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哲学启蒙 >

第10部分

哲学启蒙-第10部分

小说: 哲学启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生总是处在此消彼长中,惯性下的均衡才是永恒。荣格关注的中年危机之所以普遍存在,正是因为生活中一直存在的外物的匮乏消失之后,精神上的渐生渐长的危机占据了生活。生活无论怎么改变,其真正的快乐水平都不会提高,这对所有人都是适用的。很多功成名就的中年人在事业的巅峰时期却被心灵的重荷压垮,外在的收获不能带来真正高质量的生活,而这是惯性下现状得以维持的必然。故事中的那个青年人享受并仅仅享受几十天的快乐生活便死去是合理的。人们尽管从很大意义上为快乐而活,但是人的一生所能享受的快乐却是有限的。

  人的快乐尽管寓于存在之中,获得生存资源的过程可以产生快乐,而失去生存资源的过程导致痛苦。但是因为总体上的惯性使然,生活总体上处于日常状态,获得的快乐和痛苦两相抵消,因而人们总是感到日常生活的日复一日、毫无激情。日常生活中的快乐似乎随处可见,但是人们却总是把握不住,如果感觉变得细腻起来,那么纵然可以体验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但是那也将承受同样多的伤感和烦恼。

  只有日常状态被打破,生活处于变化之中,人们才会感到相应的快乐与痛苦。不过生命力和生命受到的非生命世界的同化力量向来旗鼓相当,因而变化中的人生虽然能感觉到快乐,但是它却总是短暂的。尽管处在不同的环境中,但是生活却总是迅速的回复到往常一般的平淡。人的一生可以体验到的快乐是有限的,人生有人生的乐趣,但是只有那么多。若人如那个青年一样享受了那么多密集的快乐,那么他也必将如青年一样迅速的死去(或许这会被认为是句妄言,然而它真正缺乏的只是实践的机会)。

  正如反复阐述的那样,生命作为一种存在形态具有惯性,这个性质使生命得以存在,而惯性下保持其自身现状的均衡来自内在生命力与非生命世界同化力量的平衡。在作为动力的生命力和作为阻力的非生命世界对生命的同化力量的平衡下,生命得以持续存在,快乐源自于动力的释放,而阻力导致痛苦。

  因而我们可以设想,当生命个体没有了阻力,生活中完全没有了痛苦的话,人生必然会在无限的膨胀中走向终极。生命因为疾驰而快意,但是走完全程的时间也必将大大缩短——或许只有几十天。在这层意义上,在苦难面前,大众时时呼吁的乐观豁达或者哲人提倡的淡泊宁静都是有道理的。痛苦尽管是让人难过不安的体验,但是它却应当得到包容,它对于维持生命存在的状态至关重要,至少对于计较寿命长短的人来说是这样吧!痛苦是人生的必须,并且,由于更多的痛苦往往暗示着更长的人生,我们也要善于宽恕痛苦。

  人生中的形形色色的痛苦与同样缤纷的欢乐相互呼应,是人生得以维持的两个方面。人生在其中得以延续,而所有这些欢乐与痛苦的体验最终都不是人能选择或者回避的。它们存在一个范围。人生只能产生人生的快乐,并且最为强烈普遍的快乐是被最广泛的人分享的,如性、美食、生育、交往等等。从这个角度而言,快乐是难以追求的。人生因此往往波澜不惊。快乐果真如众人热望的那样可以被追求到,那么人的寿命不会是今天的几十年,而是几十天。可以追求到快乐的生活或者没有痛苦的生活都将如断了线的风筝,可以享受强烈的快乐,但那必然是短暂的,并且必将湮没于永恒的非生命的洪流中,惯性的洪流中。那就像《好了歌》唱的,“好了好了,好就是了,了就是好……”

  四.惯性定律对快乐原则和强迫重复原则的涵盖

  1.

  快乐犹如一只小鹿,当你停下来时它向你顾盼,当你追赶时它却敏捷的跑开。快乐让所有人着迷,但是人世间却并不因此有更多的欢声笑语。人们努力将快乐当作生活的中心,但是最强烈的快乐也只能持续很短暂的时间。之后那让人百般留恋的体验或者一去不返,或者沦为日常生活中平庸的一部分。每个人的生活哲学各不相同,但是很少有不将“积极”的情绪体验作为目标。

  快乐永远是那么迷人,然而又始终那么吝啬。性体验是人生的极乐之一,然而在夫妻和许多恋人那里,性已然有了固定的模式、沦为再无激情的习惯和自然了。吸毒者在刚刚尝试毒品时由其带来的*甚至远远超出性体验,但是这样的*只会持续一小段时间,其余绝大部分吸毒的体验已经不再是为了获得初期吸食获得的*,而仅仅是为减轻已经对毒品产生依赖的身体因为缺少毒品而产生的不快,仅仅是为了维持已经形成为习惯的依赖。有些人忠实于自己的梦想而放弃了众人拥有的快乐体验,苦心孤诣孜孜以求的同时,却往往在人生图景行将落幕时一声叹息,理性的头脑追求理性的快乐,却往往只得到快乐的空壳。

  几乎所有人都对“积极”的情绪体验追求不懈,在快乐面前,理性能力低下的大众和知性健全的头脑都有如强迫症下的病患,对它趋之若鹜。难怪弗洛伊德认为机体内部的兴奋带来的快乐是人的全部行为的欲望之源。机体具有的追求快乐的普遍本性,它们追求自身机能的自由消遣,从而人受快乐原则的支配。然而也正像弗洛伊德所发现的,如果快乐原则是支配人们行为的真正力量,那么大多数行为将伴随着快乐的情绪体验,但是普遍经验远非如此。追求快乐的背后应当还有更加强大的力量驱使着人们的行为。弗洛伊德将其叫做“强迫重复原则”,它要求人们回到以前的状态,重复经验,该原则比快乐原则更原始、更富有本能。

  很少有人能觉察到“强迫重复”,人生中的无数事件却证明它的存在。只是处于平常状态下心境稳定的众生难以体验罢了。当行为与道德感、健康标准或者常态相违背时,重复经验下的强迫便立即显现出来。就像吸毒者,在经历了初期的快乐体验后就陷入欲罢不能的情况里,一次次吸食不再是为了得到吸食初期时的*,而是为了满足身体对毒品的渴求,此时的吸食已经是对经验的强迫重复,而很难再有*可言。又如*成瘾者往往在罪恶感(尽管这并非必要)中一次次的重复*,这样的行为加重了行为主体的心理失衡,但是这并不能使重复得到避免。吸烟者如果说在吸烟初期尚能体验到香烟的魅力,然而之后的这样的愉悦尽管难以再现,成瘾者仍然每天吸食几十支。惯性下的强迫重复。

  2.

  不论是快乐原则还是更根本的强迫重复原则,都是对生命存在的惯性本质的良好适用。可以说,弗洛伊德的这两个原则是惯性定律的比较优良的近似。至少在生命现象的心理领域内,两者分享很多共同点。并且,它为人们更好的了解惯性定律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平台。毕竟,在我看来,弗洛伊德的两个原则与惯性定律是貌合神离的,处处强调人的生物本能与人的无机状态的本原的弗洛伊德,在发现了心理领域内的两大原则之后就止步不前了,即使在后期对前期思想的重大发展阶段也没有能够纠正这一点。强迫重复原则只是对惯性定律的近似,惯性定律更深刻宏观因而也更加精确的解释了两大原则所能解释的所有生命现象,由于它是生命本质上的性质,它也能解释心理领域之外的生命的全部。

  惯性下的人生总是处在重复中,曾经的快乐体验如果不能固定为不再快乐的程序,那么只有消失。而很多人心生厌烦的重复,又在不知不觉中决定了人们多少行为!很多情况下,当从事某项工作时,我们不过是在重复经验;当遇到困难时,我们首先回忆起曾经使用的方法;当面临陌生的问题,人们首先求教过来人……我们不自觉的按照最简单的方法去生活,将实际经验抽象为科学或者神学理论和教条,将自然现象抽象为数字和公式,将众多的模糊不确简化为猜想,将大量符合观察的猜想简化为定律。一切行为趋向于费力最小,趋向于经济。而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能够使活动能够得到更好的理解,传播和利用,亦即得到更好的重复。是惯性的力量使人擅长于抽象和简化,抽象和简化使人便于重复,是惯性使人重复。

  我们不可能享有过多的快乐,生活多处在维持中,处在简单的重复中。任何能够带来*的事情都只能产生于我们可以体察到的变化,任何重复中的生活经历都不可能带来*(当然也包括悲伤),哪怕它们曾经让我们热望。人生是惯性力量下的人生,惯性决定了人生必然趋向于当前状态,趋向于保持平稳。这种鸿蒙的力量超乎一切,它决定了人类和万物一样都有应激性(或者适应性),必然很快习惯于变化了的生活,很快消磨去了心头的爱恨情仇。留下的,只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再没有强烈的快乐,也没有揪心的痛苦。重复中的生活无思无想,从没有感到被“强迫”。因为在惯性面前,人类的所谓智慧全然无力,所有脑力服从于惯性,从而表现出存在意义上的全然的非理性。惯性是属于存在意义上的性质,它超越人性,在生命和非生命两种存在形式中宣示着它的力量。它渗透于人生和人类,从根本上以难以觉察的方式影响着人。人在重复中生活,生活在重复中继续,科学在猜想和实验中发展,文明在抽象和经验中蓬勃。一切都是维持,并且都是为了维持,一切无不笼罩在恢恢惯性的身影下。

  五.人生的橄榄状剖面的缩影(及其衍生)对人生中的惯性的阐释

  1.

  惯性在生命个体中普遍存在,惯性也存在于整个生命长河中,生命的出世入世无一不是渗透在惯性的力量下。生或者死并没有证明惯性的虚无,生命个体在中断之前已经被惯性将生命力延续到下一代。

  惯性下人生得以一个一个接力棒似的被传承。当我们的长辈现出老态时,他们最通常的做法不是年轻时候的自我奋斗,而是把希望和精力集中在下一代身上,就像吃着午饭想着晚饭或者这餐没有吃好希望下一餐能够吃好一样。这是惯性下人生作为物质存在所具有的维持本性使然。

  请允许我用通俗而粗糙的比喻来阐述惯性在人世存亡中的表现。

  人生个体就像一段对称于横轴的橄榄形剖面的波形。波上下对称在横轴的两侧,代表着积极和消极的体验,而波幅代表体验的强烈程度。个体的生命力在孕育下一代时最强,在刚出生后和临死亡前最弱。当个体的生命力处于巅峰状态时,新的生命已经悄然萌生,而当个体生命力最低时,延续自己的曾经作为种子的生命已经繁盛。生命力在个体上的起落通过生命力的传承得到了平衡。从整体看,由无数个体复合成的生命不再是一段波形,而是在横轴两侧对称且无限延续的平行带,它由无数个体的波形复合而来,也可以看作是个体波形的平移的轨迹。在这样的平行带中,已经覆盖了其中所有生命个体诞生与死亡的痕迹,生命的维持在这样一个轨迹中不再有任何时空的间隔,生命之间以及生死之间已经不再有任何区别,完全融为一体了。

  惯性下物种得以保持,性的冲动和其他或强或弱的生命冲动都可以归结为生命个体和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