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春风吹 >

第97部分

春风吹-第97部分

小说: 春风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这种突然的变故,她也没多少应变能力的。但是她有一点比其他人好,那就是她事先心里有了点底。
鹤翔的那封信她虽然没有放在心上,但总是有个印象,更何况又是刚过不久的事,此时一听到这个消息,第一个感觉就是,此事,另有乾坤。
因此她并没有像其他那些没有打过仗的大臣在第一时间慌神,而且就算现在所知道的事情不多,但也有诸多疑点,她稍稍一分析,就更觉得这件事,恐怕还真不是眺国弄出来的。
但是她先前既没有将鹤翔的信拿给安乐帝,又丝毫没提起过这个事,此时当然更不好直接说,此时听到安乐帝的询问,也只是先站出来,先行了礼,然后才道:“臣认为,这支军队,也许并非眺国的。”
她这么一说,原本因安乐帝开口而安静的大殿又是一片议论,当下就有人道:“高太尉说的如此肯定,可是知道什么我们并不知道的事情吗?”
“韦大人这话说岔了,高某也是才知道此事的,怎么可能比各位同僚知道更多的消息呢?只是高某想,眺国离我淮阳路有两路的距离,这中间现在又隔着锁玉关、大震关,若说有什么眺国的军队能突然出现在淮阳路附近……高某也觉得这实在太不合情理了。”
她停了停,又道:“当然,若说绕路,或走小路的话,也有这个可能,但是,在高某料来,人数必定不可能太多,五百人已经是极限,若是再多,那沿路的知县、守备也太过无能!”
“高太尉不愧是我大雁武官之首。”王梓山开口道,“如此分析,却和情理,但王某却怕,此事,还有其他人在背后推动。”
她这么一说,大殿里顿时安静的有些可怕,站在这里的人,对外战那是外行,但对内战那一个个都是内行。王梓山虽然说的含糊,但她们顿时都反应了过来。
若是真的是眺国的军队,若是真的一路进军到了淮阳路附近,那么,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刚刚被封为平西王的鹤翔动手了!
现在锁玉路和戈阳路都在她手中,眺国大军若要进入,她断无不知道的道理,除非她和眺国联合了起来,不仅偷偷放眺国军队入关,更动用手段帮其掩护。
她现在声势滔天,戈阳路又是她经营多年的,要做到这一点,虽然有些麻烦,但并不是做不到的。
这个猜测一出来,顿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还有人非常的纠结。
愁的自然是和鹤翔交恶的,欢喜的则是自忖和鹤翔的关系还不错,至于纠结的,则是平时比较中立,而此时发愁来路的。
当然,无论到底是怎么想的,此时在安乐帝面前一个个都保持着沉默肃静,脸上的表情,那是丝毫不露的。
“那以高爱卿看来,此时该如何呢?”
“以臣来看,目前当务之急是弄清这支军队有多少人,到底是不是向京城而来,另外,为防有心人从中作乱,京城也该实行戒严,同时要令各地加强防备并令各地守备拦截。”
她这话一落,立刻就有人道:“只是令各地守备出动恐怕还不够,地方守备战马稀缺,恐怕是拦不住这支兵马的,臣以为要调禁军出京,在淮阳路各地防守。”
“臣以为不妥,禁军是护卫京城的,若是出京,京城空虚,恐令小人有机可趁!”
这个提议,同样立刻就有人反驳了开来,然后两方你来我往,这个说京城重要,那个说就因为京城重要,才更应该将敌阻在远处。在经过一系列的扯皮、讨论,再加上安乐帝的发火之后,最终算是总和了两方面的意见。
京城当然是重要的,但是八十万禁军,调出十万军队在淮阳路各个路段设下关卡,也应该还是不会令京城空虚的。同时京城全面戒严,用的理由当然是皇女册封。
其实关于这一点,很多大臣都认为应该延后了,但安乐帝却态度强硬,众人都知道她为何如此,因此在试探了之后,也没人去触那个霉头,所以,皇女的册封仪式依然要在两天后举行。
而就在朝堂争执的时候,有一些消息灵通的,也多多少少的知道了这件事,在听到这件事的时候,高平和高太尉的反应是一样的,不过此时她也顾不得去想,此事到底是谁在背后推动,当下就开始盘点府中人手、库存,同时派人去接高晨。
高家所在的位置,可以说是内城的内城,汤桥现在的官位虽然已经升到了正五品,但还是住不到这个位置的,因此两夫妻所在的宅子,就要偏远一些。
高平虽不知这次的事会带来什么影响,城内会不会发生动乱,但在这个时候,当然是谨慎一些更好,她在这边安排着,那边高老夫君也将林若鸿甘草接到了自己房里,同时更把各方面的管事、有体面的使年都叫到房里训斥了一番,连王氏、柴氏等人也没有例外。
“你们中,有老人,也有新上来的,有立过功的,也有能在府尊面前说的上话的,但是不管是谁,若是在这几天犯了事,那都是没有情面讲的。从今天起,乱串门子的,夜里打牌的,和外面通话的,都给我停了。”
府里的也都感觉到气氛不一样了,这时候哪还敢淘气?他们都知道,别看高老夫君现在好像是个慈祥的,但当年的手段可都还在,因此一个个都躬身应了。
他们在这里忙着,高太尉也在宫里忙着,虽然下了朝,但她和一些大臣却被皇帝单独留了下来。在这个时候,她这个八十万禁军的统领,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更何况大军的抽调,京城的布置,也离不开她。
因此她也只来得及让人给家中传了信,其后就一直在宫中坐镇。
其实军队的布置,高太尉是外行,她手下有专门的人去做这些,而她忙的更多的,还是皇女的册封仪式,对于安乐帝来说,此时最重要的就是这件事。
她也知道,这次所谓的眺国军队是蹊跷的。但第一,此事发生的突然,第二,她的精力、时间已经不允许她再彻查此事了。
若现在她还能有一年,甚至半年的时间,她会暂缓皇女的册封,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此事的调查上,但是现在她已经没有这个时间了。她不是不知道,就这么忽略过去,以后会留下后患,但若是停了皇女的册封,后果恐怕更严重。
到了晚上,总算是各方面都准备妥当了,安乐帝留高太尉用膳,高太尉其实是想回家看看的,但这个时候,也只有惶恐的受了。
“还有一个人,我也想让岁安见见。”
高太尉一愣,就见一个男子从里间走出来,那男子三十多岁的年纪,容貌倒平常,但身上自有一股贵气,高太尉见了,更是吃惊,这男子,正是安乐帝的皇夫!
虽然次数不多,但高太尉也是见过这皇夫几次的,因此立刻行礼,心中更是犹疑。他虽是天子近臣,但毕竟男女有别,更何况皇家规矩不同一般,这个时候皇夫出来……
她心中想着,那边皇夫已经免了她的礼,安乐帝道:“远航不必如此,以后皇夫和皇女,还都要多多仰仗你了。”
高太尉更是惶恐,连称不敢。
皇夫开口道:“高大人几十年来为国分忧,吾家一直很是感激,吾家身为男子,见识浅薄,朝中的事,还是要靠高大人的。”
他说着,竟然双手交叉,向高太尉行起礼来,高太尉哪里敢受,连忙侧身避过了:“殿下万不可如此,臣惶恐惶恐。”
安乐帝开口:“岁安的事,是朕对不起你,虽然朕说世袭代州,却也不是没有转圜的,待时机成熟,远航和皇夫商量了,自可以给岁安换一个封地。”
高太尉面上一喜,虽然知道这句话就像个胡萝卜,但有这句承诺,总比没有强。当然,她也知道,这所谓的时机成熟,恐怕起码还要过个几年,而且一直要她兢兢业业,真心扶持皇女才行,否则这位皇夫说不定就能拿出安乐帝留下的旨意。
大雁皇帝的圣旨其实并不是有着绝对的约束力的,若没有内阁的大印,臣子其实是可以自行选择是不是要听命圣旨,虽然一般来说是没有这种人的,但并不是绝对的。
不过遗旨就不同了,人死为大,大雁又是讲究祖宗规矩的——起码从表面上如此,因此遗旨可以说是有着绝对的权利的。
“说起岁安,我好像还没见过呢,正好今天也凑巧,不如陛下将她召进宫里,也让我看看。”
皇夫笑着开口,高太尉心中突的一跳。

花岗台 (下)

第四十一章 
高太尉听了皇夫的话,立刻就明白了过来,这是要以自家女儿为人质,毕竟她手掌禁军,虽说现在皇宫另有人负责,但是现在她若是有心想做什么的话,短时间内,甚至能控制整个京城。虽然她一向是保皇派,但这个时候,安乐帝要给她加一些禁制,也是情理之中的。
只是她虽然没有什么心思,要把女儿送进宫中也是有些不愿意的,毕竟谁知道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变故。虽然说宫中的守卫更多,但是这些守卫、御林军的主要责任是皇帝皇夫皇女,自家女儿,不过是个配头,而若是在高府,那就不一样了。
不过就算不愿意,这个时候,也不能说“不”,否则安乐帝此时恐怕就要怀疑他们高家了,那样一来,情况更是不利。
“能觐见皇夫,正是小女的荣幸。”
“如此,就令黄门带着旨意到高府传旨吧。”
听她同意了,安乐帝的面色更缓和了几分,而此时,高平正在高府接待林开云。
高府的护卫本就有专人负责的,高平要做的就是告诉他们,自己要达到的目的,至于具体要怎么做,她既然是外行,自然不会插手。但即使如此,她还是要在前院坐镇的,而且护卫进内院,也需要她颔首同意。
二百护卫,带上经过训练的丫鬟,在弓弩的配合下护住整个高府还是不成问题的,当然,这是说对于一般的骚动来说,若真是大军入城,那别说三百,就是三千也不够看的。
高平一边听着手下的汇报,一边又让人去购买粮食蔬菜,同时还让有体面的管事拿着高家的令牌到禁军中调集弓箭,虽然知道这么做,将来必是要给人留下把柄的,而且也不见得能用的上,可是,有准备,总比没准备好,她宁肯之后让人说她张扬跋扈,也不愿自己的家人有什么危险。
而就在这个时候,下人来报林开云来了,她听了微微一愣,但还是让人请了进来,不管怎么说,总还是亲戚。
林开云一进门,就跪了下来,高平吓了一跳,连忙去拉她:“姐姐这是做什么?”
林开云不动,低着头道:“我早欠妹妹一个交代了,也是我鬼迷心窍,做下那种不堪的事,却是对不起妹妹,若妹妹同意的话,两日后,我愿在书院前,给妹妹一个交代。”
高平一扬眉,笑道:“姐姐这话却是外气了,那件事以后就不要再提了。”
“妹妹如此说,开云更是惭愧,只是现在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妹妹看在若鸿的面子上……”
高平温和开口:“不知姐姐,要做什么?但是不管姐姐要做什么,都还是先请起身的好,否则妹妹实在不敢应承。”
林开云迟疑了一下,还是站了起来:“让妹妹见笑了,实在是因为开云知道,当年所做的事情太过鄙陋,因此实在是怕……”
她说到这里苦笑了一下,转而道:“现在城中戒严,说是为了皇女的册封,但家母却隐隐的得到消息,说是因为有一支眺国的军队在来犯的途中,不知此事,妹妹是否知道?”
高平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头:“是有这方面的消息传来。”
“那……”林开云看了看高平,最后一咬牙,还是道,“那不知是否可令家母家父到高府暂时避难?妹妹应该也是知道的,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