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文集:四行日记-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插了两句:“这个同志讲,文学家是发现和揭露问题,政治家来开刀,这个问题值得研究。”会议就这样糟糕地结束了。会后剩下几个人,陈士廉说:“你讲的我们这些人能接受,年轻人接受不了!那人是个二杆子。”
吃饭时,陈还问我:“文化大革命”你是被保护起来了吧显然,他根据我发表的言论断定我是没受过委屈的。会上再没有人讲什么别的东西。这就是现在文艺界的现状。
晚与孟政委参加黄静波省长 书记 的宴会。黄是陕北老革命,着西装,并不土气,很热情。参加盛宴者还有孟伟哉、青海日报社社长、管理处长、一个被划过右派的教授、陈士廉等。完全是青海名菜。有骆驼掌、羊肉串、炸野鸡等。省长为我们夹菜、碰杯。最后还要我留下通讯处,一起照了相。我们道谢而别。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八月十一日至十三日
晨七时启程返回兰州。在甘肃境内瓜田中买了八个大西瓜携归。因路上农民将马路当做打谷场,车行甚慢,车底盘上塞了很多麦穗,都开了锅了。到下午二时才到兰州。
晚与成都军区张秘书通话,毛尔盖一带可以去。这样我就准备早日行动。敦煌准备放弃,以后再说。
今日路上构思《游塔尔寺》诗一首。
八月十二日
今日上午休息。杜辛同志说,成都和腊子口方向两条路均被水冲断,我说再让作战部门逐段了解一下。敦煌之行已放弃,想尽早采取行动。
下午参观博物馆,仅看了原始部分和巨大的剑齿象,其余部分未开放,在街上随意看了看即回。
晚得到消息,两条路线均已通车,大喜,即可开始行动矣!
八月十三日
上午到张如三同志 副政委,已离职 处。他的妻子郭翔不一时也回来了。她是西北民族学院的副书记,谈到×××的儿子在此表现不好,其妻任工作组长来兰州亲自干涉其事,学院中也形成两派,弄得事情很不好办。张邀我们明晚到他家吃饭。
八月十四日
晨七时许,我们一家同师参谋长的孩子儿媳及小曼曼赴刘家峡参观。这事本来应在昨天,因路冲坏拖到今天。原来路的质量太差,今年六月修的路,因雨水多就塌下去了。
到刘家峡买票,与日本的一群小学教师同乘一船。因船上一个什么螺丝坏了,修了三小时,弄得指挥者一个穿蓝制服的老人甚为尴尬。他卖了票还不知船出了毛病,现在工作中的漏洞实在太多。那些日本人还真是有耐心,一直等着。十二时船才开动。
日本人还表现友好,看我没有啤酒,还拿来一瓶,我也让管理员送了他们一个西瓜。他们还给小曼曼一盒糖果。
船在广阔的水库上行驶如飞,滚滚黄流已变成万顷绿波。两岸俱为黄土山,如种上树当不亚于江南。我同秋华立于船尾,几个日本人也坐在那里,纵目四望,不禁心旷神怡。船行五十六公里抵炳灵寺,山为横断层,已风化得很厉害,错落有致,甚可观。登岸后入一峡谷,此处水大时,船可驶入峡内,我们在软绵绵的干了的河底上走。有不少卖鸡蛋、杏子的小贩。远处可见壁上刻有黄色的石佛,究竟是石刻或是泥塑不能辨认。山上有不少石窟,有雕刻彩绘,并有栈道式的木梯可达山顶处。因已不够坚固,在下面随意看了一看。秋华不感兴趣,只站在下边。
回来时,因困倦,在船中小睡。一农家提半篮杏要五毛钱卖给我们,因送了我们一程,给了他六毛钱。
返抵兰州时已七时,张如三同志派来的司机已等了一小时,赶快去了他家。主人热情招待,张谈了他在一九三七年日本人占领北平后的情况和参加五支队的情况。不一时曹广桥又来了,携其妻女同来送行。
晚到师贵廷同志处,他分析曹广桥的优缺点很公正,答应还要用他,我也放了心。师贵廷同志过去接触不多,看来是很有水平的。
杜辛同志说,因嘉峪关演习,他们的巡洋舰都走了,从地方上借了一台。他们对保障我这次的行动出了力了。
本日想为刘家峡水库写诗一首,未成。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八月十五日至十六日
今天本来要出发,为让司机熟练一下,故晚出发一天。
上午突然想到侯亢,十时去找,未遇。下午侯来,乱谈了一个下午。他谈到我两部长诗——《晋察冀的大山》和《钢版上的梦》,他与姜云川带到延安,交给了宣传部,中间因反扫荡,换了几匹马,最后马丢了,是背到延安去的。……想起胡宗南进攻延安的事,这两部长诗怕没有找到的希望了。
准备行装,明日正式向腊子口行动。
中午曹广桥来,似很激动。
八月十六日
今天才算正式开始了这次的行动。——向腊子口前进。因必须趁夏季越过雪山,这次寻访长征路是倒着走的。
同行者除我们三人外,另有医生骆强和司机孙丁玉同志共五人。我们乘的是被称为巡洋舰的蓝色越野车。
天阴沉有小雨。师参谋长、杜辛、孟达、广桥等俱来送行。
沿途仍是黄土高原景象,越过七道梁山色渐渐变得青幽。一片片金黄的麦田在绿色的山岳间。群众正在收割。
在路上因汽车后轮打滑几乎翻车,幸司机沉着,拐了两三个弯终于控制住了,未出事。我连忙安慰了他几句。
十时半,走了一百一十公里到达临洮。在这以前已顺着洮河走了。今日阴雨,颇有秋深萧森之气。一下车就觉寒气袭人,路上瓜地里瓜秧已不存在,一个个光溜溜的西瓜摆在那里,问路旁瓜摊,才知几日前下了冰雹。据说这已是高寒地区,气候恶劣,下冰雹是常有的事。
临时在兰州军区防化团休息。由常副团长 一个又黑又壮的陕北榆林人 和王主任 河北定县人 接待。六个蔬菜,比较正常,我们也很安心。饭后要我题字,题“钢铁长城”四字留念。
午睡后继续出发,又连过了分水岭和两座山,行一百七十公里,始抵岷县。由政委段震河、副部长王进合接待。招待四个菜很普通,越普通我越高兴。饭后乱谈,知此地已海拔二千二百公尺以上,怪不得使人感到冷了。加上了薄毛衣和秋裤,仍不顶事。据说此处,只有六、七、八三个月没有雪,冬小麦八月播种第二年八月才收割,生长期为十二个月。春小麦四月播种,八月收获。一般一年一熟,一般蔬菜也不适宜生长。主要为山药蛋,当地称洋芋。但有一个特殊之处,即此处盛产当归。当归中外驰名,因技术外传后,收购减少,大大影响农民收入。粮食才人均一百七十多斤,生活水平仍显得低。
因为冷,又疲劳,遂拥厚被而卧。
八月十七日
今日又是小雨。道路泥泞,有塌方,走得很慢。此处距哈达铺三十五公里,越过分水岭,一边是黄河水系,一边是长江水系。
沿迭藏河东南行,九时许抵宕昌县的哈达铺。将车停于药材站遂步行。由宕昌县武装部政委杨同志来接。街上泥泞不堪,有一道新街一道旧街。旧街为哈达铺原来的街道,街宽不足一丈,两侧俱为旧式店铺。街心有一道细流穿过,桥上原有一小阁楼,现已拆去。街道虽小,但仍甚繁荣。正赶上集市,卖东西者甚多,紫皮大蒜,一角钱可买###头。据云,哈达铺当年即为当归等药材集散之地,各地商人不少。当年红军一出雪山草地等荒无人烟之地,忽然见此小镇,难怪“三军过后尽开颜”了。
我们首先看红军司令部住的一个小院子,有两层小楼,甚幽雅,已经上了油漆,整饰一新,室内挂了周总理一幅肖像。另一间东屋做了陈列室,陈设了当年红军留下的一些遗物,如烧黑的破铝壶、小铁碗。酥油盒,破挂包等。我在室前留了一个影。
随后又到关帝庙,参观了当年毛主席讲话的地方。可惜此庙已被拆掉。因近处还有一个子孙庙,被认为是主席讲话之处,留下来了,反把这庙拆了,据说陈昌奉同志 毛主席的警卫员 来了才纠正。
关帝庙原来也不大,据说门口有四棵松树。开团以上干部会时,树上拴满了马匹。院子并不大,可知当时团以上干部也没多少人了。此庙背后为哈竹山,上面还有当年白军的炮楼土圈子等遗迹。
毛主席原住在一店铺的后屋 洞 内。现板门已拆去,又修了一个门楼,铺了平整的方砖地,中心还种了两棵沙果树,东侧一株花椒树,看样子都是后来栽的。
他们替我找了一位七十四岁的老人,名朱文浪,老人当年二十四岁,种地外摆小摊为生,红军曾请他会过餐。他送过红军一双鞋,红军给了他一块白洋。老人说他开了不少会,但也没沾共产党多少光。还说他见了陈昌奉。他的儿子现在已是厂长了。
十二时,我们就在药材收购站吃了饭,是从街上叫来了四个菜,吃了一种名“倾锅”的大饼。是用两个锅扣起来,埋入木柴炭火中烤熟,甚好吃。红军最欣赏哈达铺的大锅盔,聂总曾送给毛主席,并受到毛主席的赞赏。不知是否就是此饼。今天我们吃了“倾锅”,也算稍为补偿了遗憾的心情。
吃饭时,大家又谈起了当归,因公家的收购有限制,而私人却出现了良机,贩运到香港大发其财,政委说,并不是说当归饱和了,而是组织工作上有毛病。吃饭时对此议论最多。
下午同骆医生一起散步,他说他热爱文学,并想写作,这次很愿与我一起行动。我也高兴得此良伴。
。。
八月十八日
今晨七时半由岷县出发南行,不远即爬上一座大山 岷山 。山奇峻。到达山顶时,忽见对面一片奇峰耸立,极雄伟,白云缭绕在山腰间,壮丽之至。在路侧停下照了相。下山时,山高,路窄,极险,心总悬着,不敢放胆思索。远望山下一狭缝,似为腊子口。如藏在深井中。下了好半天才到谷底。行经腊子林场时,沿腊子河而行,藏族老太太摆了一个小摊子,说距腊子口尚有十三公里,至腊子口九公里处,即已到峡谷,我们已经把它当做腊子口了。这座峡谷有数公里,才到了真正的腊子口。有红卫兵写的“天险腊子口,毛主席万岁”等字。我们下车观看,腊子口确极险,口子两侧均为悬崖陡壁,仰视令人目眩,下为腊子河,水流奔泻而下。口外立一石碑,记述毛泽东、周恩来率红军经此等语。我们因不知原来小桥敌堡垒位置,匆匆而过,颇觉遗憾。走到腊子公社 乡 时,遇乡长傅生忠 藏族,西北民院毕业 又带我们至腊子口去看,指出小桥位置和炮楼位置,原来那座仰视令人目眩的峭壁,就是当年“云贵川”攀登之处。留下印象颇深。然后又看了腊子口敌人的大炮楼,据云当年敌手榴弹落下一层,现在已成了腊子口水电站了。红军即是由此处转入东侧山口内到了大草滩,转赴哈达铺的。
此处尚有黑熊出没,秋华听林场一家属说,前两天一个人去掏小熊被母熊将脸挖破。此处山谷极幽静,开满红黄蓝各色野花。
我们同藏族乡长闲话时,他说此处人生活困难,只能种几亩地。牧场虽好,但无人买牲畜,只好望青山兴叹。我说,你们有出外挣钱的吗他说,这里的人到了兰州就分不清方向了。他的妻子到兰州治病,每天到医院一次,住了一个月仍然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