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潘石屹的博客 >

第18部分

潘石屹的博客-第18部分

小说: 潘石屹的博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能等到有地位又有钱了才会有清零的想法吧?
  dlzt
  /// 2005/12/23 /// 16:54:34
  “舍得”两个字不是人人都参得透的!
  早八点
  /// 2005/12/24 /// 11:29:59
  其实不是清零,而是逃避自己和别人对职业表现的过高期许。
  

第三种生活方式
  //blog。sina。/u/4679dbbf0100011k
  谈到第三种生活方式,到目前为止,我还真是没有搞清楚到底它是什么。我想可能第一种生活方式就是我小时候过的,吃不上、穿不上,特别艰苦。第二种就是最近几年,社会发展得很快,科技也发展得很快,原来粮食都不够吃,现在多得不知道怎么办。我小的时候根本就没吃过苹果,现在家里买的都是几箱几箱的苹果。这可能就是第二种生活方式。然后第三种呢?原来没东西的状态是第一种,有东西、东西丰富了是第二种,然后呢就是吃饱了撑的,这可能就是第三种。现在肚子吃饱了,天天就要琢磨事情,琢磨看看要到什么地方去。
  为了说这第三种生活方式,我想先回顾一下第一种生活方式。第一种生活方式对我们这一代有着一辈子的影响。在中国像我这样岁数的人,他们吃苦,缺吃少穿是一种普遍现象,可能大多数40来岁的人都有这种经历。我记得小时候经常吃不上饭,大家关心的都是粮食的问题,没人关心这吃饱了撑着的事情。在我们老家一年12个月有7个月的粮食就是最好的情况了,所以能不能活下去就是首要的问题。那个时候我们家里好几个小孩,生活十分地艰难,实在过不下去了,爸爸就劝服妈妈把刚刚出生几个月的三妹送人了,因为在当时活下去是最根本的事情。我想这个时期的生活对我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农村的日子养成了我开朗的性格。后来到了南京上学的时候,我就突然变得不怎么说话了。我就一直在想啊,而且我最近也在看这方面的书,这人的性格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弗洛伊德说,人的性格和人的经历有关。于是我就回想初到南京的时候,我随身就带了两条蓝色的棉裤,都穿了很久了,还有两条做得很大的内裤。当时班上有40个学生,其中31个都是女生。所以我就特别担心裤子磨破给人家笑话。于是我经常摸摸裤子后面,看看有没有磨破,每次摸的时候都会感觉,哎呀,又薄了。当时顶着这样一种压力生活、学习。我想这可能也就造成了我当时的那种性格。这种就是第一种生活方式。
  记得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领46块钱的工资,加上8块的野外补助。而就在那一年,我两个妹妹相继考上大学了。我当时的工资一分为三,把其中的两份寄给她们。可是这怎么生活呢?我说过,活下去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我就只有跑到深圳去。因为我工作十分勤奋,所以也挣了比较多的钱。紧接着中国很快富裕起来,然后就有了很多的东西,多得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记得我有一次去广州,见到一个新世界大厦。他们说这个大楼里面的房子全都贴着金纸。我当时就在琢磨,这钱再多,也不能往墙上贴金纸啊!可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吃饱了撑着了,都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我们经常会看到,身边的很多有钱人追求的都是住一个多大的房啊,开一个多靓的车啊,开的是奔驰啥型号或者宝马哪一款啊,他们追求的是这样的东西。
  所以我就老是在想,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我们应该追求生什么样的生存状态呢?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别人不舒服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去帮助他们幸福、快乐。但是,首先我们必须使自己快乐起来。如果你自己都不快乐,老是板着一张脸,你怎么样让人家快乐起来呢?我想这二者之间是没有冲突的。此外我认为我们的生活应该达到一种简单化。简单是一个非常本质的东西,禅宗思想也是最强调这一点。自古到今,禅宗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所谓“见性成佛,直至人心”,也就是这个道理,心里面怎么想,就直接表露出来。我想这应该是我们谈的第三种生活方式。
  评论///
  深潜小白
  /// 2005/12/27 /// 18:21:45
  这大概也应了那三个境界: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吃不饱的时候所有愿望都是最原始直接的;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有点钱或者很有钱了,该有的都有了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了;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想明白自己要过什么日子了,其实大家都是凡人,无非是家人平安朋友快乐爱人幸福,如此等等。
  不想再有灰的天
  /// 2005/12/27 /// 21:02:51
  第一种生活方式是没有苹果吃,第二种生活方式是有很多苹果吃,第三种生活方式是研究许多苹果中哪种最好吃,还有第四种生活方式,就是买块地自己种苹果吃。上层次了呀。
  ISHIKOUI
  /// 2006/01/16 /// 19:03:49
  一切都可能被依赖,适度用心,自然就好。
  花子
  /// 2006/01/17 /// 11:27:51
  瘾,是人类发展的动力
  瘾,是人类灭亡的捷径
  wdclara
  /// 2006/01/19 /// 17:36:29
  身体对药物会成瘾,人们会很容易地发现,因为一旦不用,身体就会表现出各种病症。
  人生对周围的环境,名利也会成瘾,只是这种瘾如同美国的进口药物一样,大家都认为这是非常有本事的人才能做到的,甚至还非常羡慕,一旦失去,人们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愤恨,迷茫,沮丧等等心灵的溃烂。
  我们一直沉迷在这种瘾中,虽然有时会自觉,有时却依然懵懵懂懂,如果,我们能够自知,那么瘾对于我们来说只是娱乐身心的玩具而已,如果我们不能够自知,瘾就会成为毒药。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化妆品也会成瘾
  //blog。sina。/u/4679dbbf010001m7
  某天,北京市规委召开一年一度的征求意见会议,邀请我去参加。会上同桌坐着一位小伙子,我想可能是房地产发展商。会议开始前,他很神秘地轻声对我说:“我问你一个私人的问题,要不方便的话你也可以不回答。”我说:“你说吧。”他说:“你是不是用纳美尔?”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就问他这是干什么的,他说是护肤的。我对他说:“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就用一种护肤品,凡士林,洗澡之后,从头擦到脚,用得习惯了,也没有试着用过别的。”他说:“纳美尔价格很贵,5000块钱一小瓶,外面的人都说你是用纳美尔保护自己的皮肤。”我说:“这么值钱的东西我享受不了,还是50块钱一大瓶的凡士林对我来说更适合。”
  谈到护肤品,我想起最近看的一部电影《猫女》,这个电影就是关于化妆品的。电影中,一家公司研制了一种化妆品,人的皮肤对这种化妆品有成瘾性,一旦使用了这种化妆品你就得一直使用下去,如果中间中断使用,人的皮肤就变得特别糟糕,像得了病一样,非常恐怖。电影的女主角就在此公司工作,偶然知道了这个秘密,公司老板知道后,就派人把她害死了,而她又被一只猫施法救活,变成了一个猫女。
  这个电影也不是危言耸听,我想日常生活中的确有许多东西是会成瘾的。记得十多年前,我和张欣刚结婚,张欣推荐我每天吃一粒多种维生素,她说这是纯天然的,没有任何化学的物质,所以没有副作用。于是我就坚持每天吃一粒,渐渐地我发现,自己身体的抵抗力提高了,一般的小病不得了,皮肤也变得非常光滑,果然效果不错。我坚持了几年时间,有一次在外地出差,忘记带这种维生素了,去的又是东欧国家,时间还挺长。本想到了国外,再到当地的商店去买一些这样的维生素,但语言又不通,到商店去,也不知道哪种是维生素,所以有20多天没有吃这种多种维生素。没过几天,就感觉浑身上下都不舒服,口腔溃疡也随之出来了,皮肤干燥,还长了脚气。回想起来这其实就是吃维生素成瘾了,正常食物中的维生素已经不能吸收了,只能依赖这种多种维生素的药片。
  回来之后,我下定决心要戒掉这种维生素,我不能把我的生命、我的健康和美国生产的这种保健品挂起钩,万一真发生点什么大事情,美国突然不给中国供应这种维生素了,或者美国的这家工厂被恐怖分子炸掉了,那我的健康就成问题了。人要保持身体健康,最重要的是要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过分地依赖任何一种食物,尤其是任何一种药品。
  化妆品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方面给我们带来好看的皮肤,同时,另一方面也会让我们的皮肤对天然环境的适应性越来越差。甚至有些人化妆品用得过度了,如果不把脸化妆好都不敢见人,这就是使用化妆品的一个误区,也是人们太依赖某一种物质的一个错误。
  在当今世界上,除了大家所熟悉的烟、毒品、某些止疼药等会让人上瘾、产生依赖性之外,其实还有化妆品,它和这些东西一样,也会让人成瘾的。我的个人感受是,凡是让人上瘾,产生依赖性的东西,都应该有限度地使用,免得为其所控制,不但某种物质,有时精神世界中也有有害的让人上瘾的东西,比如对名利的追逐就在此列。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也做了一回男一号
  //blog。sina。/u/4679dbbf0100021z
  有网友问我,几个月之前聊天的时候还说对拍电影不感兴趣,怎么现在已经拍完了?这种事情此一时,彼一时,原来觉得电影离我很遥远,他们说要我拍的时候,我就想着可以试一试,正好手头上的事情也不多。尤其是今年,整个周围环境的变化还是挺剧烈的,像大限、宏观调控、农民耕地冻结、银行要涨利息等等,人在周围环境变动较多的时候,反而需要更加安静一点。拍电影,实际上也是让我能跳出圈子去看一看,保持安静的一种方式,让自己在这个行业里面不要有太多的想法,也不要有太多的动作。
  决定拍《阿司匹林》基本上没什么波折。有一天我在开会,洪晃给我发来短信,问我有一部戏,里面有个“海归”的角色演不演?我回家后就和张欣商量,她说:“你一个纯种的‘土鳖’还敢演‘海归’?”我想也是,可后来见了导演。导演跟我说,虽然我不是“海归”,但我夫人是“海归”,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至少我是最理解“海归”的人。加上我本身多少也有那么一点气质,所以最后决定接这部戏。
  在拍电影之前,一直都是看电影,小的时候,家里没有电视,特别是没有互联网的时候,电影对我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在偏僻的小山村里面。我印象最深的是《地道战》、《卖花姑娘》、《地雷战》这些电影。都是露天电影,用大机器每个村轮流放。1969年之后我们村里装上了喇叭,只要喇叭一喊“今天要放电影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