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武艺丛谈 >

第6部分

武艺丛谈-第6部分

小说: 武艺丛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十三只,所以寡不敌众。但由其数量,亦可以想见他的声势并不下于清朝台湾水师。滋扰甚久而一直难以平抚,不为无故。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淡水海盗小考(4)
蔡牵船队固然袭泊之地不定,但淡水一直是他经营着力之处。故嘉庆十一年六月十三日军机大臣谕:「朕闻淡水沪尾以北山内有膏腴之地,为该逆素所窥伺,此时或又窜往,亦未可知。赛阿冲可派兵前往,相机办理」。同年三月廿六日,闽浙总督玉德奏也称:「上年十一月内,(陈花)随同蔡逆盗船驶到淡水滋事,该犯在沪尾上岸打仗」。同年八月三十日,刑部为内阁抄出福州将军赛阿冲奏会移亦云:「淡水沪尾地居极北,逸匪尚未尽获」。十三年,正月廿四日,赛阿冲又奏:「朱濆帮船,三十余只,先窜至鸡笼洋面。……又匪船窜至沪尾」。十八年十二月廿一日,闽浙总督汪志伊题本亦载:「陈刚,原任闽浙督标右营外委,管带兵丁拨付台湾剿捕蔡逆,留防台湾沪尾海口」。
  这些纪录,都显示了蔡牵的根据地之一就在淡水。清朝水师之防务,也以淡水最为吃重。因此,嘉庆二十一年八月,福建巡抚王绍兰奏,说巡阅台湾澎湖兵营,分别等第时,台湾水师中、右、左三营及沪尾水师操练最精,为第一等。台湾城守营,「艋牛⒏谅昀级颊罅罚舸盏梅ǎ倥铺瑁嗍舯憬荨梗取Kδ下吩蚬砣砣酰谌取U庵峙判颍从沉说笔狈牢癯灾氐某潭取
  依清律,凡逮到海盗:「江洋行劫大盗,立斩枭示。又洋盗案内,接赃仅只一次者,发黑龙江给打牲索伦达呼尔为奴。又,被胁服役、*者,杖一百、徒三年」(嘉庆十一年,三月廿六日,闽浙总督玉德奏折),处罚不可谓不重。可是海盗之势依然如此之大,只能说是官府断了人财路,所以趋利者不绝,络绎于海上了。
  据嘉庆十年四月十四日闽浙总督玉德奏称,当时总兵吴奇贵「身为大员,于海洋匪徒肆扰,自应认真奋勉缉捕。乃竟心存畏葸,屡催不应。丧心病狂,实出情理之外」,应予革职。此即可见当时海盗声势足以令官兵畏战。
  后来经王得禄等人戮力整顿、奋勇力战之后,情况才好转,蔡牵等人之声势逐渐销戢。但海上之盗,并不止息。嘉庆二十五年(一八二○),十一月初九,有上谕云:「所称淡水之沪尾、鸡笼及噶玛兰一带洋面,又有匪船游奕等语。从前洋面大帮贼船往来肆劫,剿捕多年,始行净尽。比年洋面肃清,何以忽有匪船游奕?王得禄系水师提督,洋面皆伊所辖,责无旁贷。此等匪船若不及早扑灭,听其勾结,又成大帮,必致滋蔓难图。着该提督即分饬舟师出洋擒捕」。这就可以证明海上之盗是不曾止息的。
  而且,嘉庆皇帝还没有弄清楚的是:这时再度死灰复燃的小股海盗,乃是新海盗时代的先声。带来的,乃是比从前「洋面大帮贼船」更巨大的力量。那就是以西方国家力量来叩清朝海关关口的新海盗时代!
  嘉庆君在发了上面那道上谕之后不久便过世了。道光继位,道光四年(一八二四)姚莹《中复堂集?上孔兵备书》有云:「牛逡拇苑费黄蹋潦∏穑苋朊鲅蟆W芏健⒀哺А⑺Α⑻岫剑舷睾N奈涔傥鹑瓮2础W员灸耆轮谅苟磐猓ぶ薪希焓怪良α6槊袷言谄г叮币哉聊杂胍籽黄凰θ纹渫2矗辈桓稹4酥斜浊椋滔匀灰印埂U饩褪侵赣⒐捶费黄氖隆
  以后经历鸦片战争,列强更番入侵,法国海军甚至进攻淡水。这些事,读近代史者无不知之,故不备述了。
  
   。。

拳经九论(1)
一、圣典崇拜
  刀经拳谱、武笈秘录,在我们社会上,因小说电影电视之渲染,已形成一种「圣典崇拜」。大家相信最高的道理即存在于经典之中,只要获得经典,依法修参,便能证得无上菩提,登至最高境界。所以,为了获致经典,不惜巧取豪夺,大动干戈。取得经典后依之修行,亦为必循之径路。
  圣典崇拜是各宗教各文明中普遍之现象,武侠世界自然也不例外。但武侠文学中出现这个现象的时间甚晚。早期只有侠义小说曾有宋江获得九天玄女三卷天书之类故事。可是天书玄秘,通常都是没有字的;仅在危难时焚香祝祷,才会示现天机。此亦为圣典崇拜之一种类型,然非尘俗世界得能仿效。尘世的武林,把拳经秘籍讲得最活灵活现的,是金庸的小说。我们试想:若无《九阴真经》《九阳真经》,射雕神雕诸传的英雄侠侣们还唱得成戏吗?若无《辟邪剑谱》《葵花宝典》,令狐冲林平之的曲折故事恐怕也讲不成了。同理,小胡斐的本领,全凭一册胡家刀谱。有人偷练了前面几页,便成了技击名家,经典之义,斯可谓大矣哉!
  金庸之前的武侠小说名家,谈论秘笈者甚少,金庸则几乎每本小说均以秘籍为其情节核心,秘笈又特别多。九阳真经、九阴真经、辟邪剑谱,葵花宝典,胡家刀法之外,如六脉神剑、易筋经、紫霞神功、*心经、乾坤大挪移等均是。其小说之模式既以此为特点,当然也就因此而形成了格套,看来看去,似曾相似,不免有自陷窠臼之嫌。故以秘笈为叙事核心,乃其创格之成就,而亦遂为其缺点之所在。
  何况,秘笈固为昔贤所创,笔录以传世。后世岂即无贤能之士,不能自我创获,非取而诵习不可?金庸笔下的圣典崇拜,往往被形容成武功一代不如一代。所以谁只要能得到圣典,便可练成当世最高的武功。此固为圣典崇拜之常态,但经是死的,人是活的,因崇拜经典,遂拒绝灵活通变、因革创益之机,恐亦非智者所应为。
  此非苛责金庸,也不是要讨论武侠小说该怎么写。金庸之所以特别注意到圣典秘笈,并以此来做为情节核心,料想他有个特殊的时代社会背景,令他对此有感会,故下笔不觉其然而然,就表现出了圣典崇拜诸征象。
  可不是吗?近百年来,康有为奉孔教圣典、国民党高举三*义、共产党抱持马列教条、民进党以*核四之党纲为神主牌。这些执政者(康有为百日维新亦可勉强算是执了政权),谁不在表演着他们的圣典崇拜态度呢?谁不宣称其圣典乃「圣人造作,具一切法」?谁不谨循其教,宁愿百姓遭殃、社会萧条,也不肯在党纲上稍做让步?这样的社会,出现这样的小说,又有啥可怪诧的呢?
  二、易筋经
  武林秘笈,来历最古、地位最高者,首推达摩祖师《易筋经》。

拳经九论(2)
易筋也者,谓练武之人须改换筋骨,转弱为强。修习此经即可以达到这种效果,「以血肉之躯,而易为金石之体」。
  达摩被称为少林初祖,少林则为天下武学之宗,泰山北斗,因此这部经典在武林中简直地位崇高极了。关于这部经典的传说、小说叙述也讲得神妙无方。
  可是,很少人真看过这部圣典。当然,无上妙品,不授无缘,流传本来就很慎重、很神秘,一般人自然也难得看着。不过幸而读者并不甚多,一般练武之士,文化水平又不见得太高;更少人关心它的理论性,而仅从练功的需要上去诵习,所以它才一直保持着它神奇且崇高的地位。真去取来参阅,它的西洋镜恐怕就要拆穿了。
  先不说达摩与少林寺相关传说均属杜撰伪托,就只针对《易筋经》来说,甚中荒谬之处便甚多。
  例如达摩是襌师,少林是僧门,《易筋经》却教人攒、挣、搓、拍睪丸;握、洗、束、养*。洗,指每天用药水洗泡。束,指用软帛束起。为什么要如此费工夫呢?因为要壮阳,以供房中鏖战。经文说:「吾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大于是法者?」这怎样可能会是达摩和尚的口吻,怎么会是少林寺里传习的功法?
  此类功法,它自称为「泥水操珠最上乘之功也。」清顺治年间,一位海岱游人记载曾见西羌人习此法,可以「以长绳系睪丸,缀以牛车之轮,曳轮而走」,则彷佛现在市井间的「九九神功」之类。功在壮阳,与武艺何干?倘或更以泥水采战自诩,伤德败行,又岂有道之士所宜为?在道教练丹法中,对于藉助*采阴补阳的功法,都是瞧不起的。称为泥水丹。跟金丹大道,相去霄壤。《易筋经》号为至高妙谛,而居然以泥水丹法自鸣得意,不是要笑煞人吗?
  此经还有些附录,说:「男子骨白,妇人骨黑」「髑骸骨,男子自项及耳并脑后共八片,妇人只六片」「牙有二十四或二十八或三十六」,皆妄谬。
  这本经典,所述功法,其实多杂采道教呼吸吐纳、导引以及内丹绪法拼凑而成。最重要的锻练方法则是「八段锦」。八段锦很普遍,会的人很多。但换个名目,称为「易筋十二势」,大家就觉得高深玄秘多了。
  圣典崇拜,往往就是如此。一个时代、一个社群、一堆人,奉若神明的什么主义、纲领、教条,其实大部分也都是如此。高明神圣,徒子徒孙,万人景从,膜祗奉行,以为有甚深奥义,足以生死人而肉白骨,按而稽之,殆亦仅仅是另一本《易筋经》罢了。要改易筋骨者,该换的,其实不是筋骨,而是脑筋。
  三、洗髓经
  武林秘籍,《易筋》之外,尚有《洗髓经》。此经亦属达摩传授,而且比《易筋经》还要神奇。
  据《易筋经》李靖序说,达摩卒后留下一口铁函,函中藏有这两本经书,「洗髓经帙,归于慧可,附衣钵共作秘传,后世罕见。惟易筋经留镇少林」。可见少林所传亦仅易筋法而已,洗髓功则为掌门衣钵之秘。李靖这篇序文是伪造的,但即使是伪作此序者也承认并不曾见过《洗髓经》。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拳经九论(3)
故《洗髓经》可谓秘中之秘,历来修练之士看待这两本书,也持轩轾之见。例如玄同子藏本《易筋经》后序就说:「练易筋功行,成就已;以洗髓之功视之,犹是外功,不足以言工夫之上乘,必须进而练习洗髓,方为形神之妙道毕矣」。
  少林掌门衣钵秘术,流传当然也绝少。不过据说后来慧可襌师发愿弘法,将此经翻译成中文,所以毕竟有了传本。
  流传各本,内容甚为分歧,译文也颇有不同。其功法大略谓:夜中静坐,服气吐纳。五更起床后,也吐浊纳清。静坐吐纳时,舌抵上颚,咽津入腹,气归丹田。平时行住坐卧也要行功,然后再辅以按摩之法。
  这样的功法,其实也甚为简单。但它跟《易筋经》相比,确实较有理趣,其〈无始锺气〉〈四大假合〉〈凡圣同归〉〈物我一致〉各篇,都不只是讲技术、操作手法,而是从宇宙气化讲起,谓宇宙因气化而成,故水火土风四大假合,人亦如此。生命暂有,终归太虚。修练者只是借假以合真,运用服气养气之法,以求长生。这样的理论,使它在各武术秘笈中显得较为深奥高妙,以致于它那极简单的功法也彷佛高深莫测了。实则其理论虽有理趣却是欠通的。若真能悟四大假合、生本虚幻,便能超脱生死关,何至于汲汲以长生久视为念?而其具体功法,则又卑之无甚高论,不过是呼吸吐纳而已。里面甚至还有一些「两手常在腹,扪脐摸*」的动作哩。
  如此功法,何以便能拥有那么高的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