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青少年要培养的60个习惯 >

第4部分

青少年要培养的60个习惯-第4部分

小说: 青少年要培养的60个习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孩子爱到这个份上,其用心之良苦真可谓空前绝后了,可是,家长们如此良苦的用心,带来的结果却不是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5独立自主的习惯(2)
有媒体报道,一个20岁的大学生在与父亲走散后竟然连回家的路都不认识,乍一听,这事好像是天方夜谭,但遗憾的是,这就是发生在你我身边的不折不扣的事实。
  做父母的爱子心固然可以理解,但你们可以照顾孩子一时一事,毕竟不能照顾他一生一世。今日的溺爱也许正埋下了日后孩子吃苦受罪的种子。
  温室的花朵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因此,我们要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因为儿童时期是培养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
  你独立吗?你依赖别人吗?
  美国心理学家们曾经对依赖性人格进行研究,并将其特征归结为下面几点:
  ———做事情犹豫不决,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建议之前,难以对日常事物作出决策;
  ———对生活或事业无助,经常让别人帮助自己做出重要决定;
  ———即使知道别人错了,也经常随声附和别人;
  ———缺乏独立性,很难自己单独开展计划或做事;
  ———过度容忍,为了讨好别人而经常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害怕孤独,不喜欢一个人呆着;
  ———当某种亲密的关系中止时,会感到无助或崩溃,特别害怕失去朋友或者失恋;
  ———经常害怕被人遗弃或冷落;
  ———被批评或没有得到表扬的时候,内心感到受伤害。
  美国心理学家们认为,具备上述特征中的五项,即可诊断为依赖型人格。
  培养自己独立的习惯
  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习惯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思想上要坚定信念,行动上要从小事做起。
  1。发现自己的能力
  首先,我们要相信自己是能够独立的,同时又要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能力。你可以先制定一些小的、容易实现的目标,让自己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独立的快乐,进而增强独立的信心。
  2。有独立的思想
  独立的行为来自独立的思想,当你的想法与父母不同时,不要急于否定自己的想法,而是要向父母请教他们为什么那样想,仔细听听他们的理论,独立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建立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
  3。自己做出选择
  篮球健将乔丹的母亲曾经深有体会地说:“在放手过程中,最棘手、最不放心的问题,是让儿女自己追求自己的梦想,自己做出事关终身的决定,选择与我为他们确定的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也恰恰是天下多数父母都担心的问题。可是,要想让孩子真正独立,父母一定要冲破这一关,这是孩子独立的关键所在。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对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负责任,自己做出选择。
  那么,从现在开始,动手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吧,洗衣服,做饭,整理自己的房间等等,你会在这些小事中找到独立的勇气、自信和乐趣。
  写给父母:
  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建议父母做到以下几点:
  1。父母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不能娇惯
  孩子的自理能力如何,直接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让孩子参与家务管理。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一般从3岁左右便可以开始实施。当然,这样的家务劳动不是“全天候”的,而是定期、定项目的,并且可以和父母一起做,以不影响学习为准,目的在于培养生活技能、劳动精神和家庭观念。
  2。孩子分内的事情,父母不得“包干代办”
  如穿衣服、整理床铺、洗自己的袜子和内裤、整理自己的房间等,一定要他们自己完成。较小一些的孩子可能会做不好,没关系,关键在于练习和尝试。
  3。采取信赖态度,多鼓励少批评
  父母可以一边提出要求一边进行指导,以赞扬和鼓励为主,必要时也可以在暗中帮助他们弥补疏漏。在孩子做事情的时候,父母要持信任的态度,尽量不去干涉或禁止。要放手让孩子自由行动,使其充分运用其智力能力,获得成功或者失败的感受。然后父母再给孩子以鼓励,告诉孩子在做这类事情时怎样才能达到成功的目标。自理能力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起来的。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6物归原处的习惯
有的孩子总是爱乱扔东西,把东西弄得满屋都是,大人总要跟在后面收拾。也有的孩子会将自己的东西放得整整齐齐,不用家长操心。无论哪种行为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从小培养的。
  一般来讲、孩子从小没有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如家长不注意对孩子从小培养,而是包办代替,日后就会影响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12岁的凯文有个令人讨厌的坏习惯,他每天放学一回到家,就把他的书包、鞋、外衣扔到起居室的地板上。虽然凯文偶尔也会按妈妈的要求把东西都摆放好,但大多数时间都是随地乱扔。对此,妈妈试过很多方法来矫正他这个毛病,但无论是提醒他,责备他,惩罚他,都无济于事,凯文的东西仍旧堆在地板上。
  这天,妈妈终于看到凯文经过起居室而没有扔东西,她立即走上前去,轻轻地拥抱了一下凯文,并感谢他的体贴、懂事。凯文刚开始很吃惊,但很快他的脸上就充满了自豪。因为他将自己的东西带入自己的房间而受到了表扬,于是在这之后,他就尽力去这样做,而他的母亲也记着每次都对他表示感谢。慢慢的,凯文乱扔东西的坏习惯终于改过来了。
  孩子坏习惯的养成总是同家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大人有义务和责任帮助他们改掉这些陋习。很多的父母也十分明白这一点,可是却总是苦于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的毛病“屡教不改”就不能容忍,常常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甚至打骂孩子。专家指出,家长这样做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改正坏习惯,相反,还会影响亲子关系。
  儿童故意扔东西,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1。得到反馈。东西扔在地上会有响声,会变形(破损,压扁,肢解等),他喜欢;
  2。得到注意。他扔了玩具,家长一定要来管,一边替他把玩具放回原处,一边还要说教,偶尔还会打几下,间接地等于给他注意了,这比无人理睬要好得多。
  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则是由于没有东西要收拾整齐的意识,或者父母就没有这种好习惯,孩子看在眼里,自然而然地也就学会了。
  写给父母
  针对上述原因,家长们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不予理睬
  让乱扔的东西散在地上,他要用的时候找不到,这时再和他一起收拾,放回原处,使他有对比,知道哪种结果(散在或放在原处)是好的,慢慢地改正扔东西的习惯。
  2、把不良行为变成好行为
  针对他有把东西扔在地上的行为,可以用几个大纸盒,让他把东西扔到纸盒里。
  3。如果孩子已经长大了,可以给他讲家里要有秩序(什么东西放在哪儿要有规定)的道理。
  物品用完了,要放回原处,下次再用,就能马上拿到。也可以通过故事讲出这个道理。
  4。经常和孩子一块儿整理房间,整理好了,一块儿欣赏。让孩子感受整洁的房间所具有的美感。
  5。当有一天孩子主动收拾物品了,哪怕只放好一两件,也要大大表扬。表扬对巩固行为有很好的效果,受到表扬的行为容易再出现。
  6。家长要以身作则,家中随时都要收拾得干净、整洁。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也就不好意思随处乱扔东西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7遵纪守法(1)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急剧上升,并趋向低龄化。据报道:浙江省1983年抓获未成年犯罪嫌疑人2995名,而1996年已达7663名,13年上升了倍。青少年犯罪成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有一部分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是因为对法律一无所知。北京市发生的两件事很能说明问题。
  北京西城区某中学一男同学,向一名女同学借钱,人家没借给他,就用菜刀把人家砍死了。当公安人员逮捕他时,他还说:“警察叔叔,你千万别告诉我妈妈,告诉她,就不让我上学了。”北京海淀区某中学七八名学生结成一个偷盗集团,多次入户行盗,罪行十分严重。当他们在法庭上被问及自己犯了什么罪时,却说不知道,并声称偷盗是出于好奇,想试试本事。
  这些孩子因为不知法、不懂法犯下了罪行。但是,司法机关不会因为他们不懂法而不予追究,不懂法并不能减轻他们的罪过,当他们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时才追悔当初不该不学法、不守法,以致触犯了法律,受到了处罚。当这些青少年罪犯在铁窗高墙之下怀着忏悔之心开始真正学习法律时,你不觉得一切都晚了吗?
  制止犯罪,惩治只是“扬汤止沸”,教育才是“釜底抽薪”。因为不知法而触犯法律,最后让自己追悔莫及实在太过可惜了。
  然而还有一些孩子却在知法犯法,由于贪欲的膨胀和缺乏严格的管理,他们一步步走向深渊。
  南京曾经发生过一起学生长期结伙盗窃案件。6名团伙成员在案发时平均年龄不到18岁,他们同校同班同宿舍,最令人吃惊的是他们所学专业竟然是保安。
  在南京公安机关的预审室里,17岁嫌疑人小力供述他们的违法犯罪事实:两年前我带着录取通知书来到学校报到,同宿舍6个同龄的同学成为好朋友,好“哥们儿”。不久,我们耐不住学校严格管理的寂寞,大家一商量就决定溜出去“热闹热闹”。从此,我们经常是集体翻墙出去喝酒抽烟。
  日久天长老是喝酒抽烟,大家都有点烦,再说家里给的钱老是这样花也不太够。一天晚上,几个哥们在外面喝啤酒,也点不起什么菜,都觉得很无聊。当时有人说,老是这样不好玩,咱们不如顺便去“拿”点东西。借着酒劲大家都很赞成。
  从那以后,他们时常夜里酒足饭饱后,就一块到附近一些中小学校行窃。由于学习的是保安专业,对刑法、公安业务、保安管理知识等有很多的了解,起初,他们盗窃也还算有点节制,只是“拿”些铅笔、橡皮擦、牙刷、毛巾和书本等,不“拿”太值钱的东西。当然,因为懂专业知识也使他们作案比较谨慎,相当注意不留痕迹等反侦察的问题。
  后来,经常作案胆子就大了,把学习的法律知识都抛到脑后,什么值钱就“拿”什么,几个哥们儿有福同享,作案时互相提醒,每次都很顺利,对仅仅到中小学“拿”点东西不感兴趣了。最后一次大家商量,快毕业了,今后要分配到不同单位,6个人没机会一起“拿”了,决定干点大的,就去了那家手机店。
  因为他们几个是“铁哥们儿”心齐,有事经常能互相“打掩护”,先后盗窃的财物达到将近1万元,学校和家长都没能发现。6名学法不守法的少年,最终得到的不是毕业证书而是法院的判决书。
  由于年龄的关系,我们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正是进行法制知识教育的适当起始时机。但是仅仅知法是不够的,做一个合格的公民要求我们必须守法,在法律的约束下规范自己的行为。也只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