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从愤青到思想家 >

第5部分

从愤青到思想家-第5部分

小说: 从愤青到思想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学李斯的光,一展自己的平生抱负。然而李斯深恐韩非在秦王面前抢了自己的风头,竟然不念同学情谊,在秦王面前讲韩非的坏话,并派人送毒药给韩非逼其服毒自杀。
  清代大兴“文字狱”,令无数知识分子受到无端*。而事实上,与其说是清朝皇帝用血腥手段打击读书人,钳制人民思想,倒不如说是读书人之间为了向统治者争宠献媚,想尽办法陷害自己的同行,以抬高自己的结果。于是,我们便看到了“告密”,“打小报告”,“无中生有”,“鸡蛋里面挑骨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等一幕幕令人发指的悲剧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不断上演着。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如李斯一样可耻的读书人毕竟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极少数。可能绝大多数,都只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文人相轻”传统的影响而已。但我以为这仍然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正是由于“文人相轻”的原因,使我们对许多事物、许多问题,缺乏正确的判断,甚至导致片面的、非理性的、错误的认识。
  比如上面我们已经提到的李敖先生,就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余光中先生的文学成就。又比如,曾经被我们视作伟大旗手的鲁迅先生,对于与他同时代的一些文学家和学者,如梁实秋先生、林语堂先生等,不也是缺乏应有的宽容精神与平和态度吗?记得前几年,有个别青年学人发起了一轮又一轮对于余秋雨先生火药味的批评。从中我们不难再次想到“文人相轻”的习惯力量有多么的强大。诚如一位古人所言,“文人相轻,由来已久。”(东汉曹丕语),今人岂能例外乎?
  但愿“文人相轻”早一点成为我们的历史。
  (2005年3月13日)
   txt小说上传分享

用常识分析经济问题
曾经有朋友问我,读法律出身,为什么会对经济现象和问题感兴趣并经常发表一些独立的见解?不错,自己的确喜欢写些涉及经济问题的文字;甚至不客气地讲,我分析股市、房市等一些现实经济问题,可能远比某些所谓著名的经济学家(教授)来得准确、高明。
  比如2007年年末的时候,有相当一批所谓的著名学者(以*、刘纪鹏为代表)竭力鼓噪中国即将开始“黄金十年”的时候;我就明确提出了“要准备过冬”的看法。特别是对于*之流误国误民的“牛市一万点”的错误主张,我曾经在网上给予了针锋相对的抨击。
  又比如美国次贷危机暴发后,竟然有学界人士沾沾自喜,以为中国可以独善其身,置危机于度外;甚至有个别利令智昏的专家认为我们“大国崛起”的机会来了,叫嚣到美国去“抄底”。经过理智分析,我得出的结论是,美国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丧失全球霸主地位,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也不会发生任何改变,美国之祸不可能是中国之福,而只能是祸上加祸。好在我们的领导人没有被他们的谬论所迷惑,否则后果可想而知。
  还比如对于近期中央政府推出的4万亿庞大投资计划,自己也不像多数乐观人士那样信心倍增、精神振奋。因为,4万亿投资计划虽是冠以扩大内需、保经济增长为名,但由于没有将市场配置作为基础性手段来调节经济,而仍采用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手段,完全由各级政府来主导;所以其最终效果和效率不能不令人担心。再有,尽管十项措施中也将经济适用房和安居房建设纳入其中,却将医疗、基础教育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工程排斥在外了,更多地考虑了公路、航空、铁路、电力等基础建设和政府垄断项目投资。如此的结果,很可能只是保了经济增长(GDP),人民福祉却不会有大的提升。
  另外,对于目前理论界渐渐泛起的对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怀疑、批评甚至否定的声音,我也是非常不以为然的。在我看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丝毫也没有证明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失灵”,而只是暴露出了美国政府在财政经济政策方面的严重失误。因此错的不是市场那只“无形的手”,而是政府那只“有形的手”。美国自小布什政府上台以来,长时间(近八年)推行了一套肆意扩张的财政经济政策,政府滥举债、民间滥借债,从而最终导致了如房地美、房利美等金融机构的信用危机。此次金融危机,说到底根源在政府滥用经济权力。可是我们的一些学界和民间人士居然从金融危机推导出了“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破产”的可笑结论,乃至于一厢情愿地以为用*《资本论》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可以挽救金融危机,岂不是天方夜谭?
  现在想来,自己之所以能够不人云亦云,比较理性和冷静地独立分析和思考一些经济现象和问题,并有所心得;其实根本的原因是我相信常识,相信自亚当·斯密以来的基本经济学常识,依常识思考和判断问题,当然也就不会犯常识性错误了。
  (2008年11月18日)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不是一个人的胜利
许多年前,我曾经看过一部好莱坞灾难大片《天地大碰撞》,在片中出现的“美国总统”是一位黑人先生。从那时起,我便相信而且期待,美国,我们这个星球最富有也最充满活力的国家终将诞生一位黑人总统。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公元2008年11月5日北京时间12时,美国人民选出了自己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不仅是第一位黑人总统,而且是一位年轻的(年仅47岁),机智、潇洒,极具男性魅力的总统。奥巴马给美国带来了新变化,给世界带了新变化,当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变化。
  历史与现实的经验均证明,“*是个好东西”论断的正确性。正是依靠成熟的*制度,美国终于自我打破了其长期固有的种族主义的藩篱,人民通过自己的双手选举出了他们信赖的领导人。虽然他有黑人血统、来自单亲家庭、缺少政治经验、也无靠山,但他有学识(哈佛法学博士)、年轻、谦恭、亲民、口才好,更具迷人魅力,因此人民信任他。有人民的信任就足够了,人民信任他,他就是合格的总统、合格的领导人。
  穷小子出身的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之时,就曾经让我们知道所谓的“美国梦”并不是一个神话;今天年轻的黑人政治家奥巴马当选总统,再一次证明了“美国梦”的真实可信与伟大。另外,奥巴马的当选也表明了美国人民变革的决心。既然变革可以发生,美国国家的持续富强、经济的再度繁荣,当然便是可以预期的了——因此今天低迷已久的华尔街股市用暴涨来欢迎奥巴马当选!
  虽然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让今天美国的经济雪上加霜。但是世界经济的格局并没有发生什么根本性的变化,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也没有任何动摇的迹象。那种认为金融危机将拖美国经济走下坡路,甚至认为美国将由此走向衰落的看法,将最终被证明是无知而可笑的。
  在我看来,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不仅是一个人的胜利,也不仅是黑人的胜利,更不仅是美国的胜利;而是世界的胜利,历史的胜利,*的胜利。
  (2008年11月5日)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出轨的浪漫(1)
我相信我们这世界大多数的男人或女人是要与自己的妻子和丈夫白头偕老,终其一生的;我还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过着一种循规蹈矩、平淡如水的生活;我更相信,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是合适的和幸福的。然而,这并不表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总是平静安宁;对于平淡的生活没有一丝厌倦;对于循规蹈矩没有几许反感;对于外面的精彩世界没有任何憧憬。事实恰恰相反,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些梦想,都有一些期待,都有一些渴望,那可能正是我们得以乐观地面对平淡生活,度过平凡人生的重要理由。
  所以,我们经常会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旅游,度过一段不同于已往的日子;我们也会到电影院看一部伤感的电影,暂时忘却已经麻木的情感;我们还会阅读一本本不同的书,以期获得新鲜的知识与经验;我们有时甚至于幻想疯狂一下自己,放纵一下自己,麻醉一下自己……
  具体说到“出轨”——“婚外情”这样一个现代社会早已经不太敏感的话题的时候,我同样以为这是与人的品性而不是某个人的品性有关的。所谓人的品性,是指每个人都具有“出轨”的愿望和渴望,都憧憬和羡慕外面的精彩世界,所以钱钟书先生讲“城里的人想出去”;而某个人的品性,则是指具体某个人对于“出轨”的态度和行为。因此在我看来,“出轨”与“不出轨”的人,实在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根本无法得出,“不出轨”的人比“出轨”的人道德高尚的结论;但是道学家却总是愿意这么看,某些所谓传统观念的“保护者”更愿意坚持那样的观点。
  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出轨”现象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已经愈来愈开放的社会里,不仅得到了充分的宽容,甚至有些“出轨”还受到了普遍的赞扬——这实在令我们欣喜和感动了!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拍摄了一部在全世界风靡,更为中国广大观众所痴迷的电影《廊桥遗梦》。影片改编自美国作家兼摄影师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长篇小说《麦迪逊县的桥》。这部小说不仅在美国长时间高居各大报刊畅销书排行榜,而且在中国内地也创下了很好的销售业绩。电影和书之所以受到普遍的欢迎和赞扬,很重要的理由便是讲述了一个极其优美并令人心碎的情感“出轨”故事。
  我是先看的电影,后看的小说。电影固然打动了我,更打动我的则是那本仅有薄薄的158页的小说。我喜欢在文字的想象中,反思故事,反思人物,反思我自己和身边的这个世界,这或许与我的出版职业有关系。的确阅读本身常常使我平凡、平淡的生活,充满了新奇与诗意的感觉。这本小说,由于篇幅非常短,所以可以让我用不太长的时间,便能够完整地读一遍。我曾经在一个假日的上午看过一遍;还曾经有一次在夜里12时以后一直看到黎明。当然在其他时间里,比如在出差的火车上、飞机上、宾馆的床上,也曾经断断续续地看过许多遍。
  印象最深刻的阅读经历,是我2001年9月的西北之旅。那次我是到内蒙、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跑发行业务,《廊桥遗梦》的故事伴随了我千里风尘。当然,我的旅行经历是与罗伯特·金凯(《廊桥遗梦》的男主人公)的浪漫之旅有着天壤之别的:他驾驶着他的那辆旧雪佛莱小卡车,而我则乘火车、公交车,甚至徒步;他穿越的是美国北部、中部,而我走过的则是中国的大西北;他的工作是为《地理杂志》拍摄图片,而我的职责是卖书。他的旅行是真正的浪漫之旅——与依阿华州麦迪逊县的农夫之妻弗朗西斯卡·约翰逊(《廊桥遗梦》的女主人公)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七天时光;而我的旅行则是真正的孤独之旅——我是在甘肃省敦煌县的鸣沙山下为自己默默举行了37岁的生日典礼。

出轨的浪漫(2)
尽管如此,我仍然无时无刻地感受到了我们与罗伯特·金凯那个52岁的美国牛仔的共同之处:我们也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