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布衣官道 >

第943部分

布衣官道-第943部分

小说: 布衣官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武侠很耐心的给王平剖析,他道:“王书记,现在省委和省政府之间的关系和以前不同了。你可能还不知道,自从张省长上任以后,他一直在强调政府的用人要政府内部多发言,要选对人,用对人
而汤运国书记对省长的这个提法也是充分支持的,所以政府的用人,至少是近几次关键的人事调整,都是张省长提要求的。
这其中就包括政府直属班子的大调整,这可是涉及到了十数名副厅以上干部的任免,这些统统都是张省长说了算……”李武侠常常的吸了一口气,似乎很少感叹,话锋一转接着道:
“所以啊,王书记。这次武德市班子调整,张省长难免也是要积极参与的,如果他来提名武德市市长的人选,你说你王书记能没有优势吗?”
李武侠话说得很透,他这样一说,王平一下恍然大悟了。他终于听懂了李武侠的话,李武侠绕了半天,原来是在讲省一层面的权利正在洗牌,张省长的分量日益增强。而武德市的人事问题,张青云还极有可能干预。
当然,王平还不止明白这一点,他还明白了为什么李武侠会如此反常的对王平热情。说一千道一万,还是李武侠把王平当成张青云的人了。
从李武侠的举动中,王平可以很清晰的感觉到李武侠想靠拢张青云的迫切心情,而他给予王平如此高的礼遇,甚至摆出了力推王平上位的意思,实际上不就是要千方百计的向张青云示好吗?
想通了这个道理,王平的心思变得极其复杂,他和张青云的关系究竟是怎么回事,王平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至少,他清楚一点,那就是他和张青云关系还不够让李武侠重视到如此程度。
实际上,王平这些年和张青云的关系疏淡得他自己都觉得太过意不去了,现在这个时候临时抱佛脚向张青云靠拢还来得及吗?
正文 第一千零八十章 喜得贵子
第一千零八十章 喜得贵子(求月票)
张青云是一个念旧的人,这是李武侠经过多年观察得出的结论。他发现张青云对那些在他成长历程中有过特殊帮助或者特别意义的人总是超乎形常的关心,而这似乎和张青云强势凌厉狠辣的一贯风格不符,但是确确实实就是存在。
就以王平而言,自从王平的靠山谢明君倒台后,他几乎是陷入了绝境。几乎所有的人都给王平的仕途画了大大的叉,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王平却还能往上爬,而且爬的速度不算慢。
谢明君倒台的时候他是处级,能够在短短这几年中他上到副厅级别,而且还是武陵市的三把手,这内面有太多的东西值得琢磨了。
诚然,经历了谢明君的事件后,王平成熟了,工作中务实多了,抱怨少了,再加上他本身工作能力又还比较强,所以他的政绩很出色,这是王平能够节节高升最基本的原因。
然而,如果只是这个原因王平就能够走到今天的话,官场上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是非了,王平这一路上来,李武侠仔细了解过,在几个关键时刻,张青云是发挥了重要而关键作用的。
王平能够从县进市,这中间的因素张青云占主导,那个时候张青云离开江南了,但是当时江南省委组织部内部他的下属很多,在王平提拔的问题上,当时组织部的一个干部处长给张青云打过电话。
虽然不是请示张青云,但是这样的电话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电话中,张青云很明确的表示,王平能力是很优秀的,思想意识形态也是过硬的。
不能够说王平和谢明军之间有亲戚关系,就用有色眼镜来看王平,这是对他极其不公平的。
张青云的这几句话掷地有声,也正因为这几句话,那个干部处长推荐了王平,王平才得以实现从县到市这一步关键的跨越。
也许王平自己都不知道他的提拔背后有张青云的影子,而这也正说明张青云对王平的推崇不是因为利益的原因。要知道在武陵可是有很多张青云的嫡系人物,像陈景云、陈刚、余汉英这些人都是张青云的老下属,如果张青云从利益出发,他是没有理由支持王平。
还有一件事让李武侠很有感触,那就是张青云在桑梓的搭档刘臣,刘臣是个命运多舛的人,他曾今因为经济问题被纪委调查,情况非常的严峻。
而在那个时候,张青云对刘臣的评价依旧正面的居多,纪委工作组向他了解情况的时候,张青云说了很多积极的话。虽然他的这些话可能并没有发挥多少作用,但是从这一点李武侠却窥到了张青云的性格。
照说,李武侠和张青云也算是故人。但是在张青云没有发达的那个阶段,他和李武侠仅仅只是通过李封山为渠道见过面,既没有愉快的合作,也没有针锋的敌对,如此平庸之交,根本不足以在张青云脑子中留下印象,所以也就注定了李武侠还不能够算和张青云有渊源。
李武侠是精明的人,他已经迫切的感觉到江南马上就要迎来张青云时代了。他的目标非常清晰,那就是在张青云主掌江南大局的时候,他还能继续现在的风光。
这个目标不容易完成,他唯一可以努力的就是现在趁张青云在江南还立足未稳的时候,迅速得到张青云的认同,向他靠拢。
如果不是这样,他不会给予王平这么大的礼遇,而且他还鼓励王平去找张青云。他坚信,只要王平能够临时抱佛脚,去向张青云拍胸脯,递交投名状。张青云在武陵市长这个位置上一定会支持王平,这一点几乎百分之百。如果这样,李武侠再跳出来力推王平,这就和张青云遥相呼应,张青云不注意李武侠都难。
更何况有王平这个大活人在,王平如果上位,他和张青云的关系必然走近。而王平和李武侠有这样一段善缘,也就决定了王平在张青云面前也会力挺李武侠,这对李武侠来说是一步未雨绸缪的好棋。
当然,仅仅是这样还不够,李武侠结交周国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周国立最近正被张青云重用。周国立地位比较高,是副省长,如果他能够在张青云面前挺李武侠,一句要顶很多句,张青云最后要动李武侠的念头就会越来越淡,说不定还得对其有更大的重用。
官场就是这样,弯弯绕太多,单单一个李武侠的花花肠子就让人叹为观止,而和李武侠比,周国立是丝毫不落下风的。
这次凌雪飞的事情能够处理漂亮,周国立用的就是假途灭虢之计。他自己不好出面,担心尾巴露出来又还把事情抹不干净,就让李武侠在背后想办法。
李武侠很用心,又拉上了王平在其中,这一来就等于是李武侠,王平还有周国立三尊大人物在帮凌雪飞解决问题。
试想整个江南,有这样三人同时出手解决一个莫须有的偷税问题,还不手到擒来?
关键是这次合作中,大家建立了同志间的“友谊”,张青云让周国立帮他做私事,而周国立又把李武侠和王平拉到了这件事中。
虽然,周国立没有明确说凌雪飞一定得安然离开江南,但是李武侠鬼精一样的人,自然从中看出了非常的门道,而他把王平拉进了,不就是窥到了一点门道了吗?
官场上有太多的事情是不能够说出口的,甚至是不能够启齿的,很多的事情都是默契和灵犀。尤其是像凌雪飞这类事,做了、做妥了,谁都不能谈及太多这事,今天提一提,以后提都不话提了,这事得全都烂在肚子里。
当然,人过留名,雁过留痕,有些事情做了,就会留下一些后遗问题,像黄文权就是最大的一个问题。黄文权是地头蛇啊,神通广大了,黑白两道通吃。
这倒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这个黑白两道通吃的家伙其实是一个高层面的人物的一只狗,谁知道这只狗会不会恼羞成怒,仗着背后的人势变成疯狗乱咬一气?
当然,没有人担心黄文权的乱咬一气会弄成动静来,黄文权在真正的大人物眼中其不过是只小虾米,即使他背后的靠山也无法通过这些芝麻绿豆的花边消息闹出多少动静来。
但是问题就在于,只要是这条疯狗开口咬人了,就意味着这事干得还不干净利落,作为周国立等三人来说,这个名声背了是小事,而在领导心中留下的印象恶劣才是真正的大事。
周国立、李武侠以及王平三人就构成了这样的一个奇妙的状态,在这三人中,暂时最受张青云重用的是周国立无疑,但是说到和张青云的渊源最深则又是王平,而说到目前所处位置最关键又是李武侠占了上风。
三个人合作了一台戏,这台戏落幕后,三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一个模式。至于这种关系能够持续多久,会不会有机会再次提升,这不取决于他们,而是要取决于他们都企图靠拢、正在靠拢抑或是已经靠拢的张青云。
……
张青云在港访问长达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的访问和考察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他人还没有回江南,江南社会各界就自发的开始筹备为张青云举行欢迎仪式了。
而在结束访港的当天,张青云接到了两个让他兴奋的电话,第一个电话是凌雪飞打的,江南的事情顺利的解决,凌雪飞的声名没有受到丝毫的损伤,结果比她自己想象的要好太多了。
而凌雪飞把这些功劳自然都全归咎到了张青云的身上,在电话中,凌雪飞是发自肺腑的感谢张青云,这倒让张青云有些无所适从了,在骨子里面,张青云把凌雪飞当成了自己的人,自己的人遇到麻烦,张青云帮其解决掉这不是很正常的吗?用得了凌雪飞如此感谢?
张青云并没有时间去琢磨这事,在临上飞机的前一刻,他接到了京城的报喜电话,赵佳瑶在京城的总后勤医院顺利产子,这次是一个带把的家伙,生下来重五斤半。
打电话给张青云的是他老妈,老人高兴激动得语无伦次,为了证明她的孙子是如此的与众不同,是如此不平凡,尹素蛾甚至将他孙子的出生联系到了天象上,说京城沙尘暴天气持续了大半个月,恰恰就在小家伙出生这一天云开雾散,沙尘天气完全结束,这……
张青云并没有驳斥老妈,他知道老人的心境,小孙子出生后,那种含在嘴中担心化掉,抱在手中又担心飞掉的感觉张青云虽然没有经历过。
但是张青云毕竟不是初为人父了,父母对子女的那种感情他深有体会,实际上张青云早就不止曼曼一个女儿了,只是父母不知道而已。
在张德年两老的眼中,赵佳瑶这生下来的男娃才是真正替老张家延续香火的关键人物,两老都是人民教师,不是思想不开放,他们终究是从雍平那山旮旯里面走出来的,脑子里面传统的思想是永远都抹不掉的。
正文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凌祖红的接见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凌祖红的接见(求月票)
幸福这种东西,很多时候好像是越短暂越让人珍惜,张青云率团返回蓉城,立马便马不停蹄直奔京城。
在目前的条件下,张青云是不可能能够在京城多待的,实际上,他这次进京除了看儿子和赵佳瑶,也还有工作任务,江南科技园改革基本已经成了定局。
江南方面已经在规划部署这个改革计划了,但是江南科技园是国家重点投资高新技术园区,现在说改就改,国家发改委、商务部都必须把关系走通。
更重要的是,要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说到发改委和商务部乃至财政部的关系,张青云都是很硬的。但是到了关乎一省大事的层面,关系被无限淡化,不比一个县或者一个市搞个什么项目,就那点钱,影响也有限,而县市一级项目能够送到发改委的,基本都还是靠谱的,在这样的形势下,关系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