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女亲王 >

第532部分

女亲王-第532部分

小说: 女亲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仁皇太子继位,也就是大正天皇,他就是昭和天皇的父亲,也就是那位发动侵华战争之后,却毫发未损的昭和天皇。
而与此同时,这位大正天皇还大婚了,但是娶的皇后,却并不是出身贵族,反而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浪人的女儿,名字叫福山雅美,人倒是长的挺漂亮,可是出身却极是不堪,她的父亲,不过是个四处混饭吃的浪子,还曾入过黑龙会,但是因为其毫无特长,又并不是什么心狠手辣之徒,所以在黑龙会时,过的并不如意,没有多久,就退出了黑龙会,四处以给人当打手过活。
这对日本皇室来说,是个极大的羞辱,但是我能想到现在在日本的载沣,只怕还觉得并不解恨,只怕以后还有后招,果不其然,在光绪和裕隆皇后被葬入皇陵的第二天,大正天皇旧病复发,原来大正天皇也是自幼多病,曾患脑膜炎并留下后遗症。
而此时日本的情形,不要说他是个病人,就是个正常人,也不会可能会一点不受影响,再加上又了娶了一个出身卑微的皇后,他已经几近崩溃,而载沣和另外三国大使,又时不时的逼他签定了各种各样的条约,共计23个,这是在短短一个星期之内干出来的。
我听到消息时,私下都觉得有些不忍,最后是杜心五觉得有些太过,认为载沣有些过于赶尽杀绝的意思,于是发了一封电报劝慰载沣,不可太过,有失中国泱泱大国的身份。
我却不满了起来,虽然觉得载沣的行为有些太过,可是我却觉得杜心五说什么有失泱泱大国的身份,当年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中国个个都夜郎自大,认为自己天下无敌,可是,杜心五和载沣有一层师徒关系,我倒是不好说什么了。
而在杜心五之后,内阁的几位大臣,也不停的找溥仪,诉说此等行为有多不妥当,我已经在宫中摄政,但是却并没有如慈禧那样,垂帘听政,而在坐在一旁。
溥仪听着几位阁臣说着,却是有听没有懂,而是求助的看着我,几位阁臣无奈,只得回头来看我的眼色。
我叹了一口气,道:“何来泱泱大国之说?我中国都被一个弹丸小国欺负至此,难道不是因为我们以前太在乎这个大国的名声之说,被他们处处拿捏,而我们自己也缚手缚脚 ,才会这几十年来,受尽各国欺凌?”
“先皇,先皇后及各位皇贵妃之死,皆出自日本人,差点就让我大清的皇室灭了门,难道还要去姑息他们吗?”我的脸上显出不满,而且看向他们,还带着一种鄙视的目光。
陈箴言极是不满地道:“公主,并非是老臣忘记了先皇大仇,而是我中国一向……”
“够了。”我打断了他的话,我已经猜到他会说什么,我站起身,走了两步,到了他的跟前,道:“陈大人,日本人将我中国皇室几近灭门,这口气,本宫绝对咽不下,也没有那样的大肚量,不要怪本宫说话难听,若是这件事发生在陈大人家里,敢问阁老会如何?”

第781章 对错之争(中)


对于立宪之争,已经由来已久,但是,以前有光绪在,他是典型的假立宪,即希望立宪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好名声,又希望自己能继续保有实权,不是个空架子皇帝,可是最终,却是弄的自己不上不下,还搞的自己内阁也成了四不象。
前一世,清末的时候,人人都说满人腐朽,不可救药,可是当真正的改革来临时,你却不得不感叹,这些八旗子弟,并不如外人所说的那样不堪,有那坏汤的老鼠屎,可是也同样有敢于接受新思潮的新鲜血液。
比如说溥伟,铁良、良弼,还有载沣的弟弟,刚刚从美国回来的载涛,都是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他们并不输于汉臣,反而因为天性的原因,只要思想一放开来,没了负担,便往往能让做出让人侧目的事情来。
比如说溥伟,他是恭亲王,以前光绪在的时候,载沛在的时候,他都极是本份,但是却也很聪明的抱紧了载沛的大腿,但是却让人怀疑他是个没有什么主见的人,只知道顺着老恭亲王的遗训,老老实实的跟在载沛的身后,但是,光绪和载沛一不在了,他的优势也跟着突显了出来。
载沣悄悄潜去了日本,光绪的后事,几乎都是他一手操办的,就是我在第二天,胖揍了日本大使一顿,又话里话外的讽刺各国使臣,也是他去善的后,他做的极是妥当,至少,我和他,一个红脸,一个白脸,配合的极是默契。
另一个就是载涛,回国后,他就跟在肃亲王身后学习,开始肃亲王并不喜欢他,可是相处旧了之一,便明白,这是个跟他哥哥不相上下的栋梁之材,满人这些年来名声太臭了,好些八旗子弟也几乎成了废人,出了这么一个有出息的,肃亲王暗地里常常感叹,怎么自己的儿子里,就没个好的。
这几年肃亲王因为之前跟川岛浪速的牵连,而不得不交出一切,肃亲王府几乎快维持不下去了,却是载沣得了载沛的暗示,指示自己的弟弟继续去亲近肃王府,同时仍然以礼相待,肃亲王倒是不藏私。
直到去年底,光绪因肃亲王于警察系统一套的确是极有见地,才再次起用肃亲王,而肃亲王也不负所托,和载涛可说是把这个系统经营的有声有色,这一次危机之时,他们二人的功劳,不可说不大。
铁良、良弼等人,也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只是难在他们是满人,所以常常出去办差,反而会让汉臣极是瞧不起,认为他们不过是堆蛀虫而已,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目光,让满人中年轻的一辈,极是不服气,而更加发奋起来。
这是个好现像,我在后世,其实对于民族之间的茅盾并不在意,五十六个民族都是一家了,还有什么满汉之分,可是来到这个世界,因这个身份,却也不得不在意起这个民族之分。
满人和汉人之间,仍存在着深厚的茅盾,而且汉人最根深蒂固的一个理论,就是认为,满人统治这个天下的时候,汉人就没过过好日子,而弄到被列强侵略,处处挨打,还有好几十年,还被洋人当成猪仔买卖,就更认为,正是由于满人的腐败,才导致今天的局面。
这十来年,虽然局面稍有改观,可是对于满汉之分,仍然很强烈,满人中大多看不起汉人,而汉人中,也是大多看不起满人,就这么互相看不顺眼,以前是恶性的竞争,的确是不死不休的一种局面,如今这种竞争,我却是极喜欢的,至少,满人中有出息的越来越多,而其他少数民族中,也不泛有才华横溢之人。
我心里高兴,可是,必然就会有人不高兴,陈箴言和陈三立一回到家里,陈箴言就黑着脸,把下人们清了出去,书房里,只有父子二人,陈箴言看着陈三立,斥道:“跪下”
陈三立也极为听话,跪了下来,却并不急着为自己辩解,而是等着陈箴言发话,陈箴言的呼吸有些急促,他坐了下来,长出了几口气,让自己平复了下来,才道:“你当日阻止我反对公主摄政,我那天忍了,因为这段日子有太多事情,可是今天,你又跟我唱反调,反了你了”
“父亲。”陈三立有些无奈,父亲的年纪不小了,有时候难免固执,反不如前两年开通,可是自己作为儿子,却是不好劝,现在这么一把年纪了,还是要跪在这儿,说出去,也是丢人的,可是自己却又不能有怨言,只得陪着笑,道:“父亲误会儿子了。”
“误会?你倒说说看,我怎么误会你了。”
“父亲,如今先皇已经不在了,而撑着兵权和京畿要务的,几乎都是年轻一辈的人,而这些人,不是公主以前的跟随者,就是她的学生,父亲,您再反对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更何况,先皇为了能让公主摄政,甚至不惜算计了孚亲王的性命,还一反常礼,不让孚亲王的儿子袭爵,却是让公主这个做妹妹的袭爵,先皇是铁了心要将这个国家交给公主,您在那个时候反对,不过是给一些有心人一个借口,让他们来除掉您和几位一心为皇上打算的大臣罢了。”
“她现在,跟当年的西太后有何区别”陈箴言极是生气地道:“我都怀疑,他们兄妹是不是私底下胁迫过先皇。”
“父亲,我这个学生,我还是了解的,她跟西太后绝对不会相同,至少,她是以国家利益为先,不会有私心,而且,他们兄妹早就不屑于去胁迫先皇了,这一点,父亲您也是很清楚的。”
陈箴言自是知道儿子所说的都是事实,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有一口气堵在胸口,可是却说不出话来。
陈三立有些了然,他知道父亲有个心结,于是缓缓地道:“父亲,您所不满的,只是因为她是个女子罢了,其实,现在这个时代,女子的身份经不像从前了。”
“哼。”陈箴言冷哼了一声。
“父亲,女子如今在朝中,虽然说不上撑着半边天,可是至少,在她们所在的职位,她们都做的极好,比以前那些男子在位时也不差,甚至好些方面还要胜出许多。”
陈三立知道父亲的心结,可是也知道,一时半会儿,父亲不一定能想的通,只得继续苦劝道:“父亲今日所不满的,不过是醇亲王在日本一事上,过于无耻,当然这话也只能在我们父子之间说说罢了,以日本人对我们所做的事情,醇亲王就是做的再过份,儿子也觉得不过份。”
“父亲,您想想,现在为止,公主都还未曾去吊唁过自己的兄长,她心中的痛恨,只怕不在任何人之下,她对于先皇,我想着,只怕还是恨要居多一些,虽然最后,是先皇舍命相救,可是,先皇毕竟也算是害了她的哥哥,否则今天她那句话,也不会说,是先皇拼尽最后一口气相救了,这其实就是对先皇害死她的兄长,她所表示的不满。”
“所以,我才说,女子掌权,不可靠,她们都太过小家子气。”陈箴言不满地道。
“父亲,此一时,彼一时,更何况,今日所争之事,说实话,就是拿出去说,只怕百姓们也会站在公主的那一方,百姓这几十年来,所受的屈辱,又岂是三言两语能说的完的?再说了,公主今日所提之事,也的确是当务之急,更何况,她还起用了两个李家的人,在这一方面来说,就已经可以证明,她是绝对真正的立宪派,不会把权力捏在手中不放,如西太后一般,致国家大义于不顾。”
“哼,就算是如此,你又怎么能知道,她没有她哥哥那样,想要称帝的心思?”陈箴言冷着脸,看着儿子。
“父亲,这绝对不可能。”陈三立有些吃惊,他不明白自己的父亲为何会有这种想法,有些心惊地道:“父亲,这件事绝对不可能,公主绝无称帝之心,否则先皇也不会想出那样的法子,把皇上交给公主,把整个国家也交给了她。”
陈箴言在这个时候,也有些后悔说出这些话来,他也明白,自己其实就是有些无理取闹罢了,一个是因为公主作为女子身份,却掌着国家的大权,而另一个,就是自己的儿子,不再事事向自己请教,孙子也已经成年,开始当差了。
他心里极是清楚,自己老了,可是却也不能接受自己的儿子,不再是事事都以自己马首是瞻了,而先皇驾崩那日,他当日未向儿子发难,并不代表他是在忍,实际上,他是在找一个时机,他不能接受儿子那样当众反驳自己,这是等于给了自己一个没脸。
这件事表面上平静无波,可是当时在场的人里,却是冲击不小,他知道,这些年儿子其实一直并不太赞同自己和皇上靠的太近,儿子一心所想的,其实就是希望能通过立宪,来实现民主,可是自己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