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从愤青到思想家 >

第20部分

从愤青到思想家-第20部分

小说: 从愤青到思想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得多的钱,买来比国际市场上质量和品质低得多的汽车,而他们的收入又是国际市场上几乎最低水平的收入。
  最后就是高科技、高风险产业也可以产生国际知名品牌(比如微软)。众所周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之所以始终能在日益动荡的国际经济格局中独占鳌头,是与他们重视发展以计算机国际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高风险产业分不开的。这一点,也已经引起了我国领导层和企业界的重视。“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中关村”口号的提出,正是这种时代潮流的真实写照。据此,我们十分有理由相信,中国科技创业的时代已经悄悄来临了。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发展高科技、高风险产业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我们必须懂得,“硅谷不是计划出来的”,中关村同样不能计划出来。
  谁能够否认,中国人也会有一天让自己的品牌跻身国际知名品牌的行列?
  (1999年4月11日)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垩英”的警示
自打前不久,比利时发生了“二垩英”污染事件以来,着实让全世界关爱生命与健康的人们大大吃了一惊。我国政府在这一事件中,表现出对人民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并采取了相应的紧急措施,比如暂时停止进口并封存已经进口的来自比利时等国家的牛奶制品等。应该说,政府此举也着实让国人欣慰了一把,毕竟此举历史上从未有过。
  “二垩英”事件尽管目前已经逐渐平息下来,但它的“深刻影响”似乎还没有完结的意思。这不,世界上所谓最关注生命和*的美国,刚刚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新闻:美国最大的婴儿食品制造商吉宝公司(GERBER)日前宣布,正在把那些利用遗传复制技术生产玉米及黄豆制品的供应商自其采购名单中剔除。看起来,美国人也开始担心利用生物遗传生产的食品不可靠了。“二垩英”不就是生物遗传技术结出的“恶果”吗?
  利用高科技手段,也就是生物遗传技术生产的食品,到底会不会损害人的健康,现在还是一个争论的问题。不过美国食品暨药品管理局已经表示,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经过基因改造而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引起何种特殊的健康问题,它实际上与杂货店所售卖的其他食物一样安全。笔者不具备遗传学方面的知识,所以对于这样的问题照理没有发言权。但是,从一般意义上讲,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也就是具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作为现代高科技的生物遗传技术又怎么可能例外呢?又比如,作为现代农业技术成果的化肥,不是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品;同时另一方面又使土地沙化、农作物增加了有害于人类健康的化学成分吗?因此,我以为,不能否认美国吉宝公司上述行为所具有的很好的意义;更何况在婴儿食品方面采取行动,就更有理由让关爱生命和健康的人们钦佩了。
  所幸的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高科技还不甚发达,生物遗传技术尚很少在食品生产领域中应用。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担心我们的食品具有类似“二垩英”之类的现代污染。我们很多农产品、畜产品等都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基于此,我以为,我们有必要在发展高科技,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很好地思考一下我们的高科技发展思路,吸取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中国古代圣哲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在现代工业文明、科技文明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没有理由忘记圣哲的教诲。
  (1999年8月2日)
  

假想的“阴谋论”
有一本名为《货币战争》的书,在我们图书市场上已经热销快一年了。期间,虽然也有好几个朋友向我推荐,我却没有任何兴趣阅读。因为我知道它不过是一本哗众取宠的通俗读物,只是由于迎合了某些怀有非理性民族主义情节的人们,所以才畅销起来。最近股市持续暴跌,于是又有人拿这本书中所谓“剪羊毛”的观点来说事,认为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金融列强来“剪”我们“羊毛”、劫我们财富来了。
  还在2007年上半年,巴菲特、罗杰斯等世界投资大师指出我们股市存在严重泡沫的时候(巴菲特沽空了自己持有的中国石油股票),也曾经有人认为他们集体“唱空”中国股市是一场“阴谋”,并进而认为他们在蓄意阻止中国“大国崛起”。而今,股市跌下来了,难道是国际资本(以美国资本)的“阴谋”得逞了吗?显然非也。
  我们知道,2003年春天,我们“非典”爆发的时候,网络上也曾经有人“大胆”断言,是美国人向我们施放了“生物武器”。很快有相当不明真相的民众,被这种荒谬绝伦的论调所迷惑了,并进而恨起了“美国鬼子”。当然现在医学研究的成果已经证明,“非典”与美国人没有任何关系。
  最为可笑的是,2001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9·11事件”本来是一种被全世界正义人们所愤慨的恐怖事件,竟然也被我们某些可爱的同胞们解读成为美国政府的“阴谋”了。记得“9·11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早上,我从凤凰卫视中看到了那一幕令我终生无法忘记的“撞机画面”。上班到单位后,沉痛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可是同事中间竟然有兴高采烈者,大谈“老美”如何如何“罪有应得”。很快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不仅向布什总统发出慰问电,而且严厉谴责了恐怖主义。
  在一个经济全球化、政治*化的今天,恐怕我们唯有遵循人类那些普世的价值观,并从普世的价值观出发研究问题、思考问题,才可能获得真知灼见。就以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经济问题而言,通货膨胀也好,股市涨跌也好,不都是我们自身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吗?根本就与所谓的“阴谋论”风马牛不相及。我们实在应当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从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伟大著作中去寻找灵感,而没有必要去读什么《货币战争》——这样迷惑人心的书籍。
  当然,伟大的著作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毕竟是少之又少的。我们读书也并一定都读伟大的著作。很多书都是值得读的。其实在我看来,即便是那些无真知灼见的书也是可以读一读的。作为出版人,我知道我们今天出版的大部分图书都还是多少具有阅读价值的。我所鄙夷的是那些貌似有真知灼见,而实际上是误导读者的书——《货币战争》也许就是这样的书。
  (2008年3月27日)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弗里德曼留给我们的启示
继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爵士之后,当代世界最伟大的经济学家、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教授于2006年11月16日在美国旧金山去世,享年91岁。作为货币主义经济理论的宗师,费氏坚持开放市场和企业私有化的主张。他的理论曾经深深地影响了1980年代的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执政时的政策。撒切尔夫人形容弗里德曼是“学术界的自由战士”。
  弗里德曼一生中曾经三次访问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访问中国的时候,他曾经针对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向我国领导人提出了“管住货币,放开价格”的建议。今天看来,我们所走过的并不平坦的改革开放道路,确实早已经为弗氏所预期。
  当然,我们还没有理由陶醉于今天的繁荣与进步。一方面我们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成果可以说都是因为我们采取了弗氏所主张的“自由市场经济”政策;而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依然面临的许多问题,也与我们不能够彻底执行或者说拒绝某些“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有关。
  这不禁令我想到了最近备受社会批评的中国邮政的涨价举措。此次近似疯狂的大幅涨价行动,既没有事先举行过价格听证会,更缺少相关涨价的透明信息,中国的广大消费者(实际上是全体国民)只能够再次无奈和被动地接受如此不公平的结果。我们都十分清楚,无论采取怎样的涨价措施,如果中国邮政的垄断体制不能彻底打破的话,将不可能根本扭转其声称的亏损局面(是否真实亏损目前并没有第三方公正的审计和认证)。近日,“铁老大”——铁路行业也传出了全面涨价的消息,涨价的理由仍然是弥补经营性亏损。在我们看来,问题的关键点仍然是垄断经营的问题。
  分析中国目前经济领域中存在的严重垄断问题,本质上仍然是与历史遗留的计划经济体制密切相关,几乎全部是由于行政性垄断而不是市场竞争形成的结果。仍以中国邮政为例,由于其多年来对邮政业务市场的行政性垄断,导致的结果是服务质次价高,且效率低下,消费者有苦难言。可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快递业务方面,由于有了私人公司的介入,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使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在北京,同城快递一份文件,私人公司只收10元钱,长期客户甚至可以享受到8元的优惠价格,而且基本上当日即可收到文件;而同样一份文件交给中国邮政快递业务,收费则要贵到20元,收件时间也不能够保证。据闻今年的中秋节期间,有人曾通过中国邮政快递业务邮寄月饼给亲友,直到中秋节过了许久亲友才收到月饼,邮政方面的答复竟然是“中秋节放假,没人送货”。
  费里德曼早在上世纪的1988年就曾经郑重地告诫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主要依靠详细的集中计划的国家能够为它的大多数人民谋得较高水平的繁荣。相反,每一个使大多数人民都达到高水平繁荣的国家,都主要依赖自由私人市场来协调经济活动。
  今天重温大师的话,我甚至想到应该因此为我们自己庆幸,为我们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庆幸:庆幸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终于在20世纪的最后时间里毅然抛弃了曾经固守坚持的所谓“伟大正确理论”,而回归于自亚当·斯密以来便被文明社会视为普世的经济观、价值观;庆幸我们的国家直到今天仍然能够坚定不移地走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尽管这条道路同样充满了崎岖和艰险,但却是唯一光明的道路。
  (2006年11月18日)
  

像克鲁格曼那样去思考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把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经济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克鲁格曼获得这一殊荣可谓是实至名归。在上个世纪90年代,克鲁格曼成功预言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奠定了他作为新一代经济大师的地位。而此次克鲁格曼获得世界性美誉,其实与他在1999年出版的《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一书有重要关系。在这本书中他审视了发生于东南亚并蔓延至世界许多经济体的金融危机(一般称之为“亚洲金融危机”),并发出了世界经济将重现“大萧条”的警示。十年后的今天,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如期而至,世界经济也面临衰退的危险,克鲁格曼的预言再一次应验。
  我是在1999年年底接触到《萧条经济学的回归》这本书的。当时,我仅仅把它当作一般的畅销书随便浏览而已,并没有深刻思考书中的内容。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经济虽然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但作为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