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农女喜嫁(全本) >

第58部分

农女喜嫁(全本)-第58部分

小说: 农女喜嫁(全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童枝儿摇了摇头。
    又过了大约有一刻钟,日头西斜,风凉爽了许多。街上陆陆续续的走出了一些姑娘家。
    童枝儿拍了拍童珠儿,道:“珠儿,打起精神来。咱们要开始喊了。”
    童珠儿也是发现了朝着她们这边走过来的好些姑娘家,心里头紧张的直打起鼓来。
    “嗯,二姐。”
    “一二三,布偶娃娃,卖不偶娃娃了,好看又可爱的布偶娃娃,走过路过的各位姐姐妹妹可不要错过了————”
    脆生生的童音在街道盘旋,飞扬,飞进姑娘们的耳朵里。听到声音,好几个姑娘停下脚步。左看右看,发现是凉茶摊对面的摊子,看见那铺着白布的摊子上摆着的形式各样的布偶娃娃。姑娘家的心瞬间被吸引了。
    “小姑娘,你这儿的布偶可真是新鲜,我都没见过呢?”
    “姐姐,这些布偶是我和家中的姐妹自己做的,姐姐要是喜欢的话就买一个吧。”
    那姑娘左瞧瞧又悄悄,摸了kitty猫,又捏了小老虎的脸,对于柔软的面料的手感都很是满意。
    “怎么卖的?”
    “五十文钱一个。”
    “五十文,贵了些,不过,你这玩偶新鲜,布也好,咦?这里竟然还是双面绣,好,就五十文,给我拿这个。”
    那姑娘掏出一放手帕,数了五十文给童枝儿。
    童枝儿欢喜而感激的接过,让童珠儿将布偶娃娃给包好,递到那姑娘手上。
    “姑娘慢走————”
    “双面绣?真的是双面绣?小姑娘,给我两个……”
    “给我一个……”
    “也给我一个……”
    跟在身后,听到先前第一个买布偶娃娃那姑娘说话,好几个姑娘便是争先恐后的买起来。
    虽然不是因为自己的布偶娃娃才招揽了顾客,可是大姐的双面绣受人欢迎和追捧,童枝儿心里头也是高兴的紧。
    收了银子,和童珠儿两个将她们要的布偶娃娃给打包好。
    ……
    “花儿,今天是你的生辰,你和娘说,想要什么?”一个二十多岁妇人打扮的女子牵着一个小女孩在街上走。
    小女孩闷着头,一句话也是不说。
    妇人心里头有些难过,转移话题道:“花儿,走了这么久,你渴了吧,来,我们去那里喝口茶。”妇人瞧见凉茶摊,牵着女儿过去。
    有客人来,凉茶摊老板自然热情的将两人给迎到了棚子里坐着。
    “两碗凉茶。”
    “好叻,您请等会儿,马上就来。”
    妇人低头瞧着自己的女儿,发现她直勾勾的瞧着某处,没什么神采的眼睛里一片欢喜。心中吃了一惊,妇人顺着女儿的视线看过去。
    凉茶摊对面的摊子,两个姑娘家面前对着各种各样的布偶娃娃,布偶娃娃做的很是精巧漂亮,难怪女儿会着迷。
    “花儿,你在这里等着娘,娘一会儿就来。”
    女孩子好似没听到妇人的话,神色依旧是呆呆的。
    妇人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往卖布偶娃娃的童枝儿那里走去。
 
 第93章 喜人
    “小姑娘,你这儿的布偶娃娃怎么卖?”
    童枝儿抬起头,对上一张女子姣好的脸,她的脸上挂着温柔的好似春风一般的笑容。
    “姐姐,五十文一个。”
    女子从头上拔下一只银色的发钗,“姑娘,我用这只发钗给你换,你看行吗?”
    发钗十分的暗淡无光,看着便是有些年头了。
    “姐姐,给————”
    听了童枝儿的回答,童珠儿诧异的抬起头来。
    等那位女子走到了地面的凉茶摊,童珠儿才小声的开口询问道:“二姐,你怎么把这不值钱的簪子给收下了?”
    童枝儿微微一笑,“珠儿,你看。”
    “看哪里?”童珠儿嘴里说着,脸转过去,视线正好瞧见在凉茶摊坐下的女子。女子将布偶娃娃交给一个四岁左右的小孩子。小孩脸上没什么神色,眼睛却是闪闪发亮。
    “二姐,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童枝儿笑了笑,“珠儿,天快黑了,咱们把摊子收了去县门口等阿福。”
    童珠儿点了点头,姐妹两个动作麻溜的将东西都给收起来,推着板车往县门口而去。
    “二姐,三姐,”远远地瞧见童枝儿和童珠儿,童招福便是大声地喊道,抬脚快步的跑了过来。
    夕阳西下,照在蜿蜒的村道上,将三个高矮不一的身影拉得老长老长。
    “二姐,三姐,我上次给同窗带的老虎布偶,同窗很是喜欢,他说。从来都没见过这么叫人喜欢的布偶。”
    童枝儿摸了摸童招福的头。
    “二姐,我们私塾两天后要举办一场登山比赛,领先的前三者会有奖赏。可是家里这么忙,你们又要去县里卖布偶娃娃,大概没人去看我了。”想起两天后的登山比赛,童招福的心情变得有些沮丧起来。
    童枝儿也不说话,心中暗暗打定了主意。
    ………
    县里。一方酒楼。
    张管事怔怔的瞧着看账本的秦安出神。
    今天,几乎一整天的时间,秦安都用在了瞧童枝儿和童珠儿摆摊卖布偶娃娃上面。张管事着实是有些弄不清楚秦安究竟是个什么心思。
    正琢磨着,张管事便是听到秦安叫他。
    “啊?掌柜的………”
    秦安皱了皱眉,“张管事,你有心事?”
    张管事脸上笑出了一朵菊花,“掌柜的,我哪里会有什么心事。”
    秦安扬了扬眉,“张管事。你去准备,明天随我去童家。”
    张管事心中吃了一惊。
    去童家,掌柜的这是迫不及待了?
    “是是是,我这就去安排。”张管事说着便是往外头走,却是又被秦安给叫住。
    “回来————”
    “掌柜的还有吩咐?”
    秦安眼睛眨也不眨的瞧着张管事,叫张管事略略的感觉到几分不自在起来。
    “没事了。你出去吧。”
    等了半响,张管事听到秦安如此道。
    张管事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屋里。秦安踱步走到窗边,一手摸着鼻子,暗忖:他的意图有这么明显?便是张管事都看出来了?
    ………
    走到离童家不远的地方,童招福叮嘱了童枝儿和童珠儿别把刚才他说的告诉爹娘和大姐,见两人点头,三个人这才快步往家里走去。
    “枝儿、珠儿、阿福,你们回来了。”
    “娘————”童珠儿和童招福笑着喊道。
    童枝儿将板车给推到院子的一边放着,也喊了方翠微一句,这才开始收拾板车上的东西。
    方翠微、童珠儿、童招福几个都来帮忙,没一会儿便是将板车上的东西都收拾到了屋里头。在厨房里忙着的童朵儿做好了晚饭。只等童知信忙完事情,一家人便能坐在一起吃晚饭。
    等了一会儿,没见童知信过来。童枝儿起身走到那边去看个究竟。
    “爹,还没忙完吗?”
    其他人都回去了,童枝儿只看到还有童知信一个人在。
    听到声音,童知信转过身来,“枝儿回来了。”
    “嗯,回来有一会儿了,爹,这天都黑了,等会儿点了灯吃过饭再干吧,大姐都把晚饭给准备好了。”童枝儿走过去,发现童知信是在算今天的账,开口说道。
    童知信合上本子,“好,听你的。枝儿,今天你在县里卖掉的布偶娃娃有多少?”
    “嗯………有二十个。”
    二十个,那就是一贯钱,也即是一两银子。
    童知信脸上笑出了一朵花来,嘴里直夸奖童枝儿能干。父女两个走到茅草屋这边来,方翠微等人便是听到他止也止不住的笑声。
    “高兴什么呢?”方翠微将沾了水拧得半干的帕子递给他,笑意盈盈的问道。
    “咱家枝儿聪明能干,”童知信说道,胡乱的用帕子擦了擦脸。
    方翠微扬了扬下巴,眼眸中笑意更深。
    待都洗过了手,一家人便是围在堂屋布置的饭桌上吃晚饭。
    饭罢,照旧是方翠微和童朵儿收拾桌子。
    童珠儿、童招福挨着童枝儿,紧张而兴奋地看着她一个一个的数铜板,童枝儿每数一个,两人便是念一个数。
    “一、二、三…十、百、二百、三百………九百九十九、一千。”
    叮————
    最后一枚铜钱稳稳当当的堆在九百九十文铜钱里,铜钱碰撞声渐渐消失,童珠儿和童招福脸上的笑却是未止住。
    “来,珠儿,给……”童枝儿从一千文钱里拿出二十文给童珠儿。
    童珠儿错愕了片刻,“二姐,干什么给我钱?”
    童枝儿微微一笑,“珠儿今天也卖出去了十几个布偶娃娃,这是奖励。”
    一听是奖励,童珠儿便也不推辞了,高高兴兴的将二十文钱接过去,捂在手心里直傻乐。
    童招福很是羡慕的看着童珠儿。
    童枝儿又拿出十文钱来给他。
    童招福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二姐,我啥也没干,你给我钱干啥?”
    “二姐的布偶娃娃挣了银子,你也跟着沾沾光。”
    “哎,谢谢二姐。”
    “还有大姐,给————”童枝儿转头瞧着童朵儿道。
    童朵儿连连摆手,“枝儿,你挣得银子也不多,拿着再干别的事吧。“
    “大姐这是心疼我那,”童枝儿笑嘻嘻的道,直接将二十文塞到了童朵儿手里,“大姐,二十文也干不了什么,你就拿着买零嘴就是了。”
    “爹,娘,你们也拿着。”
    “哟,枝儿这是要给咱一家发奖励?”方翠微笑眯了眼睛道。
    童枝儿龇了龇牙,挑出二十文分别给了方翠微和童知信,又挑出二十文给自己。
    “嗯,剩下的就是公中的了,爹娘,大姐、珠儿、阿福,以后咱们谁挣了银子,都拿出一些来作奖励,你们说好不好?”
    “成,反正是枝儿你管账,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对于童枝儿这个提议,大家都表示很赞成。
    童珠儿眼睛一亮,这下可是把她给高兴坏了,手里头有了一点小银子,她以后就能买自己喜欢吃的点心和蜜饯了。啊,徐记的点心她最喜欢了,明儿个去县里头就买点解解馋。
    童招福也是高兴的紧。最近上课的时候,夫子提到了好些书,他好想看看的。以后自己手头有了银子,他就不必找家里人开口了。
    不过,不干活光拿银子,他却是不答应的。
    “二姐,咱们都分银子,不过,都要照着干的活来。”
    童枝儿眨了眨眼睛,“阿福,你说说看怎么照着干的活来分?”没想到童招福居然还想到了按劳分配?这实在是个了不起的想法。
    “爹爹力气大,干得活自然多,所以爹爹分的应当多一些。二姐是拿主意的,对于一件事的成败也是关键,分的也不能少……”
    童招福考虑问题的角度叫童枝儿很是欣慰。
    这孩子,在私塾里念书,接受的是四书五经,没有形成古板的思维定势,实在是叫人可喜的一件事。
    这里就不得不说童枝儿认知上的刻板了,以为童招福在私塾里学的是如明朝科举考试一般的八股。
    这个朝代,做学问很是开放和包容。能够提出不同见解和思路的人,极其的受到重视和敬仰。这也就造成了当朝几百年来,学术各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结果。没有刻意的限制和引导,任其发展,人的思维自然就不受限制了。
    “阿福,说得好,就按你说的办。”
    得到童枝儿的肯定,童招福小脸也是红扑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