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爱的最佳距离 >

第5部分

爱的最佳距离-第5部分

小说: 爱的最佳距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度依赖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展起来的
  焦虑型依恋模式和“我一个人不行”的关系剧本最终导致了消极的过度依赖(见第29页)。这一过程有四个步骤:
  1)自我否定。
  焦虑型依恋模式和“我一个人不行”的关系剧本导致孩子在内心想象自己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否定”。
  2)被保护的渴望和被遗弃的恐惧。孩子的自我否定导致他们非常渴望被保护和支持,同时非常恐惧被遗弃。不安全和焦虑的感觉开始变强。
  3)以他人为中心的行为。
  被保护的渴望和被遗弃的恐惧两种感觉结合起来,导致孩子产生研究人员所谓的以他人为中心的行为:孩子拼命地、不惜一切代价地去取悦他人、避免冲突。 。。

第二章 不满的根源:我们是如何隔绝了彼此?(4)
4)自我分离。
  以他人为中心的行为进一步发展,会导致孩子跟自己“分离”——因为过于关注别人而完全忽视自己的愿望感受。
  消极的过度依赖模式
  到青春期的时候,过度依赖的人会通过多种方式来表达不健康的依赖需求。这些方式反映了每个人面对压力或挑战时独特的应对风格。
  这些方式同样也是每个人独特的人际关系经验的产物:人们用某种特定的模式去表达不健康的依赖需求,是因为在他早期重要的人际关系中,他曾用这种方式表达依赖的需求,并且获得了满足。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比如约翰)在某些方面是过度依赖的,但在其他方面却不是。
  这是他们的人际关系经验造成的结果。
  心理学家定义了四种常见的,在青春期形成,并且延续到成年以后的过度依赖模式:
  ●无助型过度依赖:不成熟模式。
  无助型过度依赖者通过夸大自己的脆弱来维持跟其他人的关系。他们表现得脆弱、需要关爱、孩子气和不成熟——很容易受挫、容易哭。但是事实上他们并不是这样。他们的无助只是一个工具,用来给其他人设“陷阱”,从而满足他们的依赖需求。
  ●敌意型过度依赖:控制模式。
  敌意型过度依赖者通过胁迫别人来维持关系。表面上,敌意型过度依赖者似乎总处于狂乱的状态——好像马上就要崩溃了。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表面现象具有欺骗性:事实上,敌意型过度依赖者处于支配地位。这种控制通常来自某种形式的或明或暗的威胁(“如果你离开我的话,我就自杀!”),这会让别人觉得内疚而不去结束这段关系。
  ●隐藏型过度依赖:微妙模式。
  隐藏型过度依赖者表现出过度依赖的行为模式,但是他们的依赖行为是迂回的,以致可能不被认为是过度依赖。隐藏型过度依赖有许多形式,包括伪装生病或过敏。不管形式如何,隐藏型过度依赖就像我们讨论过的其他过度依赖模式一样:它让其他人始终陷在这段关系里面,尽管他们已经不满意这段关系,想要结束它了。
  ●冲突型过度依赖:难以预料的模式。
  冲突型过度依赖的人表现出反复无常的行为,他们的行为在极端的过度依赖和表面的、短期的自立之间摇摆。冲突型过度依赖特别难处理,因为他们太善变了。他们总是在“依赖”的时期表现出敌意型过度依赖的特征,而在“自主”的时期又表现出隐藏型过度依赖的特征。
  创伤性经历
  在人际关系模式的形成过程中,童年经历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但是之后的经历也很重要。就像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创伤性经历”导致一些人变得疏离,而另一些人变得过度依赖。这些都取决于事情发生的背景和人们应对的方式。
  重大的创伤性经历包括:
  · 被信赖的朋友抛弃
  · 经常搬家(或者转学)
  · 被老师或者指导者当众奚落
  · 被教导要把情绪隐藏起来(“都是个大姑娘了,别哭了 。。”)
  · 被恃强凌弱的人欺负(尤其是大人们知道了也不管)
  · 发育得比同龄人早很多或晚很多
  · 很胖、严重的青春痘,或者其他的身体“缺陷”
  · 在学校成绩太差或者太好
  · 小时候患有较严重的疾病
  · 原因不明的学习障碍
  · 有一个特别受欢迎的、表现优异的哥哥或姐姐
  · 被男朋友或女朋友拒绝或欺骗
  · 受到成年人或年长的同伴在身体、精神或者性方面的虐待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不满的根源:我们是如何隔绝了彼此?(5)
从健康的依赖到障碍性疏离
  像消极的过度依赖一样,障碍性疏离也源于个体的依恋模式和早期的关系剧本。像过度依赖一样,疏离也是随着时间阶段性地发展起来的。让我们来追踪障碍性疏离的演变过程,以及几个主要的疏离模式。
  疏离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发展起来的
  回避型依恋风格和“只能靠自己”的关系剧本形成了障碍性疏离。这一过程也有四个阶段:
  1)缺乏信任。
  孩子慢慢形成了这样的信念:其他人是不值得信任的、靠不住的,当需要帮助的时候,不会有人出现,这个时候就形成了障碍性疏离的第一个阶段。这是障碍性疏离最核心的信念,疏离的人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表现出这种信念。
  2)渴望距离并且害怕被侵入。
  为了保护自己不失望、不受到伤害,缺乏信任感的孩子开始屏蔽其他人:他们渴望跟他人保持距离,并且害怕别人侵入自己的世界。接近和亲密让他们觉得不舒服——有时候是彻底的憎恶。
  3)防御性行为。
  孩子渴望距离并且害怕被别人侵入,这导致了防御性行为模式:他现在花费很多的精力来保持跟他人的距离。
  4)与他人隔绝。
  逐渐地,孩子的防御性行为导致自己跟别人“隔绝开来”——他越来越多的时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总是掌控一切,但是从来不会跟其他人建立令人满意的、有意义的关系。
  障碍性疏离的模式
  每个过度依赖的人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依赖的需求,同样,每个疏离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来保持和他人的距离。过度依赖的人可能在某些方面过度依赖但是在其他方面并不这样,同样,疏离的人也可能在特定的方面(比如恋爱关系中)表现出疏离而其他方面(比如友情)却不这样。
  研究者定义了障碍性疏离的四个主要模式:
  ●退缩型疏离:羞怯模式。
  退缩型疏离者在周围有人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他们的社交焦虑非常严重,以致他们根本不可能进行社交活动(相反的,他们会躲在角落,内心偷偷期待跟他人交流)。退缩型疏离者通常有为数不多的看上去比较“安全”的朋友(家人、一两个熟人),除此之外,他不跟其他任何人交流。
  ●愤怒型疏离:挑衅模式。
  愤怒型疏离者通过表现敌意来保持距离。有时,这种敌意会转变为多疑甚至是偏执——愤怒型疏离者幻想别人在暗算自己。他们有时会变得很可怕(有时,他们会骂人或者打人)。但是需要牢记的是,愤怒型疏离者的敌意是一种防御:潜意识里,他们觉得悲伤和孤独,敌意的行为有助于掩盖这些情绪。
  ●自恋型疏离:自我中心模式。
  自恋型疏离者用想象出来的优越感作为避免跟他人接触的理由。自恋型疏离者通过表现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或者更坚强、更漂亮/帅气),来使他们的疏离行为合理化(毕竟,“更差”的人不值得他们浪费时间)。就像愤怒型疏离者的愤怒一样,自恋型疏离者的自我中心也是一种防御,帮助压抑他们内心的无力感,不进入意识层面。
  ●肤浅的交往:勉强为之的模式。
  肤浅交往的人可能根本就不表现出疏离。他们一般都有很多朋友——有时候甚至数量庞大(事实上反证了关系的肤浅程度)。这些肤浅的社会关系通常是一些共同的任务(比如工作)或者共同的爱好(比如运动)为中心。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情感深度。与这类人的关系通常在刚开始的时候特别愉快,但是过不了多久,除了一起完成任务和表面上的共同爱好之外,这些人就没法再进一步深入交往下去了,关系变得越来越令人沮丧(尤其在友谊和恋爱关系上)。

第二章 不满的根源:我们是如何隔绝了彼此?(6)
你对其他人的不良关系模式的反应
  为了重建健康的依赖,你必须了解自己对别人不良关系模式的本能反应,从而改变你的反应模式,避免关系陷阱。通过回答下面的问题,你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对周围过度依赖和疏离的人的反应模式。我们会在第三章仔细分析你的答案。
  对于给定情境,选择一个最能够描述你的反应的答案。
  当我意识到某人过于依赖我的时候,我本能的反应是:
  1) 尽全力帮助他——如果他们依赖我,肯定有充分的理由
  2) 跟他保持距离——我不想鼓励他变得更加依赖
  3) 我来处理——如果他崩溃了,自然需要有人来接手
  4) 看不起他——每个人都应该像个成年人的样子,照顾好自己,不能指望别人来解救
  当我在乎的人要跟我保持距离时,我本能的反应是:
  1) 鼓励他们说话——我愿意付出额外的努力来维持这段关系
  2) 检讨自己——也许是我做了什么会导致他们退缩
  3) 在别处寻找——在这段关系当中得不到的,可以从其他关系中获得
  4) 不想它——对于你控制不了的东西,担心也没用
  人们常常把过度依赖和女性联系起来,而男性则是疏离的,但是我们的研究证明并非如此。1995年,我们汇总并分析了几十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涉及中小学生、大学生、成年人和心理疾病患者——几乎有上千人,覆盖各个年龄层。结果很明显:过度依赖的男人和女人一样常见,而疏离的女人也和男人差不多。
  我们不能让性别刻板印象妨碍了我们的思考。为了理解自我挫败的人际关系模式,我们需要打破刻板印象,从而当过度依赖和疏离出现的时候,能够识别它们。
  安妮:自信外表上的瑕疵
  刚进大学的时候,安妮展现了新生身上少见的自信。第一次见面时,她看上去应付裕如。她自称完全没有困扰——没有提到任何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她的课程表计划得非常详细(不需要我的任何指导),而且课余生活也有详细的计划。安妮打算加入学校最厉害的一个姐妹会,并且她确信自己将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姐妹会的领导者。
  最初的几个星期我很少见到安妮。期中的时候,我发了封“你还好吗”的邮件,也没有得到回复。有一次我在学校食堂门口碰到她,当时她跟几个女生正聊得起劲,我也就没有叫她。
  12月上旬,兄弟会和姐妹会都很忙——对很多大一的学生来说,这是一段很辛苦的日子。在这个周六,他们将知道自己能否收到兄弟会或姐妹会发出的“中标”通知。每年,最少有1~2名选我课的学生会收到令他们失望的消息,对于很多人来讲,这是生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这些聪明的、成绩优异的年轻人第一次为了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