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东北之虎 >

第278部分

东北之虎-第278部分

小说: 东北之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 以后东北再没有缺乏粮食的隐患了。 一旦解决了吃饭问题, 农民增产增收, 不仅消费能力进一步增高 ,而且东北也能养活更多的人, 到时候东北的工业发展必然迎来一个新的高峰。 ”

“陕西,甘肃之前若是推广了féi田粉, 也不至于在遭了灾后落到现在的田的了。”

“岷源兄, 这féi田粉正确的叫法是农业化féi。” 叶重纠正道。

“ 我还是觉得叫féi田粉比较好。 洋人有洋人的叫法, 国人有国人的叫法,不必洋人怎么说, 咱们就跟着怎么说。” 王永江虽然颇为开明,但对中国传统的文化也非常重视。 眼下西医高歌猛进的同时, 中医也并未被打入冷宫,还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不得不说是王永江的扶持了。

“好吧,féi田粉就féi田粉”叶重失笑地听着王永江唠嗑。 他能从话中感受到王永江发自内心的喜悦。 这种人才是真正的为国为民, 虽然脾气刚硬了些, 可cào守值得人敬佩。 就是蒋方震,孙烈臣这些军方大佬见了王永江也无不是客客气气的。而且在日本人的眼里, 王永江的地位也不比蒋方震这些人低。

车子在阜新的第一家化féi厂里面停下了。

“兴帅,这位是著名的农学家 过探先, 是1910年考取了庚子赔款 留学美国的高才生, 先是进入威斯康新大学 学习, 然后又转入康奈尔大学。 专修农学。 民国四年(1915年)获得硕士学位,学成回国。 后在江苏担任第一任农业学校校长, 将学校办得有声有sè,慕名而去者络绎不绝,民国六年成立了中华农学会, 后又将中国科学社从海外转移到了南京。 是民国农学界的元勋级人物。 这次若不是听闻兴帅在东北要办起国民规模绝无仅有的féi田粉厂, 并将其陆续推广至全国, 东北。说不定还舍不得离开南京呢。 ” 王永江笑着向叶重介绍道。

“至于旁边的这位也是留学美国的,不过是个化学家, 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

“这个我认识, 记得没错的话, 应该是叫陈军,在清华学校念书,后来经东北留学去的美国吧。” 叶重看着面前高高瘦瘦的年轻人笑道, 每年留学生出国,叶重只要当时在奉天城,都是会去见上一面的。 陈军的个子比较高瘦,所以叶重还有点印象。

“兴帅好记xìng。” 陈军有些语结地道。

“不要紧张, 从美国留学回来的,胆子应该比一般的人要大一点吧。” 叶重笑着拍了拍陈军的肩膀道, 对于这些学成归国的 学子, 叶重是十分看重的。 这个年代能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国人 绝对是有真才实学。就算有钱,也买不到外国的学历。

“走吧,带我去看看新生产出来的化féi。”

“目前西欧诸国所用的féi料多为硫酸铵、智利硝、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 东北的机器主要生产的是硫酸铵, 过磷酸钙,与氯化钾。”陈军一边走一边介绍。

这时赵常顺将几个检查过的口罩拿了过来, 叶重取了一个戴上。 跟陈军一起走进了车间, 一股刺鼻的铵气扑鼻而来, 再站得近一些连眼睛都受到了刺jī。 怪不得那几个工人都戴了透明的眼镜。

“硫酸铵的气味比较大, 兴帅不要靠得太近, 没有接触过的人刚开始会有些不习惯。” 张军看到叶重的反应连忙劝道。

工人们忙着将那白sè的颗粒状粉末装袋,对叶重这边的情形见怪不怪。

出来叶重和王永江等人取开口罩, 长长地出了几口气, “ 这气sè还真难闻, 去看看另外的féi料吧。”

“ 几种合成féi料当中, 硫酸铵的气味是最大的, 过磷酸钙,氯化钾倒是同什么气味。”张军道。

在别的车间里面也转了一圈, 王永江看过这传说中的féi田粉之后,也有些见怪不怪了。

“ 产量怎么样?”

“硫酸铵(氮féi)现在月产600吨左右, 过磷酸钙(磷féi)470吨,氯化钾(钾féi)120吨。 主要是机器不够, 原料也不足,像硫酸,氯化氢这些化学酸 产量太小了。远远无法满足东北农业所需。”

“岷源兄, 财政署这边能拿出多少钱来?” 叶重问道。

“在不影响别的方面的投入以及扩军速度下, 能拿出大概七八百万元。 若是挤一挤,一两千万也是能拿出来的。 从东北银行里面还能再调出一些, 不过卑职不赞成这种做法。” 王永江对东北的财产自然是mén儿清。 几翻大战也只是将抢过来的黄金用得差不多了, 东北的财政还是十分充盈的。

 第343章 色愣格河

第343章sè愣格河

“ 那就先拨款800万购进配套的机械, 硫酸 这些配套的生产设备。 /”叶重当下决定道, “只要民众认识到了化féi的作用, 东北的商人意识到有利可图, 产量会很快扩大起来的。 ”

旁边的过探先听得一阵咂舌, 要知道他在南京每年的经费也不过几千块, 东北nòng一个化féi厂直接就是800万,民国任何一个省份一下子都拿不出如此多的钱来。 当然,叶重下如此大的手笔, 主要也是化féi在农业中扮演的角sè太过重要了。

“另外就是化féi的使用了, 就算化féi生产出来, 东北的民众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 王永江皱眉道。“一下子上马太多, 到时候放久了会不会làng费掉?”

“这就要看我们这位农学家的努力了, 有政fǔ提供一批田土出来, 过先生你来实验, 一定要将各种农作物 脾xìō清楚, 什么时候施féi, 施多少féi。 到时候长得好的庄稼, 文宣部这边定期把照片拍上, 整理出一份详尽的资料, 等收获后再见报, 以东北政fǔ的名义进行宣传, 推广起来会快很多。” 叶重道。

“卑职这边没问题,不过现在已经到了7月初, 以辽东, 陕西一带的气候, 只来得及赶种一批冬小麦,主要还要看明年, 另外各地气侯,田力都有差异,卑职需要大量的人手和实验田,辽东离陕西比较远, 光靠卑职一个人也nòng不过来。 ”过探先道。

“ 明年开始也不要紧,化féi厂购买器械,扩建厂房, 配套的各种酸厂 增产也需要时间。” 陈军略微估算了一下道。

“实验田和人手, 经费都不是问题。 关键是要尽快nòng出一份可靠的施féi方案出来, 并推广到整个东北 , 民国。 ” 王永江道,叶重治下的东北,西北, méng古都是地广人稀。 nòng一些田出来自然不难, 灾民高达数十万, 劳力自然也是不缺的。“ 民国现在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饿死, 西方国家粮食产量比起民国普遍高了一倍多, nòng好了这件事, 今后国内的粮食也增产这么多, 吃饭的问题就解决了。 ”

¥¥¥¥¥¥¥¥¥¥¥¥¥¥

“图哈切夫斯基同志, 辛苦了, 莫斯科方面召你回去休息一段时间。 ” 苏联红军中的名将布琼尼。 名声丝毫不在图哈切夫斯基之下。

遭逢大败, 图哈切夫斯基脸sè有些灰败, 而且长期劳碌,原本在俄国人里面颇为英俊的脸也变得胡子邋遢。“布琼尼同志, 衷心的希望你能赢得这场战争,不过必须要提醒你的是 中国的东北军是一支训练有素, 并且装备比红军要jīng良许多的军队。 根据我跟他们jiāo手的经历, 可以判断, 东北军火炮的装备 至少是红军的一倍以上。 飞机应该也超过百架。拥有数量不明的坦克, 并且东北军的指挥官 非常富有攻击xìng,作战风格果断, 对新兵种的运用十分娴熟。”

“多谢你的提醒, 这次作战我会全力以赴的。” 布琼尼点了点头, 不管怎么说图哈切夫斯基吃了败仗,是有客观原因的。 不过布琼尼 并不认同他所有的话, 在布琼尼看来, 图哈切夫斯基吃败仗 主要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补给,过份的夸大东北军的战力, 有推卸责任之嫌。 而且从派系上来讲,图哈切夫斯基颇受列宁的亲睐,与苏军的重量级人物伏龙芝走得比较近。 而布琼尼却与斯大林的关系比较紧密。 历史上图哈切夫斯基被夺了实权,也是自列宁与伏龙芝死后才开始的。

吸取了图哈切夫斯基的教训, 布琼尼稳打稳扎, 将补给物资大量屯积在斯留丹卡之后已经是八月上旬, 汇合了之前被击败的残军, 此时布琼尼的军队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2万多人。 数千架的小推车绵延几十里, 给苏军运送物资,而给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提供战需物质, 直接导致的后果便是苏联境内要多饿死两百万以上的民众。 铁路又被破坏了几百公里, 帝俄时期根本没有汽车工业,眼下苏联也能造出汽车, 可几十辆对于几十万大军来说,根本是杯水车薪。 用小推车,不仅效率低, 而且消耗也是惊人。

鉴于寒冷的深秋与冬天即将到来, 以及因为支援前线所需耗费惊人,莫斯科方面催促布琼尼尽快与东北军决战, 布琼尼无法再待下去, 侦察到东北军的主力布署在乌兰乌德一带, 留下六万人于足够的弹yào固守斯留丹卡, 布琼尼亲起26万大军,一路逶迤向乌兰乌德方向开进。绵延数十里的军队, 在蓝天白云下,构成一道壮阔的景观。

前进了几百里后, 发源于贝加尔湖,清流的sè愣格河横亘在几十万苏军的面前, sè愣格河上的石桥上和河对岸, 用钢筋水泥垒起了坚固的堡垒。眼下的一幕与之前东北军强渡鄂嫩河的情景何其相似, 不同的是攻守的角sè调换了过来。 而且苏军没有那么多jīng心准备的轮胎临时搭建足够渡河的工具,东北军在jīng心准备下, 防御工事也要坚固得多。 光是河对岸的那些工事,就足以让苏军上到指挥官,下到士兵头皮发麻。 不过苏军没有选择,想要与东北军进行决战, 首先就要攻克这些防御工事,不惜代价!

而且,跟之前的东北军一样, 苏军也要竭力的保证石桥的安微, 如此一来,想要过桥, 便只能用人命一路堆过去了。

第一bō被选为敢死队的两千余名苏军 身上挂着手榴弹,端着步枪,在地上一路爬行,靠往东北军的防御工事。

“开火!”重机枪丝毫不用担心苏军炮火的威胁, 这对机枪手而言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

炙热的子弹在石桥上划出一道死亡区域。 四tǐng机关枪, 在不太宽的桥面上,足以封死任何一个shè击死角。 一个又一个的苏军惨叫着倒在了血泊中。

“伟大的苏维埃万岁!”河对岸督战的军官咆哮着给这些敢死队的士兵打气。 可丝毫不能改变那些英勇的士兵筛糠一般的抖动身体,然后软趴趴倒在桥面上的结局。

尸山血海这个词并不是传说, 几个小时, 桥面上苏军的尸体推了几米高, 让东北军的shè击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就这样, 苏军一路踩着战友的尸体, 付出超过三千多人阵亡的代价后, 攻克了东北军的第一道防线。而东北军的伤亡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这样打枪, 感觉自己都成了一个屠夫了。” 从第一线撤下来的机枪手róu了róu有些发麻的手腕大口地喝了几口水道。 “真搞不懂上面是怎么想的, 想要挡住老máo子, 直接把桥给炸了不就完事了。 何必这样废事, 要是老máo子敢强行渡河, 咱们来个半渡而击, 岂不是要好得多。”

“你懂什么, 上面自然也是考虑到了。估计是另有打算吧。”

王厚纯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