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大崩盘:次贷扭曲的世界 >

第8部分

大崩盘:次贷扭曲的世界-第8部分

小说: 大崩盘:次贷扭曲的世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何相关的违约风险不再由投资者自己承担,而由出售信用违约掉期的机构承担。AIG为抵押贷款债券(担保债务凭证s )提供了大量信用违约掉期合约,风险敞口巨大。
  许多人指责AIG涉足担保债务凭证/CDS等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是导致如今泥潭深陷的主要原因。就AIG大量涉足的担保债务凭证s业务而言,在最终危机出现以前一直被各方(包括信用评级机构)视为高信用等级业务,风险接近于0,而收益又高于相同信用等级的传统资产支持类证券,AIG进行大量投资以及进行担保原本不能不说是公司的理性决策,也曾经为公司的业绩增长做出显著贡献。问题的根源不在于AIG涉足这类复杂的衍生品交易,只是在于不该“过度”涉足。这使它陷入了泥潭。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次贷危机的发展(11)
2007年,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之际,AIG已经暴露出了一些受损的苗头。不过尽管2007年第四季度创造了自1919年成立以来最大的季度亏损纪录,当时市场仍普遍认为损失在可控范围内。然而,2008年2月11日,AIG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交的文件中做出预亏修正,更改对信用违约掉期产品的估值方法,将次贷担保损失由此前公布的11亿美元,修正至亿美元。该消息一经披露,AIG市值立刻下降150亿美元,这是AIG问题开始恶化的转折点。
  AIG的困境让无数保险客户忧心忡忡。AIG公司内,咨询电话此起彼伏,客户纷纷为自己的保单担忧。AIG危机使友邦的客户对其信任感大幅下降。 尽管AIG获得了美国政府的贷款,暂时度过破产危机,但危机前后亚洲各地一时而来的退保恐慌还是不可遏制。新加坡、香港、韩国等地仍有不少民众退保。虽然随后有所缓解,但AIG此次事件仍给其全球客户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恐慌。
  9月16日AIG发表声明称,AIG寿险、财险与退休金业务,包括其广泛的亚洲营运业务,继续正常业务运转并保持资本充裕,完全能够履行对投保人所作出的承诺与责任。AIG成员公司所签发的保单由AIG全球各成员公司直接承保。这些公司均资本金充裕,并完全按照当地监管部门严格的法律法规及资本金储备规定运营。AIG各成员公司将持续正常运作并履行对投保人所作出的承诺与责任。AIG特别指出,其在亚洲市场的长期服务传统将是AIG未来增长的关键。AIG于1919年于上海创立,AIG的一些老客户与尊贵客户均源自亚洲。
  五、日本情况和巴基斯坦危局
  日本首家金融机构倒闭
  危机也蔓延到了日本。日本的金融机构“大和生命保险” 10月10日向东京地方法院提交申请,要求适用为破产而设置的“更生特例法”。“大和生命保险”的破产受到了美国次贷危机等的影响,这也是日本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破产的首家金融机构。
  该公司当前的债务总额达到27亿美元,净债务达亿美元。 以债务金额计算,这是今年第五大日本企业倒闭案,也是自东京人寿在2001年倒下后,日本倒闭的最大保险企业。
  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至2000年代前半期,日本生命保险公司频频破产,被称为 “生保危机”,期间财务体系薄弱的公司先后破产。此后,各家公司收益有所恢复,内部实力逐步增强。与其他业界公司相比,大和生命属于高成本经营。为追求利润而过度依赖高风险、高回报的金融商品。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相关损失不断扩大,大和生命保险的财务状况持续恶化。该公司总裁中园武雄在记者会上解释破产的原因是“由于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公司所持的有价证券跌幅超出预想”。
  大和生命保险的破产,也引发了市场对于美国金融危机已严重波及日本的担忧。与欧美金融机构相比,日本蒙受的损失一直都被认为相对较少。而大和生命保险的破产难免引发忧虑,令人开始担心日本其他金融机构是否会遭受连锁的负面影响。受此消息影响,日经指数终盘暴跌了点,报收于点,跌幅为,创下2003年5月26日以来的收盘新低。 一周以来,日经指数累计跌幅超24%。
  对此,日本金融厅当天随即出面解释说,“大和生命的破产是特殊案例,完全不认为其他类似保险公司也会发生相同的情况”。
  除保险业外,持有次贷关联金融产品的日本金融机构自去年以来已陆续蒙受损失。在剧烈震荡的市场环境中,一些在经营方面与大机构相比处于劣势的中小金融机构面临巨大的压力。为了稳定金融市场,日本中央银行14日夜间举行临时会议,决定放宽针对金融机构的抵押贷款条件,向其无限制提供美元资金。同时,央行将暂停出售所持有的金融机构股票。
  巴基斯坦危局
  世行副行长帕特尔3月份就曾指出,巴基斯坦在过去几年里经济增长较快,外国直接投资和侨汇保持较高增长,股市表现良好。但近来,受国际市场石油和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可能无法完成今年控制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经常账户赤字和保持外汇储备的目标,经济虽未出现危机,但很不景气。巴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转移潜在危机,否则难免经济继续下滑。

第二章 次贷危机的发展(12)
这样潜在的危险碰上次贷危机就变得非常严重,金融危机致使巴基斯坦濒临破产。最近巴基斯坦被标准普尔调降债信级别为CCC+,这是仅高于破产的评级,显示巴基斯坦已经濒临国家破产边缘。据了解,9月才当选的巴基斯坦的扎尔达里打算派特使团去美国借钱。
  伴随着安全方面的严峻挑战,巴经济形势也深受金融危机影响。巴基斯坦今年来股市市值蒸发超过1/3,标准普尔又调降巴基斯坦信贷为最低级,再加上巴国即将有30亿美元(约234亿港元)的外债到期,加上在贪污腐败和恐怖袭击阴影下,巴国的外资几乎全部跑光。据了解,巴国外汇储备只剩亿美元(约634亿港元),创历史新低。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表示,巴基斯坦需要国际社会至少1000亿美元的救援。
  据报道,巴基斯坦政府已经开始向海外侨民“借款”10亿美元以缓解目前状况。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14日抵达北京,开始了上任以来首次正式的国事访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扎尔达里预期将向中国政府寻求5亿美元至15亿美元的软贷款(即借款国可用本国的软货币还款的贷款),帮助他支撑国内经济。巴基斯坦经济正受到可能出现债务违约的预警困扰。
  六、冰岛面临国家破产
  从“最幸福国家”,到濒临破产,从全球人均收入最高国之一到人均负债20万美元,冰岛向世人展示了金融风暴的巨大破坏力。
  几年前,“冰岛奇迹”还是欧洲人经常挂在嘴边的热门词。这个人口仅为30几万的岛国,通过金融业10多年来超常发展,2005年曾斩获7%的经济高增长率。所谓成也萧何败有萧何,?这种做法让冰岛尝到甜头,不过也在全球信贷危机来临时为其经济异常发展付出代价。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繁荣成长的银行业,成为了造成冰岛现在的经济损失达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9倍之多的罪魁祸首。以冰岛大约32万人口计算,大致相当于包括儿童在内的每名冰岛公民身负20万美元债务。
  自2004年以来,冰岛最大的3家银行资产扩大4倍,但多数增长由借贷融资推动。因此,冰岛金融市场极容易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波及。有数据显示,冰岛的银行业占据了该国股票交易市场的主要部分,而且其中80%的股份由外国所持有。今年9月,冰岛银行业的资产总值高达该国GDP总值的8倍。换句话说,冰岛的发展已经不再主要依靠本国实体经济,反而更为依赖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这一发展策略也使冰岛成为全球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但也埋下了祸根。随着金融危机爆发,全球银行业借贷利率上升、资本流动性骤减,冰岛首当其冲,银行业顿时陷入困境。
  从经济学上来说,如果把实体经济比作岩石,覆盖于其上的雪层就是虚拟经济,积雪过厚导致雪崩——虚拟经济如果与实体经济超过一定的比例,必然导致危机产生。冰岛的问题属类似情况,该国银行业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协调,投资也过多集中于高风险领域。 这一风险因素在次贷危机的来临下突然爆发出来,首当其冲,成为金融危机下表现最脆弱的国家,迅速翻转为全球范围内负债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08年秋,冰岛经济遭遇了异常凶猛的寒潮,9月底至今不到20天时间里,该国三大银行因濒临破产被收归国有,冰岛克朗对欧元汇率缩水三成,总理哈尔德发出悲观警告:冰岛可能面临“国家破产”。至此,从华尔街刮起的金融风暴,已全面波及大洋彼岸乃至世界各地。对于冰岛的金融体系而言,这无异于一场毁灭性海啸,欧洲甚至亚洲各国金融市场的警报也不绝于耳。
  到10月7日,冰岛三大银行已经全部被国有化,它们在海外的业务也被出售,而冰岛家庭平均承担的债务达到可支配收入的213%。从辉煌到崩塌,冰岛的金融体系似乎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但这场金融地震的祸根几年前就已埋下。
  9月21日,冰岛第三大银行Glitnir的CEO———拉鲁斯·威尔丁作为嘉宾出现在冰岛电视台晚间黄金时段的脱口秀节目里。当主持人问及华尔街金融危机对冰岛银行业的冲击时,威尔丁信心满满地说:“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金融体系的灵活性使得我们能处于一个非常安全的位置……”

第二章 次贷危机的发展(13)
短短8天后,冰岛政府宣布,濒临破产的Glitnir银行部分收归国有。到10月7日,冰岛三大银行已经全部被国有化,它们在海外的业务也被出售。从辉煌到崩塌,冰岛的金融体系似乎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但这场金融地震的祸根几年前就已埋下。
  2000年左右,多家冰岛国有银行被私有化。这些银行为了与国有金融机构Housing Financing Fund竞争,拿出了更低的贷款利率和更高的贷款额。由此带动了火热的房地产市场,同时私有银行的价值迅速提升。银行提供的40年房贷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国际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短期贷款。
  随着银行业务迅速发展,冰岛的投资银行很快把生意扩展到其他国家,开始收购更多银行、零售企业、航空公司、甚至还买下职业足球队。这些资金多半也都来自短期贷款。新购得的资产又被用作贷款抵押品,来继续贷款购买更多资产。
  为保证资金链的顺畅,冰岛的银行必须不断融资。在经济形势良好的情况下,这样的资金循环很容易维持。据统计,到2007年底,冰岛三大银行的资产累计1800亿美元,这几乎是该国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0倍,其中80%都是海外贷款。
  当美国次级贷危机爆发后,房贷市场的不良贷款不仅让美国国内金融市场信贷紧缩,在金融高度全球化的背景下,也引发了国际市场的信贷危机。冰岛银行赖以生存的短期贷款突然枯竭,再融资遭遇严重困难。由于这些银行资产和国家经济实力已经到了不成比例的地步,一旦破产将导致整个国家破产,为此政府不得不将银行纳入破产管理。当政府决定将Glitnir银行部分国有化时,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