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可采莲-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多年以前,我豆蔻年华。
似乎所有豆蔻年华的女孩,都不知道自己是如此地鲜活美丽,我也同样。没有美丽的概念,稚嫩的心灵也和那个年代同步,因为无爱而空虚,如旷野里空长年轮的小树。而至亲的父母对儿女的关注,也如旷野里的风,通常是凌厉而粗糙的。
但我却很神奇地拥有一个只属于我自己的小角落。这个小角落的所有空间,是一本从俄罗斯翻译过来的传记小说,题目就叫《古丽雅的道路》。这本书没有开头,也被撕去了结尾,却令人惊奇地配有十几幅那个名叫古丽雅的女孩微笑的照片。我之所以清楚书名是因为这本书的排版颇为讲究。
当然,这本散发着美丽和温柔的气息的书,原本并不是我们家的财产。父母亲是看报的,书却几乎不读。而我们房东老太太家里有着这样一本书,恐怕也是偶然的。
那天,永远是黑衣黑裤黑鞋,独居的房东老太太,同往常一样把煤球炉子拎到院子里生火,她曾经美丽,那时却只留下哀愁和皱纹的脸,在煤烟熏烤下痉挛成一团。她的五个儿女都被发落到边疆各地,而她最为宠爱的医科大学毕业的三儿,也被发落到新疆的某个小镇。
所以,每天傍晚时分,老太太就会搬一把小板凳坐在门口发呆。但她对院子里的小孩挺温和,至少,从没有像很多大人那样歇斯底里地嚎叫过。据大人们的闲谈,房东一家是破落的“大户人家”,在上海滩上曾经拥有至少五六个大店铺,好像还有工人和厂房。
房东老太生不着炉火,转身进屋拿出一本书,三两下撕了几页纸做“引火”,火苗于是就很旺。那本被毁容的书,就被她不经意地放在了小板凳上。在她再次转身的时候,小板凳上的书已经不见了。而当时在场的似乎就我和她两个人。
小孩子的眼神尖锐,那时还不认识很多字的我,离好远就能一眼之间看准了书上的插图是一个美丽女孩子的微笑。我没有办法抵御如此美丽的微笑。
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小心翼翼地回避着老太太的视线。直到我确信她已经不再记得有过这么一回事儿。
这本被我小心地用牛皮纸包装和修葺好的书成为我少女时期的一个宝贝,是我寂寞虚无的灵性空间里的一个亮点。
小说似乎是从古丽雅出生的那一刻讲起,但我看到的古丽雅一开始就已经是幼稚院里最受宠爱的小姑娘,穿着她妈妈给她做的碎花布的“布拉吉”。因为美丽和聪慧,她十六岁时主演了一部电影,成为当时很多少年人睡梦中的偶像。
但是,战争爆发了,无情的战争摧毁了一切,也摧毁了古丽雅明星的辉煌前程。古丽雅不顾妈妈的眼泪,和很多小伙伴一起到了前线。小说的结尾不是文字,而是一幅插图。古丽雅的墓上盛开着很多很多的鲜花。于是,古丽雅的如何生与如何死就成为我时常遥望天空的理由。
书中的字是很奇怪的繁体字,且是竖排。在当时读这样的文字,对我是一个不小的折磨。我之所以明了古丽雅成长的每一个细节,不是通过文字,而是她从小到大的十几幅照片。如今的我特别偏爱有图片的书,大概源之于此。
很久以后,我读大学,有了自己的一个书柜。以后,又到北京读书,三天两头逛书市。渐渐地,古丽雅仿佛是我少女时期的一个伙伴,停留在了那个年代。我甚至不能确定那本书是否还在我南方小城的老房子里。
就在几天前的一个初秋的日子,我去城西南的永乐小区看一位也是单身的女友。她一个人在京城走来走去,很久了,一直没有着落。她在电话里压抑着的哭泣,使我的心情也为之黯然。我强制她抹上口红,穿上衣柜里最漂亮的衣裙,走出她租赁的小屋换换心情。
出租车在宽阔的大街上行驶,两旁快速掠过的是令人神清气爽、绿肥红瘦的风景。
古丽雅的道路(2)
女友往日的豪气渐渐回转。她笑了,说,不知为什么,近来总有一种孤儿的心情在作祟。而其实,她出生在一个官宦人家。只是母亲热衷于打扮和麻将,从小她就像孤儿似的不常见到母亲。
接下来,她又说,今天早晨她突然想起小时候特别喜欢的一本书。书中洋溢着的温情曾陪伴她度过了寂寞的童年。然后,她很自然地背诵了书的开头。
我骇然。她很奇怪我的反应的强烈。我们竟然同时说出了那一本书的书名。
《古丽雅的道路》。
时光仿佛在瞬间逆转。
待女友明白之后,也是骇然。世事的有常与无常似乎尽在其中了。
女友在我的要求下重复了书的开头。
坐看云起时
三十岁的女人如果不是天灾人祸,岂敢松懈半刻。即使人前笑谈自己老了,应该全身而退了,而其实心里面却是不肯承认自己已经行到了“水穷处”的。
一直不是一个很勤快的人。所以,小时候母亲经常给我讲一个懒女人的故事。原本是一则鞭打懒惰人的小寓言,在我听来却是别有意味。尤其到了人生过了三十岁,在一次忙得近乎绝望的时刻,我突然想起了母亲讲的懒女人,不由得心情一瞬间宽松了好多。
说的是有一户人家,生了一个胖女娃,人见人爱。可是,不幸的是,女孩子渐渐长大了,没有理由的,特别地懒。每天如果不是母亲催她,她是会酣睡终日不起床的。别人问她,你怎么能老睡呢,她说,我在做梦呢,一个接一个好梦,真不忍心醒来。
每天的上午,如果不是母亲规定她干一定的家务活,她就会在庭院的大树下,坐在小板凳上发呆,一动也不动。别人问她,你发什么呆呀。她说,我在听鸟叫,叫得这么好听,我不忍心不听啊。
到了下午,她手里拿了绣花针线活却并不忙碌,眼睛望着天空呆壳壳出神。别人再问她,她就说,云起云涌,飘来荡去的,真美呀,我是不忍心不看。
在夜晚,她喜欢坐在门槛上数星星,总也数不清,她就一晚一晚地数下去。而且,她已经无师自通地认识了好多的星座,为每个星座都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
但是,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因为她懒,家里人都不喜欢她,只有母亲宠护着她。那一次,家里人要出远门了,没有办法带上她。母亲就烙了九只大饼,串在一起,挂在懒女孩的脖子上。母亲叮嘱她说,一天吃一个,到了第十天,母亲就会回家来的。
可是,等到母亲回到家里来的时候,发现懒女孩趴在鱼塘边饿死了,她脖子上的大饼却还剩下六只,大概因为她懒得把挂在后面的大饼移到前面来。
母亲很伤心,因为她知道女儿是在看鱼塘里红黑的鲤鱼一条一条地欢乐来去,很美,懒女孩是不忍心不看的。
这个故事当然是夸张了一些,而且比起母亲的口头文学,我自作主张做了很多合理化的想象与加工。把故事说给一个女友听。她笑得前仰后合的,连声夸故事里的懒女人是个天才。
她自己在一家外企,几年前我刚刚认识她的时候,她还只是个普通员工,现在呢已经坐在了副总裁的位置上了,所谓一人之下,千人之上。但是,她真的也是不开心。她说,忙到这个岁数了,忙得心都空了。成了一个空心人。可有时候呢,又觉得自己的心是悬挂在半空中的,自己在花园公寓住着,可就是觉得自个儿的心没有一个妥贴的地方搁。所谓心安既是家,可是,这个家在哪里呢。她是文科出身,文学的修养一直很好。在她家书房的墙上,挂着一幅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她却苦笑,早已经习惯了每天往前冲,不停顿地往前走。一切已经抽象成数字化思维。而且,三十岁的女人如果不是天灾人祸,岂敢松懈半刻。即使人前笑谈自己老了,应该全身而退了,而其实心里面却是不肯承认自己已经行到了“水穷处”的。
因为,她说,我们必须自己烙大饼。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当紫藤花儿盛开的时候
梦想究竟为何物呢,居然能让这位前途莫测的小姐获得如此强大的内心力量。足可以让她两年如一日慢条斯理地弹着琴,而琴音不乱。
很偶然地,被女友邀请去看了一场日本人演的话剧《源氏物语》。是根据同名的日本古典名著改编的。读过原著的我,居然还是被剧情感动得一塌糊涂,唏嘘不已。编剧截取了原著的一个片段。讲的是一家没落贵族的小姐,爱上了类似中国的贾宝玉的一位世家公子。
话剧开场的时候,小姐已经苦苦地在破败的庄园里等了他两年。满目断壁残垣,贴身侍女也熬不住了,在月黑风高之夜接二连三逃走了。最后,只剩下了奶妈和她两个人。
与她们相依为命的,在众叛亲离时温暖着她们的,仅仅是小姐的一个梦想。她们坚信公子会回来的。
就在这关键的时刻,公子春游,无意中再次来到了小姐的庄园外面。此时,正是紫藤花儿盛开的时候,公子突然想起了两年前与小姐私订终身的那一个温柔之夜,紫藤花儿的芬芳是如何地沁人心脾呀。当然,公子也有可以原谅的地方。这两年他被朝廷贬职到了边疆,刚刚官复原位,却又面临新一轮的宫廷争斗。
公子的马在紫藤花下驻足,问侍从:小姐何去何从?侍从答,小姐如故。公子顿时潸然泪下。
当奶妈跌跌撞撞地给小姐报喜,说,他终于来了。小姐却被导演安排,定格呆立在那里。良久,她以粉扇掩面,自语,只因为紫藤花儿盛开了吗?如果公子没有恰巧路过,如果紫藤花儿还没有适时开放,我的梦想会是怎样?当然,最后,小姐还是在奶妈的劝说下盛装出迎。话剧也戛然而止了。
在我想来,导演想要改编的是一部关于梦想的话剧。梦想究竟为何物呢,居然能让这位前途莫测的小姐获得如此强大的内心力量。足可以让她两年如一日慢条斯理地弹着琴,而琴音不乱。
在梦想的温暖下,她的眼眸依然清澈似一湾深潭,她的发丝依旧光亮如黑漆。她的衣裳旧了,却仍然整洁如新。她的房子已经破了,可是仍然纤尘不染。一切只因为她有梦想。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单身的女人,可以一无所有,却不可以没有梦想。
不妨再来揣摩一下那位没落的贵族小姐与公子后来怎么样了。或许,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掉进了蜜罐里,像小熊维尼那样每年都要闹几次牙疼。
或许呢,小姐一个人掉进了醋罐子里,日日独守空房等待不归的公子。但是,不管怎么,我想聪明的小姐都会重新建立一份梦想,来陪伴和温暖她自己。
爱你爱到神经质
在这个人情味日益淡薄的城市里,至少还有你陪伴着我。即使以后我比现在混得好,我也是不会抛弃你的,让我们一起慢慢变老吧。
有些爱是不能与别人分享的。比如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爱,再比如,对我的宝贝银车的宠爱。
在我的眼里,它是银灰色的美少年。我对它朝思暮想三年,又含辛茹苦三年之后,才把它领回了家。几乎所有的至亲好友都先我而忧地为我算经济账,认为我买车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虚荣。或者有人从安全角度为我担忧。其状态,真就好像我在与一个比我小好多的翩翩美少年颠倒痴狂,引来了众说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