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哲学启蒙 >

第41部分

哲学启蒙-第41部分

小说: 哲学启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切就在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中发生。这些发生在文明的现代的、既往朦胧社会不曾有过的灾难,与现代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今最为深刻棘手的发展困境,寓于最为璀璨的现代文明之中。高度发达的文明决不仅仅意味着优长,它同时带来危机和灾难,它同时具有完全与“文明”本义相对的、完全消极的含义。

  
  5.文明进程的每一步都伴随着人的老化

  文明如同人的生活,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老化。

  现代文明在文明中没落。生育率降低,社会在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速度要比人均寿命延长的速度要快,即整体人群在衰老。日本社会由于老龄化将面临一系列问题,例如劳工问题(优先雇佣本国为数众多的老弱者还是输入外来劳工,日本国内存在争议)。社会老龄化是文明优越性的表现,同时也制造发展的障碍,也是社会老化的表现。低生育率、晚婚等同样是社会老化的征兆。老化的社会是文明进程的自然结果,越是文明昌盛的国度,这个现象越严重,文明的潜力越小。

  以现代文明重心转移为例。现代文明自开始以来,重心由欧洲(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转移至美洲(美国)并正在向亚洲(日本、中国、印度、韩国)转移。西欧自二十世纪以来的相对衰落与美国、日本自二十世纪的崛起以及二十一世纪中国、印度的崛起形成鲜明对比,因为西欧诞生了现代文明,其现代文明延续的时间最久、背负的包袱最为沉重,而其他地区则可以轻装上阵。

  现代文明的重心为什么会转移?因为文明成果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羁绊,从而需要扩散,否则难以为继。文明重心的转移实不是弱者的强大导致,而是由强者的弱化开始。重心转移过程中强国的式微可以逆转吗?他们实际上无法逆转新兴国家的崛起和自身的衰落。美中摩擦中国几乎步步为营,犹以贸易领域为甚,美国文明发展到这个程度,需要中国提供市场和低端产品供应,需要中国。交流的边际收益当然以中国为大,文明发展当然存在这种剪刀差。文明重心的转移由此可见一斑。

  进一步,整个文明虽然在转移重心,但也同时在转移问题,最终“文明的负担”、文明下的老化的社会弥散全球。文明可以使某个或某些国家相对强盛,却从总体上最终弱化了人类全体,老化了社会本身。

  似乎存在着某种隐隐约约的机制,使“文明”不可能走的太远。现在,文明的背面已经初现端倪,它将制约人类在文明下继续昌盛。

  
  6.文明最终是消极的

  人类看不到像其他物种一样在漫长的地质史中自然消亡的一天,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人类将消亡在自身的灿烂文明之中。现代文明的历史将非常短暂,它将因不堪承担由其自身畸形发展而伴生的危机和灾难所导致的相应责任而停滞。而它带给人类的创伤将如它的辉煌以及在鼎盛之前的悠久历史一样,也将是深重而绵绵无尽的。

  批判现代,是因为现代对人类的未来最终是消极的。构成现代特征的诸主要因素因此同样要受到批判。现代之所以最终不利于人类未来,是因为包含了现代的整个文明都是如此。人类自认为进步的、优越的文明成果,最终将损害人。文明被视为积极的,因为人类在文明中强盛,而文明最终是消极的,因为人类的未来最终将在今天被视为积极的文明中黯淡。一切被看作文明的东西都有如此两面性。

  因而对文明展开批判,乃是拨开笼罩文明之外的进步和积极面纱,揭露它的这种两面性,指出今日带给人类福祉的、积极的文明,必将在未来露出狰狞的面目,为人类带来希望的文明,也必将泯灭人类未来的希望。

作为人性化身的文明应当被批判吗
作为人性化身的文明应当被批判吗

  1.从文明与本能互动以及人性的高度来看待对文明的批判

  2.为了说明文明与本能的互动而作的一个有关桌子的比喻

  3.通过该比喻体现的文明与性本能的互动关系

  4.本能的表达过程决定了文明的进度和方式

  5.关于肥皂泡的比喻

  6.作为人性化身的文明不应被批判

  1.从文明与本能互动以及人性的高度来看待对文明的批判

  文明承受了很多批判,因为它的背面被发现了。就像《承载着全部人类未来的文明的背面》中所写的那样,对文明持批判态度的观点通常认为,文明压抑了本能,异化了人性、社会,剥夺了自由,危害了人们的健康生活,消蚀了人类进一步前进的基础。现在让我们将探讨深入,超越文明通常因之而遭受批判的种种外在现象,而从文明与本能互动的高度、从人性的高度来看待对文明的批判。

  就文明压抑本能而言,广泛存在不被文明认可的、属于本能范畴的想法、行为。以性本能为例,性本能的自由释放(如乱交、强暴)不被认可。*虽然曾经被严格禁止或者被局限于特定区域,但它仍然或秘密或公开的延续了下来;对*的寻觅不被公众认可,但在传统规范难以涉足的网络虚拟世界,它已经不是禁忌;而强暴和被强暴的想法很多人都有过;在两个女同事之间的玩笑里,丈夫们被拿来比较,各自都认为对方的丈夫更为英俊潇洒,更吸引自己,直至说出“换夫”的计划,如此等等。性本能的自由释放无法抗拒,但是在文明的社会,难以抗拒的性本能虽然以各种形式的夫妻制被释放,但得不到自由释放而不得不以扭曲的、秘密的、蜻蜓点水式的方式表现出来。很多本能与性本能一样被文明束缚而得不到自由释放。

  文明遭受的批判很多由此而生。例如弗洛伊德据此认为,文明起源于对本能的压抑和升华,是一个禁制本能的系统,同样,本能的满足也不利于文明。基于这种观点,弗洛伊德对文明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其他批判文明的观点也多集中在文明对本能、对人性的压抑和异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后果上。

  
  2.为了说明文明与本能的互动而作的一个有关桌子的比喻

  为了说明文明与本能的互动,现在作个有关桌子的比喻。

  譬如有意见房屋,原本是空荡荡的,后来住进去一个人,在里边生活,由于屋子里一无所有,行走当然是自由的,从房子的一端到另一端直线行走就可以了。当然生活决不仅仅只是行走。随着日子的流逝,这个人开始想做个桌子,并且他也真的这么做了——他不但有这个想法,还有实践想法的能力,因为他不但有对桌子的需要,还有用大脑构思桌子,用体力去完成桌子的需要,否则,闲着干什么呢,那样只会难受。桌子做好了,并被放到屋子里。屋子里多了一张桌子,但是本来可以在屋子里自由直线的行走,现在桌子在前面的话,尽管还会想着走直线,但也只好绕行、走曲线了。总不至于为了走直线而把桌子扔掉吧。再后来走曲线也就成了习惯,不觉得有什么不便了。

  后来不止是桌子,每天劳动的结果是家具越来越多,而屋子只有一个,即便是曲线行走也渐渐觉得不便了。于是考虑重新布置家具,以方便的行走、生活,但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再回到走直线的日子,行走的自由只会停留在记忆里,被偶尔想起罢了。

  随着家具渐渐增多,也开始有家具不仅无用,而且愈加觉得它们妨碍到了行走,甚至觉得尽管同样是生命活动的结果,但是为了摆这些华而不实的劳动成果而绕来绕去的走曲线很不值得。于是开始清理家具,把这些妨碍行走的累赘给扔掉了。而最先出现的那张桌子,没准还在,没准被改造了一下,没准已经被扔掉了。

  再后来觉得家具足够多了,布置也足够的合理,行走不觉得有什么妨碍,于是行走的路线如刚开始屋子里空空如也时一样被自然的确定了。当然,这样的路线虽然比糟糕的布局下的路线和满屋累赘时的路线要好一些,但是在家具已经足够多并且布置的足够合理的情况下,行走的路线无疑是比只有一张桌子时更大程度的曲线,并且这条路线已经没有减少弯曲程度的可能了。换言之,在家具和行走之间建立了均衡:在布局合理的情况下家具多到不觉得行走被妨碍是不可忍受的,于是家具的数量、布局、行走的曲线都被确定下来。有时甚至会觉得走弯路其实也不错,能自由的直线行走倒是该被忘却的。

  各方面安顿好了,日子重新如开始一样悠闲起来,除了打理打理家具,再没有什么别的做了。于是想想,回忆回忆过去,也打算一下将来。

  过去的时候没有家具,那时候什么也没有,也就谈不上什么约束,在屋子里走动很方便,并且那也是一段非常轻松的日子。但是若要回到那段行走自由但是一无所有的日子,他是不愿意的。后来有了家具,并且越来越多,日子开始忙碌起来,一无所有时的悠闲一去不返,屋子里是不知如何摆放是好的越来越多的家具,有些妨碍行走以至难以忍受,要不断的重新布置。随着家具渐增,也开始觉得在与行走自由的冲突中,这些劳动的成果中有些是可以舍弃的。而现在,家具基本上齐全了,并且安排得当,走路尽管远不像以前屋子里空空荡荡时的方便,但由家具带来的这个烦恼,倒也还是可以忍受的。

  以后或许会改造家具,让它们更漂亮更实用些,但是这与方便行走无关;有或许会重新布置一下,让行走来得更方便一些;再或许会少许添一些,然后淘汰一些家具。要不能干些什么呢,总而言之就是不要闲下来。

  未来兴许会有能替代家具的生活工具,也像家具那样可以被生活创造出来;或者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认为自由行走才是最重要的,何必作茧自缚呢?那时就会把家具全抬出去,在新的生活方式下,久违多时的自由行走也许可以重又回来。那也说不准。不过,家具被替代了,它带来的烦恼随之消失,但是替代家具的生活工具又会带来什么烦恼,妨碍哪方面的自由呢?谁知道?或者,在重新体验一段家徒四壁的自由后,再心甘情愿的把家具抬回来也说不准。

  ……

  在这个为了说明文明与本能互动关系的比喻中,几乎每处都与这种互动关系有对应,想必读者不难看出。

  房屋对应人们所处的环境,对于人类它指的是地球,对于某个民族它指的是对应的生存地域,对于某个国家的人则指的是那个国家。行走对应着某个本能,自由的直线行走则对应着该本能的自由释放,脑力和体力活动对应着另一些本能的释放,而活动的结果——桌子和其他家具,则是文明或文明成果了。

  为了方便行走而考虑重新布置家具,可以与社会改良对应;觉得妨碍行走而抛弃作为劳动成果的家具,可以与革命对应。两种方式都是在被妨碍以至难以忍受的情况下作出的。

  可以看出,当文明(家具)与特定本能(自由直线行走)相冲突时,尽管特定本能可以在对应的文明中被压抑、异化、扭曲(走曲线),但没有被完全压制到消失(仍然可以行走),并且如果该本能被压抑到令人难以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