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东北之虎 >

第351部分

东北之虎-第351部分

小说: 东北之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得不错, 想要统治这里, 表面上的和善是必要的。” 石原莞尔点了点头,然后道,“在远东的博弈上, 帝国虽然获利甚丰, 取得了一块面积不小的土地,看似赚了,实际是赔了个血本无归。 帝国最大的失误,便是在叶重弱小的时候,没有将他在奉天的势力连根拔起。 反而因为担心英美chā手瞻前顾后,错失良机。 俄国远东虽富, 又如何与整个中国相提并论。 得到中国的人力,物力, 帝国足以成为世界上的顶级强国, 打败英美鬼畜,也丝毫不在话下。”

“当初的奉日战争如果倾国之力, 也必然能将叶重的东北军一举击溃, 可惜大本营那些家伙已经老了,顾虑重重, 将叶重扼杀在摇篮中的机会一次次失去, 以致于眼下叶重已经将中国经营成了一块铁板,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其陆军实力甚至超过了帝国。 即便是帝国现在动员全国的力量, 也根本无法再撼动叶重的统治了。 苏联根本还是在欧洲, 在亚洲, 即使是苏联,也不具备和中国争雄的实力。 叶重的领土扩张队的指挥官都经过了严格的选拔和训练, 实战经验丰富, 想要在战场上击败他们,几乎要付出等同,甚至更大的代价才行。 帝国耗不起。 ” 石原莞尔道, “ 除了陆军之外, 叶重建设海军的步伐也是中国前所未有的。 他们扔有了犀利的潜艇部队, 造出的在原来的白俄技师,还有德国,美国 的帮助下,造出来的驱逐舰, 轻型巡洋舰都有着不俗 的xìng能, 眼下的中国海军虽然弱小,但在叶重的统治下,除了黑龙江江防舰队之外, 在海里的船只 已经裁撤了所有清末遗留下来的老式军舰, 全部更换成服役年份不久的舰只。 只要中国的工业发展起来, 二十年之内,必将动摇帝国海军在东亚的霸主地位。”

“不管以前的决策者犯下了怎样的错误, 我们都必须阻这种情况的发生。 ”

“说得没错, 不过必须要有让敌人忌惮的实力, 他才不会轻易对你下手, 帝国现在唯一的出路便是用最快的速度增强自身实力。 获得足够的战略资源。 眼下占领区内的煤矿, 铁矿,可以供应帝国的大半需要, 但这还不够, 我们必需获得更多的土地, 而且帝国对石油的需求与日俱增, 我们需要扩张, 需要土地,需要资源。 ” 冈村宁次道,“相信现在大本营也意识到了,但他们不够心急, 事实上叶重留给帝国的时间并不多。”

“中国不再像以前一样可以用武力征服了, 我们也必须改变在中国的大陆策略。 眼下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石原莞尔在后世被誉为日本陆大三十年来培养出的唯一一个战略家。 眼光还是很独道 的。 冈村宁次的目光也十分的毒辣, 并不像普通的日本军人那样狂热。 两人说得投机, 来到了江边码头,日本人的一艘货轮上继续, 听着哗哗地流水,继续刚才的话题。

“ 整个世界都被英法美等列强刮分得差不多了, 太远的地方,帝国也不具备和他们竞争的实力。 眼下只有3条路可走,一,联合苏联,抵制叶重的野心, 如果有可能与苏联联军攻打中国。 不过这点不大行得通, 苏联的根本在欧洲, 必然要驻扎大半的军队在欧洲防备英法等敌视苏联政权的西方国家。 与苏联结盟,帝国在国际上也注定要被孤立。 ”

“二, 联合中国,攻打苏联, 进一步刮分苏联在东边的土地, 这点可行xìng比较高, 毕竟中国的国防军有数次击败苏军的战绩, 叶重已经将触手伸进了中亚, 将中亚制造成一个húnluàn的区域, 比起以前的中国比起来不差多少。 只要苏联不肯让步, 中国与苏联之间的矛盾便是不可调和的。 而帝国与中国联军,也拥有击败苏军的实力。 不过这点要cào作志来, 难度比较大。”

“另外第三条路, 我觉得比较行得通, 中国已经壮大起来,帝国已经无法在陆地上战胜他, 在东亚发展的空间已经不大。 只有东南亚,这块地方大多还处于无政fǔ状态, 即使有政fǔ,也相当的落后。根本不足以对帝极其旺盛, 这是自古因为缺乏物资所形成的传统, 历史上有清朝,民国这么个冤大头, 近水楼台, 日本自然不会将目光放得更远, 攫取了民国的人力物力就足够完成日本上层的崛起计划。 事实历史上日本也确实差点就成功了, 只是初期苏联大量的援助,后期大量的美援, 再后来更是直接的出兵 让日本 苏败垂成, 否则光靠本土的军队还有那脆弱得可怜的工业实力,是不足以抵挡住日军的。 至少东北,华北的日本势力无人能撼动。民国的军队大多只能据险而守,打打游击。

“我觉得第三条方案的可行xìng比较高。 不过不能触动美国在南洋的利益, 另外也不能过度的刺jī中国, 这个度要把握好。 只要取得了美国与中国中间一个的支持, 哪怕是默认, 那成功的可能xìng都很高。 当然,在这之前,必须先获得大本营的支持。”

¥¥¥¥¥¥¥¥¥¥¥¥¥¥¥¥¥¥¥

叶重此时还不知道由于民国的强势崛起, 日本的大陆政策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 这也是必然之举, 在不同的环境下, 做出的抉择都是不一样的。

“嗡…。” 天上的两架样机将民国现役的黑鹰3型驱逐机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这是民国飞机制造厂最新生产出来的天鹰1型驱逐机。

“天鹰1型驱逐机, 翼展9。8米, 机长6。1米, 机高2。7米。”

“最大起飞重量,2108公斤。 最大时速327公里。 航程457公里。”

“装备为两tǐ航空机关枪。 采用动力装置是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580马力 肖宏式航空发动机。 动力强劲。 民国能将天鹰1型驱逐机开发出来 肖宏居功至伟。” 段锋毫不掩饰对肖宏的赞赏, “ 发动机从无到有, 再到现在, 这款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出来之后,标志着民国发动机制造和设计水平已经和列强在同一个水准上了。 只是民国的工人还需要废一番功夫培养, 同样的设计不同的工厂生产出来的质量不一样,xìng能相差也大, 这些都是工人在生产cào作里面体现出来的差距。”

“好的驱逐机一定有一个好的发动机。 但是有了好的发动机并不意味着能开发出优秀的驱逐机来。” 叶重对于这点还是清楚的,“你们的功劳也是不能埋没的。”

至于航空发动机的批量质量问题, 叶重一时间也没什么好的办法, 事实上民国的进步已经非常大了,仅管各种技校红红火火的开办, 可是除了东北之外,民国大部分地方的工业化从叶重当上总统到现在也不过进行了五六年, 技校的学生出来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还需要时间, 今年从德国,美国 ,英国等国过来的各种技师,技工人数很可能会突破三万, 如果没有这些熟练工和工程师, 民国的工业想要大幅度向前迈进也只是空谈,当然,随着前面几年的沉淀, 后面几年培养出来的人才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而那些洋人技师大批进入民国,也带来了欧美先进的工业模式和规范的管理。

“不管是发动机,还是驱逐机本身,都还有比较大的改善空间, 只要发动机的马力提上去了, 未来几年内,天鹰式驱逐机的时速突破400公里也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段锋道。“ 机身前面用的铝合金金属méng皮,后面是木制结构, 全部换成铝合金太重了,速度提不起来。”

“等发动机的功率提上去了再试吧。” 叶重也知道不能cào之过急, 金属méng皮飞机虽然牢固, 结构xìng强,不过因为重量的关系, 速度始终不高,还一直被用于民航上面。 “ 现在这种天鹰式驱逐机能月产多少架?”

“目前一个月能生产27架, 现在还只是样机,等定上形, 产量提升起来也容易。” 段锋道。“另外海军那边的用机也要稍作改动。”

叶重点了点头,从一战后到二战初期的将近二十年里面, 坦克,飞机的发展是很缓慢的, 直到二战开始,各国的武装装备才开始迅猛发展, 而叶重在这二十年期间,对于坦克, 飞机研究经费的大笔投入从来没有终止过。 总算在今年都已经赶上了世界第一流的水平,不管是方块4,还是眼前的天鹰1式战机, 即使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至少不会落后别人多少, 与此时德国, 苏联,英国的战机,坦克都是有一战之力的, 至于此时的美国, 飞机还算出sè,但并不是顶尖的, 对于坦克也并不怎么重视, 充其量也只能排到中上游的位置。 除了美国那庞大的工业实力之外, 武器的xìng能上还不算顶尖。 值得一提的美国海军确实强大。

古人留下来的许多话是血和泪总结出来的经验。 久旱不雨, 一雨成灾, 本来叶重以为一场全国xìng的大干旱过去, 怎么也得风调雨顺两年。 没想到一场袭卷民国十余个省份的水灾又接肿而至。长江中下游数处决堤, 直接淹死的民众就高达十余万。 旱灾只要保证食物和水的供应好歹还死不了人, 可是发起大水,就不是人为能控制的了。不过有弊也有利。 西北干旱一过, 大量的灾民返回原籍,没有了那上千万,只用给点食物便能卖力干活的廉价劳动力, 民国的各种基建一下子缓和下来。

而现在有了这场水灾, 大量的农田被淹, 一时间无事可做的灾民同样也高达七八百万, 让民国消略微消停了一点的jiāo通部再一次忙碌起来。

 第415章 新军舰

第415章新军舰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工业上取得的成果是令世界瞩目的,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 特别是经济危机过后, 大量的西方,美国企业进入苏联, 加速了苏联工业的大步前进。 使苏联建立起了,汽车,飞机制造,化学合成, jīng密仪器, 大型机器设备制造等诸多领域的大工业。

苏联的国力大幅度增强了, 不过却是以牺牲广大农民利益为代价的。农民公社,集体化运动, 消灭富农阶级, 使农民的生产积极xìng大为受挫。 通常集体举行什么大规模的宣传活动便会宰杀牛羊马匹庆祝, 实际上这些庆祝类似于洗脑, 于生产是毫无意义的。 是在1929至1930年这两年, 整个苏联有一半以上的马匹, 三分之一以上的猪羊被宰杀。

振兴工业,采买欧美的大批机械是要钱的,靠正常的渠道根本无法买到足够的机械。

于是斯大林用政策将苏联市面上的粮食压得极低, 将粮食都屯积到手里, 那些嫌粮食太低不愿意出售的, 基本上都被划成了富农, 被剥夺了家产,然后流放到荒芜的西伯利亚,北部边区让他们自生自灭。 通过这种差价, 苏联政fǔ攫取了大量的利益。 直接造就了苏联工业的跨跃式前进。

这种以损害一个群体的利益 而造就另外一个群体的做法是不公平的。 同样都是国民, 凭什么在没有争得别人的同意下,强制剥夺别人的权利, 财产甚至生命而去造就所谓的国家强大? 国家强大了, 连国民的生命,财产都没办法给予保障,这样的强大要了又有什么用?这种强大不是国家和国民的强大, 而是既得利益阶层的强大。

一个国家的成长, 和人的生长有些类似, 本来是头,脚,手,躯干一起 长粗长壮。 这样看上去比例才协调, 合理。 可是用人为打jī素的办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