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惟剑为极 >

第101部分

惟剑为极-第101部分

小说: 惟剑为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凌空此时也觉奇怪,如果不是急于回复功力,恐要上去查探一番,然此时却是只能忍下,一身修为十亭去了八亭,仅凭二层修为,凌空却是没有把握对付得了苍云等老道。虽说那一众老道似乎还有几分讲理,然其等毕竟是道门中人,若是看出凌空此际修为大损,纠众来攻,此时的凌空可是有些招架不住的。战场之上,只有自己掌握了力量,方是最稳妥之事。

便在场中道、佛、魔三方再次震惊于凌空的修为之际,那从凌空出场后便一直沉寂的亡月老怪,忽地直飞高处,一个短短的物事随亡月地疾飞身形飞射而出,随亡月老怪一声大吼,黑色的光芒猛然自那物事之上激发而出,苍云等一众老道皆是识货之人,一见是烛龙神杖不由大惊失色。此物非比寻常,那烛龙神杖乃是魔道中邪到极处的宝物,阴毒污秽无比,寻常人等只要被那光照上,当即身化肉糜,而若是修道之士被此光扫过,轻则修为大损,重则再入轮回,此光委实是歹毒无比。

苍云等老道修为极高,已是到了真仙境界之人,体外已有仙云相护自然是不惧那烛龙神光,然那些各派地修士却是不行,修的元婴之辈,可保自身无恙,而那些不过金丹期的弟子,却是承受不起此光照射,是以一众老道见那黑光洒下,急急展动身形,各色光华从其等手中激射而出,终于在黑色光芒笼罩整个蜀山山头的一刻,布下一层结界,将那些早已力竭的道门弟子护在其中。

瞬间蜀山便被那黑光笼罩,苍云等老道将各派修士护住后,方才松了口气,却是心中疑惑又生,那烛龙神杖虽是上古魔道神物,威势无边,神光之下例无活口,但那是说在那些上古大神手中,这亡月虽是修为不俗,却是不过一人间修士,如此全力催发烛龙神光笼罩了整个蜀止,上空,威力自然下降许多,此际苍云等老道从那神光的侵蚀之力上便可查觉,然这老怪却是用心何在呢?

便在这些老道惊异亡月地举动之时,神光弥漫处却是不知从那里涌出滚滚黑云,阵阵阴煞之气传出,瞬间整个被烛龙神光笼罩之处宛如鬼城一般。苍云等老道立时戒心大做,护体光芒纷纷发出,却是不知内中会有何凶险。

凌空此时功力未复,然其浩然正气乃是天地间最纯正的浩荡之气,且是各类阴煞之气的天生克星,自然是不惧那烛龙神光,浩荡发,便将凌空护住,凌云虽是没有浩然正气护体,然其剑气激发而出,却是似那凌空的护体无形剑气一般将自身护住,虽不似凌空的护体无形剑气那般神妙,但阻挡烛龙神光的侵袭却是无虑。

红发老怪虽是修炼的佛门功法,然其却已是由佛入魔,烛龙神光这样的幽明之光,却是不会伤了他地魔道金身,自然亦是无恙,那冥神老祖自身便是幽魂之体,那里会惧怕如此纯正的阴煞气息,几个老妖之中却是那赤焰及蚕引不可让神光粘体,然其一个是火中之灵,略略催动火云,便可阻拦那阴煞之气,一个乃是至寒之物,身外寒气激发,烛龙神光亦是进不得分毫。

且说那滚滚而出弥漫开来的阴煞黑云,待将烛龙神光笼罩之处尽数充斥后,黑云中渐渐凝结出一个个身影,黑云之中竟然是藏了如此众多的幽魂。一众老道惊疑间凝神看去。只见那些凝结的幽魂皆做军旅打扮,站在场中影影绰绰,不知有多少,且随着那些幽魂纷纷凝成人形结成大军阵势。只见是军容齐整,队列分明,这些老道虽不谙军旅之事,但只看这些阴魂军人地阵列,却是也可感受到这些幽魂生前皆是百战雄兵,那阵阵宛如实质地铁血杀气不住从那阵中散发出来。

见才显身的这些鬼类。道门中人却是暗自猜疑,莫非亡月老怪不惜耗费修为全力展开烛龙神光,便是要凭这些鬼类来攻击我正道众人吗。这些鬼类虽是些战死的阴魂,然观其等修为却仅仅能凝体为实,如此修为实在不值一提,对付这些鬼类甚至都不用各位佛门高僧出手,只需这里的数千道门弟子出手,瞬间便可将这些阴魂尽数击散。这亡月老怪究竟是做何想法呢,这老怪想必也知道其中道理,然则为何还要将这些鬼类招来人间,莫非另有依仗不成,当下一众老道戒心大起,不敢有丝毫松懈。

果然待那阴魂大军集结完毕,那军阵之前三尺之处,只见是一阵幻动便显现出三道人影。居中一人面容清秀无须,峨冠博带,手中一块笏板,虽亦是阴魂之体,但一众老道却是看不出其修为境界,且那人微笑而立,一身打扮宛如古之朝臣,其后二人却是武将装束,甲胄色做慧黑,肩肘等处各有数只尖刺挺出,头上另有面甲覆盖,却是看不出面容,苍云等一众老道,无论如何以神念探察那三人虚实,却是查之不出,明明可以看出那三人皆是阴魂之体,然神念探过,却是觉得其等如同世间寻常人等一般,一众老道心中骇然,那凌空修为虽是莫测,然一众老道还可略略测度一番,那似这三人,却是在众修为已逾地仙之境修士地神念探察下,竟是一无所得,此等修为当是已成无上大道,位至金仙的人物方可完全拒斥苍云等老道的神念,想及此,苍云等老道不由道心一颤,何时魔道有了如此人物。

数万阴兵的出场,及那三人一幅高深莫测之态,扑一出场便将佛、道二门的修士震慑,群魔这边,却是因为亡月老祖先前的举动,想到来者必是自己等地援兵,不由士气大振,高昂至极。

那清秀无须峨冠博带的文士,似甚是满意佛、道中人惊怕的神态,手中笏板一举,对一众佛、道中人施了一礼,方笑容满面地说道:“诸位皆是当世高人,吾主对诸位也甚是仰慕,今日巧遇,却是本王不胜之喜,所谓相请不如偶遇,既是在此遇上了各位,不如便随本王前去吾主宫中盘恒几日,不知诸位高人意下如何啊。”

此时中原及海外各派道门修士,因为自家掌教身受重伤,随后又连受打击,此时已成了惊弓之鸟,那里还有什么主见,若非是苍云等老道及时赶来,恐怕其等早已是作鸟兽散了,是以此时闻言之下,却是同时向苍云等老道看去,盼这些高人能有对付之策。

苍云等老道闻得那文士打扮之人的言语,却是那里会相信,集结如此大军怎会是前来请人之态,且这些阴魂显身之前,那亡月便早早以烛龙神光笼罩蜀山上空,明显便是为这些阴魂遮挡太阳真火之威,是以其等巧遇之说,亦是顺嘴说出的,如此多的阴魂大军,其等必是早有预谋,如此阵仗与其说是前来相请,不如说是准备下手拿人。

是以一众老道闻言之下,却是商议了足有一刻,才由苍云老道上前说道:“贫道有礼了,这位阁下不知如何称呼,还望能将性名示下,教贫道等也好有个称谓,不知若是阁下有甚难处,或是名号不雅,吾等自是不敢强求。”言语虽是谦恭,实则却是夹枪带棒,如此言语,却是难为这只知清修的苍云老道了。

那文士闻得苍云的言语,却不动怒,微微一笑说道:“本人在吾主麾下受封中平王之位,本王身旁地二位将军乃是吾主麾下十方统领之二,本王有幸,可得此二位猛将之助,却是本王的福气。诸位以此称呼便可。至于本王及二位将军的名姓却是不便告知尔等,免得诸位受了惊吓,那便是本王的罪过了。”

苍云等一众老道地本意,便是想将时间拖下去。是以闻言之下,苍云故为讶色问道:“却是不知为何大王及二位将军之名号,说出就会惊吓我等子贫道闻言却是好奇万分,不知能否示下,教贫道等知是何方高人到此。”说完眼望那峨冠文士。似在等其解说一番。

那文士闻言之下却是洒然一笑,仪态说不出地潇洒不群,朗声说道:“本王及这二位将军的名号。实在非是本王故作神秘,做那小气之举,却是吾主来前曾经交代过不得随意透露,且吾主一向军令如山,本王在吾主麾下虽是统领一方,却也不敢违抗吾主之军令。是以还请诸位见谅,其实只要诸位随吾等走上一遭,莫说本王的名号,便是吾主,诸位也可见上一见,到时一切自知,是以还请诸位高人莫要为难了本王,早早随本王前去。莫要再耽误了时辰,诸位意下如何啊?”

苍云老道闻言正欲言语,忽然虚空之中传来一阵朗朗话声,言道:“曲逆侯如此言语,实在有负你奇谋书生之美誉,说话遮遮掩掩,却是将诸事尽皆推到你家鬼帅头上,却是羞也不羞。”

陈平闻言却是脸色一变,从自己到此现身,己方便已占尽上风,待用言辞将其挤兑住,再突将大兵压境,其意便是想不费一兵一卒地,便将道门中人一网成擒。那知道来者却是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自己率领鬼军即将建功之际,被其捣乱,且一口叫破自己生前名号,当是甚为熟悉自己之人才对,且来人竟连鬼帅都知道,定是那天界中人无疑,此刻自己所能依仗地,却是只有自己之超人智慧和同来的温侯吕布,及那常山赵子龙这两员从未露面的猛将了。是以闻言之下,当即问道:“不知是何方高人驾临,既知本王底细,当是本王熟识之人,还请移驾一见。”

虚空中的声音此时大笑一阵,方才说道:“贫道等虽不是什么高人,却是自认比你这坏鬼书生要磊落几分,既是请贫道显身,吾等便是出来又有何妨,却是恐伤了你那施展幽冥光芒的属下,是以曲逆侯还是教属下收敛几分才是。”

陈平此时已是知来者为谁了,心中确是暗自恼恨不已,怎地来前却是未曾想到这几个上八洞神仙,有这几人插手,今日之事却是有几分麻烦了,当下暗自传音亡月老怪,教其将神光收缩,仅将自己率领来的鬼军罩住便可,却是不要轻易招惹才来地几人。

亡月老怪虽是狂傲之辈,却不是没有头脑之人,闻得陈平如此说话,显然是对才来之人颇为忌殚,以那陈平可比拟大罗金仙的修为,都对那几人如此忌殚,可知来者必不是简单的人物,是以虽是心下不甘,却还是依陈平之言将神光逐渐收缩,仅是将那三万鬼军罩住,静观其变。

凌空此时剑丹九转功力尽复,见陈平率鬼军显身也是心中一惊,此事虽是闻亡月老怪提过,却以为乃是其夸大之词,在凌空想来,地府鬼帅便是要出手相助,也不会有太大阵仗,否则必然遭至天界责难,是以见陈平率三万鬼军显身,方知其言不虚,却是又有疑惑生出,地府鬼帅统领阴兵百万,如此大张旗鼓,必有所,有地府鬼军拉明旗帜对抗天界,哼哼,自己复仇之举,却是要轻松了许多,是以此时也不言语,身形一动便移至凌云身旁,且看陈平如何表演。

亡月老怪将烛龙神光收束之后,只见数百丈天际处有八人立于空中,却是各有奇相,当先一人身着一身明黄色道袍,披发仗剑而立,脸容清奇,三绪长须随风飘摇,身旁一人却是手拉一条铁拐,一腿似是跛了,挂在一边,脸容有几分凶恶,且是满脸虬髯,背后背一个硕大地朱红葫芦,这二位旁边六人也是各种样貌,一个手持蒲扇,袒胸露乳的胖子,一个满面冷峻手持白莲花的美貌道姑,一个持萧而立的儒士,一个身穿绛紫官袍、手持笏板的中年官员,一个手提花篮,满脸惫懒之色的少年,最后那位则是一个手持竹筒、倒骑在一头青花小驴背上之老者。

此八人地相貌一显,便是再孤陋寡闻之人却也是知道这几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