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军事世界画刊 >

第2部分

军事世界画刊-第2部分

小说: 军事世界画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对南联盟空中打击的第一天,参加首轮空袭的B…52H共有8架,其中有7架满载攻击性武器,而另外一架则并没有携带武器,它的唯一任务就是遂行随队支援干扰。空袭行动开始后,它随同另外的7架B…52H一同飞往地中海,当整个机群到达预定的发射空域时,担负干扰掩护的这架B…52H及另外一架担负备份攻击任务的B…52H及时改变航向返回基地,担负攻击任务的其余6架B…52H则在亚得里亚海上空向南联盟境内发射了27枚AGM…86C空射巡航导弹。
  无源干扰走廊 北约航空兵在空袭中经常利用专用电子战飞机或与突防机群机型相同,但只负担电子战掩护的飞机,在突击机群将要经过的航路上投撒占有一定空域的无源干扰物,以形成大面积干扰云,这些相连的干扰云可形成一条掩护北约突击机群遂行突防作战的通道。此时无论南联盟军队什么时间打开雷达都只能看到一条亮带。这种在北约占尽电子战优势的情况下而采取的“低级”战法,在南联盟防空导弹阵地非常隐蔽,且防空雷达不知何时开机的战场条件下,往往非常有效。
  自卫干扰 北约作战飞机上安装的雷达告警接收系统与红外诱饵弹、箔条投放装置控制系统交联,能够保证在威胁方向上适时投放干扰物。美军参战的F…14、F…15、F…16、F/A…18、A…10、B…1等作战飞机均在机身、垂尾或机翼等处安装了威胁告警、电子对抗装置,且在不同部位安装了箔条/干扰弹投放装置。美国海、空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飞机除携带有源/无源干扰器材外,个别飞机还装备了高度机密的、首次投入实战的ALE…50拖曳诱饵,或在翼下或机身下携带了干扰吊舱。据美军报告统计,在科索沃战争中,B…1B战略轰炸机出动50余架次,受到30枚导弹的攻击,其中有10枚锁定飞机后又被ALE…50拖曳诱饵引开。
  科索沃战争期间可供美军F…16、A…10等飞机使用的干扰吊舱主要有诺斯罗普…格鲁曼电子探测器和系统公司的AN/ALQ…131(V)干扰吊舱和雷锡恩系统公司Goleta分公司的AN/ALQ…184(V)干扰吊舱。
  参加此次作战的法国空军“幻影”2000战斗机共有23架。其中担负对地攻击任务的双座型“幻影”2000D,安装了马特拉公司的“腕螺”NG箔条/红外诱饵投射系统,SAT公司的“萨米尔”导弹告警系统,汤姆逊…CSF公司的TMV004(CT51J)攻击/情报电子对抗吊舱或“阿斯塔克”电子支援措施/情报吊舱。法国海军舰载战斗机“超军旗”系1997年完成改装的标准3型,加装了“德拉克斯”雷达告警接收机、“菲玛特”干扰弹发射器、“莱卢瑞斯…阿尔坎”5081干扰弹发射器(装于机尾原来的减速伞舱内)。
  英国皇家空军装备的“狂风”GR 。MK1安装了GEC…马可尼防务系统公司的ARI18246和“赫尔墨斯” 雷达告警接收机,利顿应用技术公司与道尼尔…奔驰航宇公司联合研制的MILDS3/4导弹发射(紫外线成像)探测系统。该机在翼下携带GEC…马可尼防务系统公司的ARI2346/1“天空幽灵”干扰/欺骗式电子战吊舱,以及摄氏电子技术公司的BOZ107箔条/曳光弹投放器。
  

第三章 准核爆领衔“硬”摧毁
“联盟力量”行动中的北约电子战是一种进攻性电子战,具体就表现在对敌方电磁信号源的高强度火力压制。战争中,北约出动了可以挂载反辐射导弹的EA…6B、F…16CJ、F/A…18和“狂风”ECR 等飞机伴随空袭机群,一旦发现南联盟的警戒和制导雷达就随时实施摧毁。F…16CJ在遂行防空压制任务时,几乎总是4机编队,先于攻击编队到达目标区,在主攻编队飞临之前就建立起威胁态势图并提供给主攻机群。飞行中必须确保前2架飞机分别监视目标区两侧,保证“哈姆”反辐射导弹的火力覆盖所有威胁方向。随后,其他作战飞机利用精确制导武器或其他对地攻击武器对南军的雷达和防空导弹阵地进行猛烈轰炸。
  在对南联盟空袭的首批参战飞机中,美军共出动了24架携带AGM…88“哈姆”反辐射导弹的F…16CJ,专门用于摧毁防空导弹制导雷达,同时也可打击高炮的炮瞄雷达。另外,英、德等国空军的“狂风”GR 。MK1战斗轰炸机和“狂风”ECR电子战飞机等,分别挂载英国的“阿拉姆”或“哈姆”反辐射导弹。其中,德国共派出了8架“狂风”ECR以“哈姆”导弹压制南联盟防空系统。整个战争期间,德军一共出动了近500架次的“狂风”ECR,发射了236枚反辐射导弹。在作战过程中,美国海、空军的F…16CJ、EA…6B、F/A…18C及欧洲国家的一些作战飞机都实施了反辐射摧毁。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在空袭中几乎每个突击编队都有反辐射攻击机的身影。
  一些新概念电子摧毁武器也在这场战争中被首次大规模使用。电磁脉冲炸弹是一种介于核武器和常规武器之间的电子战(信息战)武器。爆炸后产生的电磁脉冲,类似于核武器爆炸后产生的电磁波,可在瞬间内烧毁爆炸区域内信息装备核心部件,从而使电子系统中重要而娇贵的电子元器件被击穿。据报道,这种电磁脉冲炸弹的主要载机就是美军专门用来实施电子战任务的B…1B和B…2A。在战争中,两者携带电磁脉冲炸弹对南所有重大目标进行了投放,使其国家及军队的信息系统趋于瘫痪。
  比头发还细的碳纤维无源干扰器材是一种良导体,如果粘附在电气系统中就会造成短路或打火,引起电气火灾,而且很难清除。由此引出了一种新的电子战手段,即“电力对抗措施”。在对南联盟的空袭中,由F…117A投放了一种“电力对抗措施”新型炸弹——GBU…94石墨子母炸弹。为此,美国在4年前就改装了一部分“夜鹰”。这种炸弹是在伊拉克使用的碳纤维弹药的改进型,由SUU…66/B战术子母弹箱(TMD)和啤酒罐状的碳纤维BLU…114/B子弹药两部分构成。炸弹脱离飞机后由无线定距引信控制弹箱在一定的高度上打开,释放出BLU…114小炸弹。每个BLU…114都依靠一个气囊稳定姿态,用炸药把经过特殊处理过的碳纤维线团从BLU…114小炸弹中抛出,并在空中散开。在向地面降落的过程中,散开来的毫米粗细的碳纤维线在几分钟到半小时内就会交织成网状,就像片片云彩,降落至高压输电线和变电设施上,就会引起电力系统短路。
  5月3日,GBU…94对南联盟5个电网和变电所进行的攻击,使南联盟70%的供电暂时中断。5月4日,美军再度使用这种炸弹对南联盟电力系统实施攻击。5月23日凌晨,美国飞机投下的石墨炸弹致使贝尔格莱德在内的塞尔维亚大部分地区停电。在塞尔维亚电力部门的努力下,凌晨两点多重新恢复了供电。然而,仅仅两小时之后,美国飞机再次用石墨炸弹摧毁了塞尔维亚供电系统,贝尔格莱德重新陷入黑暗。
  战后,南专家称,北约空袭对南造成破坏最大的是输电系统,南要恢复到战前供电水平、至少需要6…8个月的时间。
  

第四章 把坦克藏起来
南联盟在北约军队强大的电子进攻下,为了避免重蹈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的覆辙,采取积极的电子防御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北约攻击。
  南联盟军队将主要指挥机构全部转入地下,将大部分雷达、通信、电子战及其他大型装备藏进洞库中,并充分利用山多林密的自然条件隐蔽其兵器。在遇到危险时,南军立即释放烟幕或散布黄磷、六氯乙炔等化学物质,使北约的激光或红外制导系统难以探测和锁定目标。
  南联盟在北约空袭前72小时就对驻科索沃部队实施了严格的无线电静默,关闭了防空雷达,对首都贝尔格莱德的通信实施管制,尽量使用有线或光缆通信,使北约探测不到辐射源,从而使部分雷达系统免遭摧毁。在北约对南联盟实施了第一阶段空袭后,南军仍保留了部分跟踪引导雷达,大多数地空导弹及数量众多的发射装置也安然无恙。南军规定,只有在准确无误地掌控了北约飞机的空袭动向,并已知敌突击飞机已接近己方地空导弹打击区域时,才让制导雷达开机,否则坚决不容许开机。
  除隐蔽静默外,为了诱使北约上当,南联盟还采取了“空壳”战术。在将防空武器及大部分飞机隐藏起来的同时,还将一些陈旧和淘汰的飞机故意暴露在停机坪上,以迷惑北约的卫星和高空侦察机。
  北约部队大量使用的热成像侦察系统,可根据目标与环境温度的细微差异来区分真假目标,即使是关闭了发动机的军用车辆,在短时间内仍因其散发一定的热辐射而可能被发现,对此,南联盟军队有意识地将坦克、火炮等重型装备置于燃油、废旧轮胎及其他废料燃烧堆等热源附近,或者用砖头垒成小灶,摆成坦克阵地、高炮阵地的形状,上面放上铁皮,在底下烧火,借助这些周围物体的热辐射,掩盖真实装备,或者以假阵地的热辐射来迷惑敌人的侦察卫星和侦察机。
  电子反制与“夜鹰”的悲剧
  南军也采取了多重无源干扰手段来反制北约的空袭。他们因陋就简,利用折叠的波纹铁当作角反射器,误导前来攻击的飞机、导弹;同时还施放箔条、银化尼龙丝、铝化玻璃丝等,干扰北约电子侦察机的情报搜集。
  开战之初,南联盟在即将遭受北约空袭的机场上焚烧破旧轮胎,利用热气和烟雾来干扰激光和电视制导炸弹、导弹。并且在军事目标附近施放烟幕,干扰其景象匹配制导系统,使地形匹配制导巡航导弹偏离目标。
  针对巡航导弹从获取新情报至更新数据需数小时的弱点,南军提出“机动就是生存”的口号,将导弹、高炮每隔3…4小时变换一次阵地,发射或开火后立即移开1000米左右,同时将部分雷达安装在汽车或火车上,灵活实施机动。
  为了提高对空警戒系统的抗毁、抗干扰能力,南联盟的防空雷达系统、指挥通信系统都进行了联网改造。利用多部雷达组网探测,在主要作战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用2…3部雷达集中探测一个方向,成为探测隐身飞机的有效方法。南军还采用了一些以前与防空毫无关系的雷达,并创造出将目视报告、移动电话和业余无线电台联网防空的技术“奇迹”。
  战争期间,南军逐渐掌握了北约来袭兵器的活动规律,派遣战斗分队提前机动到其飞机或巡航导弹飞行航路必经地段的有利地形上,干扰其巡航导弹或其他精确制导武器的GPS系统,然后对来袭飞机实施快速猛烈的火力拦击。
  南联盟军队综合运用上述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单单是美军就先后发射了743枚“哈姆”反辐射导弹,而南联盟的综合防空系统仍然基本保持完整。最为突出的就是击落F…117A隐身战斗机一例。1999年3月27日夜,美国空军一架F…117A完成攻击任务后,以与前4天相同的航路退出作战地域。南联盟防空部队在其航路上预先设伏,利用为SA…3地空导弹系统配备的捷克产“塔玛拉”无源探测雷达对其进行粗略跟踪,当其接近设伏阵地后发射导弹击落之。由于此时F…117A远离电子掩护飞机,因此瞬间即被撕成了碎片。这也是隐身飞机首次被防空导弹击落。
   。 想看书来

第五章 世纪末战争的成败启示
北约军队在“联盟力量”行动中出动的战斗机架次差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