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软能力--在竞争中胜出 >

第13部分

软能力--在竞争中胜出-第13部分

小说: 软能力--在竞争中胜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学修养是一个人生活的基础。哪怕写一封电子邮件、情书和求职信,都能看出一个人的文学修养。良好的文学修养是人生的一把钥匙,帮助人从文字内容及其结构上理解问题的所在。更重要的是,读文学书籍是人文修养的一种操练,因为好的文学著作告诉人们的绝不仅仅是故事或某个道理,而是内在的人文关系和社会背景,作者总是把其看到或想到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公开或隐蔽地说出来。况且,很多散文随笔,作者直接谈的是其人生经验。读书,不要仅仅追求故事情节而忽视作者如何表达,否则对文学修养帮助不大,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读了无数的文学作品,写起东西来仍然干巴巴的原因。   

  我上小学时有个很好的语文老师,他经常要求学生用作文复述课文或故事,用此方法训练文字表达能力,效果很好。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读文学评论,因为好的文学评论文章或著作包含了政治、宗教、社会学、心理学、历史、文化人类学和经济等多方面的理论观点,这会让人读出很多乐趣来,同时又提高了修养。这对开拓视野很有帮助。   

  欣赏音乐,如今容易得就像张口吃饭,买些唱片就可以做到,音响也很便宜。一个人生活,也许不用顾及他人,可把音响调大到如在音乐厅里。现代年轻人,喜欢古典音乐的很少,这很遗憾。现代社会节奏加速,人们追求快感刺激,却没想到古典音乐是培养耐心和安静的良药。不妨试一试,晚上打开音响,把所有的灯都关掉,在黑暗里躺在地板上,听古典音乐,如贝多芬的《月光》,你会发现自己犹如在梦境里一样,感觉很美,大脑和神经都会很放松。 

  音乐,作为抽象的声音,是艺术中的数学。人一旦懂得音乐,很可能帮助人在其他艺术里得到更多乐趣,因为舞蹈、歌剧、电影等许多艺术都要借助音乐的力量。道理很简单,抽象的东西运用广泛,就像数学是其他理工学科的基础。   

  显然,以文学和音乐为基础的人文修养会带动整个人格魅力的提升和心理面貌的优化。就独处而言,这无疑会使一个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休闲时不会空虚无聊。最重要的是,人文素质会促使一个人在眼花缭乱的时事纷飞之中,有自己的独立思索、高雅情趣和精神追求,选择适宜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人云亦云。   

  为了今后可能要面对的孤独状况而做好充分准备,高中生要学会独处,在独处中发展个性,有自我安全感。等到毕业去上大学,离开父母去过一个人的生活时,就会很自信、很从容,遇到困难时不至于太惊慌失措,孤独时也知道如何调节自己的生活。         

。←虹←桥书←吧←  

第31节:17 独处能力是更重要的能力(1)           

  17 独处能力是更重要的能力   

  现在中国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我们的住宅又多为独立单元的高楼公寓,邻居之间几乎不来往,甚至一年都见不了几次面。尽管如此,最近国内有研究说独生子女不是“问题儿童”,其调查显示大多数独生子女有着活泼、开朗、自信、好学上进、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性格特征。但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十有八九都会发现孩子很寂寞。很多想生第二个孩子的家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希望孩子有个伴,减少孤独感。   

  独处能力,对于独生子女尤其重要。   

  人们常感叹,“人生难得一知己”,甚至有人说真正的知己只有书和音乐。作为成人,我们自己很清楚,人的一生当中真正的知己是很少的。尽管整个世界现在热闹极了,喧嚣沸腾,但寂寞却挥之不去。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聚会完了回到家中,更觉得寂寞。很多现代人迟迟不愿结婚,有的更是选择过一辈子的单身生活。即便结婚了,离婚的现象或一方早早离世的比例也远高于从前。因而,如今一个人生活在生命中占了很关键且很长的一段光景。   

  实质上,人是独立器官,吐故纳新时不需要别人。而且,人有很多瞬间念头,就算别人能理解,人有羞耻心、有担忧、需要保留隐私,人不见得也不可能把自己瞬间的念头都说出来,也不可能都说明白。人有意识流,思想本身是流动的河,这本身就很难被别人完整地理解。在这方面,我很有体会,有时为了把自己的想法或某件事情表达清楚,结果一扯就扯到别的地方去了,不受自己控制。   

  意识的这种流动性和瞬间性,加上每个人的神经系统和经历的不同,已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很难达到“三解”:了解、理解和谅解。了解我们的人不一定理解我们,理解我们的人不一定谅解我们;反之亦然。人本质上是孤独的,我们只不过是求同存异。因而,就人的本质而言,提高我们的独处能力,比提高社交能力更重要。   

  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无数案例表明,性格内向的人更容易忧郁、狂想,甚至产生幻觉,患精神病。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者赵承熙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从小极度内向,本来更需要父母培养其独处能力。遗憾的是,他父母忙于生计,根本未想到这最终会导致他精神病发而狂杀32人,酿成了美国校园历史上最悲惨的枪杀案。   

  有两个以上孩子的父母都会发现,孩子们一生下来内外向程度就有相当大的差异。可是,同样是性格内向的人,为什么有人独处安然无事、自得其乐,而有的人却不行。除了遗传基因、周围环境的促进或遭遇,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后者独处能力差。独处能力差的人,没法在一个人的生活里对付寂寞,茫然失措,不知干什么才好,备感空虚无聊。最主要的是,这个世界对孤独的看法多半是负面的。当人在这样的信息里生活,碰到孤独、没有朋友的时候,就容易否定自己、忧郁、烦躁,以为自己有毛病,甚至变得病态。即使素质很不错的人,也会由此而心理受挫,不能自得其乐。         

←虹←桥←书←吧←。  

第32节:17 独处能力是更重要的能力(2)         

  一个人寂寞时,最可怕的是内心空虚无聊。面对寂寞,需要培养自己的独处能力,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在寂寞中欣赏自己,欣赏生活。随着个人主义文化在全球越来越盛行,独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生活质量的好坏。我们应该在提高社交能力的同时,培养自己的独处能力,双管齐下,两者缺一不可。不擅长社交固然是一种遗憾,耐不住孤独更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这几年我们强调素质教育,和过去谈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没有什么两样,但是这个提法太抽象,大家不知道其具体内涵是什么。我认为,素质教育应从培养一个人的生活能力开始。社交能力和独处能力这两种相对的基本能力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学校和华人家庭往往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果人的素质教育不围绕着生活的基本能力的培养,有可能事倍功半。我们有体校、业余学校和各种补习班,五花八门,却没有一所专门培养人的生活能力的学校,更别提培养独处能力的了。   

  现在,国内媒体又重提个性化教育。实际上,学校教育是很难做到个性化教育的。不管在哪里,学校教育毕竟是程式化的。除非是一对一教学,学校教育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个性,是指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都是独一无二的,应发挥个人的特长潜能。然而,即使在美国这样非常强调个性的国家,学校教育也只能是统一教学。美国能做到的,就是控制每个班的学生人数。美国中小学校,每班人数通常在25名以下,超过这个数字,就被认为是超员,要增加预算,聘请老师。好学校,尤其是非常拔尖的私立学校,每班人数通常在10名至15名之间。这样,学生上课提问的机会就多,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就多,学生能得到老师更多的重视。美国有钱人送孩子到私立学校去,原因之一就是其班上学生人数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老师的重视。   

  在人类教育史上,学校教育几乎都不教学生怎么具体对付独处的生活,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学生的独处能力。然而,学校教育本身是一种社会化活动。学校可以通过校内外各种活动,例如俱乐部和学生社团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同样也可以设计专门的活动或课程,来提高学生的独处能力。比如,可以要求生活可以自理的中学生每周必须有半天独处的时间,在这半天里不允许和任何人交往,要求他关注自己独处的质量,然后在专门的素质课里和大家交流自己是如何独处的。这种有意识的独处和当众叙述,既是积极的心理暗示,又可以从别人身上得到启发,学到经验。同时,老师可在课堂上灌输独处能力的重要性和养成独处能力的方法。这种做法家长同样也可用在家庭里。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未把独处能力作为学生未来一辈子所必需的素质来培养,这是全国性的失误。据新华网2006年4月26日报道,一项有6000余人参与的题为“80年代独生子女的孤独与亲情”的调查显示,61%的人认为,独生子女更孤独寂寞,幸福与悲伤很难与人分享;约70%的人希望家中能有兄弟姐妹与自己做伴。鉴于中国独生子女的这种特殊国情,提高孩子的独处能力显得更有实际意义。       

▲虹▲桥▲书▲吧▲BOOK。  

第33节:18 职场成功从快乐独处开始(1)         

  18 职场成功从快乐独处开始   

  诸葛亮有一千古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孤独是一种美丽。人独处时,会更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更容易面对自己的灵魂,面对上帝所创造的大自然,面对身处的这个世界。人极容易受他人影响和感染,在群体活动中,哪怕是夫妻,都会有意无意地受对方支配,促使心理变化。只有独处时,灵魂才是完全自由的,思想才是随心所欲的。如果说思想的火花常常来自于与他人互动,那么,要想燃起思想的熊熊火焰并使它铸造出锋利武器,则更多的是在独处的时候。科学研究、写作等等,都是如此。遗憾的是,人们在强调社交能力和外向活跃的同时,把独处这种非凡的伟大忘得一干二净,更没有想到把独处作为最基本的能力来培养,这是一大失误。     

  请非常坚定地对你自己说:孤独绝不是无能或负面的。负面的是没有独处能力。不能在孤独中欣赏自己、欣赏生活,才是真正的无能。独处时,能把自己的知识、爱好和情趣调动起来,这种能力比社交更重要。   

  不管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精彩热闹,人最后面对的还是自己的身心。所以,关注自己的重心是如何做一个人,如何使自己生活得有意义、有品位,而不是出人头地。这样,一个人独自生活虽然有挫折和不开心的时候,但会丰富多彩、自由奔放。   

  罗素说过:“那些在童年孤独的人要比受到宠爱的人日后更会成功。一个不具备精神独处能力的人,不可能成为伟人。”遗憾的是,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医生往往把孤独仅仅视为一种病态或某种心理疾病。我们必须为孤独正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