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那时汉朝(壹) >

第32部分

那时汉朝(壹)-第32部分

小说: 那时汉朝(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贪无功之禄,不受无功之爵,这就是最本真的陈平。逃亡之后,陈平下一个理想老板是刘邦。

  我们知道,陈平是出了名的帅,然而这么多年来,他的帅除了幸运娶得一个五手货的老婆外,基本上还没有创造出什么惊天动地的经济效益。更让他寒心的是,因来长得太帅,还差点让他在逃奔刘邦的路上丢失性命。

  当时,陈平一人提着长剑准备渡过黄河,投奔刘邦。然而当他坐船渡河时,突然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船夫没有用心摇船,反而是紧盯着他鼓胀的腰包。陈平立即醒悟过来,这是一条黑船,般夫看他长得这般鲜美可人,以为是一个有油水可捞的逃将!

  陈平真想哭了,一叶扁舟飘于滚滚黄河水上,天地苍茫,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唯有船上这两个一强一弱的男人莫名的对峙着。船越来越靠心江心,船夫每动一次船桨,都仿佛利刃在陈平鲜美的身体上划一刀。完了,再无应对之措,那今天就成了喂鱼肥料了。

  急中生智,陈平想出了一招脱身之术。所谓脱身,就是脱掉身上所有衣服,因为唯有这样做,陈平才能证明他身无分文。更绝的还有,为了拉笼船夫,又或许是为搏得船夫同情心,陈平只好*和船夫一起撑船过河,船夫这才看清楚陈平真的一无所有,于是便打消了谋财害命的歹心。

  陈平终于安全地渡过黄河。当他跳到岸上那一刻,感觉就像从地狱跳上了光明之门,他一刻也不敢停留,立即扑往刘邦驻军所在地。也正在这时,他遇见了他一生中最难忘的一个人——伯乐魏无知。

  让我们奇怪的是,魏无知这么一个重要角色,司马迁和班固都没有分别在《史记》及《汉书》里给他留一个列传什么的。这两位史家只告诉我们的是,陈平上岸后厚着脸让魏无知代他向刘邦求职,魏无知拜托刘邦身边一个叫做石奋侍卫官带他去见刘邦。

  当时,与陈平一起去参加刘邦面试的人总共有七个,刘邦只请他们吃了顿饭,便对他们打着哼哈道:“你们吃完就回去休息吧。”

  傻瓜都能听得出来,刘邦这不过是职场中的一句客套话,其实他心里就瞧不上眼前这些所谓人才。

  这时陈平却急了,他立即站起来对刘邦说道:“我今天是有要事来找您的,所说的话不超过今日。”

  陈平这招,就叫出奇制胜,他如果不使出绝招,就无法打动刘邦对其刮目相看。刘邦之前是见过陈平的,我们还听说张良还曾经托陈平帮过刘邦,既然老朋友有要事,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于是刘邦便留下来继续喝酒。

  其实,刘邦这叫破例满足陈平的求职心切,没想到还没有面试完,他就深深地被陈平传奇的经历及事迹打动了。最后,他们以下面三句简短的话结束交流。

  刘邦他问陈平:你以前在项羽手下当什么官?

  陈平:都尉。

  刘邦:好,从明天开始,你就是我的都尉。

  果真,第二天刘邦就向汉军宣布,拜陈平为都尉,兼任陪车侍卫(参乘)兼大军保护官(护军)。

  这是继韩信之后,汉军当中又出现的一个爆炸性的新闻。没想到的是,汉军诸将一听说刘邦拜陈平为都尉,立即引来一片破骂声和牢骚声。在这些人当中,吵得最凶的是周勃及灌婴等高级将领,他们最不满的是,刘邦凭什么任命陈平为护军?

  护军工作就是督监诸将,周勃和灌婴等人都是刘邦出生入死的兄弟,而陈平不过是项羽手下一名逃将,而刘邦对他还没有经过全面摸底和检修,就要把这个不安全可靠的监视器安装在汉军当中,万一他是项羽派的间谍,那汉军不是死翘翘吗?

  再说了,一个韩信已够他们受了,如果每次来一个外人说自己有才,刘邦就把军中重要位置留给他们,那周勃这帮兄弟往哪摆?他们在战场上拼死拼活,难道永远都让他们挂着十年不变的军职吗?

  不行,这个叫陈平的人是一定要轰走的。于是,周勃一煽动,士兵们也跟着嚷不服气陈平当护军,牢骚之声像苍蝇和蚊子的声音,顿然在汉军的天空嗡嗡地响起,传到了刘邦帐内。刘邦不是傻瓜,他早听到了将领和士兵们的不满声音,但他没有抚慰。就让他们吵个够了,我就当是耳朵聋了,眼睛瞎了,什么都听不见,什么也都看不见了。

  事实上,刘邦装聋作哑是很高明的做法。兄弟们有牢骚也是正常的,哪里有冒尖,哪里就有妒嫉,这是人性使然。不过陈平怎么样,不能过于迷信人类个体的揣摩,应该相信时间的检验。再说了,当初这些人不也对韩信的能力怀疑过吗,可事实呢?如果不拜韩信为将,大家说不定现在还蹲在汉中喝西北风呢。

  其实,刘邦除尝到封韩信的甜头之外,封陈平也是形势所迫,他这招就又叫,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想想都知道了,韩信投奔,拜将;张耳投奔,厚礼;陈平投奔,保都尉,升护军。天知道下一个还会有谁来投奔,然而不管谁来,刘邦都会告诉你,跟着我刘三混,绝对不比项羽差,你们有可能是下一个韩信或者陈平。

  到此为止,随着陈平的到来,刘邦和项羽这场足球式战争争霸赛,将不再是四个人对两个人的战争,而是五比二进行比赛。

  就差一声响亮的冲锋号角了!

一、顺德者未必昌
冲锋号角终于吹响了。

  三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这个战火纷飞的春天,是真正属于汉王的春天。在短短一个月内,刘邦得陈平,降魏王豹,一路春风得意鼓歌而前。

  乘着胜利的歌声,刘邦继续向东挺进,他南渡黄河,把部队开到了洛城新城(今河南省伊川县)。刘邦刚驻军下来,当地有位姓董的老先生竟主动找上门来,给汉王献了一件珍贵的宝贝。

  这个宝贝不是什么珠宝,也不是绝世美女,而是一个比宝贝还宝贝的意见。

  董老先生这样对刘邦说:古往今来,两军对垒,从来都是顺德者昌,逆德者亡。今天下楚汉相争,项羽无道,又流放诛杀了义帝,他可谓是天下人人*的对象。如果汉王您能实行仁政,推广信义,率三军主动为义帝发丧,以讨贼之名号召诸侯共力征伐项羽,那么四海之内,无人无不仰望你的德行而追随你!

  这翻话像一贴清醒剂,让刘邦一下幡然醒悟。

  刘邦杀出汉中夺回关中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是义帝之约。那兵出关中向江东推进挂的又是什么名?当然是为了当皇帝。但是心里想当皇帝就算了,千万不能说出口,一说出口就是犯大忌了。可问题来了,说当皇帝,天下就会说你野心大,不配为你效劳卖命。不说嘛,人家就会说你私心重,只顾报仇,却不顾苍生死活。

  看来,刘邦还缺一个出师之名,他要想夺得天下,就要懂得先给自己正名。

  正名之说是孔子发明的,更是儒家的专利。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师出无名则兵必败,项羽杀义帝正好授人之柄,刘邦为何不好好利用他的错误,好好地惩罚他呢?

  我们不能不感叹董老这个高明的见解,就算张良陈平之流也不能不佩服这是个伟大而正确的意见。民国时期厚黑学大师李宗吾认为,皮厚心黑,是古来成大事者都必持的两件法宝。但并不是什么所有的皮厚心黑者都能成功,要想修成一个高明的厚黑人,还地得往厚黑两字表面涂上一层光亮的仁义道德。

  如今,董老建议刘邦以正名之说对义帝发丧,不就是教刘邦给自己涂上仁义道德来充当保护色吗?

  其实这何止是保护色,它简直就是一套攻不可牢的防弹衣,更是进攻敌人最锐利的武器。刘邦和项羽相斗就好像两兄弟在大街上打架,其他的兄弟要么懒得劝解,要么就是看热闹。但刘邦突然对其他兄弟吼出一句,他妈的项羽把我们老爸都杀了,你们还愣着干嘛呀,那其他兄弟想不帮他都不行了。

  对天下来说,义帝就是诸侯的父亲,尽管义帝是一个窝囊没用的人,但他毕竟还是天下之共主,这是抹杀不掉的事实。于是,刘邦决定利用义帝之名,召集诸侯,征伐项羽。

  刘邦立即建筑祭坛,为义帝举行发丧仪式。在祭坛上,刘邦脱下半身衣服,裸露双臂放声大哭,全军哀痛三天。只见他站在高高的祭坛上,向诸侯发出了沉痛的宣言:“义帝是天下共主,然而项羽却将他放杀于江南水道之中,这是大逆不道之为。今天,我愿意率领关中部队,征召天下之壮士,与诸侯们一起去攻打诛杀义帝的凶手项羽。”

  毫不疑问,刘邦这不仅是作秀,更是宣战。

  此时,项羽远在齐国,当他闻听刘邦号召天下反楚,已出离的愤怒了,骂什么都是没用的了,唯有立即发兵痛击刘邦,方能解恨。可让项羽意想不到的是,当他起身要撤军离开齐国时,他被一个人无情的拖住了,这个人正是田荣的弟弟田横。

  田氏兄弟真不愧是英雄出身,倒下一个又接上一个,项羽干掉田荣后,田横仍然握住了田荣的旗帜,收集被项羽打散的齐国,竟有数万人。田横在项羽诛杀田荣的城阳向项羽发难,他也对项羽吼出那句经典怒言:打你个狗日的!

  真是牛的怕蛮的,蛮的又怕横的。田横就像他的名字一样的横,项羽想尽快摆平他,却发现田横就像一条水蛭,越是狂砍他越是繁衍得快。从三月杀到四月,项羽对田横发动了多次进攻,不但干不掉他,田横还把田荣之子田广立为齐王号令齐民,田荣力量迅速壮大。

  项羽郁闷了。

  田横是项羽的军事生涯少见的硬骨头,他似乎不是在抵抗,摆明就是要挑衅项羽的军事智慧,和破坏他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美丽神话!

  项羽再一次被击怒,他决定暂时放下刘邦,先把田横彻底打趴了,再回军打刘邦。然而,让项羽千想万料都没想到,他为了打掉田横争一口气,这时却让刘邦像吹气球一夜迅速膨胀。

  当刘邦为义帝办完丧礼后,立即发布文告向诸侯征兵。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数天下之大谁最恨项羽?刘邦第一,田荣第二,陈馀第三。田荣已经战死,刘邦第一个向陈馀提出联合征讨项羽的请求。

  但是,陈馀像当初田荣对项梁一样,提出了一个杀人要求,他对刘邦说,要打项羽可以,但你要帮我杀个人。

  刘邦:谁?

  陈馀:张耳。

  刘邦:张耳?

  陈馀:没错,就是他。

  刘邦一时愣住了,当初项梁就是因为不答应田荣杀田假等人,才落得后来被章邯干掉的命运,如果他不杀张耳,难道就要重蹈项梁的命运吗?可张耳是刘邦的座上宾兼故友,如果杀掉他,只会更加不得人心,因为张耳也是从项羽队伍中投奔过来的,把他干掉了那还有人敢投奔刘邦吗?

  杀,或不杀,这都是个麻烦问题。

  刘邦真的犯难了。然而刘邦之所以为刘邦,总是在关键时刻想出化危为夷的绝招,这时他又想到了一个对付陈馀的一个妙招,那就是找了一个与张耳长相相似的替死鬼砍下头来,并把它送给陈馀。

  果然,这招把陈馀忽悠了,他终于愿意出兵帮助刘邦。真是兵不厌诈啊,当初项梁如果想到这招,现在天下老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