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 >

第14部分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第14部分

小说: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为错用马谡失掉战略要地,魏国大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20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这个时侯,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自有计谋。”于是,诸葛亮让士兵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派几名士兵,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然后慢慢弹起琴来。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知道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下令军队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是不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我们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是一个很谨慎的人,不会冒大险的。现在城门大开,里面一定有埋伏,如果我军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诸葛亮就是利用这个空城计使得司马懿的二十万大军不战而退的。
  后来就有了“空城计”一词,用来指在危急处境下,骗过对方的一种策略。
  ■ 孔方兄
  典出西晋鲁褒《钱神论》:难折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
  西晋至元康年间,即惠帝司马衷在位期间,朝纲败坏,官员竞相贪污受贿,强取豪夺。据说,当时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最大的爱好就是拿着算盘整日整夜地计算自己的家产;他弟弟王衍之的老婆郭氏,喜欢将钱绕在床边,以之为乐;驸马则用铜钱将自己的跑马场和射箭场重重围住,以炫耀自己的身份;太子少傅和峤也以“钱癖”闻名当世。在这种社会风气下平民百姓生活日益艰苦。西晋文学家鲁褒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惜百姓生活困苦,而作《钱神论》来讽刺当时的世风,以警示时人,鞭策后人。《钱神论》中说,钱财难以折损,象征着其寿命长久,永不匮乏,象征着其若自然万物,永世长存,实乃是世上之神物。人们对待他像自己的兄长,又将称为“孔方”。失去了它则积贫积弱,得到了它便富贵昌盛。
  自此,“孔方兄”便成为钱的代称,含有讽刺、取笑的意味。
  

三字篇 第四章(1)
■ 哭秦庭
  典出《左传?定公四年》: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边楚。 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士也。若以君灵抚之。也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春秋时期有这样一个故事,楚国的大夫申包胥,曾经与楚国的仇人伍子胥都立下誓言,伍子胥说一定要消灭楚国为父兄报仇,而申包胥却是立下相反的誓言,如若伍子胥灭楚国,申包胥必定保护楚国。果然伍子胥借吴国的兵力消灭了楚国,于是申包胥就跑到秦国去请救兵。申包胥对秦王说:“吴国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国家,如今他攻打楚国,楚国很快就要灭亡了,如果楚国灭亡了,那么吴国将与秦国成为邻居,吴国的野心是不会停止的,到时候必定也会攻打秦国,秦国也将受到威胁。如果您愿意现在出兵帮助楚国,那么我们楚国一定会世世代代侍奉您的,如果吴国输了,那么吴国的国土也将成为您的,您又何乐而不为呢?”秦国还是谢绝了他的请求。后来申包胥就坐在城墙外面开始哭诉,说:“我的国君正在流亡受苦,我怎么才可以帮到他啊?”他嚎啕大哭,整整哭了七天七夜,连一口水都没有喝。秦王被他的衷心所感动,吟诵了《诗经》中的《无医》表示愿意出兵救楚。申包胥连磕头九次以表示对秦王的谢意。
  今天我们用“哭秦庭”来表示报国,救国的衷心,有时形容国家灭亡的悲愤之情。
  ■ 苦肉计
  “苦肉计”的来源与春秋时期的阖闾有关。
  春秋时期,阖闾将吴王僚杀死后,夺取王位。但是吴王僚的儿子庆忌依然有很大的势力,阖闾为此忧心忡忡,于是找他的大夫伍子胥商议。伍子胥将一位勇士要离推荐给阖闾,但是现在剩下的一个问题,便是怎样取信于庆忌。要离提议说您将我的妻子杀死,砍断我的右臂便能取信于庆忌。不久,要离因为散播谣言被阖闾砍断右臂,将他和他的妻子一起关进了监狱,后来要离逃脱,阖闾便将他的妻子杀掉了。
  要离求见庆忌,要求庆忌帮他报杀妻断臂之仇,并劝说庆忌伐吴。庆忌果然丝毫不怀疑要离,将其留在身边,并对他加以重用。在伐吴的路上,要离趁庆忌不备,用矛刺穿了庆忌的胸膛,庆忌敬要离是一位勇士,没有杀他,但自己却终于因为失血过多而死。而要离虽然完成了任务,却因为自己家毁人残并背弃了庆忌对自己的信任和重用自刎而死。
  自此,后人便经常用“苦肉计”来表示故意伤害自己,骗取敌方信任以方便自己能够借机行事。
  ■ 胯下辱
  典出《史记?淮阴侯转》: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韩信自幼家境贫寒,经常以讨饭为生,在小小的淮阴城内尝尽世间的冷暖。城中有一个屠户家的少年欺负韩信,说:“你虽然长的人高马大的,并且喜欢带着刀剑,其实你只是一个懦夫。如果你不怕死,就用你的刀把我杀了,然后你偿命,若是你怕死的话,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当时在旁边围观的众人也跟着起哄,但是韩信将其视而不见,趴下匍匐着从少年的胯下钻出。从这之后淮阴城中所有的人都嘲笑韩信,以为他非常胆小。但是后来韩信投奔在刘邦的麾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最终成为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元帅。

三字篇 第四章(2)
自此,人们便用“胯下辱”来比喻一个有才能的人暂时忍受一些委屈终能成大事。
  ■ 老头子
  典出《清朝野史大观》: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父母天地又谓天之子,简称为“老头子”。
  清朝乾隆年间,盛夏的一天,天气很热,纪晓岚因为身体很胖,经不起炎热酷暑,便将发辫盘起,脱了上衣,袒胸露背地坐在那里校阅书稿。正巧,乾隆皇帝走了进来,纪晓岚再穿衣服已经来不及了,只能藏在桌子底下,用桌布盖住身体。过了一会儿,听不到皇帝的声音,纪晓岚以为皇帝已经走了,便露出头来问馆中人说:“老头子已经走了吗?”谁知话音刚落,发现乾隆帝就在他身旁坐着呢!这句话正好被乾隆听见了。乾隆非常生气,他问纪晓岚:“‘老头子’三个字该怎样解释呢?’旁边的侍卫都吓得为纪晓岚捏了一把汗。谁知他却从容地答道:“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父母天地又谓天之子,简称为‘老头子’。皇帝听了他的解释,非常高兴说:“真不愧是铁齿铜牙的纪晓岚啊,这么会说,朕就原谅你吧。”
  后来就有了“老头子”一词,今天我们说“老头子”不仅是臣对君的称呼,也泛指老年男子、丈夫或帮会首领。
  ■ 两口子
  “两口子”一词来源于乾隆年间的两个地名。
  在清朝,山东有一个才子名字叫做张继贤。才子风流乃是常事,这张继贤也不例外。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本地的一位恶少石万仓的妻子曾素箴相识,并且一见钟情,自此之后往来不断。人都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强,任凭他们一再小心,还是被周围的人知道了,只是瞒住石万仓。石万仓本人也是一个酒色之徒,整日无酒不欢,最后竟然饮酒过度,酒精中毒而死。石家人一见石万仓死了,几乎立刻认定是曾素箴和张继贤为了长相厮守,便将石万仓毒杀。于是一张状纸将二人告上公堂。因为两人私下交往的事情早已经被众人所知,这样的结果似乎也是意料中事,县官便将二人押赴京城,准备问斩。乾隆在阅读状纸之时发现张继贤的状纸文笔不凡,他一时好奇竟将张继贤亲自提审,确定了张继贤确实冤枉,并且其才华不俗,便大笔一挥,将二人改判,将张继贤发配卧虎口,曾素箴则发配到不远的黑风口。自此两人穿梭来往在两口之间,人们便将其戏称为“两口子”。
  自此,后人便经常用“两口子”来代表夫妻。
  ■ 两面派
  “两面派”一词源于元末明初时。
  元末明初,朱元璋等人领导的起义军与元军在豫北的怀庆一带展开了拉锯战,当地的老百姓苦不堪言。他们被逼无奈只好在元军入城的时候写标牌欢迎元军,起义军进城的时候写标牌欢迎起义军。后来有人为了省事,便在牌子的这面写上欢迎元军的话,在另外一面写上欢迎农民起义军的话,这样方便的同时又节省原料,人们将其称为‘两面牌’。起义军的大将常遇春好不容易打了胜仗进入怀庆,入城之时发现街上的百姓都挂着欢迎起义军的招牌,正欢喜之际突然一阵大风刮过,牌子被刮反过来,生性脾气暴躁的常遇春抬头一看,发现牌子翻转过来居然全部都是欢迎元军的词语,于是大怒,将制作两面牌的百姓全部全家屠杀。
  “两面派”一词其实是由当时的“两面牌”演变而来,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耍两面手法或是对有矛盾的双方都能敷衍应付的人。

三字篇 第四章(3)
■ 两头蛇
  典出《论衡?福虚》:母问其故,对曰:“我闻见两头蛇死;向者出见两头蛇,恐去母死,是以泣也。”
  古人认为,见到两头蛇是一件非常不吉利的事。据说春秋时期楚国的宰相孙叔敖小时候,有一次单独出门,遇到了一条双头蛇,他便将那条蛇杀掉并且将其埋了起来。回到家之后母亲看到他失声痛哭,他的母亲忙问他为什么哭,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到双头蛇的人一定会死,我不久之前外出,看到了一条双头蛇,我害怕要离开母亲去死了,所以才哭。”他的母亲问他:“那现在双头蛇在哪呢?”孙叔敖说:“我怕别人再看到它,于是就把它杀掉埋起来了。”他的母亲说:“积下德的人老天必然会回报他,你一定不会死的。”果然,后来孙叔敖不但没有死还做到了楚国的宰相一职。
  “双头蛇”最初的时候只是一种不祥的蛇,但发展到后来,人们便经常用“两头蛇”引申来比喻用心险恶的人。
  ■ 留学生
  留学生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朝时期。
  公元618年,李氏灭隋建立唐朝之后,经过一番的改建,唐王朝的经济和文化空前繁荣。已经派遣了数次遣隋使的日本在公元630年派出了第一支遣唐使,遣唐使属于外交使节,他们不能在中国逗留的时间过长。在四次派遣唐使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