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解读湘人:湖南人是天下的胆 >

第12部分

解读湘人:湖南人是天下的胆-第12部分

小说: 解读湘人:湖南人是天下的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推向全国的第一人。他创造的祖庵菜非常有名,是南方菜系最具特色的代表,其发明的祖庵鱼翅、红煨熊掌、透汁鹿筋、鸡汁鱼唇、糖心整鲍等,这些都离不开“剁辣椒”。
  把朝天椒晒干了,或者干脆碾成粉末,是所谓的干辣椒,炒菜时都会习惯性地撒上一把。湖南的厨师,如果叫他们在炒菜时不放辣椒,他们就傻眼了。一把干辣椒,就是一束不灭的阳光,让人温暖,给人壮胆。
  长征时,红一方面军要翻过夹金山。此山山顶终年积雪,空气稀薄,人迹罕至,气候变化无常。毛泽东喝完一碗热气腾腾的干辣椒汤后,把马让给伤病员和体弱的女同志,身穿夹衣夹裤,手持木棍,沿着前面部队开出的又陡又滑的雪路,向山顶攀登。几小时便越过山头到达懋功县达维镇,受到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的夹道欢迎。这一天是1936年6月17日。
  辣椒是湖南人的精神依托
  湖南人选择了吃辣椒,不仅仅是气候的原因。因为在辣椒传入湖南之前,湖南人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几千年,没有吃辣椒也能适应这里的气候,为什么会在近300年前一定要选择吃辣椒呢?是因为湖南人历来就讨厌寡淡或甜腻的口味,并且长期习惯于香浓刺激和咸味很重的菜肴。
  中国科学院在20世纪90年代公布过一份关于湖南人饮食习惯的研究报告,认为湖南人的饮食结构不合理,不大符合健康标准,其中有两项结论,一是湖南人摄取的盐分比其他省份的人高出两个百分点;二是湖南人偏食,诸如肉类食物中偏爱猪肉,而很少吃牛羊肉等其他肉类。
  可见,即便是在饮食这样非常生活化的问题上,也表现出湖南人霸蛮的血性。湖南人偏食,在饮食上固守地域习惯,很难接受其他风味。口味也偏,重咸轻甜,因此摄入过多的盐。湖南人口味重,花椒、桂皮、茴香子、八角、丁香花蕾,五香都喜;姜、葱、大蒜、紫苏,四辣全爱,有时在一样菜式中,将各种刺激性佐料都放齐,还嫌不够刺激。既然这样追逐刺激的口味,一旦发现了更加刺激的辣椒,谁还舍得放手?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关于吃:以辣著称贯天下(3)
在耕读模式下生活的湖南人,日子显得有些平淡,在饮食中加入刺激,生活才变得有滋有味。
  有一种名为“地狱之火”的灯笼辣椒(Ha…banero),据说有个叫甘莫斯的墨西哥人,一口气吞掉了13个辣椒,5分钟后,他脸色骤变,七窍生烟,最后竟身体自燃,化作灰烬。这似乎有些神秘的意味。湖南对辣椒的敬畏,就像面对“地狱之火”。改革开放以来,这把“地狱之火”以湘菜的形式燃遍神州大地。北京的天伦王朝、湘君府,深圳的小芙蓉和福青龙,广州的湘约人家和湘鄂情等,纷纷在当地撑起了湘菜大旗。乃至境外,德、美、日、乌克兰等国,也不难看到湘菜馆招牌。在德国,湘菜馆有4000多家,几乎到处都是。德国人喜欢吃湘菜,将湘菜认定为“中国菜”。
  在湖南境内,你更是找不到一个不吃辣椒的地方。辣椒有助于御寒,有助于刺激寡淡的口味,提升冲动的气质。火热的气候和火热的辣椒,与湖南人火辣的性格相互映衬。
  重要的是,中国任何一个吃辣椒的省份,都没有像湖南一样,把辣椒当作湖南人精神的一种标志。辣椒传入湖南的时候,湖湘学派刚刚形成并开始授业。也许是这种巧合,使辣椒在湖南有了精神上的意义。那时候,王船山正在倡导“知行合一”。湖南人把吃辣椒当成了与自己的秉性相吻合的一种行为了。
  血性的辣椒男人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湖南饮食文化作为湖湘文化的一部分,湘菜还与湖南的一些名人关联着。“毛氏红烧肉”、“毛氏盐菜包”、“左宗棠鸡”、“曾国藩鲍鱼”、“张谷英油豆腐”等等。
  也许是巧合,辣椒传入中国以后,在食辣核心圈里的湖南、四川地区,出现了一大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四川有刘光第、邹容、杨锐、向楚、张澜、彭家珍、蒲殿俊、吴虞、郭沫若、陈独秀、*、朱德、陈毅、刘伯承、聂荣臻、张爱萍等人。湖南则有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陈宝琛、黄兴、蔡锷、宋教仁、陈天华、焦达峰、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罗荣桓、任弼时、林伯渠、李富春、邓中夏、何叔衡、李立三、陶铸、*、*等人。这些人都可称其为“辣椒男人”。
  一位学者在“中国辛辣文化圈理论”中指出:以往传统认为食辣主要是祛湿驱寒,现在最新研究表明,冬季日照少、湿润而寒冷是形成辛辣重区的主要环境因素。辣椒因环境而具有生命力,而辣椒又赋予了食辣者革命情怀。
  湖南本来是移民省份,本来就是迁谪地,外来的文化很容易找到扎根的土壤。湖南人号称“天下第一辣”。湖南人生就刀钢火辣的性格,倔犟、务实、负重、傲岸、执著、果敢、进取、自信、侠义等。
  辣椒男人不怕死。上上个世纪末叶,一位吃辣椒长大的浏阳热血男儿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本有机会躲过这场劫难,可他却断然拒绝逃亡,束手就擒。临刑前吃下10多只他最爱吃的腌制红辣椒。朗吟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绝命诗,长啸一声走上菜市口的断头台。“头颅特重乾坤轻。”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波澜壮阔的维新变法运动喷洒了一腔热血。
  湖南衡阳人夏明翰(1900—1928),是*湖南区委组织部部长、长沙地委书记、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1928年3月18日,夏明翰在武汉被捕,受尽了酷刑。在灌辣椒水时,他被呛得满嘴是血,他怒斥道:“来吧,你们这些禽畜不如的东西,我死都不怕,还怕辣?!”回到牢房,他知生命将要结束,忍着伤痛用半截铅笔给母亲、妻子、大姐分别写了三封信。在给妻子郑家钧的信上,他还留下了一个带血迹的吻痕。被捕两天后,即3月20日的清晨,夏明翰被带到汉口余记里刑场。执行官问他有无遗言,他大喝道:“有,给我拿纸笔来!”接着,他挥笔写下了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这一正气凛然的词句,是革命者热血谱写的战歌,激励了无数后人为之奋斗。

关于吃:以辣著称贯天下(4)
辣椒男人不怕压。“不吃辣椒便不是真正的革命者。”毛泽东把辣椒和革命扯在一起,他强调的是一种反叛精神。当年这句话让喜欢以共产国际压人的德国人李德很尴尬,也曾弄得生于山东,貌似清高的江青不高兴。毛泽东说这话自有他的道理。大学者王力先生说过:“辣椒之动人,在辣,不在诱。而且它激得凶,一进口就像刺入了你的舌头,不像咖啡的慢性刺激,只凭这一点说,它已经具有‘刚者’之强。湖南人之喜欢革命,有人归功于辣椒。”
  可见,毛泽东是最具典型的“辣椒男人”,一生泰山压顶不弯腰。观其一生,他每遇艰辛与争斗,总是用辣椒来解压。在遵义会议期间,食堂专门杀了一头猪,上的菜几乎都和猪有关:回锅肉、白菜炒肉片、干萝卜丝炒肉、炒猪肝、猪血肠等。吃饭时,彭德怀和*赶到了。彭德怀坐在毛泽东对面,两人打赌吃辣椒。毛泽东正想用辣椒发发汗,解解压。工作人员立马端来一碗油炸黄皮辣椒。两人轮流吃,不大一会儿工夫,各吃了十来只。彭德怀失去了耐性,一下夹了四五只,放在口中嚼,结果被辣椒呛了,拼命咳嗽,眼泪都辣出来了。众人都笑了,毛泽东悠然说道:“问题的焦点是战术失误。你的实力本来比我强,输在太性急。”
  到了陕北延安,毛泽东想吃红辣椒,而在这战争环境中,边区穷,老百姓自己不说吃辣椒,就是基本的生活都难保障。于是,毛泽东亲自动手,在延安杨家坪种了一块辣椒地,为了“争取外援”,还将自己种的辣椒当礼物送给共产主义老大哥斯大林。
  辣椒男人不怕苦。红一方面军到陕北后,湖南人任弼时与贺龙率领红二方面军开始长征了。长征过草地,一连走了10多天,丁点儿吃的没有,连野菜都找不到了。警卫员李少清愁眉苦脸地望着任弼时。任弼时随手从草地上拔起一把草,准备吃,且笑着编了几句顺口溜——野草甜,野草香,红军粮食满山冈。李少清说,这草有毒,吃倒了好些人了。任弼时抬头一眼瞥见李少清身上的手枪背带,眼睛一亮。他让李少清拿来一把小刀,一人扯住皮带一头,隔一寸割开一条很长的口子,第1次割下8块,找些树枝点起火,他亲自烧了起来,当烧得见焦时,就把皮面上的黑焦刮去,再放到水里煮。然后带头嚼着吃起来。贺龙、关向应过来后也跟着吃,说这是好东西,比野菜好。贺龙加上一句,要是加把辣椒,那汤会更鲜。这一说,李少清身上还真的有3只干朝天椒,那是来了“瞌睡”时“提神”用的。于是就有了“牛皮辣椒汤”这道美味了。而且,新中国成立后,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吃皮带”写进了小学课本。
  1941年,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中,“辣椒男人”王震,任359旅旅长兼政委。他带359旅开赴南泥湾,以天为帐,以地为床,实行“屯田政策”,至1944年垦荒播种万亩。“花篮的花儿香,让我来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这首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南泥湾》,让黄土高原上的这块土地名扬大江南北,也让人们永远记住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这也是湖南人的“务实、倔犟、负重、不服输”的“红辣椒精神”。

关于吃:以辣著称贯天下(5)
辣椒男人不信邪。“艺术辣男”齐白石,吃辣子吃出了硬性格。年轻时他画的虾子每只250元。当时一个很有权势的人向他求画,给了齐1000元,让齐给画虾。但是他附带说,你给咱多画一只吧。齐看他还算殷切,就给他画了。但是画成后,画面上有4只虾子是生动灵巧的,独有一只是没精打采的。那人就问齐为什么有1只虾子是没有神采的?齐说:你只给我1000元,我就只能给你画4只,那只虾没给钱,就给你画了一只死虾子。吃辣子的人,大凡性格也像白石老人一样辛辣的。
  “辣椒男人”撩得难。湖南人嗜辣,罗荣桓(1902—1963)也不例外。1934年,红都井冈山吹起了一阵极“左”风,把不吃辣椒、不抽烟、不喝酒作为“青年工作的纪律”规定下来。时任红四军政委的罗荣桓被极“左”分子排挤到总政治部当动员部长,任个闲职。那时,红军总政治部设在红都瑞金的白屋子里,屋前是一大片稻田。18岁的江西人萧锋(1916—1991)结束了11个月的*中央第一期党校的学习,奉命调到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做青年干事工作。
  快晌午时,罗荣桓请萧锋一起吃饭,说是没有什么菜,让警卫员去稻田里捉几条鱼来。一提到捉鱼,萧锋来了神,说自己在裁缝铺当徒弟时,经常给师傅抓鱼摸青蛙,捉鱼当然是行家里手。“用辣子炒了吃,那才香呢!”萧锋说。“啊!你敢吃辣椒?!”“鱼虾没有辣椒可难吃咧!”萧锋说。话一出口,萧锋记起“吃辣椒”是违反青年工作条规的,于是,郑重其事地叮嘱眼前的罗部长:“你可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