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激情H文电子书 > 恋爱中的女人 >

第15部分

恋爱中的女人-第15部分

小说: 恋爱中的女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进食。这个地方似乎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光圈,将现在排除在外。这里只有愉快、宝贵的过去,树木、鹿群、静谧如初,象一个梦。

    可她精神上很不幸福。人们的谈话象小型炸弹一样爆响着,总有点象在说警句,不时爆出几句俏皮话来,玩弄词藻。说不完的空洞、无聊、吹毛求疵的话象小溪一样多,不,象河水一样多。

    人们都在斗心眼儿,实在无聊至极。只有那位年长的社会学家,他的脑神经似乎太迟钝,没有什么感觉,因此他看上去十分幸福。伯金正垂头丧气,可赫麦妮却一定要嘲弄他,让他在每个人眼里都变得形象可鄙。令人惊讶的是她看上去总在节节胜利,而他在她面前竟束手无策,看上去一钱不值。厄秀拉和戈珍对这种场面都不适应,差不多总是保持缄默,默默地听着赫麦妮有板有眼的狂言,听着那位约瑟华先生的连珠妙语,听着那位女秘书唠唠叨叨或另外两个女人的对答。

    午饭后,咖啡端到草坪上来了,大家离开饭桌,分别选择在树荫或阳光下的躺椅上落了座。秘书小姐到屋里去了,赫麦妮操起了刺绣,娇小的伯爵夫人拿起一本书看着,布莱德利女士用纤细的草编着篮子,大家就这样在初夏下午的草坪上,悠闲地干着活计,措词严谨地聊着。

    突然传来汽车刹车和停车的声音。

    “赛尔西来了!”赫麦妮慢悠悠地说,她的话很有趣,但声音很单调。说完她把刺绣放下,慢慢站起身,缓缓穿过草地,绕过灌木丛,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谁来了?”戈珍问。

    “罗迪斯先生,赫麦妮的哥哥,我猜是他。”约瑟华先生说。

    “赛尔西,对,是她哥哥,”娇小的伯爵夫人从书本中抬起头用浓重的喉音说,似乎是给人们提供信息。

    大家都等待着。不一会儿,身材高大的亚历山大。罗迪斯绕过灌木丛走来了,他象梅瑞迪斯笔下的那位把迪斯累利①挂在嘴边上的主人公一样迈着很浪漫的步子。他对大家很热情,立即摆出主人的样子潇洒随便地招呼大家。这一套待人的礼节是他为招待赫麦妮的朋友们学的。他刚从伦敦的下议院回来。他一来,立即给草坪上带来一股下院的气氛:内政部长讲了这样那样,他罗迪斯都思考了些什么,他同首相都谈了这样那样的话。

  

    ①迪斯累利(1804—1881),英国政治家及小说家,曾任英国首相。

    这时赫麦妮同杰拉德。克里奇一起绕过灌木丛走了过来。杰拉德是随亚历山大一起来的。赫麦妮把他介绍给每个人,让他站在那儿,等大家足足看了他一会儿,然后才带他走。他此时此刻是赫麦妮的贵宾。

    谈到内阁的情况时,说起内阁中的分裂,教育大臣由于受到攻击辞职,于是话题转到教育问题上来:“当然了,”赫麦妮狂烈地抬起头说:“教育没有理由、没有借口不提供知识的美和享受。”她似乎在争吵,似乎内心深处思考了片刻又接着说:“职业教育不能算教育,只能是教育的夭亡。”

    杰拉德在参加讨论之前先畅快地吸了一口空气,然后才说:“不见得,难道教育不是跟体操一样,其目的是产生经过良好训练、强有力的头脑吗?”

    “象运动员练出一副好身体一样,时刻准备应付一切。”布莱德利女士对杰拉德的看法表示衷心赞同,大叫起来。

    戈珍默默、厌恶地看着她。

    “哦,”赫麦妮声音低沉地说:“我不知道。对我来说,知识带来的欢乐是无穷尽的,太美好了。在全部生活中,没有什么比特定的知识对我来说更重要了,我相信,没有的。”

    “什么知识?举个例子吧,赫麦妮。”亚历山大问。

    赫麦妮抬起头,低沉地说:“呣——呣——呣,我不知道……可有一种,那就是星球,当我真正弄懂了有关星球的知识,我感到升起来了,解脱了。”

    伯金脸色苍白,气愤地看着她说:“你感到解脱是为了什么呢?”他嘲弄地说。“你并不想解脱。”

    赫麦妮受到触犯,沉默了。

    “是的,一个人是会有那种舒展无垠的感觉,”杰拉德说,“就象登上高山顶俯瞰太平洋一样。”

    “默默地站在戴林山顶上,①”那位意大利女士从书本中抬起头喃言道。

    “不见得非在戴林湾。②”杰拉德说。厄秀拉开始发出笑声。

  

    ①这是英国诗人济慈的一句诗。

    ②戴林湾:加勒比海的出口,在巴拿马与哥伦比亚之间。杰拉德误以为意大利女士说的是戴林湾,引起厄秀拉嘲笑。

    等人们安静下来之后,赫麦妮才不动声色地说:“是的,生活中最伟大的事就是追求知识,这才是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知识当然就是自由。”麦赛森说。

    “那不过是些简略的摘要罢了。”伯金看着从男爵平淡无奇、僵直矮小的身体说。戈珍立时发现那位著名的社会学家象一只装有干巴巴自由的扁瓶子,觉得它很有意思。从此她的头脑中就永远烙下了约瑟华先生的影子。

    “你这是什么意思,卢伯特?”赫麦妮沉着、冷漠地拉长声音问。

    伯金说:“严格地说,你只能掌握过时的知识,就象把去年夏天的悠闲装进醋栗酒瓶中一样。”

    “难道一个人只能掌握过时的知识吗?”从男爵尖锐地问道。“难道我们可以把万有引力定律叫做过时的知识吗?”

    “是的。”伯金说。

    “我这本书中有一件精彩的事,”那位意大利女士突然叫道,“说一个人走到门边把自己的眼睛扔到了大街上。”

    在座的都笑了。布莱德利小姐走过去隔着伯爵夫人的肩膀看过去。

    “瞧!”伯爵夫人说。

    “巴扎罗夫走到门边,急匆匆地把他的眼睛扔到大街上,”

    她读道。①

  

    ①这句话的英文原意是“向街上看了一眼”,这位意大利人不太通英文,望文生意。

    大家又大笑起来,笑得最响的是从男爵,笑声象一堆乱石滚落下来一样。

    “什么书?”亚历山大唐突地问。

    “屠格涅夫的《父与子》,”矮小的外国人回答,她说起英语来每个音节都吐得很清楚。说完她又去翻那本书以证实自己的话。

    “一个美国出的旧版本。”伯金说。

    “哈,当然了,从法文译过来的,”亚历山大用很好听的法文宣布说。“巴扎罗夫走到门口,把眼睛扔到大街上。”

    用法文说完这句话后,他神采飞扬地四下里顾盼一下。

    “我弄不清‘急匆匆地’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厄秀拉说。

    大家都开始猜测。

    令人吃惊的是,女佣急匆匆地端上了一个大茶盘,送来了下午茶。这个下午过得可真快。

    用过茶点后,大家聚在一起散步。

    “你喜欢来散散步吗?”赫麦妮挨着个儿问大家。大家都要散步,感到象犯人要放风一样,只有伯金不去。

    “去吗,卢伯特?”

    “不,赫麦妮。”

    “真不去?”

    “真不去。”不过他犹豫了一下。

    “为什么?”赫麦妮拉长声问。一点小事上受到点挫折,她都会气得发疯。本来她是想要大伙儿都跟她去园子里散散步的。

    “因为我不愿意跟一大帮人一起走路。”他说。

    她喉咙中咕哝了一阵,然后以少有的冷静口吻说:“有个小男孩儿生气了,我们只好把他甩下。”

    她奚落伯金时看上去非常快活。可这只能令伯金发呆。

    赫麦妮飘飘然朝大家走过去,转过身朝伯金挥着手帕,嘻嘻笑道:“再见,再见,小孩儿。”

    “再见,无礼的母夜叉。”他自语道。

    人们穿行在公园中。赫麦妮想让大家看看一条斜坡上的野水仙花,于是不时地引导着人们:“这边走,这边走。”大家顺着她指定的方向朝这边走来。水仙花固然很美,可谁有心去观赏?此时的厄秀拉无动于衷,满心的反感,对这里的气氛反感极了。戈珍无所谓地调侃着,把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大家观看腼腆的鹿时,赫麦妮跟牡鹿说着话,好象那头鹿是个她能哄骗、爱抚的小男孩儿一样。这鹿是头雄性动物,所以她要对他施加点压力。在大家沿着鱼塘往回走时,赫麦妮对大家讲起两只雄天鹅为争夺一只雌天鹅的爱情故事。她讲到那失败的天鹅把头埋进翅膀里,坐在砂砾路上的败兴样子时,不禁嘻嘻笑起来。

    当大家回来后,赫麦妮站在草坪上喊卢伯特,尖细的声音传得很远:“卢伯特!卢伯特!”第一声喊得又高又慢,而第二声则降下了调子。“卢——伯——特。”

    但没人回答。女佣出现在门口。

    “伯金先生在哪儿?艾丽斯?”赫麦妮慢悠悠温和地问。可这温柔的声音下却是固执、几乎是丧心病狂的意志!

    “我觉得可能在他的房间里,太太。”

    “是吗?”

    赫麦妮缓步走上楼梯,沿着走廊边走边用又细又高的嗓门儿叫着:“卢伯特!卢伯特!”

    她走到门前,敲着门大叫:“卢——伯特。”

    “在。”他终于答腔了。

    “你干吗呢?”

    这问题并不严重,但却问得奇怪。

    伯金没有回答就打开了门。

    “我们回来了,”赫麦妮说,“水仙花儿可真好看啊。”

    “是啊,我看过了。”

    她拉长了脸,冷淡地、缓缓地扫视他。

    “是吗?”她仍看着他说。当他象个生气的小男孩儿那样无援无靠地来到布莱德比时,跟他闹点矛盾,这比什么都让赫麦妮感到刺激。但她明白,她同他就要分道扬镳,她潜意识中对他抱有强烈的仇恨。

    “你刚才干什么来着?”她重复道,那声音很柔和,显得毫不在意的样子。他并不回答,于是她几乎是下意识地走进他的房间。他从她的闺房中取来了一幅画有鹅的中国画,正在临摹,他的技巧很高明,摹得颇为栩栩如生。

    “你在临这幅画?”她靠近桌子俯首看着这幅作品。“啊,你临得多么漂亮呀!你很喜欢这幅画儿,是吗?”

    “这幅画儿太神妙了。”他说。

    “是吗?你喜欢它,这让我太高兴了,因为我一直珍爱它。

    这幅画是中国大使送我的。“

    “是这样。”他说。

    “可你为什么要临它呢?”她不经意地问,“为什么不自己画自己的作品?”

    “我想了解它,”他回答,“通过临摹这幅画,比读所有的书都更能让我了解中国。”

    “那你学到了什么呢?”

    她的好奇心又上来了,她紧紧地抓住他,要得到他内心的秘密。她非要知道不可。她要知道他了解的一切,这种欲望纠缠着她,让她变得很霸道。伯金沉默了一会儿,不想回答她。但惧于她的压力,他才开始回答:“我知道中国人从什么地方摄取生存的源泉了——他们的所悟与所感——那就是,冰冷的泥水中一只灼烫的鹅——鹅那奇妙灼烫的血象烈焰一样注入他们自己的血液中,那是冷寂的泥潭之火,蕴藏着玉荷的神秘。”

    赫麦妮狭长的面庞上没一点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