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1894-1927:北伐军兴始末 >

第3部分

1894-1927:北伐军兴始末-第3部分

小说: 1894-1927:北伐军兴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余人,缴获枪支40支,清军“惊溃退却”。孙中山在台湾得知起义已经发动,便积极准备内渡指挥和筹运军械支援,并命郑士良率军东进福建南部。惠州起义军按计划向东挺进,一路势如破竹,十几日间经过佛子坳、崩岗墟等地到达三多祝。沿途屡次击败清军,击毙、俘虏敌军数百人,缴获很多枪械。起义军经过的地方,人民燃放爆竹迎送,声势浩大,士气很旺。但由于革命党人未能在人民自发斗争浪潮汹涌高涨的时刻发动群众,起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加上单纯依靠外援,而计划中的海外接济,因日本政府内阁易人,禁止台湾军火外运和日本军人参加起义军,并不准兴中会在台湾活动,以及一些伪装同情中国革命的日本政客从中破坏而未能实现,以致起义军虽连获胜利却仍处于困境,最后粮械失继,弹尽援绝,遭到清军优势兵力的围攻。同月22日,日本人山田良政等持孙中山手书赶到三多祝前线,书中指示:“政情忽变,外援难期;即至厦门,亦无所为。军中之事,请司令自决进止。”郑士良仰天长叹三声,不得已将起义队伍解散,自己率领少数精锐退往香港。日人山田良政在归途中遇害。大批起义将士流亡海外。
  当起义军苦战惠州时,出身官僚家庭的革命党人史坚如在广州屡谋响应,皆因没有机会未能如愿,迫不得已,决定用炸药炸毁广东巡抚衙门,炸死署理两广总督、广东巡抚德寿,打乱敌人的中枢和后方,配合起义。1900年10月28日,他预埋的炸弹爆作后,震坍抚署后围墙一角,德寿被从床上震落到地面,饱吃一惊。史坚如于31日前往码头途中被捕,11月9日在广州壮烈就义,年仅21岁。孙中山在后来他著的《孙文学说》一书中,表彰史坚如是继陆皓东之后“为共和殉难之第二健将”,赞扬他“浩气英风,实足为后死者之模范”。
  惠州起义,是孙中山在兴中会时期所策划的一次重要的武装起义,也是他发动的历次起义中规模较大的一次。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孙中山丝毫没有灰心丧胆。由于这次起义所产生的积极政治影响,促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逐渐觉醒和民主革命浪潮的逐渐高涨,也使得孙中山的处境较以前大为好转。当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时,他被不少人看成是“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得不到人们的赞同,甚至在檀香山的亲友也把他看作洪水猛兽,不敢和他接近。但在惠州起义失败后,情况完全不同了,以前咒骂他为“乱臣贼子”的,这时反而惋惜起义没有成功,认识到他不是什么强盗了,同情或赞助革命的人空前增多。这使身历其境的孙中山感触很深,他说:“前后相较,差若天渊。吾人睹此情形,心中快慰,不可言状。”人民的觉醒,群众革命斗争的风起云涌,大大鼓舞了孙中山,他深信总有一天青天白日旗会插遍神州大地。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1)
在孙中山领导的惠州起义失败的同时,震撼中华大地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也被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者联合镇压下去了。1901年,腐朽的清政府与英、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11国的代表,在北京签订了出卖国家大量主权的《辛丑条约》,使得帝国主义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控制和掠夺,企图瓜分古老而幅员辽阔的中国。清朝政府公然提出他们的对外方针,即“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忠顺走狗。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危难的时刻。
  此时,经历了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的“庚子之变”的晚清政府,在帝国主义的威逼下,不得不“开放门户”,但同时又把选派留学生去西方学习列为一项图存的重要措施。当时中国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胜中国的小小的日本原也是个封建之国,也曾与清王朝一样为防西方势力的侵入执行“闭关锁国”政策,吃尽了苦头后,日本明治天皇决意以西方为榜样实施欧化政策——史称为“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后,到19世纪90年代,它作为世界列强的后起之秀,同大洋彼岸的美国一样,已发展成为太平洋地区的海上强国,所以日本堪作贫弱中国图存的老师。当时洋务派领袖人物张之洞“留西洋不如留东洋”之说在留学生中就很有市场,大批优秀的中国学子东渡日本探索振兴中国的道路。张之洞这位著名的晚清重臣,做梦也没想到正是这批东渡学子成了日后清王朝的掘墓人。
  1903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重要的一年,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表现得非常活跃,革命思想如涓涓细流逐渐汇合成洪流巨浪,革命的学说、理论、行动,由分散的个人独唱演变为民族的大合唱。留日学生陈天华发表的《警世钟》、《猛回头》则是这首大合唱里最强的主旋律。他疾声呼唤中国人民起来革命,他把革命定为当时的主要的时代主题,认为只有革命,才能推翻腐朽透顶的满清王朝,认为只有革命,才能建立新制度,拯救苦难的中华。
  从1903年夏到1905年夏这两年中,随着反清革命运动的发展,国内外各地——特别是南中国各省的重要城市中,在孙中山多年革命行动的感召下,陆续涌现出一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反清革命小团体,它们和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一样,共同的目标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这些革命小团体中比较突出的有:1903年5月留日学生成立的“军国民教育会”,1904年2月黄兴、宋教仁、刘揆一等领导的以两湖留日学生为中心的“华兴会”,1904年7月湖北知识青年曹亚伯、吕大森、刘静庵等在武昌成立的“科学补习所”,1904年冬蔡元培、章炳麟(即章太炎)等领导的以江浙一带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光复会”,1905年上半年湖北创立的“日知会”等,它们各自汇聚着一部分社会上的反清力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但是,这些革命小团体活动分散,难以采取一致的步调。随着革命形势的急速发展,各地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党,以便更好的领导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05年夏,留日学生荟萃东京。不久前,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革命团体的一些领导和骨干分子由于1904年10月间长沙起义计划的败露和11月间爱国志士万福华在上海刺杀卖国贼王之青案件的牵连也先后逃亡到日本东京,大家热情非常高涨。在留日学生和革命团体领导人物中,以黄兴、宋教仁二人最露头角,也最为众望所孚。流亡欧洲的孙中山了解到国内和日本东京反清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情况,决定结束美欧之行前往日本。在孙中山由欧洲来日本前,东京的一些留日革命青年就以组党之事相期待,这说明孙中山的爱国热忱和为革命而坚持战斗的不屈意志,已在群众中赢得了极高的威望,已成为大家公认的革命领袖了。而此时孙中山吸取以往诸多教训,不再仅仅依靠会党以及绿林中人物,增多了同知识阶层的接触,开始重视和注意团结知识分子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2)
1905年7月下旬孙中山再次到日本后不久,便通过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介绍,先后主动拜访了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倡议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在此前后,湖北、四川、广东以及其他省的留日学生李书城、邓家彦、何天炯等,也先后拜会了孙中山,他们都拥护组织统一的革命团体的主张。
  经过孙中山的积极活动,他提出的建立统一革命组织的意见,得到了在日本的各革命小团体中多数人的赞同。
  7月30日,孙中山邀集各省有志革命的留学生和旅日华侨70多人,在东京赤坂区桧町三番内田良政宅内(这里也是日本黑龙会本部的办事机关)召开中国同盟会筹备会议。与会者包括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的部分成员,并有留学生中其他团体的成员和个人参加。除甘肃省未派学生留日外,内地17省均有人到会。孙中山作为发起人,当即被推为会议主席,主持讨论新团体的名称和宗旨。关于名称,有人主张用“反满同盟会”,孙中山因为流亡欧、美多年,对西方的民主、人权、博爱颇多见识,对当时发动、领导欧洲工人运动的在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的第一国际之后的第二国际也有所接触,还曾冒出过把他领导的兴中会加入第二国际的念头,因而政治视野较开阔,他当即指出革命不专在排满,还要废除专制和创造共和,建议以“中国革命同盟会”为名的好;又有人提出此会为秘密组织,不必明用“革命”二字,最后大家确定了这个革命政党的名称为“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接着讨论宗旨,当孙中山建议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6字作为同盟会的革命宗旨时,有数人对“平均地权”表示异议,要求取消。孙中山当即起身作了详细解释,论述当时世界革命趋势及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他以自己多年在工业发达的欧、美所见因贫富对立而引发的种种矛盾为例,深情地说:“平均地权即解决社会问题之第一步方法,吾党为世界最新之革命党,应高瞻远瞩,不当专向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必须并将来最大困难之社会问题连带解决之,庶可建设一世界最良善富强之国家。”经他一再解释后,虽仍有少数人持保留态度,但此宗旨终于获得会议通过。黄兴兴冲冲地随即提议“请赞成者立誓约”,全体无异议。孙中山当仁不让即席起草盟书,黄兴、陈天华在文字上略加润色,誓词为:“当天发誓,驱除鞑虏,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渝此,任众处罚。”随后由孙中山领导大家举右手宣誓,并至隔壁一屋传授同志相见握手暗号和三种秘密口号(一曰汉人,二曰中国事务,三曰天下事)。事毕,孙中山即与各会员一一行新握手礼,欣然祝贺说:“为君等庆贺,自今日起,君等已非清朝人矣!”这时,室之后邻的木板忽然塌倒,声如裂帛。孙中山诙谐地说:“此及颠覆满清之预兆!”众人闻听此言,兴奋地鼓掌欢呼。最后推举黄兴、陈天华、马君武等8人起草同盟会章程,准备召开成立大会。
  经过20来天的筹备后,1908年8月20日下午2时,同盟会正式成立大会在东京赤坂区日本友人阪本金弥(日众议院议员,东亚同文会会员)住宅内举行。出席会员100余人。大会讨论通过了黄兴等起草的同盟会章程草案30条。章程中确定孙中山提出的16字纲领为同盟会宗旨。规定以东京为同盟会本部所在地。黄兴提议:公议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不必投票选举。大家举手同意。会上推举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协助总理主持本部工作。章程规定在本部下设支部,支部下设分会,国内设东(上海)、西(重庆)、南(香港)、北(烟台)、中(汉口)五个支部,分辖各省及蒙、藏、新疆等区分会,海外设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四个支部。又决定以宋教仁主办的《二十世纪之###》杂志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继续出版、宣传革命思想。
  同盟会和以往的革命小团体有很大的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