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美学准则:易中天文集 第四卷·破门而入 >

第11部分

美学准则:易中天文集 第四卷·破门而入-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要靠感性去认识;感性认识的完善,却是认识自身的完善,是属于主体的了。因此,在莱布尼茨和沃尔夫那里,美是客观的;而在鲍姆加通这里,却“反客为主”,变成主观的了。鲍姆加通在莱布尼茨—沃尔夫学派里搞了个“和平演变”(笑)。
  更重要的是,把美看作事物的完善,就是把美学看作关于物的学问;把美看作认识的完善,就是把美学看作关于人的学问了。因此,鲍姆加通是一个划时代的路标。他撞开了近代美学的大门,让一片灿烂的阳光照临了美学的园地。
  但是,鲍姆加通虽然撞开了近代美学的大门,却没有走进去,而是在门口徘徊。在他那里,审美仍然是一种认识,只不过比较迷糊罢了。用莱布尼茨的话说,就是“明晰的混乱的认识”。混乱,是因为没有经过逻辑分析;明晰,则是因为呈现生动图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形象思维或者感性认识。这种思维和认识本身也是可以完善的,但是再完善,也是“明晰的混乱的认识”。鲍桑葵把它叫做“理性的畸形变体”,克罗齐则讥讽地把它叫做“那个没有出路的既是假又不是假的逼真,那个既是理性又不是理性的巧智,那个既是理性判断又不是理性判断的鉴赏,那个既是感性的和物质的又不是感性的和物质的情感的迷宫”。鲍姆加通走不出这迷宫,他充其量只能是美学的教父。
  近代美学真正的父亲是康德。因为只有康德,才真正揭开了美的秘密,把美学引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和光明坦途。
  康德美学是我们这个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要讲清康德的美学,就得讲清康德的哲学,而康德的哲学,唉呀,实在是太难懂也太难讲了。康德的书,不要说他那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就是最“通俗”的那一本,《实用人类学》,也是很难读的。我读的时候,常常一不小心就走了神(笑)。和美学关系最大的一本,《判断力批判》,说老实话,也是硬着头皮读下来的。因为那个不读不行(笑)。如果照这个路子来讲,我们这个课恐怕就上不下去。不但不能照这个路子来讲,而且,也不能念康德的原文,念了你们也听不懂(笑)。所以我打算按照我的理解来讲,而且只讲他的美学,不讲他的哲学。讲美学的时候,也不念他的原文,只讲他的意思。甚至也不完全是他的意思,有些也可能是我的理解,混在一起。这样大家好接受些,当然也就不太“正宗”了。不过我们的目的,是启迪智慧对不对?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那就不择手段,不管正宗不正宗了。但事先要说清楚,写论文的时候,可不能这样。不能把我的话都抄上去,说那是康德说的(大笑)。正儿八经研究康德美学,还得读他的原著,从他的哲学做起。
  按照我的理解,康德的革命之所以是“哥白尼式的”,就在于他把从古希腊罗马以来美学的出发点和方法论都颠覆了。在哥白尼以前,大家都想当然地认为地球是中心,太阳是围绕地球旋转的。自从有了哥白尼,我们才知道原来事情正好相反,是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同样,在康德以前,人们都认为美学应该先回答“美是什么”,然后才能回答“审美是什么”、“美感是什么”。康德却把它倒过来了。他把美学的出发点放在了审美和美感上,把美学的基本问题从“美是什么”变成了“审美是什么”。所以说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审美在康德那里被叫做“鉴赏判断”。鉴赏判断这个说法是很有意思的。它看到了审美活动和人类其他精神活动,比方说认识活动、道德活动的共同点,那就是表面上看起来都是一种“判断”。“这朵花是美的”,这看起来是一个判断句,和“这朵花是红的”、“这个人是高尚的”一样。正是由于这个假象,使人们误以为美是客观的,和红、和高尚一样,是属于对象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审美判断和事实判断、感官判断、逻辑判断、道德判断在本质上完全不同。人们之所以把他们混为一谈,是因为没有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是一种“想当然”。做学问不能想当然,也不能搞“独断论”和“怀疑论”。康德对独断论和怀疑论都很不满。他把独断论比作不讲道理的专制主义,把怀疑论比作破坏秩序的游牧民族,两者都让人讨厌。康德主张批判。康德说的这个批判,和我们通常的理解是不同的。它不是批评、指责、训斥。在康德这里,所谓批判,就是追问知识是否可能和如何可能。具体到美学,就是追问审美是否可能和如何可能。说得白一点,就是把审美是怎么回事,一点一点地讲清楚,弄明白,而不是想当然。
  为此,康德在他著名的《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出了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这就是无利害而生愉快、非概念而又有普遍性、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共通感。
  

二 美感的特征(1)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一书,包括两大部分:审美判断力的批判和目的论判断力的批判,第一部分是他的美学。审美判断力的批判这一部分,又包括两个部分:审美判断力的分析论和审美判断力的辩证论。分析论也包括两个部分:美的分析和崇高的分析。我们要讲的,主要是“美的分析”。因为讲清楚了这个问题,康德的美学思想就大体上清楚了。
  康德“美的分析”是从美感即审美愉快的独特性质入手的。
  康德说,鉴赏,是判断美的一种能力。判断一个对象是美或是不美,我们不是看它能不能给我们知识,而是看它能不能给我们愉快。康德接着说,鉴赏判断因此不是知识判断。它不是逻辑的,而是审美的。
  也就是说,美是靠美感来判断的,而美感是一种愉快感。
  美感是一种愉快感,这可以由我们的经验来证明。我们看到一个美的事物,心情总是愉快的。灿烂的朝霞,明媚的阳光,春风中含苞欲放的花朵,秋日里硕果累累的枝头,这些都使我们感到愉快,是不是?因为愉快,所以我们希望多看几眼。不是有个说法叫“回头率”吗?一个漂亮的女孩和我们擦肩而过,我们会忍不住回头去看她。如果不愉快,你回头干什么(笑)?因此,美感是愉快感。而且,一切美感都是愉快感。这没有什么问题吧?
  (学生问:你说灿烂的朝霞,明媚的阳光,春风中含苞欲放的花朵,秋日里硕果累累的枝头,这些都使我们感到愉快,但如果那天我心情不好,我看到它们也不觉得愉快。)是有这种情况。但这时你也不会觉得它们美,是不是?(学生说,不是。我也承认它们是美的,只是我不愉快。)你承认它们是美的,这说明你曾经愉快过(笑)。你此刻不愉快,只因为你根本没有心思去欣赏它们。如果你当真欣赏它们了,你的心情也会变得好起来。所以,一个人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劝他出去走走,散散心,看看大自然。为什么呢?因为大自然的美能使我们心情舒畅。(学生说,不对。我也想欣赏它们。可是我越是觉得它们美,心里就越是难受。其他同学笑。)你是失恋了吧(大笑)?对不起,开玩笑啦!你说的这种情况也是有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看到美丽的风景,不但不高兴,反而特别伤心。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他曾经特别愉快过。正因为以前特别愉快,此刻才特别伤心。因为美被破坏了,或者将被破坏。所以,这种不愉快,不是美引起的,恰恰是由于美的破坏、毁灭、丧失引起的。这就反过来说明,真正审美状态下的美,是使人愉快的。美感是一种愉快感。
  (同学问:可是有些现代艺术并不让人愉快,比方说把大便装在瓶子里。)那你也不会觉得美吧?还有许多东西,垃圾、浓痰、呕吐物,都让人恶心,也都不美。不美的即是不愉快的,这就反证了美的即是愉快的。当然,现代艺术的情况复杂一点。有的现代艺术家是故意表现丑,表现恶。比如有件雕塑作品,是用废弃的汽车部件和一些七七八八的工业垃圾做成了一个地球,名字叫《癌》,意思是地球得了癌症。他这个是要警示世人的,要我们大家都注意了,地球已经得癌症了。他当然不会让你愉快,也不会让你觉得美。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 美感的特征(2)
(同学问:悲剧呢?悲剧感也是愉快感?)也是。看悲剧当然是要哭的。不哭,就不算悲剧。但是哭过以后,心里很舒服。这说明悲剧感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愉快感。否则,我们就想不通,一大群人,有事没事的,邀齐了瞅准了,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集中到一起大哭一场干什么?有病啊(笑)?没有人会存心找不自在。看悲剧,也是找乐子呢!
  还有什么问题没有?没有,就接着往下讲。
  一切美感都是快感,那么,是不是一切快感都是美感呢?不是。大热天,你走在路上,口干舌燥,满头大汗,这时,一杯冰镇可乐喝下去,很愉快。这种快感,就不是美感。你帮别人做了一件好事,别人很感激,感激涕零,你自己也很愉快。这种快感,也不是美感。为什么呢?因为它们都和一个现实的功利的目的相联系。冰镇可乐喝下去很愉快,是因为满足了我们的生理需求;做了好事很愉快,是因为满足了我们的道德需求。感官享受(乐)也好,道德行为(善)也好,它们带来的快感,总是和利害相关。利,就愉快;害,就不愉快。口渴的时候吃咸菜不愉快,做事情做不成也不愉快。所以,感官判断和道德判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由愉快而生判断”。比方说,先把菜吃下去,大快朵颐,然后才判断说:“真好吃”。又比如,先是因为帮助别人而心情舒畅,然后才判断说:“做得对”。如果费了力还不讨好,那种事谁愿意做?
  审美就刚好相反,是“由判断而生愉快”。也就是说,先判断对象“真美啊”,然后才感到愉快。因为审美是“无利害”的。一个对象的美有什么好处呢?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衣穿。我们在欣赏这些美的时候,也并不想从中得到什么实际上的好处。它们不是因为给了我们好处,我们才感到愉快,才判断它们是美的。恰恰相反,有些东西可能是没有用的(比如装饰品),有些东西甚至还可能是有害的(比如美女蛇),但是,这并不妨碍它们是美的。不美,能叫装饰品,能叫美女蛇?只能叫丑八怪吧?
  总之,一个对象美不美,和它有没有用,能不能给我们带来好处,是毫不相干的。牛有功而花无用,可是,我们要赞美一个女人,也只会说“姑娘好像花一样”,不会说“姑娘好像牛一样”(哄堂大笑)。实际上,哪怕是所谓“实用艺术”,它最能表现艺术性也就是最美的部分,也恰恰是最没有用的地方。比方说茶杯上画一朵花有什么用?难道泡出来的茶会有花香?穿西装打领带又有什么用?防感冒呀(笑)?
  所以,审美是无利害的,或者说,是超功利的,但同时又是能够带来快感的。这就叫“无利害而生愉快”。用康德的话说,审美带来的快感是“唯一无利害关系的自由的快感”。
  唯其如此,美感具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