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天龙八部之天下有我 >

第160部分

天龙八部之天下有我-第160部分

小说: 天龙八部之天下有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话的是个瘦小地汉子燕六,他和燕五同是暗影地头目,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份羊皮递给慕容复。 
  慕容复接过来摊开看了会,点头道:“很好。依这份地图不变,再去画一张来,只是兵力分布不必详尽,模棱两可就成!” 
  燕六马上明白他的意图,赞了声道:“主公高明。”从慕容复手中重新接过羊皮地图,契丹令牌只是慕容家和赵宋合作的钥匙,但若本身没有实力,宋室得到令牌后也极有可能就一脚把慕容家踢开,那西夏李乾顺就是个例子,这次慕容复吃一亏长一智,顺手把辽国的地形军事图献上,一方面表示慕容家的诚意,另一方面也是向赵宋暗示慕容家的能力,既能弄到辽国地地形图,同样也会有宋朝的,而先献上不完全地地图,也是为了以后讨价还价用。 
  慕容复双臂一张,壮怀满志地说道:“该是见见这位大宋天子的时候了!”     
第六节 风起云涌 
  汴粱皇宫中,太皇太后高氏病势转剧。这一日吃过汤药,向氏屏退闲杂宫女太监,只留下房佑龙和两个心腹老宫女,轻声喃喃道:“药医不死人,药医不死人,这许多时日的汤药下去,却没半点效果,难道我大限已至?” 
  两旁服侍的两宫女面上闪过凄色,房佑龙嘴巴嚅了嚅,却最终没有说出话来,高氏见了,说道:“佑龙,连你也不对哀家说几句慰籍地话,看来哀家离大行之日不远矣!” 
  房佑龙道:“娘娘且莫悲观,大宋还离不开您啊!”眸中闪过几丝的苍凉。 
  此时的高氏与和刘飞扬在大相国寺相见时又显老态龙钟许多,面色苍白缺少血色,惟余双眼偶尔透出饱经世故的精干神采,叹口气道:“哀家多活三十多年,也是时候下去见英宗爷了。”吸了两口气,又说道:“只是煦儿年幼,把江山交给他,哀家总有几分不放心。” 
  房佑龙道:“皇上年少睿智,又心志高远,再多些磨砺,或许不失为一代明君。” 
  高氏道:“普通人家的少年也就罢了,身在帝位一举一动都关系社稷天下,所谓的‘多些磨砺’却要让天下百姓付出多大地代价?” 
  房佑龙垂手恭立不再接语,身为内侍宦官私议皇帝本就是大大不该,内宫之中人多嘴杂,难保有一日不传入赵煦耳中。 
  高氏见了他的模样,便知他心中所想,转了个话题,说道:“这个江山也迟早要交给煦儿,哀家只希望在自己归天之时,能为大宋做最后一件事,来日真要北上动兵,也要在辽国大乱之后。”身为赵煦地祖母,赵煦的秉性心意她也是一清二楚,其实赵煦近来的所为也早就传入她耳中,甚至赵煦下旨欲强召楚依依进宫地事,她也知晓,从房佑龙口中,她也知道楚依依和刘飞扬的关系,之所以不阻止,并不是她无力阻止,而是以此时她地心力来说,实在无力管这种相对于国家大事来说不过芝麻绿豆的小事。 
  想到将来的大事,高氏又仿佛身上多了几分力气,想挺直身体,在靠背椅上动了动,却没能挺直几分,还是两宫女把她的身子扶正,开口说道:“煦儿执政后势必向辽国用兵了,可辽国若不乱,还真不知道要让我大宋多少军民亡于战火,刘飞扬一介浪子,本就不值嘱托大事,可派去上京的细作许久来也没有丝毫收获,实在让哀家失望。” 
  房佑龙心内一紧,下跪拜道:“奴才推荐不当,请娘娘恕罪!” 
  高氏轻轻摆了摆手道:“起来吧,哀家并没有怪你。此事关联太多,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大宋也不宜牵涉太深,说来这刘飞扬地本事倒是不小,只靠单人力量便可把西夏‘铁鹞子’、神臂营等精锐玩弄于股掌之间也算大长我大宋威风。”说着眼中禁闪过一丝地遗憾,似乎不能把刘飞扬收归国用感到耿耿于怀。 
  说来高氏向来主张安宁守内,反对新法反对对辽用兵,当初叫刘飞扬去辽国取那令牌本是双管齐下之一,成则大利于宋,败则也丝毫于宋无损,而刘飞扬在银川的动静实在太大,也早有密探传回宫中。只是慕容复成功盗取令牌的事,宋辽两朝都还无人得知。 
  房佑龙又拜了一首这才站起身来,听高氏讲到刘飞扬在西夏之事,心中的震惊真是难以名状。他虽不是江湖中人,但却是个绝顶的武者。 
  一个人独抗几千人,不是江湖中的乌何之众,而是精锐官兵还能大胜之全身而退,这分修为已不单单只用“高深莫侧”可以形容了,若是别人告诉他这个消息,他还不太相信,可这是派在西夏的细作传回来的千真万确的消息,却由不得他不信。 
  突然外面二声尖细的叫喊声打断了房佑龙的思绪,“皇上驾到!”,接着是一干太监宫女跪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之声。 
  赵煦唤起一干太监宫女,把随身内侍留在殿外,独自一人走进内里,纳头便向高氏拜道:“朕请娘娘金安,奶奶可觉好多了?” 
  高氏换上慈和的面容,道:“孩子有心了,起来吧”,接着两宫女和房估龙又向赵煦见礼拜过,赵煦挥了挥手,眼神在他们面上一扫而过,又留在高氏面上,却不作声,高氏道:“你们都下去!” 
  见到赵煦那一副神彩飞扬的神情,房佑龙突然在心中打了个寒颤,他是年少轻狂,还是已经智珠在握?也许太皇太后重病中,没有注意到此次皇上对她行礼,已用上“朕”这个字了,房佑龙为高氏绮重地内侍总管,当然知道在往前赵煦见太皇太后都是自称“孩儿”的,以前不当是太皇太后把他当小孩,甚至连自己也把他当做未长大的小孩般,岁月不饶人,三十年前还雍容华贵的太皇太后如今已是垂垂老矣,而皇上年已长大,而且终究是皇帝,这个念头在房佑龙脑中一闪,便与两个宫女一齐退了出去。 
  在这崇明殿太皇太后的寝宫内堂中,祖母两人的对话无人得知,不到半个时辰,赵煦就从内走出,而当晚就传出太皇太后凤驾归天的消息,消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四下传出,举国震动,整个汴梁乃至整个天下表面是一片悲恸,内里却是风云涌动。 
  当刘飞扬听到这个消息时,已是四天后,正好一行五人到达渝州。 
  说实话他对高氏之死并没有感到多大的悲痛,本来还有几分没能履行承诺的愧疚之情也被赵煦那一纸强诏给冲得干干净净,他来到情义拳门口,却见门上封着两条好大的封条。他虽然心情愤怒,可还克制得住,身旁的陆霞可就没这么好的脾气,怒上心头,上前一把撕去了封条。刘飞扬也不阻她,他还注意到远处有两人一见陆霞撕去封条,交头两句其中一人就鬼鬼祟祟地掉头跑了,另外一人缩了下身子留在原地,想来是监视自己等人的。 
  刘飞扬想到之所以赵煦会下那道圣旨,起因就是出这渝州知州开始,心中也是怒火上涌,既然回来了,怎么也要好好给他个教训,他已知情义拳里现在已是人去楼空,进去也没多大意思,向四女说出打算,四女自然拍手叫好,刘飞扬能在数千军队中来去自如,当然更不把这区区知府放在眼里。 
  刘飞扬转头望向远处留下的那人,领着四女直接向他走去。那人只是衙门中一个普通地衙役,奉命化成普通人模样在这附近查看,虽然他看不出刘飞扬等人的武功深浅,可见到和当时情义拳中诸女服饰差不多的陆霞撕去门上封条,显然就是情义拳中一伙,当时情义拳中把他们打得最狠的就是那些看似最柔弱的女子,一看刘飞扬等人向他走来,知道自己已经暴露,哪敢逗留,转头就跑,可那人没跑几步,眼前一花,一条人影已凭空落在他的身前,只听那人说道:“带我去见我们的知州大人!” 
  那人心里一寒,嘴上应道:“这位爷,小的,小的不知你说什么?” 
  他的神情落在刘飞扬眼中,刘飞扬便知自己所料不错,他懒地和这种小角色多费唇舌,直接转身向前走去,那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正自不解,突然后背被人一推,整个人向前摔倒,耳中听到一女子叱道:“乖乖带我们去知州府,要不然休怪本姑娘剑下无情!”转身过来,便见那个撕去封条的女子一脸煞气倒执剑鞘拿着剑柄对着自己面门。 
  虽然是剑柄对着他,可那人哪里有勇气抽出剑来,转头望向刘飞扬,却见他已走了四五丈远,而他就如身后长了眼睛似的,对他说道:“还不带路更待何时?” 
  那人就是再蠢也知刘飞扬远比这四个看似凶神恶煞还要可怕万分,心中胆气尽屑,忙慌慌张张应道:“是,是!”爬起身来,小跑着来到刘飞扬前面,往知州衙门去了。 
  转过两条街,突听前面人声鼎沸,远远看去数百个围在前面,指指点点交头接耳的,依稀可见有数十官兵模样的人似在尽力驱散人群,可却是收效甚微,还有更多人往前聚去在刘飞扬等人身后也有不少人一路快跑着跑了过去,刘飞扬随手拉住从自己身边跑过的年轻人问道:“这位兄台,前面发生了什么事?” 
  年轻人本不满有陌生人拦住自己上前看热闹的兴致,可一见刘飞扬,不知怎的心中怒气凭空消失,急急说道:“本州的知州大人被人拔光官服,挂在衙门前旗杆上,这可是百年难得一见的趣闻,怎可不看?”他刚说到一半,那个衙役已是“啊”的一声惊叫出声,年轻人望了他一眼,也没在意,说完就满脸兴奋的摔开刘飞扬的手,向前跑去。 
  看那速度仿佛跑慢一点就见不到那“百年难得一见的趣闻”一般。 
  刘飞扬也是惊讶万分,抬头望去,果然见到人群前面的一个旗杆顶上绑着一个披头散发只穿内衣的人,不见动弹,该是晕迷未醒,陆霞故意大声说道:“看来那狗官平日也是鱼肉百姓惯了,不知是哪路豪杰看不过眼,出手教刮了他一顿。” 
  走到近前,刘飞扬轻易排开人群,走到前面。只见不少官兵不住着搬着桌子在旗杆前叠起,已叠了五层高,可高度也还只到旗杆的一半,刘飞扬转头对那个衙役问道:“可看清楚了,那就是知州么?” 
  那个衙役苦着脸道:“虽然头发遮住了脸,但看身形,该是我们老爷。”旁观人群中有听到他说话地,都回过头来望他,已有不少人认出他是衙门中人,只是猜不透他身边的刘飞扬是何许人也? 
  刘飞扬望着旗杆自言自语说道:“这位动手的英雄好高明的轻功,该是江湖中大大有名的好手才对。” 
  杨碧真陆霞等女不解地望着他,又望望旗杆,还是杨碧真最先反应过来,说道:“是了,那狗官被绑在这么高的地方,属下等就是有心也无力办到!” 
  刘飞扬道:“有这份轻功的人,江湖上恐怕也就那么十来位。” 
  原来那个旗杆高近四丈,那个知州被绑在上面,就算双脚离地也有三丈有多别说这衙门中没有人能有这份轻功救下知州,又不敢斩旗只好叠桌子,放眼整个江湖能不借住外物有这份能耐的也是屈指可数,旗杆周围没有可借之物,那人能提着一人上去,更见难度。刘飞扬知道黄裳、萧峰等人该有这份功力,可他们现在该是都在大理,刘飞扬实在想不通会有谁会这么巧和这知州扯上关系。 
  突然刘飞扬凌空跳起,直向旗杆跃去,一手割断知州身上绳索,一手已提着他轻飘飘落下地来,人群中几时见过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