的意思。明中节是指手不离心、肘不离肋,高挑低压左右拦裹的意思。如“手起撩阴,肘发护心”,身应随手而动。要知远近明老嫩,手到身到,步变身转,不给对方进击的空隙,明根节指进步低退步高。进步低,可避免被对方勾、挂、挑、避搬腿之患;退步高,可避免对方勾绊,利于进退。“起、随、追”三字十分精确、恰当。三节贯成一气,进退得法。如根节,退步时,膝随胯追,身体重心后移,十分协调。否则,步进身不进,步退身不退,手法再熟也运用无力。因此,对三节必须明了的地方,就是手脚身的精密配合。在击打时心勇而进拳进身进步,全身之力集于拳面,就会迅速。罗汉拳的动作都是全身三节(手、身、脚),配合行动,进退击打之时皆带身法,身手脚步内见溶为一体,此为练习之要诀。少林寺拳谱中说:“上法须知先上身,脚手齐到斯为真,拳中有搓谁能解,明了其意妙如神。”此意即手、身、脚齐到,三节贯一。少林寺拳谱中指:“手到不如身到,身到不如心到,先到以心,后到以身。”犹如写字,意在笔前,出必中的,心一动而百体从令。三节明则内外合,克人就无有不利。三节之理论,初看简单,细察则玄而又玄,如不精研琢,细细体察,是不易达到高水平的。   四梢   四梢指血梢、骨梢、肉梢、筋梢。发为血梢,牙为骨梢,舌为肉梢,,甲(指甲)为筋梢。四梢齐,指齐而发力,是发欲冲冠,牙欲断金,舌欲摧齿,甲欲透骨的意思。少林寺拳谱中说:“明了四梢加一力。四梢齐则内劲出矣。”其要点在于:意识引导气血达到这些部位,从而凝神聚气,使身体各系发出更大能量。心里想着四梢用劲,使身体各部位有所应答,再经过神经的反馈作用,传到大脑,以对动作进行调节,故能齐力。因此“发欲冲冠”之时,头必有意识上顶。这样,不仅避免了低头探腰的毛病,而且因气贯行发,加速毛细血管网的代谢,增加了肌肉作功的能量。所谓明了四梢多一力,就是这个意思。又加“牙欲断金”,指使面部肌肉紧张收缩状态,增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