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升迁之路 >

第191部分

升迁之路-第191部分

小说: 升迁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姓要更大一些。
杨小楼又走了几个车间,时不时停下来和工人交谈几句。他东一句西一句的看似平常的唠家常似的问话似乎毫无目的,只是信口问来,但是林远方在一旁细细琢磨起来,却发现杨小楼这些看似毫无目的话如果重新组织一下,竟然能够勾勒出一章清晰的网,那一句一句的话更落在关节之上,竟然没有一句多余的,林远方见过那么多领导,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谈话技巧,如果不是他有心去琢磨,恐怕也会疏忽过去。一时间林远方心中对杨小楼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视察完车间,林远方让赵平进把服装厂的情况简单地向杨小楼汇报一下,杨小楼却拉着赵平进的手说道:“我看就不必了,听到的还能有看到的好?情况我都看到了,你们去忙吧,我今天打扰你们了。”
说着杨小楼就往车边走去。林远方和何鹿鸣也只好跟着往那边走。赵平进却又追了上来,把一份材料交给杨小楼,说道:“杨书记,我们厂里近一段时间的情况都写在这份汇报材料里了,您带回去吧。”
“也好,”杨小楼伸手接过材料,说道:“我带回去慢慢看。”
大家上了车,林远方就请示杨小楼,下一步去什么地方。杨小楼抚摸一下头发,说道:“去碳素厂看看吧。”

第二百七十九章 领导心思

听杨小楼说要去碳素厂,林远方心中很是诧异,他实在没有想到,这位新来的县委书记竟然会想到要去碳素厂看看。
自从商志超这个绊脚石垮掉之后,林远方就不用去面对勾心斗角的权力斗争,他终于可以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经贸委下属二十多家大小企业方面,去研究如何搞活这些委属企业。经过他这一段时间大刀阔斧的治理整顿,经贸委下属的绝大多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是惟独碳素厂是一个例外。
碳素厂原厂长王卫国携款潜逃的案件轰动一时,连经贸委副主任商志超都被牵连进去,但是由于案件的最主要的角色王卫国尚未被抓捕归案,碳素厂很多方面的问题都弄不清楚。正是因为这样,林远方就暂时把碳素厂方面的工作搁置下来,只是让代理厂长维持曰常的运行。这并不是说,林远方对碳素厂有什么偏见,他只是在碳素厂的问题没有彻底查清楚之前不想去做这些工作。因为通过王卫国的潜逃,碳素厂暴露出了很多方面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必须对碳素厂去动大手术。但是那么碳素厂涉及到多问题都没有查清楚,一旦动了大手术,很可能让一些证据消失掉,那么即使等王卫国归案,因为缺乏关键的证据,有很多事情就永远都查不出真相了。
正是因为有这一层顾虑,所以林远方在心里也迫切希望公安局方面能早曰找到王卫国的行踪,将其抓捕归案。只有王卫国归案了,把一切问题都交代清楚了,林远方才好启动碳素厂方面的改革治理,让这个委属重点企业逐步走上生产经营的正轨。所以当昨天公安局局长欧北翔过来拜访林远方,告诉林远方公安局方面已经找到王卫国的行踪之后,林远方才会毫不犹豫地开出一张两万元的支票,当做公安局抓捕小组的办案经费。至于说王卫国跟着商志超想扳倒林远方的那一点私人恩怨,林远方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这么一个小角色,很真不值得林远方去费神。
可是,县委书记杨小楼为什么现在要去碳素厂视察呢?他既然能够提出到碳素厂视察,必然对碳素厂的情况已经有所了解,应该知道碳素厂原厂长王卫国携款潜逃尚未归案,碳素厂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维持,而他偏偏要这个时候去视察碳素厂,难道说是……林远方一脸平静,心中却转了千百个念头。最后只能理解为,杨小楼这个时候选择去碳素厂,或许是对经贸委工作含蓄的批评。在经贸委下属企业中,生产经营状况最好的就是邙南服装厂,但是最差的就是还基本上保持越来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的碳素厂。现在杨书记视察过最好的服装厂,马上提出要去视察情况最差的碳素厂,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含蓄的警告呢?
邙南一号车驶出服装厂大院,向西开去。朱东海坐在副驾驶的座位上,悄悄地抬眼扫了一眼后视镜。后视镜中杨小楼微微靠在后座上,嘴角微微上挑,一副莫测高深的味道。朱东海连忙垂下眼睛,心中却琢磨开了:服装厂是老板重点考察对象,按照计划,至少要花上半天时间,怎么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匆匆的离开了,甚至连原计划听取服装厂领导班子的汇报都取消了呢?还有匿名举报信中提到的服装厂销售部,老板怎么连看都没有去看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朱东海本来以为自己在省城和杨小楼有过大半年的相处时间,对杨小楼的心思比较了解,但是现在看来,他和老板之间还是没有能够完全达到那种不言而喻默契,他还需要继续努力,再揣摩老板心思方面多下功夫。
至于说杨小楼为什么要去碳素厂,朱东海这边倒是清楚。因为对于碳素厂的情况,他也向杨小楼做了汇报,经贸委下属二十多家企业当中,只有碳素厂依旧维持着旧有的管理模式,经贸委所属的其他企业,这一段时间以来,林远方都已经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实行了新的管理机制。所以老板这个时候提议到碳素厂视察,恐怕就是想了解一下,经贸委下属企业原来的管理究竟是一个什么模式,和林远方后来搞的一套究竟有什么样的异同。因为老板告诉过他,只有研究过这其中的异同,才能够弄明白林远方在经贸委其他企业中推行的模式的先进之处,从而才能提炼出其中的精髓,做好在全县其他企业推广的准备。
杨小楼发过话后,就不再言语,他将脑袋靠在后座上,脑海里却在回味着刚才在服装厂所见所闻的那一幕幕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他到服装厂来,名义上为了视察服装厂生产经营状况,实际上却是想侧面了解一下,匿名信中所说的那种情况是否真的存在。但是到了服装厂之后,他却被服装厂热火朝天的生产气氛所感染了,他在省委工作的那段时间内,也不少到下面企业去搞调研,但是像邙南服装厂这样从上到下都充满激情充满干劲的火热生产场面,还真是第一次见到,尤其是那一个个工人脸上或者自豪、或者灿烂、或者幸福的笑容,让杨小楼感觉到很震撼。这是一种真正企业主人翁的笑容,在六七年代的工人脸上很是常见,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之后,这种笑容逐渐从工人脸上褪去,到了今天,几乎是不复存在,杨小楼没有想到,他今天重新见到了这种笑容。
于是杨小楼果断改变了行程,没有按照计划去销售部视察,也没有到服装厂会议室去听取服装厂领导班子的汇报。为了赶生产订单,服装厂从领导层到工人们都几十天没有休息了,他这个时候来搞调研,本身就是对服装厂正常生产经营的一种干扰。至于说那封举报信的事情,先放一放再说吧……

第二百八十章 挤兑风潮

杨小楼理了理头脑中的思绪,正要开口询问林远方关于碳素厂的一些问题,忽然间感到车身一顿,竟然停住了。他抬起目光,正要询问,朱东海已经从前面副驾驶座位上扭过身子,向他请示道:“杨书记,前面路口拥挤了很多人,把路给堵着了,我们掉头绕过去吧?”
又是堵路了?杨小楼眉梢微微一抬,看来自己与堵路还真的是有缘分。当初自己私下里来邙南考察的时候,在青云山脚下就遇到了堵路,现在又遇到了堵路。这堵路不知道是跟自己有缘分,还是跟邙南有缘分。
杨小楼往车窗外面望了望,微一沉吟,就对朱东海说道:“东海,你到前面去看看是怎么回事。”他是县委书记,是邙南的一把手,遇到这种情况,当然不能掉头就走,最起码要了解一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林远方就说道:“杨书记,我对邙南的情况熟悉,我和朱秘书一起过去吧。”
杨小楼点了点头,正要说话,放在前面的大哥大突然间响了起来,朱东海接通了电话,连声说了几个好的,就捂着话筒,对杨小楼汇报道:“杨书记,宏伟县长的电话。”
杨小楼伸手接过电话,里面传来刘宏伟严肃地声音:“杨书记,我是刘宏伟,您在哪里?我这里有个很严重的情况,要当面向您汇报。”
听了刘宏伟严肃的声音,杨小楼心中不由得也是一紧。虽然只和刘宏伟相处了不到三天,他可是知道刘宏伟是一个涵养很深、很会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会轻易大惊小怪的。他现在既然说有严重情况而且还是要当面向自己汇报,那么事情一定是非常严重了。看来自己的行程必须改变一下,马上赶回去了。
“我现在在南大街。”杨小楼又望了一下前方拥堵的人群,对刘宏伟说道:“这样吧,十分钟后,我到你办公室去。”
在杨小楼接电话时,朱东海和林远方都在观察他的神色,杨小楼也感觉到这一点。他挂了电话,语气平静地对林远方说道:“林主任,宏伟县长那里有点急事,碳素厂就暂时不去了。有关情况,我抽时间再听你汇报吧。”
林远方心中琢磨着刘宏伟这么着急把杨小楼请过去,究竟是什么事情。脸上却笑着回答道:“杨书记,您忙。我们经贸委这边时刻做着准备,您什么时候有空,我们什么时候再向您汇报。”
杨小楼又对朱东海说道:“东海,你就不要跟我回去了。你这就下车,和林主任一道到前面去看看,了解一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情况。”说着又微笑着对林远方说道:“林主任,这里事情我就委托给你和东海了,以你为主。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回头向我汇报。”
这时后面那辆车里的县委办主任何鹿鸣已经一路小跑过来了解情况。杨小楼就说道:“鹿鸣主任,你来的正好,上车吧,我和一道去见宏伟县长。”
本来这里的事情让县委办主任何鹿鸣留下来处理比较好,但是因为电话里刘宏伟的语气非常严肃,杨小楼心中非常担心。假如真的出了什么严重的情况,还需要何鹿鸣这个县委大管家帮他协调,所以就决定让何鹿鸣跟他一起去县政斧。这里就交给朱东海和林远方去了解情况。朱东海是自己的心腹亲信,林远方是本地人,情况熟悉,能力又强,这两个人相互配合,应该能够把前面的情况给弄清楚。
何鹿鸣上了车之后,邙南一号车就调了个头,往县政斧开去。这边林远方则和朱东海一起,向前面的拥挤的人群方向走去。林远方此时心思也不再琢磨刘宏伟这么着急把杨小楼请回去有什么事情,而是放在前面的人群当中了。
前面的人群密密麻麻地,有七八百号人,把整个街道都挡住了。林远方发现这些一脸焦急,人人手中都拿着存款折或者存单,再看身后,还不断有拿着存款折和存单地人干过来加入。
林远方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他拉住一个刚赶过来中年人,指着他手中的存折问道:“大叔,这是怎么回事?你们这么多人都过来干什么?”
“是来取钱的。”这个中年人焦急地往踮起脚尖往人群里面张望,“不知道能不能取得出来。”
原来是取钱的!
林远方这才想起来,就在前面五十多米的地方,是县信用社南大街储蓄所。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过来取钱呢?这不是挤兑么?这种情况,即使在一九八八年物价飞涨的时候,也没有出现过,现在物价非常稳定,怎么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