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哲学启蒙 >

第14部分

哲学启蒙-第14部分

小说: 哲学启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到残酷压制,为此布鲁诺葬身鲜花广场。虽然被赋予了永恒、普适、绝对的意义,失去了精髓而沦落为工具的真理却无一不随着国家政权的消亡而灰飞烟灭。

  真理具有独立的意义,但是遗憾的是最为人熟知的真理通常都是依附的结果。可以说,任何成为统治工具或作为人类运动的口实而大行其道的真理都是易逝的。并且至少从短期看,由于大多数理智能力匮乏的人往往滥用和误用真理,真理的大众化因而伴随着危险;而把真理上升至意识形态的高度使其异化为统治的工具、或将其绝对化为统领所有观点的教条的行为,均有深藏不露的原因,它们往往是对缺乏思考能力的大众的欺骗。而在真相终于披露,浮躁的大众真理尘埃落定,相应的原生的真理也往往难免池鱼之灾。

  人类没有一次能将被宣称为永恒的真理维系下去。真理叫得最响的地方,人们的物质生活往往相对贫乏;真理燥热之处,理性更易于被忘却。即使对于个人的真理,思想者往往宣称他们的真理的标新立异、深刻有力,同时攻击其他思想者的谬误之处,但不同的真理似乎并无胜负之分,不同的真理并未战胜对方。并且,个人的真理也很难作到普适,因为对大多数理性能力苍白的人而言,真理从未被真正的接受,他们并不真正需要真理。

  三.可否经由认知到达真理

  亦即,人们的认知可以上升为真理吗?

  真理的作用在于对生存状态的维持,然而在企图使真理保持绝对和永恒时,人们往往忽视了自身是否有能力探寻到这样的真理。我将在下一篇《以科学为名义的人的认知的局限性》中集中论述人类认知的天然局限,这样的局限因其天然而不会对人的生存有所妨碍,从而也难以被察觉和重视。对于探寻绝对永恒的真理而言,认知上的天然局限因为并不存在健全标准而难以被清楚度量和认知,但是它必然存在,并且这样的局限足以使人类追求永恒绝对的真理之梦破碎。即使在人们共同的认知局限内寻找相对绝对和永恒的真理也并不现实,因为个体之间存在着认知上的天然差异,使得人们寻求普适真理的好梦难圆。如认知在两性之间的差异。女性的皮肤较男性薄,使女性的触觉更加灵敏;女性的大脑与男性的不同又使她们的思维方式及擅长之处与男性有所不同;女性对婴儿的兴趣远比男性强烈,等等。这些差异最终会在意识领域表现出来,从而使两性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中所持的真理也会不同。又如不同种族由于基因、文化历史和生存环境上的差异,正如两性差异一样,导致天然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差异,也使人们所持有的真理变得各不相同。人类认知的局限以及局限之下认知的差异都是人之为人所固有的,在真理之外的领域,这些局限和差异并不妨碍甚至有利于人的和平生存。但是在探寻要求永恒、绝对、普适的真理方面,人的认知的局限和差异使这样的探寻必然无功而返。因为在天然局限和差异存在的情况下,人们不可能知道更高的真理,也并不存在符合绝对、永恒、普适等任何一个标准的真理。

  认知形态的转变也是普遍真理并不存在的又一证据。人们向来擅长以否定过去来肯定现在。认知形态的转变使前一认知形态下构筑的真理大厦崩溃,代之以新认知形态下被后人认可的真理。例如神话曾经长期在欧洲占有统治地位,地中海沿岸的人们一度因为对神话人物的确信而不敢驶出地中海驶入大西洋。天主教的崛起使神话世界的尽人皆知的真理破灭,代之以上帝的真理,这些真理中上帝以其无所不能的造物主和救世主的身份驾驭着万物,人类在其福音中似乎可以永远和睦幸福、生生不息。但是随后作为新主流认知形态的科学又证明这些统治欧洲长达数百年的真理不过是谬误之源而已。新真理的诞生伴随着旧真理的覆灭,新陈代谢的规律在此同样适用,虽然几乎所有真理都被寄望于普适与绝对,但是没有一个真理可以达到这样的标准。

  而今的科学如同当年的上帝一样,人们对科学的追求像曾经对上帝的信仰那样执著与痴迷。因为科学确实给人带来了福音,正如教会口中的上帝也曾经给人们带去了福音一样。

  然而即使对科学的全力诉求,也不能使人类离真理更近一些。作为认知形态之一,科学显然对人类认知存在的固有局限无能为力。它可以在这个局限内使人类得到完善,但是从寻求普遍真理出发,科学无疑同样力有不逮。例如几何中的两点一线,算术中的1+1=2,这些很少有人怀疑其正确性,因为很少有人怀疑构筑该学科的基础的正确性,即,这些学科使人们首先接受它们的预设的规则,然后再由这些设定好的并且被认可的规则推导出令人认可的结论。这些预设的规则及结论被人们当作真理来对待,并且在科学至上的年代,在科学沙文主义者和迷信科学的人眼里,只有这些、只有科学才是真正颠扑不破的真理。但这不过如同先让人相信全知全能的上帝存在,再让人们去相信上帝七天造物之类的圣经故事一样。有理由怀疑这些基础规则并非普遍真理,正如有理由怀疑今天的物理学理论也将如牛顿真理和亚里士多德真理一样将被后来者取代。

  甚至现在方兴未艾的科学真理也终将被取代。今天的物理学框架仍然由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构成,而在之前牛顿的理论是绝对的主角,在牛顿之前亚里士多德力学理论被大多数人接受。有理由推测构成今天物理学框架的真理也将被明天的另一种真理取代。

  这一过程或许正在悄然的但是深刻的发生。例如数学平均数的出现晚于算术平均数,虽然数学平均数在运用上导致的误差较算术平均数大,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数学平均数的运用范围较算术平均数要广泛,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数学平均数的数学性质比算术平均数要好。从这个事例可以感觉到科学的演进。新陈代谢不仅发生在科学的前沿,也发生在科学的基础领域。又如在数的演变过程中先后出现了自然数、整数、小数、负数、无理数、虚数等,数的不断丰富的过程也是其作为真理的代言工具持续的不能满足真理普适、永恒、绝对等基本标准的过程。可以设想在数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一个终结,正如它曾经有一个开始一样。数的历史的结束过程也是数作为真理的结束过程和另一种作为真理的认知工具的成长过程。到那时,1+1=2会被否定,正如今人否定圣经故事一样(事实上,在广泛应用并伴随着社会的巨大进步的二进制中,十进制里的算术等式已经是错误的了)。科学进程上的各个领域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在时刻发生,有理由相信这必将也是一个新的真理取代科学的真理的进程。

  人的理性能力其实是个巨大的假象,我们的智慧永远是我们自己的、狭隘的、有偏见的、非理性的,然而又可以自我安慰自我欺骗并且可以用以生存的。

  总而言之,从上述对真理的天然局限和差异,以及对认知形态的转变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对任何绝对真理的寻求都是徒劳的,因为即使存在,人类也不可能知道这样的真理究竟身在何处。这些使“真理”一词已经成为一个杜撰出来的名词,和所有神话传说一样无法被证实。

  四.虚妄的真理

  1.

  再没有什么比用“真理”来评价一种意识来得更高,也再没有什么比“真理”更蛊惑人心的了。

  从上述部分可以看出,本文一直讨论的真理并非普遍意义上的真理,而是适用于不同群体的相对真理。实际上,不可能存在绝对真理,而只会存在相对真理。似乎先天普适的真理只有无限细分到个人才能基本确定下来,而作为个人真理表现形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之类不仅对每个人都不相同,就是同一人生的不同阶段也有明显差别。真理就像景泰蓝花瓶上的图案,远远看上去是一个整体,而实际上却是由各个独立的互不相通的部分组成;真理又像一幅数码图片,一幅完整的图片若走近却是一个个单调的像素点。真理都只是由无数个既不普适也不永恒更不绝对的信念组成,普适、绝对、永恒只是它的表面现象。

  并不存在普遍真理,对绝对、永恒、普适的真理的寻觅不是骗人的把戏,就是无望的追求。真理并不担当普适与绝对永恒于人类的使命,它仅仅在于人类的自我肯定与维持;真理的境遇也反复而无一例外的证明人们对真理所寄予的期待只会让它名实难符,也让人们有充分理由怀疑普遍真理的存在。实际上,以人类的认知局限,人类无法认知比他能认知的更多,甚至即使在这一局限下人类的认知也存在差异并发生着转变,即使普遍真理存在,人类也不可能知道它身在何处。科学也不能改变这一点。所有这些使普遍的真理从未存在过,它也必将是虚妄不实的。任何真理都只是信念,信仰者以对它的坚信不疑保持着对自己的肯定,因而它并不能永恒、绝对或者普适,它不能做得更多。

  2.

  相对于所有其他非理性的力量,真理的力量是如此嬴弱以至根本微不足道,真理相对于遍布生命周围、充斥生命内外的非生命而言不过是个美丽的谎言。真理似乎突兀于机械般的没有思考能力的一切其他生命,更不用说非生命了。一切其他形态的存在的非理性,生命或非生命的,在人类俨然具有的真理面前都相形见绌。

  然而考察所有形式的物质存在,只有人类具有真理,从而相对于所有其他物质存在形态而言的人类的真理,已经不再是一种优点,而仅仅是一种特点,并且是一种表现出非理性存在的特点,而不是反映出种的优越性的优点。人的所谓真理实际上就是这样,它仅仅是物质非理性存在的普遍意义下的一个普通的实例,而这个实例仅仅冠以并非反非理性的真理之名而已。根本不能将真理与其本原意义相等同。人类目前的所有优越感建立在认为自己具有本原意义上的真理的认识之上,而这是所有怀着种的优越感之下所产生的人类文化中一切荒谬的根源。

  所谓真理对人往往有极大的欺骗性。部分是因为任何物质都倾向于自我维持和肯定,任何有感觉的生命都自我感觉良好,人对作为人的肯定,乃是万物均具有的本质上的自我肯定,是人作为人在本质上的不被觉察的自恋。“真理”能够迷惑人的另一个原因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物质存在的非理性的表现形态却是各不相同并且体现出层次的。一块石头很难被归结为理性的存在,然而花草树木却多少被赋予人格,而动物尤其是进化程度高的动物往往被人类拿来与自己比较,到人这里,“真理”最终成为人特有的禀赋了。进化程度的差别使人不自觉的将原本统一的非理性差异化,使真理独立并凌驾于非理性之上。

  人们已经有无数的看法证明自己之外的其他一切生命哪怕是最接近人类的高级灵长类动物也是以非理性的方式存在的,但是奇怪的是人往往将这些观点用于论证人是唯一一种具有理性能力的动物,一种截然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动物。而对于自身的非理性,人们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