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华夏海权 >

第592部分

华夏海权-第592部分

小说: 华夏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乎同时开工的同型战舰,却分属两个敌对的势力,他们都是兄弟,但是却已经注定了早晚要刀兵相见,这是多么讽刺的一件事情啊。”一名负责监造的英国官员说道。英国两艘战舰是1907年8月开工的,而德土两国战舰是1907年9月10日开工的,不过是差了1个月而已。而且极有可能同时下水!



  不过这只是表面现象。除了设计几乎一样话,战舰内部的部件可是完全不同,英国人自然用自己的锅炉和帕森斯蒸汽轮机。火炮用的也是英国准备装备在超无畏舰上的343MM主炮,装甲也是维克斯的装甲。而德国人自然会用自己的小水管锅炉和布莱梅蒸汽轮机还有未来的350MM火炮。装甲则用克虏伯装甲。同样的设计。不同的部件,到底谁会更强呢?英德这两个工业大国在心中暗暗较劲,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没有设计上的差距,真正战舰的战斗力将完全由子系统来决定,如果在海战中能相遇的话,这种胜负才最能说明双方的技术水平!。…。



  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今天下午开始有推荐,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七百八十章 优化策略
  虽然威廉二世非常重视海军,相当重视海军,尽自己最大努力来发展海军。但是依然有一个事实无法回避,那就是德国海军相对于自己的任务来说还是太弱,德国海军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武装自己。而钱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各种子系统的研究进度问题,与历史上相比,德国海军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已经无法从英国获得蒸汽轮机组了,所以德国人必须研制自己的蒸汽轮机或者购买美国的。时间和资金方面的紧迫让德国海军压力颇大。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火炮问题,德国海军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火炮口径太小,太不中用。正在准备着手研发新式350MM重炮。按说这应该没问题啊。但是后来很快,德国海军部突然听到了一个消息,即英国人不但开始研制343MM重炮,而且将在不久后开始研制15寸级别的重炮!这个让德国人顿时感觉到亚历山大!



  德国人拿到这个情报后第一个感觉就是英国人疯了!甚至有人怀疑这是英国政府释放的烟雾弹。当时放任不管肯定不行。。因为根据克虏伯的技术人员估算,以德国自己的进度最多在1910年前就可以完成350MM炮的研制工作,而英国人不可能比这个时间更晚。在1912年前完成15寸舰炮的设计是极有可能的。而最晚1913年,英国人说不定还真能装备上15寸主炮的无畏舰。德国人如果想要在这场战争中占得先机,只能硬着头皮跟上!毕竟数量不占优。如果英国质量再占优的话,德国可就真的没法玩了!。…。



  在德国人看来,如果要建造一艘装备有8到10门14寸级别火炮的战列舰的话。那么这艘战舰的吨位将在2万6千吨到2万8千吨之间。如果要是装备同等数量的15寸舰炮的话,那么这艘战舰的吨位将高达3万吨以上!德国人不知道英国人造这样大的战舰如何,但是首先德国人对自己的造船技术就有点担心。毕竟这样的战舰太大了。



  于是乎德国人所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火炮研制进度的落后。还有战舰设计和动力设备的落后,德国小锅炉确实很厉害,但是奈何蒸汽轮机不给力啊。其实在历史上德国海军造舰一直偏向于保守,当年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就因为吨位问题出现了一些波折。



  开始的时候在得知英国人搞15寸舰炮后。德国海军部提出了两套方案,一个方案是装备了10门350MM火炮的战列舰,另一个是装备了8门400MM主炮的战列舰。这些战舰的吨位将在3万吨以上。造价也将近300万英镑。即使是喜好海军的德皇面对如此巨大的成本和其中的风险也有些举棋不定。而随后,德皇提出了一个反建议。即建造装备8门15寸级别主炮的战列舰,并且将吨位限制在2万8千吨左右,而这就是后来的巴伐利亚。。…。



  但是现在历史变了。英国人已经决定继续玩大的了。德国人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选择不玩,承认英国的海上霸权,要么选择继续玩下去,英国人疯德国人就必须更疯!但是这对于资金有限的德国海军来说实在是有些困难。毕竟德国是一个以陆权为主的国家。这样玩下去绝对会出事的!于是乎想来想去,德国人不得不放弃某些所谓的面子,开始和意大利和奥匈一起研究对策。



  同盟国三个主要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同样的350MM级别的火炮。克虏伯在搞、斯柯达也在搞、意大利的安多尔沙还在搞!结果就是同盟国要花3倍的经费来搞出三款不同的主炮。这浪费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时间!同样道理,动力系统也是这样。设计方面还是这样。德国人想了想,说服意大利放弃原有的战舰发展计划可能不行,但是说服奥匈帝国的话,恐怕就没什么压力了。克虏伯虽然在产能上很强大,但是在大口径火炮方面,未必就比斯柯达强!这一点德国内部还是有共识的。…。



  。…。



  于是乎,德国人首先和奥匈进行协商,让奥匈集中力量搞出供德国公海舰队和奥匈舰队通用的350MM重炮,然后双方再一起研制15寸重炮。除了主炮之外,剩下的150MM副炮、88反雷击炮等等也做到通用,这样可以节省相当的成本,而德国海军的重点则是先搞定蒸汽轮机和锅炉,为战舰提供充沛的动力。



  而在战舰方面,德国人不得不和意大利人一起研制下下代战列舰的设计方案,没错,你没看错,是下下代战列舰!德国人突然发现自己的新式战列舰只有8门14寸舰炮的话,实在无法和英国人装备了8门或9门15寸炮的战列舰向抗衡。既然决定要坚持到底了,那么德国人认为自己的同等级战列舰至少不能弱于对手,除了航速之外,无论是火力还是防护都必须强于英国人!



  本来有些颇为激进的德国人还打算给未来的战列舰装上16寸级别的舰炮。这个颇为聊斋的要求还没送到提尔皮茨面前就让人给否定了。。16寸舰炮?现在14寸还没研制出了,15寸还没有开始立项,你就敢想16寸?就算炮出来了,船怎么办?按照德国人的估计这船重量保守估计也要3万5千吨以上,到了这吨位,就算德国船厂能设计出这么大的战舰,基尔运河能不能过都是个问题。。…。



  而且这个战舰的建造和设计周期太大了,大到了,德国目前都不敢想的程度,原因很简单,时间不等人,德国必须在未来10年中准备和对手开战,否则的话,一旦俄国人彻底缓过气来的话,实力对比就会向着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而大洋对面的美国也对德国充满了敌意,一方面是德国工业品和美国之间的竞争,而另一方面则是美国与英法之间紧密的金融联系。让美国人不得不倾向于英法。



  当德国人把自己的计划告诉意大利人后,意大利的小伙伴立马就惊呆了,因为他们看到了一艘吨位比目前意大利服役的加福尔伯爵号还要大将近百分之五十的战舰!在这个计划中德国人要求他们的战舰装备5座双联装15寸主炮,防护必须可以抵御15寸炮的攻击,而且航速还要达到22节左右。虽然意大利人一向比较激进,在战舰设计方面不弱于英国,但是现在才1907年就要准备搞这样大的战舰实在是让人有些震惊!



  不过意大利人中也有胆大的,比如说维托里奥。他看了看德国的设计要求后,认为德国如果真想搞这样的战舰的话其实可以参考意大利下一代主力舰的设计,采用双联装和三联装混合的设计理念,这样的话可以节省装甲带长度和重量,同时也可以避免位于船体舯部的主炮受到锅炉或者其它设备的影响。但是德国人为了获得最佳的火炮散步以及尽可能的分散炮塔被集中后造成的火力损失。还是坚持5座双联装的设计。这个在德国人看来就是用尽可能小的风险和保守的设计来获取战力,同时用吨位和造价来弥补。毕竟双联和三联混装到底是什么德行没人知道,只是意大利认为不错而已。而德国不想冒这个风险。。…。



  看着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德国人,维托里奥也没有办法,于是乎想了想之后,维托里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介于我国和贵国都没有搞过五座双联装主炮中轴布局的设计,而我国在未来也不打算这样搞,所以,我们建议贵国在搞出15寸炮搭载舰之前,现在14寸炮搭载舰上实验一下,根据贵国的计划,贵国打算装备4艘装备了8门14寸级别火炮的战列舰,我认为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将后面两艘战舰拉长,然后装备多装备两门14寸火炮。以此来为最终的战列舰提供一定的技术积累。”…。



  于是乎同盟国内部的海军优化策略最终迅速出炉,即奥匈帝国的斯柯达炮厂负责研制德奥意三国的火炮,而意大利在完成下一级战列舰设计后,将帮助德国海军研制最终被命名为俾斯麦亲王级的战列舰上。当然,作为报偿,意大利将从德国获得技术和资金的支持。至于说意大利人会不会装备15寸舰炮的战舰。。意大利还十分纠结了,拥有更大的战舰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海军的愿望。但是能否实现这个愿望还要看是否有足够的资金。。…。



  而这对于意大利来说,资金也许并不充足,因为意大利作为同盟国的一份子肯定要在陆军上有所准备。即使政府再倾向于海军,按照维托里奥的估计,在未来5年内能造出4艘新式无畏舰就已经很不错了!实在没有更多的资金用来开工和设计更为强大的战舰了。而如果维托里奥真想彻底展现自己的才华的话,恐怕就要在德国人的图纸上实现了。



  感谢书友zhouyu1976打赏。以及书友qwe79的月票和书友n2800b617dUDUtro的评价票~~~。(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章   优化策略。



  第七百八十章   优化策略。,



  。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七百八十一章 第二帝国的野兽们
  就在德国海军在加紧备战的同时,德国陆军也正在加紧备战,与已经成熟的炮兵工兵装备相比,德国人比较陌生的装甲部队现在也开始加紧筹划了。本来在德国陆军中有一种意见是将华夏陆军的坦克装备直接复制改进一下就先凑合着用。但是随后德国人发现,这种设计其实并不适合德国。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华夏陆军在设计这些坦克的时候对稳定性和行程的要求并不高,原因很简单,华夏陆军无论是开始突破尼布楚要塞左右两翼的俄国阵地还是从后方实施包抄,需要的行程其实并不是很大。而且就算坏了也没事,可以拉回去慢慢修。但是德国不一样,德国需要的是不断的突破拥有上前公里战略纵深的俄国阵地,在广袤的东欧平原上进行运动战。对行程的要求要远远大于华夏陆军,而稳定性吗?你能想象一下一辆坦克在俄国荒野上突然罢工后的结果吗?结果就是九成以上会被丢弃。



  这对于资源相对匮乏的德军来说几乎是无法忍受的!所以说德国必须将行程稳定性还有速度都放到一个较为重要的位置上。。因为如果速度实在太慢的话,无论是支援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