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成就你一生的第一反应 >

第16部分

成就你一生的第一反应-第16部分

小说: 成就你一生的第一反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期望,给他们指明未来发展方向,道路清晰了他们才可能奔跑起来。
  表扬下属的时候,请切记“表扬和期望不分家”!  
  

没有人愿意穿着你的鞋走路  
对下属的某些做事方法不满的时候,第一反应:没有人愿意穿着你的鞋走路
  办公室里的每个职员,都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也正因此,职场才显得丰富多彩,生机无限。即便是大家都遵循相同的规定、流程和习惯,也无法消磨掉这种风格和个性。既然如此,那么作为管理者,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员工的这些风格和个性,以便提升工作效率和绩效,就成了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责。
  但是,笔者在日常管理者却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且非常普遍,就是管理者总习惯“在下属身上寻找自己的影子”,于是我们总是会听到:
  这小子身上有我当年的影子!
  这哥们身上很有我当年那股劲儿!
  ……
  此时,言者往往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其实,很多管理者都有在下属身上发现甚至复制自己的冲动。假如管理者自己是个雷厉风行、做事果断的人,他们就会希望自己的下属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否则,一旦看到那些做事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人,就无法接受。如果,管理者是个敢作敢为、责任心强的人,只要发现下属在逃避责任,或者找借口,他就会非常愤怒。
  但是,当上司想要复制自己,而下属又坚持自己风格和个性的时候,很多尴尬的境况就会出现,例如:
  让他们按照我的要求做,怎么就是不听呢?
  这种事儿,说了不知多少遍,怎么就是改不了呢?
  总是磨磨蹭蹭的,我最烦这种做事方法!
  为什么总要踩着上班的点进公司呢,让她们早点从家里出来怎么就这么难?
  ……
  下属们总是在按照自己的风格为人处事。有人会比较谨慎,接受一个任务,尽管各个执行细节都被规定得非常清楚,但是,他们也会自己再认真地思考和分析,都清楚了才会去做。否则就会感觉忐忑不安,心里没底儿。即便,上司对他们的雷厉风行表示不满,他们也会坚持自己的做法。
  根据笔者的观察,上司和下属之间的很多冲突与他们各自的行事风格不同有关。
  正如上司穿着一双自己非常喜欢的鞋子,高档品牌,尽显高贵气质。但是,如果仅仅因为自己喜欢,就脱下来丢给下属,“你赶紧穿上试试,肯定很漂亮”。上司的脚是42号,而下属的却是40号,尽管鞋子的品牌高档,却不适合下属穿着。
  对于管理者而言,必须明白的是:“没人愿意穿着你的鞋子走路”。其实,的确也没有必要非让下属穿上自己的鞋子,只要不影响工作结果的达成,确保执行效率,且在不违反公司流程或超出成本等刚性要求下,应当尊重下属的个人风格。上司对下属工作的评价,应依据结果、效率、成本等刚性指标予以衡量;而不应按照是否尊重了上司的风格来评判。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鞋子,尽管他们可能是杂牌的低档货,尽管并不漂亮,但这些鞋子却是最适合他们的。所以,管理者不要期望在下属身上复制自己的风格,不要试图让他们穿上不适合的鞋子奔跑;即便是高档的品牌货,即便是上司自己很喜欢。
  下属们只要能穿着自己的鞋子,遵照公司规定、要求和流程,准时跑到终点,达成绩效,就应当是被允许的,或者是被默许的。管理者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但并非完全适合下属们。遇到下属跟自己风格不一样的情况,管理者们应当具有这样的第一反应:没有人愿意穿着别人的鞋子跑路。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必须知道对方想要的是什么
当与别人合作遇到障碍时,第一反应:思考、获知对方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现代职场里,个人很难再简单的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工作,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逐渐远去;工作或任务的推动和执行,都需要借助公司的各种资源,与同事相互配合或协作来完成。我们总要寻求别人的协助,因此与同事的良好关系已变得尤为重要。
  与同事的合作过程中,我们时常感觉到困惑:
  为什么,请求别的部门的人提供协助,总是感觉很难,常常要磨破嘴皮子?
  有的时候去请求别人提供协助,在并不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的同时,为什么还会被拒绝呢?
  本来是共同的项目,为什么总有人不积极配合呢?
  为什么感觉大家对共同的工作,并不能全心投入,都有等待的心态?
  ……
  在工作中,我们都希望得到同事积极而有效的支持根据。我们的经验,寻求同事协助并不能单纯依靠对方的职业道德或职业素养,而更多的则是需要某种亲密的私人关系,因为这才更令我们放心。任何渴望在职场上有所作为的人,都有义务建立属于自己的良好人际关系网,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本身就是一种优质资源。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起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呢?
  任何人付出自己的心血、努力或智慧,都会对结果和收益抱有某种期望;也就是说,任何人在合作中都想获得某种收益。要维持稳定的人际关系,就需要满足对方的这些需要。
  怎样才能知道对方想要的是什么呢?当然就是沟通,对在沟通中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我们就比较容易知道对方想要的是什么。
  沟通被普遍认为是现代职场中的国人最薄弱的技能。有个朋友跟笔者谈到一件事,有必要在这里讲一下。他的部门负责策划和组织一项大型活动,其中大量琐碎的工作需要某个部门协助。然而,双方在事前沟通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障碍。那个部门的负责人既不说不给支持,也不说给;而是不断地诉苦,说部门里面的人手本来就不够用,现在的工作也很繁杂,等等。
  笔者这位朋友对此很纳闷,他想,既然令这位同事这么为难,那他为什么又不明确拒绝呢?后来,通过搜集来自第三方的信息,终于搞清楚,那位负责人只是希望自己能够出现在主办方的名单里,仅此而已。原因找到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工作协作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拨开这些障碍所散播的迷雾,我们会发现,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是我们并不清楚合作方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无法满足对方的需求,就容易使问题复杂化。
  与人合作,就必须知道对方想要的或者所期望的是什么,能满足的就要认真满足;如果不能满足的,就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弥补。
  现代工作关系的最佳合作方式就是共赢,要想达到双方的共赢,就必须找到所谓的共赢点,这个点的关键就是首先知道对方想要的是什么,也就是把对方想要的作为共赢点。
  每天甚至每件事儿,我们都有跟其他人合作的可能;和谐顺畅的合作关系,当然是我们所期待的;但是,如果我们觉察到合作中出现了某些问题,就需要高度重视,很可能是合作方想要的东西我们没有满足。
  在我们寻求同事协助的时候,如果遇到障碍,笔者建议的第一反应就是:必须马上去了解对方想要什么,然后想办法满足。  
  

让对方知道他很重要  
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真诚的协作,第一反应:让对方知道他很重要
  职场中,同事们以项目组的工作方式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是常见的一种协作模式。合作中,有时我们是工作主导者;有时,我们则是辅助者。无论是哪种身份,都要求参与的各方,和谐沟通、目标一致、步骤协调,顺利推进项目的执行,取得既定成果。
  像演戏一样,主角、配角或者群众演员都需要密切配合,把戏演好。不论这些人从哪里来,隶属于哪家公司,也不管他们的私人关系怎样,只要化好妆、穿上戏服,就得一切服从剧情和听从导演的安排。甚至,即便某些演员在私下关系很糟,甚至是宿敌,但只要是剧情或导演需要他们去热情拥抱,他们就会去热情拥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呈现给观众一台精彩的表演。
  一台精彩的演出,绝对不仅仅是主角的精彩,而是所有演员、剧务等通力协作的结果;也就是说,精彩的演出需要所有参与者的辛勤和智慧,每个人都很重要。任何人的疏漏、松懈和不专业,都可能会给剧情带来缺憾。
  其实,这距我们的项目推动是同一个道理。项目推动过程中,有主导者,有协助者,但不管是哪种身份,都是必不可少的,都是重要的。即便如此,在日常项目中,我们却经常听到一些说法:
  总是感觉自己很不重要,总是被别人当做可有可无;
  总是最后一个得到消息,遗憾自己为什么总是被忽略;
  让干什么,咱就干什么,反正成绩跟自己关系也不大;
  我们只是辅助者而已,跟着干就是了;
  ……
  项目合作过程中,即便大家的角色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所有人的感觉必须是一样的:我的角色很重要,我的参与对整个项目推进是必不可少的。假如,个别参与者感受不到自己的重要性,甚至感觉自己经常被忽略,那么他们就会被暗示自己的工作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可做好也可做得不好,总之无论怎样都“无所谓”。于是,消极的参与、被动的动作、隐蔽的怠工等给整个项目推动埋下隐患。
  任何合作项目的成功推动和执行,都需要所有参与者积极地、主动地、全力地贡献自己的经验、才智和努力。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
  最好的方法:让所有的人感觉到自己很重要。特别是对于项目的主导者而言,在负责推动项目过程中,第一反应应该是:让每个人知道和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告知每位参与者他们的重要性;并且,还要在执行过程中,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其中包括项目信息的及时沟通、推进问题的参与决策等。这样一来,大家能够感受到自己受重视,也会因为自己的重要而更加努力。  
  

不要单独就餐  
如果希望跟你的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第一反应:不要单独就餐
  在一些人看来,职场具有冷酷的一面。确实,假如我们不想真正融入到团队中,真正成为团队里的一员,而只是以局外人、旁观者的身份审视,那么,我们看到的只会是一些忙碌的身影、质疑的表情、冷漠的话语……
  加入一个团队,并不代表你能融入这个团队;融入了一个团队,并不代表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不代表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所有的这些,其实并不取决于你的学识、资历、技能和智慧,而取决于你能否让团队的每个个体,都能真心地接受你,也就是说,你需要跟大家建立良好的工作甚至私人关系。
  我们总能看到,某些独来独往、游离于团队之外的人;
  我们总能看到那些自以为是、傲慢轻狂的人;
  我们也总能看到个别被疏远、被排斥的身影;
  ……
  必须明确的是:我们的工作、成长都离不开团队,没有谁可以独立于团队之外。而团队是什么?基本来讲就是各种关系的交织,每个人都是一个交织点,并扮演跟其他点连成线的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