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由蜗居引发的:为什么我们越来越"穷" >

第12部分

由蜗居引发的:为什么我们越来越"穷"-第12部分

小说: 由蜗居引发的:为什么我们越来越"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元朝不到100年的统治历史里,至元钞使用时间超过60年,是元朝最重要的货币。
  大元朝的中通元宝交钞和后来的至元通行宝钞'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为了“又快又好”地把大元朝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和大金朝一样,大元朝朝廷对人民的掠夺有点狠,政府印刷至元钞的时候,大钞太多,小钞不足,民间不得不用茶帖、面帖、竹牌、酒牌等充当小钞,还有干脆用油漆的小木片当做小钞。
  元朝中期以后,政府和官僚系统越来越臃肿庞大,支出不断增加,蒙古统治者粗暴残忍,,对财富贪得无厌,恣意浪费,对王公贵族又大肆赏赐,即使把全国的财富都掠夺到了首都,国库还是开始空竭。
  到了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当政之时,灾荒频发,加上蒙古统治者不晓得抚恤民心,导致人民起义此起彼伏,为了镇压人民反抗,政府财政更加不够用了,不得不一次次求助于滥发纸币的“法宝”。
  根据发行数量统计,到1329年,至元钞发行额度相比1287年增加了8倍左右,而物价则上涨了10倍,老百姓的财富就这么一点一点的被政府给刮走了。
  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年),看到至元钞也开始急剧贬值,而镇压人民起义的军费又没有着落,元顺帝开始换个新花样,发行了“至正中统交钞”。
  这个时候,元朝已经到了灭亡前夕,既然是因为军费没有着落才发行新纸币,可想而知至正钞会如何发行,大元朝的纸币印刷机那是全力开动、辛勤工作:
  “军储供给赏赐犒劳,每日印造不可数计,舟车装运,轴轳相接,交料之散漫人间者无处无之……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
  成车成船的运至正钞,那至正钞的币值可能高么,也难怪散落到地上人都懒得拾起,
  至于价值嘛,十锭钞连一斗粟都买不到了!
  可惜的是,穷乡僻壤过来的马可波罗先生没有看到这样的景象。
  急剧的货币贬值大大加重了人民的灾难,元帝国的所有民心、信用全部丧失,红巾军起义风起云涌,和金王朝、宋王朝一样,元帝国也在纸币急剧贬值中亡了国。
  元朝末年流行一首民谣:“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合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开合变钞祸根源”,人民群众的眼睛是何等雪亮啊!
   。 想看书来

3。3五百年的轮回
因为亲眼目睹了大元朝因为纸币而亡国,大明朝建立之后,首任CEO朱元璋准备恢复使用铜钱,而且也真的铸造了很多铜钱,但铸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开采铜矿铸钱很麻烦,成本很高,想想人家大金朝、大元朝的纸币,不也用得挺溜的么,我为什么就不行?
  我是全天下的老大,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于是,朱元璋就依葫芦画瓢,学着大元朝的样子颁布“钞法”,洪武七年(1374年)年设“宝钞提举司”,第二年就由中书省开始印造“大明宝钞”。
  大明宝钞分为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贯共六种面值,低于此面值的才用铜钱,但是禁止金银流通。
  朱老大同时规定,宝钞一贯兑换白银一两——不过,民众只能用白银向政府兑换宝钞,但不能用宝钞向政府兑换白银。
  哦,原来是只许老朱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啊!
  朱元璋从小只顾着放牛了,文化水平比较低,学宋、金、元学得不好,人家那些纸币在开始发行的时候,都是有担保的(不管是铁钱、铜钱或白银、丝绸),可老朱家的大明宝钞,啥担保也不设,只是强行规定人民必须使用——“凡商税课程,钱钞兼收,钱什三,钞什七”。
  也就是说,所有纳税缴费,大明宝钞要占70%。
  老百姓可没有印钞机,大明宝钞哪里来?
  还不是得拿实物来找政府换!
  更要命的是,前期的纸币还分界回收,老朱家的纸币,只投放、不回收……
  想想看,这样的大明宝钞,不贬值才没有天理呢!
  1375年印刷出来的大明宝钞,到了洪武23年(1390年),1贯就只值250文钱了,再到了洪武27年,只值160文了。
  至于“昏烂”旧钞,购买力急剧更是下降,甚至形成了新钞购买力要超过旧钞1倍的情况,以至于后来没有人愿意要旧钞——至于留在老百姓手里那些昏烂旧钞,自然慢慢的就变成了粉末尘土,老百姓财富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没有了。
  财富当然不是凭空消失了,而是被朱皇帝的政府给掠夺走了!
  宝钞不断贬值,交易不便,于是大家就想法设法尽量使用铜钱,不愿意用那些纸片片,甚至把许多大额交易给化整为零,变成小额交易。
  眼看着大明宝钞则要丧失信誉退出流通了(“物价涌贵,而钞法益坏不行”),朱老大一看势头不对,干脆下令连铜钱也禁止使用,“犯者以准奸恶论”,同时增印一些小面值的纸币,企图凭借禁令以及一贯的严酷刑法来强行使纸币流通。
  钱币有自己的规律,可不是你说不贬值就不贬值的,没有支撑的纸币照样一路贬值。
  到朱棣上台的永乐元年(1403年),一石米价格已经由1376年的宝钞1贯涨价到了宝钞10贯,也就是说,叫花子皇帝的大明宝钞已经贬值到原来的1/10了。
  尽管中间折腾了好几次,但“大明宝钞”的前景却越来越惨淡,纸币的信誉明显一日不如一日,永乐皇帝之后的大明朝CEO们也慢慢明白了这个道理,不断的发布赋税折银上缴、罚金赎金折银折钱、官俸折银折钱等政策,到了“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是指1449年明朝军队在土木堡被蒙古的瓦剌部落打败,导致皇帝明英宗被俘的事件,这件事成了明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前夕,货币使用上已经形成了“朝野率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的格局。
  “土木堡之变”以后,大明朝人心惶惶,纸币信誉更是每况愈下,政府如果还是坚持使用纸币,激起民变,很可能像元朝一样,导致大明朝玩完,所以皇帝借坡下驴,干脆在1465年下诏“通钱法”:“凡征商税课程,钱钞中半兼收,每钞一贯折钱四文……”
  注意后面那半句,要求钱和宝钞各收一半,但1贯钞到这时候就已经只能折算4文钱了,大明宝钞开始的时候1贯是代表1000文铜钱的,从朱皇帝1375设置大明宝钞到重新改用铜钱,90年时间,即使考虑到中间的升值过程,大明宝钞最终贬值为原来的1/250!
  到了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只许用钱”,纸币已经不能用作支付手段了。
  官方文件确定用银子和铜钱做货币,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纸币基本走到了尽头。
  就这样,从1025年到1567年,5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人从发明纸币替代金属货币,到废弃纸币再度启用金属货币,走完了纸币的一个轮回。
  由于小额支付用铜钱,大额支付用白银,用专业术语来说,相比于西方社会一直以来的金银复本位货币体系,中国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银铜复本位货币体系。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几十年之后,都已经想不起还曾经用纸这种玩意儿当过钱来用了。
  正如我们今天的老百姓,在使用纸币几十年之后,似乎已经忘记我们在解放前,因为国民政府的法币和金圆券形同废纸,人民还在使用银元做货币呢。
  不过,明朝朝廷并没有彻底废除纸币,只是不再强化纸币流通,但又不肯让它退出历史舞台,变成了人的阑尾,附着在以银子和铜钱为主的货币体系上。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如果按照白银价格计算,宝钞贬值为原来的1/76000,如若按照米价计算,宝钞已经贬值到原来的1/30000。
  后来,满洲人入主中原,建立大清朝,他们深刻汲取了蒙古人以及明朝发行纸币的教训,一直老老实实的使用银子一直到鸦片战争时期,就是采用重量和成色来确定货币的价值,再也没有打过纸币的注意。
  连钞票都没有了,自然也就没有钞票贬值不贬值的说法了。
   。。

3。4纸币与金本位(1)
相比中国人在钱方面的“聪明”,西方人就显得太过于“老实”了。
  实际上,就在四川交子出现前后,11世纪西方也出现了商业银行的信用票据,有了一部分纸币的功能;到了13~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国债、股票等“很现代”的金融产品在西方相继出现,商业信用票据使用在意大利的一些家族银行中也已经相当普遍。
  只是,纸币依然迟迟难产。
  17世纪是个金融创新辈出的时代。
  作为阿姆斯特丹市议会批准成立的银行,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算作世界上第一家公共银行,有了市政府的支持,它所发行的商业票据信用极佳,自然更加接近纸币——这也正是约翰。劳在法国所实践的纸币灵感的来源。
  实际上,就有一些经济学家将阿姆斯特丹银行所发行的弗洛林商业票据当做西方最早的纸币。
  不过,关于西方纸币的产生,更加经典的说法是来自英国的金匠们。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王查理一世强行没收商人们的黄金,商人们只好把自己的黄金偷偷存放在金匠们的地窖里,金匠们则给商人们开出手写的收据。
  为防止被国王发现,这些黄金收据没有署名是属于谁的,时间久了,人们觉得没必要总是到金匠那里存取金币,而是直接采用这些收据进行交易,于是这些收据就成了纸币。
  然而,由于没有政府的参与,截至此时,西方的“金匠券”最多也只不过和中国最早的民间交子券处于同一水平。
  1694年,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成立,作为全世界第一家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模仿金匠券,正式发行了纸币——西方真正的纸币由此诞生。
  所以,虽然约翰。劳被西方人称为“纸币和通货膨胀他爹”,但西方最早的纸币并不是他的首创,而是应该归功于英格兰银行、瑞典央行或者阿姆斯特丹银行。
  不过,截止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西方的纸币都是可以兑换确定数量的黄金或者白银的,所以也可以称之为“可兑现纸币(Redeemable Paper Money)”。
  与可兑现纸币相对的,自然就有“不兑现纸币(Fiat money,法定货币' 法定货币,简称就是“法币”,这就是1935年到1948年国民政府时期的不兑现纸币名称的由来。')”,约翰。劳在在法国开展“纸币实验”的后期,规定纸币不能兑换金银币,纸币就成了“不兑现纸币”。
  从这个意义上说,约翰劳可以被准确的称为“法币之父”或者“不兑现纸币他爹”。
  “天上掉馅饼的实验”在法国彻底失败以后,欧洲人算是领教了法币的威力,心存警惕之下,他们也不敢再玩弄这种玩意,但是交易中使用金银币又不是那么方便,于是他们就想出来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在纸币体系下实施所谓的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银本位(Silver Standard)或者复本位制(Bimetallic Standard)。
  如果这张纸币能够兑换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