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海青拿天鹅 >

第65部分

海青拿天鹅-第65部分

小说: 海青拿天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手很大,昨晚回宫缝制的时候,我特地在觪的尺寸多留了些空间,现在竟包得紧紧的。
  我抿抿唇,对他说:“若觉得小了,我再给你做大的。”
  姬舆将双手看了看,又看向我,眸光流转,唇边露出深深的笑意:“不小。”
  我又拿起围脖,望去,他比我高许多,微微地踮起脚。姬舆看着我的手,似乎明白了,将脖子稍稍低下。
  围脖的里层纳上了一层毛线,做得很宽很厚,虽然围在脖子上,却可以耸到耳朵。
  “冬日寒冷,舆骑马时将此二物戴着,便不致冻伤。”我边说着,边给他系好。
  姬舆没有出声。我正要放下手,忽然,眼前一晃,我不及惊叫,身体已经离地。
  “姮!”姬舆的双臂紧紧地箍着我,头埋在我颈边,低沉的声音中不掩兴奋:“一年。你再等一年,后年孟春我就来接你!”
  我被他牢牢地抱着,只觉肌肤间热力腾腾,蔓延到脸上,辣辣地烧,心像是要蹦出喉咙了一般。
  骊驹甩了甩尾巴,向前移开身体。不远处的城墙下,众人低着头;觪正襟危坐,脑袋侧向天空;寺人衿双手捂着眼睛,指缝却张得大大的。
  好一会,姬舆将我缓缓放开,风夹着入冬的寒气,脸上丝丝地凉。
  他凝视着我,目光灼灼,颊边红云燃烧,胸前微微起伏。
  “我回去了。”片刻,他开口说道。
  我深深地呼吸,抑制着笃笃的心跳,颔首,望着他:“一路保重。”
  姬舆眸中深遂,光采粲然:“好。”
  他转身上马,再度注目向我,唇边含笑,稍顷,双腿一夹,纵马飞驰而去。
  道路上扬起淡淡的尘土,伴着渐去的蹄声,将那抹身影渐渐洇得模糊。
  我犹自站在路旁,看着远方,心仍然停在方才的情境中。自从两人挑明了以后,姬舆和我似乎就总是这样,匆匆的见面,又匆匆地分开,却每每难忘……我摸摸自己的脸,过去,自己何曾想到过那个孔雀般的人竟有这热烈的一面?而自己的回应竟愈发不知所措……
  一只手落在我肩上,拍了拍。
  我回头,觪一脸贼笑:“姮,子熙远去了。”
  “嗯。”我说。
  “回宫吧。”
  我应下,和他一起往车驾走去。
  “阿兄。”
  “嗯?”
  “阿兄真如此关心戎狄?”我问。
  觪讶然回头,看了看我,他颊边挂起一抹笑容,转过头去:“稚子。”
  入冬之前,虢国捎来消息,姝怀孕了。
  传说虢子大喜,以子嗣单薄为由,力驳宗老意见,让姝住进了原本只给正室休养的宫室。父亲派了一名大夫慰问,带去不少滋补之物。
  冬天终于来临,初雪之后,王畿传来消息,王姜刚刚诞下了一名王子,母子平安,天下诸侯纷纷派使者往贺。
  此时,西北之地,猃狁果然来犯。晋侯燮父联合各国坚守城池,天子命虎臣舆领王师讨伐,大胜,俘万余。
  冬去春来,元月间,宫中人人欢欣不已,齐央顺利诞下了觪的第一个孩子,是个男孩。

  丰渠

  怀里,婴儿睁着乌溜溜的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面前的人。
  “庚。”齐央含笑地轻唤着,将小木匙中的米汤小心喂入庚的口中。庚顺利地吞下,齐央再喂,没多久,几上的小碗就空了。
  “真乖。”齐央夸道,放下木匙,用软帕将他的嘴边拭净。庚似乎不喜欢,挣扎着,嘴里“唔唔”地哼。
  齐央满意地对我说:“我先前还忧他不惯米汤,却是多虑……”
  话音未落,只听庚“咕”的一声,米汤从他口中返了出来,把下巴垫着的巾子濡脏了。
  齐央一惊,赶紧唤侍姆来收拾。两人手忙脚乱,齐央的脸上却无一丝恼色,眉目间尽是柔和。
  庚由着摆布,双眼定定,似是疑惑地望着齐央。他自出世至今,已有四个月,粉嫩的小脸渐渐长开了,轮廓唇鼻完全是觪的样子,唯独眼睛生得跟齐央一模一样。
  我笑道:“听兄长说,他的朝服洗过了许多回。”
  齐央一笑,道:“太子每日蚤朝后便过来抱庚。”
  我点了点头,望向门外,只见下午的日头辣辣的,大雨下了一个月,几日前才止住。
  “入夏以来大涝,兄长已是多日未见了吧?”我说。
  齐央给庚换上巾帕,说:“太子无暇□,不来也罢。”说着,她笑了笑,叹道:“也不知为何,自从有了庚,能不能见太子竟不似过去般紧要了。”
  “哦?”我瞥着她,觉得好笑,也不知道谁在名子礼那天,一看到三月未见的觪,眼泪就掉了下来。
  齐央瞅瞅我,却不像从前那样解释到底,只低头哄庚,脸颊微微泛红。
  “不知晋国明日是否有雨?”侍姆在一边叠着巾帕,一边说开口道:“君主萤……”
  “侍姆,去端些水来吧。”齐央忽然打断道。
  侍姆愣了愣,应诺下去了。
  室中一时安静无比。
  齐央看向我,目光极不自然地闪了闪,面色尴尬。
  我淡淡地笑。侍姆想说什么我清楚得很,现在四月,三个月前,燮在晋国迎娶齐萤,明天就是他们庙见的日子……
  “我该去游水了。”我对齐央说。
  “庄不坐了?”齐央讶然。
  我说:“天气炎热,此时不去,不知何时又要落雨。”
  齐央面色仍有不定,看着我,点了点头:“庄小心。”
  我起身告辞。
  林苑中,巨木枝叶郁郁,树荫下,湖水一如既往的清亮。
  我一个猛扎地跳入水中,浑身一凉。气泡在四周纷乱地舞起,我微眯着眼睛,光线在水中忽明忽暗,幽幽亮亮。
  蹬水浮出湖面,豁然清新,我喘着气,将脸上的水抹去。仰头望向天空,浓密的树荫中,阳光点点晃过。
  燮婚礼那日,杞国的天气也像今天这样,晴朗得出奇。晚上,我去找觪聊天。觪相当合作,我说想饮酒他也没反对,命人往窖中取了一尊来。两人在堂上边喝便聊,天南海北,上下古今,说了一整夜。我没想到自己酒量这么差,不过是低度的米酒,两盏下肚,已经见晕了。事后,觪说我痴颠了,说起什么都笑,听到什么也笑,一直笑到睡着。我却什么都不想不起来了,只记得迷糊中,往堂外望去,那月光清冷得碜人……
  我闭起眼睛,双腿在水中划动,水波涌在发间,似能将头脑中的思绪洗净。
  “君主!”岸上传来寺人衿的声音,她大声对我说:“太子正寻君主!”
  觪?
  我朝她游过去,踏着石阶上岸。
  “太子方才来到宫中,现下正在堂上等候。”寺人衿便用巾帕给我包起头发,边说。
  “知道了。”我说,在帐中换下衣服,往宫室中走去。
  堂上,觪果然在,见到我,笑意盈盈。
  “阿兄如何来了?”我问。
  觪笑道:“为兄特来道谢。”
  我愣住:“道谢?”
  觪眨眨眼:“昨日姮不是使人给为兄送了沙冰?”
  我了然,昨天闷热,觪顶着太阳在乡遂中巡视了一日,回来后,我就做了沙冰让人送给他。我笑了笑,问他:“大涝可退了?”
  觪说:“还须过几日,只要不再落雨便无甚大事。”
  “如此。”我点头。
  这个时代的农业还相当原始,杞国的田土尚算肥沃,每逢不顺的年景却会损失惨重。觪刚刚掌权,就遇到了去年的干旱和今年的大涝,着实难为了他。
  我不禁想,如果在现代……脑子转了转,我苦笑,现代农业毕竟离不开各种科学技术,单生物工程一项,我就无能为力。
  不过,原始有原始的方法,旱涝灾害可以用水利改善的。我说:“阿兄,杞国河流天生,若往两岸田中开渠,旱时导水,涝时疏水,则既可防灾,又可灌溉,岂不大善。”
  “嗯?”觪看着我,面色惊讶:“姮竟知道这些道理?”
  我笑笑:“不过空想罢了。”
  觪挑挑眉:“空想?姮定是曾见过丰的田地。”
  “丰?”这回轮到我不解。
  “然也。”觪说:“我当年随君父往宗周,曾见丰四周田野,渠道纵横,引渭水灌溉,无旱无涝,岁岁无饥馑,那时为兄便叹服周人农事之精。”
  我了然。虽然没去过丰,但周人的农业技术是公认的高超。
  自商以来,“周”在文字中就是上田下口的形象,是个物产丰富之意的美名,而周人的祖先后稷更是被奉为农业的始祖。丰与镐京一水之隔,是文王时的旧都,会出现用于农业灌溉的水利工程倒也不足为奇。
  我问觪:“阿兄既知晓,为何不照做?”
  觪叹口气:“为兄何尝不想,只是姮有所不知,开渠甚为深奥,天下欲效丰者多矣,却至今无一功成。”
  我奇道:“为何?”
  觪说:“丰渠乃文王时所开。据传当年有一人,叫散父,族中十几世皆为农师,他钻研得此道,事于文王。”
  我问:“如今散父何在?”
  觪苦笑:“灭商时不知去向。”
  我惊道:“如此说来,天下竟只丰一处有渠?”
  觪说:“非也,还有一处。姮可记得朝歌?”
  我颔首。
  觪说:“当年我与你路过时,曾见一处田野中也有渠。那时我见了大喜,想叫你看,你却在车上睡熟了。”
  我想了想,说:“或许是卫伯仿的。”
  觪摇头:“非也。为兄曾特地去看过,那渠与丰渠一样,路数甚为清晰,因势利导,且农人也说,那片田土从无旱灾水患,看得出是出自散父之手。”
  我点了点头:“如此说来,散父或许在卫国?”
  觪说:“为兄也这么想。”
  “阿兄,”我说:“商亡至今已四十余载,散父若在世,该多大年纪?”
  觪轻轻地叹了口气:“为兄也想过,只是杞国境地如此,为兄怎么也要试上一试。”
  我讶然:“阿兄要往卫国?”
  觪笑道:“然。”
  我疑惑地看着他,问道:“阿兄今日来此到底何事?”
  “致谢。”觪笑得狡黠:“姮,出嫁前可欲与为兄再游卫国?”
  我睁大眼睛。
  “姮,”觪微笑,话语字字魅惑:“嫁人后可就再难出去了……”
  “我去。”我果断地说。
  觪满意地颔首,
  说走就真的走,两日后,觪将庶务暂托给国中三位的上卿,车驾整装待发。
  行李一律从简,我只带了两三套素色衣服,斩衰是不能脱的,准备了罩衣披在外面。环佩首饰也不必佩戴,不过,丘把凤形佩玉韘等物用小布袋装起来,要我随身带着,说旅途艰险,辟恶之物带多少也不为过。
  临行时,我去向父亲道别。
  自从母亲故去后,父亲就搬回了正宫,操劳了一辈子,他的身体原本不怎么好。现在,他把国事全都交给觪,自己每日在宫中看书,或者出宫走动,偶尔巡视乡邑,身体倒还是硬朗了些。
  不过,他有时头脑会变得懵懂。
  我走到堂上,父亲正在翻案上的简牍。旁边的寺人提醒他:“国君,君主姮来了。”
  “君主姮?”父亲抬头,满脸疑惑:“不是只有君主晏,何时来的君主姮?”
  我定住。
  寺人走到我身边,小声地说:“国君又犯病,一时糊涂,君主莫怪。”
  我略一颔首,走上前去。
  父亲仍站在案前,看着我,忽而露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