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大国崛起中的领军人物 >

第6部分

大国崛起中的领军人物-第6部分

小说: 大国崛起中的领军人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伊丽莎白培育了英格兰的民族精神。亨利八世曾经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做到“不屈服于任何人”,“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英国历史上曾经多次被他国侵略,有着惨痛的历史遭遇。因此,英国人普遍希望摆脱他国干涉,独立自主,建设自己的民族国家,伊丽莎白的种种政策促成了这一梦想的实现。伊丽莎白的母亲安妮·博林是个地道的英国女子,因此,伊丽莎白一世的血管里流着纯正的英格兰人的血液。伊丽莎白视英格兰为她的一切,她比其他任何统治者都更好地代表了英格兰。女王的独身,也被英国人看做英国摆脱任何外来干涉的象征。在“伊丽莎白时代”,英格兰民族精神逐步形成。同莎士比亚一样,伊丽莎白女王逐渐成为英格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在伊丽莎白的所有贡献中,留给世人最大的启示,并不是她的政治手腕和文治武功,而是她的宽容与为国献身的精神。女王对国家的治理更善于依靠智慧而不是凭借暴力,表现出更多的宽容而不是专制。作为封建君王,伊丽莎白当然无法避免其历史局限性,但伊丽莎白造就了统一强盛的英国。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强调民主和法治,然而民主的真谛不只是少数服从多数,还包含着对少数派的宽容和尊重。其实又何止是在政治中,即使是在人与人的日常交往中,我们也要多一些宽容,造就一种和谐,造就一份融洽。伊丽莎白为国献身精神更是值得称道,为了国家,她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婚姻,“只嫁给英格兰”的豪言壮语感动和激励了无数的英国人。伊丽莎白一生孤独却留给后人一个强大的英格兰。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中,后人应当从伊丽莎白为国献身的精神中有所感悟,如果人人都能以此激励自己,我们国家必定会傲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上帝派来的“太阳王”……路易十四(1)
路易十四是法国历史上自查理曼大帝以来最优秀的君主,是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在他漫长的72年帝王生涯中,法国达到了封建专制集权统治的顶峰,王权如日中天,路易十四以“太阳王”名扬天下。
  路易十四的一生充满了荣耀和辉煌。他出生之际就被誉为是“上帝的礼物”,年仅4岁就登上了帝王的宝座。野心勃勃的议会和桀骜不驯的贵族先后叛乱,路易十四被迫两度逃离都城,品味颠沛流离之苦。天赋异禀的路易十四很快锤炼了超乎年龄的成熟,以远见卓识的睿智承担起了国家赋予他的使命。为了谋取国家利益,他不惜牺牲甜蜜的热恋,缔结政治婚姻。他领导法国对外扩张,所向披靡,战争轻松如旅行,欧洲各国无不胆战心惊。他大权独揽,加强中央集权专制主义,顺应时代潮流推行重商主义,奠定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基石。他奖掖艺术,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浓郁的浪漫气息弥漫法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路易十四的功绩越显赫,他的敌人就越多。在统治后期,他几乎是在以法国一己之力抗衡联合起来的整个西欧,最终通过战争为子孙赢得了珍世王冠——富庶的西班牙。他在困难时期体现出来的镇定和勇气更是令人敬佩。
  哲学家莱布尼茨赞扬路易十四时毫不吝啬溢美之词:“一位伟大的王者,是我们时代公认的荣耀,是后世可望而不可及的。”阿克顿勋爵同样高度评价说:“他是现代国王中至今为止最有能力的人。”路易十四不仅扩展了法国疆域,还将法国造就成为世界一流国家。在路易十四的睿智领导下,法国迈开激越的步伐走向了近代。
  危机之后还是危机
  1638年9月5日,路易十三和安娜王后的长子出生了。法王路易十三在结婚后20余年一直没有子女,人们都在为他死后没有继承人深感忧虑。没人想到年迈的路易十三在垂暮之际还能得到小王子。这个意外被认为是一个奇迹,不仅皇室成员满怀喜悦,全法国人都为之高兴。他们形容小王子犹如层层乌云中升起的太阳,为法国带来了全新的希望。人们赞美他是“上帝的礼物”,全国各地的庆祝活动层出不穷。
  路易自小生活在母亲身边,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当时,欧洲的皇室家族都流行将小孩交给仆人抚养。然而,安娜王后对得之不易的王子倍加珍爱,强烈的母爱让她决定打破惯例亲自养育王子。安娜王后与小王子几乎寸步不离,她满心愉悦地与王子玩耍,陪王子嬉戏,在天气晴好时带王子乘坐马车外出游玩。一位宫廷人士曾经评价说:“他是她喜悦的源泉,以致她心中再也容不下其他的人。”从小沐浴着伟大的母爱光辉,路易性情温和,平易近人。纵观路易十四漫长的执政生涯,他都与朝臣保持着友好关系。
  路易从小就开始接受完整的君主教育。路易有许多学识渊博的家庭教师,他们每天教导路易如何成为君主以及如何统治子民,他们宣扬人民应该臣服于国王,君主则可以为所欲为。路易7岁时开始学习《法国国教教义问答》,接受君权神授的思想。路易还从母亲那里接受了严格的道德教育。安娜王后没有因为对孩子的宠爱而放松要求,路易稍有不顺从就会被送回房间闭门思过。母亲还教导路易不得假借上帝之名而自负。路易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长大以后自信而不自负,举手投足气质优雅。凡是能够有幸目睹路易风采的人,无不对之赞叹不已。有人评价说,在准备批评国王之前最好先见见国王,因为第一次看到他的人常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法国公报》描述路易有着超乎年龄的自信和高贵的仪态,简直是完美的化身。一位牧师则评价说:“再没有比我们的国王更亲切、更有吸引力的人了。”安娜王后虔诚信奉天主教,路易在耳濡目染中也对天主教仪式产生了浓厚兴趣。这对法国后来的宗教政策影响深远。
  路易学习治国知识并不只是停留在书本上,他还从枢机主教马萨林那里学到了很多优秀的治国才能。马萨林认为路易应该从听、读、做之中学习。路易稍大的时候,马萨林每天都邀请路易到他的办公室讨论国家形势。路易从中受益匪浅,他不仅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了然于胸,而且还能娴熟自如地与外国使节讨论国际问题。此外,路易的军事训练同样得到重视,很小的时候便学会了骑马、挥舞指挥刀以及操作毛瑟枪。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上帝派来的“太阳王”……路易十四(2)
1643年5月14日,路易十三死于结核病,年仅4岁的路易十四成为法国新国王。这时的路易还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由安娜王后与首相马萨林共同摄政,处理国务。刚刚登上王位的路易还不明白政治的含义,就经历了两次叛乱。
  路易即位之初,几乎席卷了欧洲主要国家的三十年战争正接近尾声,法国也未能置身事外。法国军队捷报频传,战争的胜利不仅扩展了法国疆域,还让法国在欧洲获取了领导地位。然而,国外的辉煌没有缓解国内的危机。连年战争导致赋税苛繁沉重,粮食歉收带来严重的饥荒问题,无论是农民、城市劳动者还是资产阶级都怨声载道,对政府的抱怨不绝于耳。巴黎议会受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消息的鼓舞,想趁国内的混乱之机限制君主权力,巴黎议会法官向路易十四宣称:“陛下,我们需要自由,不再当您的奴隶了。”议会的主张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巴黎很快发生了一连串的暴动,民众在街头巷战中以投石为武器,因而又被称为“议会投石党之乱”。马萨林想通过逮捕投石党领袖来平息骚乱,不料事态更为严重。1649年1月,路易十四跟随母亲和首相逃出巴黎到圣日尔曼避难。由于出逃仓促,路易十四经济拮据,生活必需品匮乏,侍从人员也被辞退,甚至不得不向高利贷者抵押王冠上的珠宝玉石。直到3月,孔代亲王从对敌战争中凯旋归来并率领军队粉碎了暴动,马萨林与议会达成妥协,路易十四才脱离危险重返巴黎。
  1651年,路易十四年满13岁。法国法律规定国王到了13岁便可以亲政。9月7日,路易在巴黎议会正式宣布:“各位先生,今天我来到这里是要告诉各位,根据本国的法律,我将正式接管政府。”然而,路易十四亲政的喜悦之情还没有消失,一场危机就出现了。孔代亲王倚仗自身在国内外的显赫战功索要政治报酬,安娜王后和马萨林担心孔代亲王的野心过度膨胀,拒绝满足他的要求,还抓住机会将他及其弟弟投进监狱,引发了亲王投石党之乱。在西班牙的秘密资助下,他们与皇家军队展开战争,甚至一度攻打到了国王宫殿附近。人们都担忧国王的安危,经常有人在半夜里跑进路易十四的房间查看他是否遭到了绑架。随着混乱态势愈演愈烈,年轻的国王被迫再次逃离首都,经受颠沛流离之苦。不过,叛乱的孔代亲王及其贵族盟友中的各派人员互不信任,缺乏精密部署,导致内部分裂,很快就被国王的军队击败。1652年秋天,路易十四重新回到了巴黎。
  两次叛乱以及被迫逃离首都的屈辱在路易十四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烙印。他很难再信任别人,即使是自己的亲戚也不例外。他把自己的内心世界隐藏起来,甚至连他自己也说“不为任何人所动!”长期接受的君权至上教育与现实世界中的流离失所形成了鲜明对比,更让路易十四坚信国王必须拥有绝对的权力。这种思想贯穿了路易十四的一生,促使他日后不断削弱法院权力,钳制贵族势力,加强专制王权。因此,英国历史学家哈顿评价说:“以另一种观点来看,路易的童年在投石党之乱爆发时便已经结束了。”
  风流猎艳的生活
  1654年,路易十四举行了加冕典礼,隆重的加冕仪式标志着路易十四正式成为法国的统治者。完备的教育让路易十四成为一个各方面才能兼具的年轻国王。小时经历的两次叛变让路易十四变得目光犀利,行事极其小心谨慎,总是倾向于等一会儿再采取行动,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等会儿再说吧!”由于这种慎重思考、审慎行事的态度,路易十四从来没有做过草率莽撞的决策。
  他在工作时有条不紊,专注认真。他的作息时间表极为固定,从不随意变更,人们甚至可以从他的工作准确推断出当时的时间。路易十四重视人才,他知道应该怎样挑选担任顾问及大臣职位的人。由于贵族通常野心勃勃,桀骜不驯,路易十四更青睐从中产阶级中挑选人才,任用思路清晰、分析能力强的人。路易很尊重专家意见,努力学习他们的眼光和经验。
  路易十四喜好人民的恭维与赞美。他经常举行盛大的游行和宴会,借此凸显他高贵典雅的帝王气派。王宫的繁文缛节和奢华仪式在路易十四时代达到巅峰。英国历史学家阿佛列评论说:“这些礼节与仪式都是为了君王所安排,他是大众瞩目的焦点,君王由出生到死亡,一直都受到人民的注目。”

上帝派来的“太阳王”……路易十四(3)
路易十四常常以机智风趣的语言博取人们的信赖。1658年,路易十四将巴黎高等法院第一院长的职务授予拉穆尼翁先生时,对他说道:“如果我知道有比你更优秀、更称职的下属,我一定会选择他。”这种委婉的赞美方式让人对年轻的国王充满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