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霍英东全传 >

第20部分

霍英东全传-第20部分

小说: 霍英东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泰的公司都是委托的近律师楼收取买家的钱。在地产出现危机的形势下,的近律师楼听信一些人的话,决定冻结买家的钱,不发给陈德泰。这样一来,陈德泰既无钱继续兴建已经动工的楼宇,也无钱缴清地价,进退两难,公司濒临破产边缘。
  “我和陈德泰的关系很好,初时也很想帮他,但一了解,发现他牵涉的钱数目实在是太大,无法帮他的忙……”霍英东回忆说。
  据霍英东所述,那段时间,陈德泰整天忧心忡忡,神情恍恍惚惚,吃不下,睡不着,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有时还借酒消愁。霍英东见状,很担心他会想不开而自寻短见,于是天天陪在他身边,白天陪,晚上也陪。
  一天,已是夜深时分,霍英东陪陈德泰散步,开解他。两个人忘记了已是深夜,也不知道要走到哪里,只是漫无边际地走着、走着……几个小时之后,他们居然走到了飞鹅岭。两人接着爬上山去,坐在山上,或聊天、或静坐;而陈德泰,却不时对着星空低吟,或对着香江夜景扼腕长叹……
  “我也不知道,那天晚上怎么会到飞鹅岭去?”对于那段患难与共的经历,霍英东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从那以后,有一段时间,每天晚上,我都陪着陈德泰上飞鹅岭,和他一起度过了很多个不眠之夜……”
  一天晚上,在飞鹅岭,两人谈起怎样摆脱陈德泰的困境。霍英东对他说:“因为你牵涉的数额太庞大,看来只有汇丰银行可以救你。所以,我建议你给汇丰写封信,请汇丰帮忙。”
  “我担心叫汇丰出面帮忙,可能倒过来会被汇丰吃掉。”陈德泰患得患失。
  “到了这一步,你要相信汇丰……”霍英东坚持自己的看法。
  最后,陈德泰被霍英东说服,去找汇丰银行,要他们出面支持自己度过难关。
  “汇丰银行基于很多买家已经给了钱,于是同意出面帮他。汇丰将陈德泰的一些地盘挞订,比如渣甸货仓地盘;一些地点好的楼盘如美丽都,汇丰帮他卖掉;有些楼就干脆斩仓……”霍英东谈起这段往事,感叹道:“在地产出现危机的情况下,能救起陈德泰,都算是一个奇迹!”
  陈德泰面临绝境,最后绝处逢生;而李康节,因为大量抢购地盘,扩张过度,负债累累,最终也陷于困境。
  霍英东说:“由于李康节搞得不好,最后拖累了何贤,恒生银行逼他还钱。何贤本来投入不多,但这间‘联合’公司的不少借贷都是由何贤签字担保,搞得何贤一身债,最后还是周恩来总理出面,想方法帮何贤度过难关。”
  对廖宝珊爱莫能助
  1958年的地产危机只持续了很短时间,危机一过,楼市再度活跃和疯狂起来。
  在地产危机期间,霍英东曾以低价大量吸纳空置楼宇和地盘,资产剧增。1960年,他再次与汤于翰医生合作,在半山购入嘉慧园和普乐道2号等地盘。
  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香港的地产发展商主要有何东家族、利氏家族、广生行、陆海通等,他们在地产界各显所能,平分秋色。50年代中期和后期,霍英东叱咤香港地产市场,大胆创新,业绩斐然,可以说是独领地产之风骚;至于被人称为“铁三角”的郭得胜、冯景禧、李兆基,他们在香港地产市场大展宏图,却是60年代的事;而如今在地产界有卓越表现的李嘉诚、郑裕彤等华商,他们踏足地产行业则比霍英东更晚了好些年。
  正因为霍英东是五六十年代香港地产界的中流砥柱,所以,那时香港地产界发生的一些事,往往会把霍英东牵扯进去。1961年6月,霍英东就曾一度卷进震动香港的“廖宝珊事件”之中。
  廖宝珊原籍广东潮阳,20世纪40年代初期来香港闯荡,靠炒卖地皮和黄金发迹,而后于1948年开办廖创兴储蓄银行,几年后更名为廖创兴银行。廖宝珊动用银行存款,在西环抢购大量货仓和一些电厂的地盘,兴建新楼。由于廖宝珊经营有方,银行存款与日俱增,加之地价和楼宇不断升值,他的家财也水涨船高。1961年初,他曾向外宣布,他的家财已超过1亿元。
  谁知,那年6月份,市井坊间突然传出廖宝珊曾贩卖毒品,并将被递解出境的消息,一些报纸也刊载这些传言。紧接着,从6月14日起,廖创兴银行一连几天出现了空前的挤提风潮。6月16日,汇丰和渣打两家银行联合发表声明,表示愿意透支3000万港元应付存户的挤提;与此同时,香港警务处长也在报纸上公开辟谣,指市面流传某知名银行家被警方侦查,且已被通知离境的消息乃属谣言,毫无根据。到此,银行挤提风潮才告平息。
  “其实,我自己也曾像廖宝珊一样,深受谣言所害,1954年传我被递解出境,说我的沙船走私,一点根据都没有。”提起廖宝珊事件,霍英东愤愤不平地说。
  在银行挤提期间,廖宝珊已整整7天没有睡好。风潮一平息,汇丰、渣打委托罗兵咸会计师行稽核廖创兴银行账簿,并要求拍卖他的地皮和楼盘顶数。廖宝珊误认为两家银行要吞并他的资产,精神大受打击,终日以泪洗面,有时夜发惊梦,有时睡到半夜也吵着要找律师查询详情……
  “这时,有一些商界朋友告诉廖宝珊:汇丰、渣打要吃你,全香港只有霍英东一个人可以救得你,应该找霍英东谈谈,叫他出面帮助渡过难关。”霍英东回忆说。
  “为什么说全香港当时只有你一个人可以救廖宝珊?”我问霍英东。
  霍英东答道:“当时,我在地产界都算是最有实力的……”
  廖宝珊与霍英东尚算熟稔,他知道霍英东除了财力雄厚外,当时在香港地产界也算是领袖人物,地产界人士都尊重他,他的话在地产界有相当分量。于是,一天,他亲自去找霍英东。看到廖宝珊神情恍惚,脸容憔悴,霍英东甚为同情。
  据霍英东所述,他们两人坐下,廖宝珊就悲从中来,眼眶带泪,哽咽着对霍英东说:“霍生,汇丰、渣打有意吃掉廖创兴。他们要拍卖我的物业,这不等于割我的肉,要我卖仔卖女……”
  霍英东见他把自己的物业看得这么重要,放不下,已经预感到他可能出事。他关切地问:“廖生,你不卖地,哪还能有什么办法?”
  “霍生,只有你才能帮我渡过这一关。”
  “你要我怎样帮你?”
  “有一个方法,就是由你和我签署一张买卖合约,把我的物业全部卖给你,这样一来,汇丰、渣打就不会拍卖我的物业。”廖宝珊转而向霍英东说明,“霍生,你放心,这张合约只是签给汇丰和渣打看的,风波一过,合约可以由你解除。”
  霍英东想:签一张合同,不能是假的,一签,合同就是真的,具有法律效力,况且他的物业数量很大,涉及的买卖金额是一个巨大的数目。于是,他委婉地对廖宝珊说:“廖生,作为朋友,我也很想帮你,但这一方法似乎有些不妥,是否再想一个比较合适的方法?”
  听霍英东这么一说,廖宝珊有些失望,以几乎是哀求的口吻说:“霍生,你一定要帮我,除了你,没有人能帮得到我!”
  霍英东也显得有些无可奈何:“廖生,能帮,我一定帮你,让我再想一想,好不好?”
  两三天之后,廖宝珊又去找霍英东。
  霍英东安慰说:“廖生,你想想,陈德泰前几年碰到地产低潮时,也能渡过难关。现在地产市道这么好,你的情形并不是很坏。不管怎么样,你的物业拍卖后也值一亿多港元,汇丰、渣打吃不了你的。”
  “那很难讲,拍卖物业时,如果有人‘食饼仔’,压我的价,那就惨了!”廖宝珊还是患得患失。
  霍英东态度极其认真地说:“廖生,你不用担心,如果汇丰、渣打一定要卖你的地,我们绝不会食饼仔,压你的价,这个我可以向你保证。”
  “如果汇丰一定要拍卖我的地,我也毫无办法了。只望霍生你到时跟那些行家打个招呼,不要落井下石,拜托你了!”廖宝珊情绪低落,说话有气无力。
  霍英东接着又劝他:“廖生,你最好将物业交给哈利敏卖,因为哈利敏是洋人的,洋人卖物业,个个都相信是真的;若交由中国人卖,有人不一定相信。”
  几天之后,廖宝珊百般无奈地将自己拥有的物业拍卖,以顶汇丰、渣打的数。
  “那天,我也参加拍卖,我记得,我们公司还买下了他的‘恒景楼’。”霍英东回忆说。
  虽然拍卖所得的价钱并不算低,但眼巴巴看到自己曾经拥有的物业落到别人手里,廖宝珊耿耿于怀,心里极度伤心和失落。几天后,他的高血压病就发作,送进医院后没几天,就脑溢血死亡。廖宝珊出殡那天,霍英东还送了花圈,并亲临丧礼,为廖宝珊送行。
  “廖宝珊很叻(能干),很有本事。”霍英东谈起廖宝珊时,感慨地说,“但他把财产看得太重,想不开,放不下!”
  第十六章大举淘沙 终成行内巨擘
  霍英东的立信叱咤地产行业,有荣公司却在香港大搞市政和海港工程,并独霸香港的海沙采集和供应权,霍英东也因此被人称为“海沙大王”。但由于种种原因,淘沙业最终成为失败的生意。
  一百多万元购大挖沙船
  1961年11月,也就是“廖宝珊事件”之后几个月,霍英东应邀前往英国3个星期,考察英国的教育和建筑事务。
  那时,霍英东听说泰国政府港监部门有意出售一艘巨型挖沙船。这艘船名曼哈顿号,原是美国政府用以援助泰国挖湄公河河床,以利黄金半岛海面交通畅顺的。这是一艘有历史纪念意义的船只,因为当初泰国政府接收曼哈顿号时,适逢泰国发生政变,披汶总理及旧政府高级官员多人,曾被海军将领扣留于此船多日,后来总理及随员等逃离此船。
  结束英国的考察行程,霍英东专程从英国飞往泰国首都曼谷,与泰国政府港监部门洽谈购买曼哈顿号挖沙船事宜。此船长288英尺,载重2890吨,每20分钟可入海底挖取泥沙2000吨,然后自动卸入船舱中。其性能之优良、生产效率之高,在当时实属罕有。霍英东有意购进此船,提高有荣船务的挖沙机械化程度和淘沙产量。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霍英东最后以泰币400万铢(约港币120万元)购得此船。当时,一个八九百英尺的楼宇单元也不过是几万港元,故120万可以说是一笔巨大的款额。重金购买此船,可见霍英东对淘沙业雄心勃勃。
  1961年12月上旬的一天,曼哈顿号挖沙船驶抵香港,霍英东将之改编为“有荣二号”。由于此船乃当时香港最大型、最先进的挖沙船,故当它抵达香港时,引起港人的关注,不少报章还刊文报道此事。
  霍英东是在朝鲜战争生意结束后,从事淘沙生意的。“有荣”是他用以经营淘沙业的旗舰。
  据霍英东回忆,初时他们招请大量的驳运工人当铲沙工。挖海沙相当苦,用手工操作,铲沙很吃力,产量不高。这些铲沙工是临时招请的,每逢煤炭船一到,他们就转去运煤,淘沙工作就得暂停下来。
  有感于此,霍英东就改临时招请工人为招标挖沙,与几十个驳船的船主签订挖沙合同,一立方米海沙约支付3元多港币,霍英东则先支付一年工钱给船主。但船主大多都不能按量完成挖沙指标,霍英东支付的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