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低碳生活,你我同行 >

第1部分

低碳生活,你我同行-第1部分

小说: 低碳生活,你我同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和目录
宣扬环保理念,提倡低碳生活,维护生态平衡,创建美好家园!

  低碳生活,你我同行

  ——让环保呵护生活 

  作者:李明诚 

  内容提要

  环保是一个沉重而广阔的话题,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面临空前的危机,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的肆虐,侵吞着我们的文明成果,保护和发展,一再成为尖锐的矛盾……麻木不仁的灵魂,需要振聋发聩的呐喊;唯利是图的欲望,需要推心置腹的唤醒!

  本文禀承对环保的赤诚情感,以真挚朴素的人文关怀,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着手,娓娓道来,雅俗共赏,将切实可行的环保理念,和风细雨地传导四方,其对环保的忧患意识和大声疾呼,必将影响更多的人,为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活质量、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倘若我们对天不敬畏,对地不珍爱,放纵人性的贪婪,一味向地球索取有限的资源,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报应,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将与我们渐行渐远!环保之路,任重道远,为了明天更加美好,为了子孙后代的福祗,让我们从心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环保行动进行到底!

  平淡是真,简单是美。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环保志愿者,成为低碳生活的文明公民。

  目录

  01、悄然的变化

  02、远去的村庄

  03、新居的装修

  04、实用的绿化

  05、散步的收获

  06、儿子的草稿

  07、灰色的天空

  08、方便的袋子

  09、拒收的青菜

  10、休闲的布鞋

  11、电磁的辐射

  12、旧货的价值

  13、简约的婚礼

  14、执著的减肥

  15、轻便的专车

  16、水乡的危机

  17、伤心的奶水

  18、生态的旅游

  19、渔民的出路

  20、道德的失落

  21、水做的空调

  22、喧闹的清明

  23、生活的方式

  24、观念的碰撞

  25、团结的力量

01、悄然的变化
01、悄然的变化 

  我家在城市的郊区,村庄周围是连绵的农田,附近有一个面积不小的湖。记得小时候,我在村里的小河钓过虾,一根小竹棒,一段缝衣线,一条红蚯蚓,就能把许多河虾钓上来,煮熟了,红通通的,肉那个嫩,味那个香,想想都能流口水;在清明节前后,每天放学后,我就提着竹篮,到田埂上用小刀挑马兰头,这是一种野菜,炒来吃,有一丝淡淡的清甜,据说能清心明目,把马兰头在沸水里过一遍,捞上来晒干,可以当零食;放暑假后,我喜欢到湖边钓鱼,一天可以钓好几条鳊鱼和鲫鱼,取了内脏,洗干净,放半锅水清煮,再放一点盐,不用放其它调料,煮出来的鱼汤,那份鲜美,至今回想起来,还得咂咂嘴,回味无穷! 

  当时的农村,谁家不养几只鸡、几只鸭,养上一二头猪?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奶奶就对我说过,做人,既要勤俭,又要节约,才能一点点积累,把鸡换成鹅,把鹅换成猪,把猪换成牛,有了牛,种田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好日子也就慢慢来了。用秕谷喂养鸡鸭,早晨喂一次就够了,平时都是放养的,鸡会找虫子吃,鸭子会从河里找螺蛳吃,绝对不会喂它们吃什么激素。鸡下的蛋,既可以炒菜,还可以换钱,还能孵化成小鸡,用处大着呢。听说现在的鸡,养20天或30天就能长到几斤,那个鸡蛋能用化工原料合成,还给猪喂什么瘦肉精,真不知应该佩服那些人的聪明,还是谴责他们的利欲熏心?那能吃吗?如此昧着良心,做着害人的事,还有做人的道德吗? 

  晨曦初现,雄鸡就迫不及待地唱起歌来,“喔喔”声此起彼伏,随后,勤快的主妇就起来淘米烧粥,几缕炊烟从烟囱袅袅升起,若有微风吹拂,它便婀娜多姿,扶摇而上。河滩边的捣衣声,竹林里的鸟叫声,夹杂着“汪汪”几声狗叫,每天早晨,农村里重复着这样的交响乐,但人们百听不厌,乐此不疲。平淡的生活,像村后的小河水一样,缓缓流淌,经久不息。一村人,亲近得就如一家人,碰个面,都要打声招呼:“吃了吗?”男的递根烟,女的凑在一起聊天,家长里短,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每家的生活都差不多,贫富差距很小,生活清贫而快乐,人们都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是大家共同的盼头。 

  养猪是人们主要的副业收入,一年也就养两头猪,喂的是猪草和青糠,上半年养的猪卖给肉联厂,换点钱补贴家用,下半年养的猪,过年前杀了,腌起来,开春后挂在太阳下晒,直晒到酱红色,油光光的滴得出油,这时的腊肉很香,一直要吃到来年夏忙。家里有客人来了,割一块腊肉下来,再到代销店里买几两咸花生,那就是最好的下酒菜了。现在的泔脚猪,垃圾猪,还有喂什么瘦肉精和添加剂养的猪,不但煮的时候浮一层渣,味道也很怪,绝没有从前的香和鲜美了。 

  上半年,每家的口粮田,一半种小麦,一半种油菜。麦子和油菜籽,大部分粜给粮管所,留一部分麦子,既当种子,还能从面粉厂换面粉吃,当时的面粉就是面粉,不掺什么石膏粉,所以,当时的面条特别好吃。菜油也是,黄澄澄的,很清,很稠,除了炒菜用,姑娘们还喜欢把菜油抹在头发上,她们虽然穷得买不起发油,但都拥有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看看现在,有什么地沟油,还有什么用人的头发制作的酱油,还有用腐臭的猪肉熬的猪油,这都是什么油呀?人变得油腔滑调了,心也像油一样变得轻浮了,如此缺德的事都做得出来,真不知道人是进化了还是退化了? 

  现在城里不让养猪,养鸡养鸭都不行,养狗也要办证,但宠物少了,感觉并不比以前安静。在化肥还没流行的时候,猪粪是名副其实的农家宝,在年前就要把猪粪撒到田里,让小麦和油菜花,在开春以后茁壮成长,在做水田的时候,还要把猪粪均匀地撒到田里,水稻才能长得更好,颗粒更饱满。那时是没有抽水马桶的,家家屋后有一口陶瓷做的大缸,一大半埋在地里,上面露五十公分左右,再用柴草搭一个简易棚,这就是农家的厕所。人排泄的尿和屎,一点也不浪费,不是浇菜就是浇田,人再吃地里长出来的粮食蔬菜,这就是自然的循环,当时没有循环经济的说法,但家家都这么做。 

  我家的屋旁,种着两棵桃树,阳春三月,枝头上挂满了粉红的桃花,娇嫩得就像邻家女孩的脸庞,也有的人家种着桔树和梨树,没有一家打围墙的,都或多或少地栽种着冬青和蔷薇,围着屋场,仿佛围墙一般。冬青和蔷薇生命力强,扦插就能成活,只要起初浇一点水,后面不用管它,照样长得茂盛,开得灿烂,如同农村的孩子,极易养活,用不到娇生惯养。我们经常能看到蝴蝶、蜜蜂、蜻蜓、螳螂等,孩子们还和它们嬉戏,虽然捉着它们玩,但并不伤害它们。有时,用一个玻璃瓶,里边放几朵油菜花和蚕豆花,然后捉几只蜜蜂放在瓶里养,养了几天,不耐烦了,又把它们放了;有时,在沟边的柳枝上捉几只蜻蜓,放在蚊帐里,让他们吃蚊子,早上把蚊帐掀起,让蜻蜓自由飞走了;有时,走在路上,看到身边翩翩飞舞的蝴蝶,想抓住一只,却总是抓不住,也就不去追逐,因为我们听大人说过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也许那一只只蝴蝶,就是他们的化身;我们都知道螳螂捕蝉的故事,但我从未看到过螳螂捕过蝉,有时我们捉到几只蝉,用丝线绑着蝉的身子,放到螳螂面前,螳螂也是无动于衷的,也许,那只是一个成语吧? 

  我们身边看得到的小动物越来越少,竹和树少了,农田也越来越少了,田野已经不能用“一望无际”来形容了,蝴蝶、蜜蜂、蜻蜓,这些小精灵的身影,别说是城里,就是农村的孩子也很难见到了。以前,江南水乡的稻田里,随处可见的螃蟹也没了踪影,现在我们在餐桌上吃到的,都是人工养殖的。还有,蛇和黄鳝也很少见了,要是它们都趴在水里,真担心现在的孩子分不清哪是黄鳝哪是蛇?上过小学的孩子,都知道一句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现在城里的孩子,没到过农村的大有人在,他们不知道稻子长什么样,不知道丰收意味着什么?而那“蛙声一片”,更是遥远的回忆,如今的孩子,哪能体会在月朗星稀的晚上,人们坐在屋场上,一边聊着天,一边聆听着青蛙欢唱的情景? 

  身处江南鱼米之乡,河道纵横,人们用河水灌溉,妇女们在河里洗菜洗衣,孩子们在河里游泳。一条条小河四通八达,那是孩子们天然的游泳池,不像现在,想游泳也没地方去。当时,河水那个清呀,可以望见一米深的河滩上躺着的河卵石,小鱼小虾在自由地游弋,人们口渴了,双手掬一捧河水,咕咚咕咚地喝下肚去,消一身暑气,解一身困乏,透心的清凉。村里每年要疏浚河道,村民用罱网从河底捞起淤泥,放到船仓里,又舀到河边的泥塘里。田野里生长着连绵的红花草,一眼望去,就像铺上一层花地毯,非常的漂亮。我们惬意地躺在散发着泥土芳香的田野里,仰望着蓝天白云,红花草的用途,主要是和淤泥混在一起当农肥,但人们发现,它还能用来喂猪,人也可以吃,既能炒菜,还能和粥或饭一起煮来吃,能节省粮食。 

  人们在一些河塘里,养上红菱,种上藕,在一些低洼地里,种上荸荠、慈菇和蒿白,在以粮为纲的时代,人们勤劳而朴实,过着虽苦也甜的日子。人们对土地的热爱,那是真挚的,不容置疑的,大家都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可是,现在我们却到处能看到荒芜的田地,有些打起围墙的开发区内,矗立起一座座水泥森林,长满了一人高的杂草。出去打工没错,回来种田也没错。有些青年,眼高手底,基本的农具不会用,基本的农活不会干,就连做饭烧菜这些简单的家务活也不会做。不爱干体力活的人,就会伴随肥胖症、脂肪肝和高血压等各种疾病。人们越来越多地学会了利用,却忘却了对土地和对父母的亲近,“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快!”当一个人忘记了对自然的感恩,对父母的感恩,这个人就开始走向堕落,开始往绝路上赶。 

  我给你描绘昔日的生活,就发生在二十多年前,是在三中全会以后,家庭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人们解放了劳动力,才可以做许多自己喜欢做的事,一步步实现从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然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们的身边,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是没有先兆的,就在我们眼前发生着,我们却对它熟视无睹,茫然无知。有一天,我们忽然发现大事不妙,眼前的一切已让我们瞠目结舌!我们过于追逐物质利益,而我们生存的环境,却受到了空前的污染,我们的衣食住行,没一样能让我们放心!再不幡然醒悟,我们就可能走向悬崖,自掘坟墓!同胞们,再也不能麻木不仁了! 

  身在农村,农田却越来越少了,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