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寻找失去的快乐 >

第9部分

寻找失去的快乐-第9部分

小说: 寻找失去的快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一切要归功于导师的指引,单凭我自己,根本无法完成如此庞大的心灵调整工作。是的,我的心开始变得柔软,性格开始调整,因此,我的世界也产生了本质的变化。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入门后,我运用他老人家教授我的方法,处处学习自省。后来,我又遇到了一些导师,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使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自己在童年成长过程中所经历到的伤害,以及这些伤害对我后天人格的影响。在求教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自我疗伤,我会经常把自己童年的照片放在面前,在没人的时候同他对话,感受他当年的委屈与无奈,并帮他一件件完成。我的泪水可以盛满一个盆,但不同的是,我都是在为自己哭泣,以这种内在爆破的方式将所有积压在心底里的负面情绪释放出来,在心理治疗中,这种哭泣疗法被称为完形治疗。
  于是,当我再回到过去的单位找朋友,再见到曾经与之做对的领导时,我都会心生感激,并与他们侃侃而谈,没有人看得出我们曾经是冤家,曾经相互对骂。因为我再也不用为父亲的强迫而苦恼,在我的心里,那个孩子已经活了过来,我正在帮他完成理想和心愿。因此,所有的领导不再被我当作父亲的投射,而都是我的老师,是我心灵成长过程中不可多得的贵人。
  拜师的传统一直被中华民族承袭下来,在修心的过程中,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显示了它非凡的意义。是的,如果你没有一个明智的父亲,或像孟子一样有幸得到一位智慧的母亲,那么你就要寻求高明的师长,一路上,一定要有人带着你走,直到你自己会走后,他会自然离开,就像伤口愈合后,医生和患者会分手;学业完成后,老师和学生会说拜拜。今后的路,就要靠自己去走,而心中的那盏明灯,不会因师生分手而熄灭,它仍然会在你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为你指路、照明,因此,我画的第一本书,它的名字就叫《禅是一盏心灯》。
  《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它不仅表明了父亲和老师的责任,而且将父亲与老师的职责明确区分。也就是说,父亲不可代替老师,老师也不能是父亲。父亲给孩子带来的是本我教育,而老师给学生传授的是自我成长。二者虽然在性质上有所交叉,可给同一个孩子造成的影响却大相径庭。比如父亲打骂孩子,就会给孩子造成人格上的伤害,是一种本质的羞辱;而老师的适当体罚,只是就事论事地操作一个制度,特别是针对那些在家过于放任的孩子,这种体罚有时候会起到“替父母管教”的作用,因而它一般不太会伤害到孩子的人格深处,甚至有时候还有可能让孩子感到亲切感(因为在家没人管他)。适当的体罚是在强调孩子“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过度体罚是不可取的,特别是现在的社会,孩子一般在家庭中都不具备古代那种尊师重道的意识。如今的成人世界普遍追求名利,为了获得生活的安全感而拼命抓钱,就算是许多知识分子的家长,在亲子教育和家庭关系中有时也会表现出种种人格缺陷,因此在孩子的眼中,知识并不完全代表优秀,因而对传授知识的人,自然也就没有太多的崇拜与尊重。
  但教育上的缺陷,并不能证明尊师重道的错误,相反,越是在思维混乱、物欲横流的环境下,就越要强调从师的意义。对于职场上打拼的白领,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对于正在迷茫的年轻人来说,老老实实地拜师学艺,才有可能学到真正的生存之道,成功之术。
  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进门后,既然修行在个人,那么还需不需要继续从师呢?其实“师父领进门”的意思,正是古语“授人予渔”之义:师父已经教给你的东西里,包括继续拜师的内容,“继续拜师”中,也包括“选择老师”的智慧。如果你真的已经入了门,那么你肯定就知道拜谁为师。
  比如庄子从老子那里学到了道家智慧,他后来修行的老师,就是环境,是社会和自然。是的,人类最好的老师就是现实环境。比如我自从和许宜铭老师学过亲子教育后,就再没有形式上的拜师学艺,而是在观察我的小孩,从他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孩子的思维模式,再运用亲子教育中的心理学,以及过去禅定的功夫来觉察和引导我们之间的互动。以此类推,在家庭关系、个人成长及职业生涯等领域,我都会通过实践经验来学习,这不是讲台上下的那种说教,而是一种自省,包括对立面和咨询案主,都是我的老师——接触得越多,范围越广,就越能学到东西,但这个学的基础,仍然是当初与几位大师交流时体会到的那个理论精髓,后来离开他们,我经常看一些经文和心理学图书,看电视节目中那些专家们的讲座,以及演员们的表演,还有与邻居的谈话,与同行们的切磋……生活中一切,都成了老师。
  这,就是修行,其中把握一个要点:走一段路程后,最好停下来看看,观察一下四周,然后再走——做事的时候,有了些量变后,最好翻回来看看理论,从经典中找到理论依据,不要自以为是,以此规范发展方向,然后再前行。绝不可冒进争功,因为没有一个人天生下来就明白一切,这就好比蛇行,先左,再右,再左,再右……如果一味地朝一个方向走下去,只会偏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走邪了”。为了避免走错,我们就必须用前人的理论规范自己,太疾的缓一缓,太缓的冲一冲,太热的降降温,太冷的加加热。总之,无论做事待人,最好都要让自己步入中庸之道。
  

第六章  谈古论今学管理(1)
一、仁义乃领袖精髓
  有一次,一个朋友跟我聊天儿,说起他在职场打拼的艰难。他坦言自己一心想创业、做老板,然而,他又说自己的原则性很强。我问他所谓的原则性指什么,他说就是保持自己的个性,比如,看不惯就直说,听不惯就直言,不想做就不做,做不来就放弃。他说他很重义气,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而且极富正义感。总之,他给我的感觉就是棱角颇多,而且他引以为荣。
  我看了看面前的桌子,就问他:“你说,这桌子有四个角,能坐几个人?”
  “四个呗!”
  我笑了笑,继续问:“那如果它是六个角呢?”
  他也笑了笑,“那就坐六个人呗!”
  “如果是八个角呢?”
  “那就坐八个人,”他有点儿纳闷儿,“你不是在考我几何吧,问这些是什么意思呀?”
  我摆摆手,“你先别急,回答完你自然就知道了。”然后继续问他:“你说,如果这桌子有无数个角,像个什么?”
  他不得不又想了想,“嗯,那就等于没有棱角了,应该是个圆桌,可以坐无数个人,有多少角就坐多少人,当然,没那么大的桌子,理论上可以这样理解。”
  他突然明白了些什么,深思起来,噗地笑出来,“你是在说我?!”
  我也笑了,“我可没指某人,咱们在谈桌子。是你自己往自己身上联系的,那好,你刚才说自己要保留个性和棱角,看似理由充足,可是,这也许正是你想做老板的障碍。凡是领导或老板,都需要有一个基本素质,就是他们没有明确的亲疏远近,对所有人都差不多,不拉帮,不结派,没什么看不惯,也没什么听不惯,他们不那么执着,他们站得比较高,可你呢?”
  “哈哈,你是在拐着弯说我,”他笑了,“不过你说得对,”又看了看桌子,“不是你说的,是桌子说的,嗨,我居然连一张桌子都不认识,难怪我当不了老板。”
  历史上的“老板”,一般都会具备没有棱角的性格,有的君王甚至没有什么特长,比如刘备,论武艺不如他几个弟弟,论智慧比不上诸葛亮,可他是“领导”。其实,就连孙权、曹操也是一样。还有宋江,武艺几乎不如任何一个兄弟,智慧也比不上军师吴用。然而,他是“老大”。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仔细研究一下,上述这几位“老板”都具备几个特点。第一,他们都有来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背景。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孙权手中有玉玺,曹操的父亲也是个做官的,后来曹操自封丞相,也就是说,他们都具备“体制内”的标签,无论是出身或什么其他的理由。就连宋江也曾经是县衙小吏,这种现象说明,人人都有一种“靠近体制”的趋向,只不过每个人的表现形式不同。
  靠近体制,就是靠近父母(的感觉),这是每个人从生下来就维持的天性,因为离父母越近,就越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对于国家而言,父母就是君王,和君王所代表的体制,因此,中国人习惯把一方官员称为“父母官”。
  第二个特点,他们的情商普遍比较高,而对专业上的钻研和修习往往不那么热衷。也就是说,他们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比如刘备,刚认识了关羽和张飞没两天就拜了把兄弟,然后又特别看好赵云,不惜用摔孩子来收买人心。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三次拜访。他与曹操、孙权,甚至对表兄刘表的关系也处理得相当微妙,对百姓,他更是体恤有加,比如被曹军追杀时,他宁肯牺牲掉自己的家眷,也不舍几万百姓。孙刘连盟时,还娶了孙权的妹妹为妻……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章  谈古论今学管理(2)
曹操就更不用说了,这些人都能在第一时间把人际关系处理得尽善尽美,他们绝不会像张飞那样冲动,也不会像关羽那样大意,他们的头脑中始终保留着一种中庸。
  第三个特点,就是他们都没什么特殊的本领,或者说,他们本来有本领,可当了“领导”后就不再彰显本领了。这就是无用之有用。试想,如果刘备的刀法在关羽之上,枪法不输给张飞、赵云,甚至智慧不在孔明之下,那他还需要他们干什么?换言之,这些能人也不会留在刘备身边为他所用了,因为他们感觉自己不被需要,自己没什么特长,没有成就感。
  是的,下属需要在领导面前有成就感,而且领导一定要真正体现出需要他们。比如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逃跑,一路上狼狈得很,这才能让那些武将感到自己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冒死“保护主公”。
  因此,当领导的,一定要收敛锋芒,无论有没有本领,都要给别人留出机会。这就如同那张桌子,没有棱角后,身边才能坐许多人。
  这就是传统文化中所谓的仁义之道。仁,就是对所有人都平等,义,就是关键时刻要申明大义,能够服众。
  孔子说,君王对臣子,应该做到礼;臣子对君主,应该做到忠。那么在企业管理中也应该奉行这个原则,领导应该尊重下属,下属应该尽职尽责。但这里有一个先后顺序,一般来说,是领导先礼,就像一个家庭,父母先爱孩子,孩子才会回报父母。
  二、自立为创业之本
  曾经有一位饭店老板跟我聊天儿,在他的饭馆坐了半天,也才有两三位顾客来用餐,他一边陪我说话,一边不时地张望,看得出,他为自己的生意不佳暗暗着急。
  时值隆冬,可屋内却比较冷,我问他为什么不开暖气,他苦笑道:“哪里烧得起?现在生意不好,你都看见了,大半天只来了几个人吃饭,还不够开工资的。”
  我看了看一旁无精打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