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大国崛起中的领军人物 >

第10部分

大国崛起中的领军人物-第10部分

小说: 大国崛起中的领军人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评:生于战争,毁于战争
  经年不休的战争不仅削弱了法兰西的国力,也逐渐耗干了路易十四旺盛的精力。战争结束以后,路易十四已经是风烛残年,心力交瘁,家庭的变故,王室的凋零,种种打击接踵而至。
  法国王位继承因为继承人的相继死亡出现了危机。幸存的合法继承人只剩下了他的三个孙子,任西班牙国王的菲利普五世、侄子奥尔良公爵以及1710年出生的曾孙路易十五。为了确保皇室的延续,防止菲利普五世违反《乌特勒支协约》争夺法国王位,1714年8月2日,路易十四重新拟定遗嘱,指定他的侄子奥尔良公爵成为路易十五的监护人,并指明在路易十五成年之前,奥尔良公爵必须与摄政议会共同治国,以防止摄政大权独揽。
  晚年的路易十四饱受病痛折磨,他默默忍受着。1715年8月,路易十四连续病数天,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路易十四十分坦然地面对即将来临的死神。他看到仆人们在为自己伤心流泪,和蔼地对他们说:“你们哭什么呢?难道你们以前真以为我会永生吗?”路易十四平静地安排着一切,包括他的葬礼。临终之前,路易十四叫来年仅4岁的路易十五,留下了最后的忠告:“要尽力同邻国和睦相处。我过去太爱战争。这一点你不要学我,也不要像我那样过度挥霍。遇事要多征求意见,选择最好的意见遵照执行。要尽快减轻百姓负担,完成我不幸尚未完成的事业。”
  1715年9月1日清晨,路易十四在他77岁生日的前四天逝世。路易十四去世之初,人们无不感到轻松,以为连绵的战争、沉重的赋税和宗教的迫害都将随之而去。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开始怀念路易十四的光荣和伟大,人们一提到他的名字无不肃然起敬。他被誉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人们相信,在威名显赫的“太阳王”路易十四面前,即使是最自傲的帝王也会相形见绌。
  在法国历史上,查理曼大帝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黑暗的中世纪。但是,自从查理曼家族没落以来,法国就走向了衰败。政治上,法国在九百年间几乎一直处于举国分裂、内战频仍的环境中,法国王权在或多或少的虚弱状态中萎靡不振,贵族纪律散漫,中央政府缺乏良好运转机制,在国外几乎毫无信誉。经济上,巴黎城内的宏伟建筑寥寥无几,国库空空如也,虽然法国人酷爱豪华奢侈,却只有极少数简陋的制作工场,百姓始终陷于贫困。文化上,经历了文艺复兴洗礼的意大利人把法国人视为野蛮人,当时,法国的绘画、雕刻、诗歌、哲学等几乎闻所未闻,没有正规的学院和剧院,优雅的社交风习更不为人所知。军事上,法国军事力量弱小,时常遭受其他国家的欺辱。但是,这一切都在路易十四时代被彻底改变。伏尔泰对路易十四给予了极高赞誉:“路易十四对法国的贡献,二十倍于他的先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上帝派来的“太阳王”……路易十四(11)
路易十四统治法国半个多世纪,对法国影响深远。法国一跃成为欧洲强国,奠定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此后数百年,法国一直跻身于世界一流国家之列。
  路易十四将法国专制主义推向了巅峰。路易十四信奉“朕即国家”,他认为法国完全依附于国王,只有全部权力集中到惟一的国君手中,臣民的幸福和安谧才能得到保障。路易十四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集权体制,大权独揽,甚至拒绝任命首相来分享他的权力,人民惟有服从的义务。他可以听从任何人的建议,但是最终只能由国王做出判断,一旦做出决策就不容许任何的反对意见,专门关押###的巴士底狱成为法国专制制度的象征。除了政治领域以外,路易十四还把专制集权扩展到了法律和宗教领域,宣扬国王就是王法,全体臣民都要与国王保持相同的宗教信仰,将“一个国王,一个法律,一个宗教”从理想变成了现实,成为“专制统治最完美的化身”。
  路易十四时代是一个文化繁荣、艺术昌盛的时代。政府与艺术密不可分,艺术家与征战沙场的将军共同分享着国王的酬劳和荣宠。路易十四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赞助者,他的奖掖与扶持让法国绽放出瑰丽绚烂的艺术之花。高乃依、莫里哀、拉辛、拉封丹……一个个炙手可热的大师彰显着法国文学艺术的成就。除了学术领域群星璀璨,凡尔赛宫成为路易十四时代的标志性建筑。富丽辉煌的凡尔赛宫犹如一座永恒的纪念碑,光芒照耀着整个文明世界。法国的文学艺术快速而完美地征服了欧洲,法语取代中世纪的拉丁语成为欧洲外交的通用语言,欧洲上流社会无不以一口流利的法语为时尚。法国的礼仪成为欧洲其它皇室模仿的对象。
  路易十四视荣耀高于一切。他毫不忌讳自己对荣耀的喜爱,公然说“荣耀是我的最爱”。路易十四的荣耀源自三个方面:首先,国王的职位本身就是伟大、尊荣且令人喜悦的。其次,路易十四认为,当时的世界上再没有比法国皇室更尊贵、更古老的王室,他们拥有的权势亦无人能及。再次,路易十四的荣耀还来源于战争,他希望通过在战场上树立的丰功伟绩让世人永远铭记。路易十四在每一方面都做得很好。作为一个国王,他尽心竭力为法国谋取利益,通过王位继承战争把法国的波旁皇室扩展到西班牙,十七世纪的法国艺术家在为年轻的路易十四塑像时,通常把他塑得像古罗马的神一般。路易十四自诩为“太阳王”并不为过,他确实犹如天空中的太阳,发出的耀眼光芒照亮了整个欧洲。
  路易十四一生酷爱战争,他统治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战争中度过。路易十四刻在大炮上的铭文“国王的最后论据”将路易十四崇尚武力、凭借武力裁决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战争成就了路易十四,他不仅在战场上获得了个人荣耀,而且让法国开疆扩地,为法国留下了一个领土规模远远大于先辈的国家。但是,战争同样摧毁了法国,导致法国人口锐减,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儿子牺牲在战场上,人民在战争的蹂躏下饥寒交迫;国家财政在战争中债台高筑。当路易十四最终注意到民生的疾苦和国家的窘迫时为时已晚,只得带着深深的遗憾将其作为未完成的事业遗留给继承者。
  正是有了路易十四,法国才能够在欧洲崛起,成为世界一流大国。正如拿破仑评价:“路易十四是个伟大的帝王,是他造就了法国成为国际中第一流的地位。法国自查理曼大帝以来,又有谁能在各方面与他相比呢?”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眩目光环笼罩之下的路易十四并非毫无瑕疵的领导者。他漫长统治生涯的后半期,法国的很多社会弊端已现端倪。他追求奢侈享乐,却忽视了社会民众的贫苦;他追求专制集权统治,钳制思想自由,迫害持反对意见者,使巴士底狱成为人们痛恨的黑暗堡垒;他重用柯尔伯推行重商主义,有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却拒绝召开三级会议倾听资产阶级代表的心声;他放弃宗教宽容政策,将法国统一为天主教国家,迫使大量有经营才能或是手艺精湛的胡格诺教徒背井离乡,流亡海外。
  前车之鉴,后世之师。中国正走在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社会安康的道路上,借鉴世界大国崛起的经验极为重要。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依靠自身力量发展才能获得良好的国际环境;保持国家政权统一、坚决反对分裂势力是国家崛起的重要条件;文化事业是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扶持文化、发展艺术将有助于国家的建设,这或许就是路易十四对我们的重要启示。
  

毁誉参半的理性君主……腓特烈大帝(1)
腓特烈是普鲁士王国最重要的君主之一,也是近代早期欧洲最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近代欧洲少有的开明君主。18世纪是欧洲近代社会矛盾斗争最激烈、政治经济变革最激荡的时期,战略形势瞬息万变。在近代欧洲的这一历史大变革中,欧洲大陆各国百舸争流,竞相崛起,构筑并形成了欧洲新的力量格局:法国经过法王路易十四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整治、杀伐,国力蒸蒸日上,在欧洲大陆的政治影响急剧膨胀,牢牢确立了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与之相对应,俄国在彼得大帝矢志改革、整军扩张之后,国力超升,影响大盛,由一个偏安一隅的欧洲内陆国家,一跃成为据有波罗的海出海口,占据欧亚大陆腹地的欧洲超大强国。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此时也完成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其实力堪居资本主义世界之翘楚,并据此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疯狂的殖民扩张,一跃而成为“日不落帝国”。在欧洲大陆的心脏地带,奥地利在哈布斯堡王室的统治下,国势强盛,风头强健。由于奥地利国王兼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身份,奥王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德意志诸邦理所当然的领导者。
  与欧洲列强群雄并起后所形成的鼎盛格局相反,18世纪的普鲁士还只是一个偏安一隅、地处偏僻的蛮荒之地,国势不举,社会文化极度落后,不仅在欧洲国际事务中毫无影响,而且其自身也经常受到欧洲列强的挤压,甚至普鲁士的国土也屡遭列强觊觎。与日渐兴盛的欧洲列强相比,普鲁士明显滞后,它已经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累赘和羁绊,为欧洲列强所忌。对普鲁士来说,能不能跟上欧洲文明发展的步伐,赶上资本主义发展的快车,成为其生死存亡的关键。腓特烈的出现给普鲁士带来了光明。他在普鲁士兴利除弊,发展经济,稳定社会,强大军事,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实现了普鲁士的勃兴,带领普鲁士实现了国家的腾飞。
  然而,在历史赋予腓特烈文治武功的不世功业时,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难解的历史之谜。有人说,腓特烈是普鲁士霸业的缔造者,是普鲁士王国真正的创立人;有人说,腓特烈的一生充满了杀戮与血腥,他的王国充斥了一场又一场战争,腓特烈本人是普鲁士历史上经历战争最多,也是杀戮最重的国王;有人说,腓特烈一生勤俭朴素,个人生活简单到了极点,甚至到了吝啬小气的程度,但是腓特烈在普鲁士军事建设上却一掷千金,毫不手软,不论是其气概还是规模,都是欧洲列强中难得一见的;有人说,腓特烈是欧洲近代最开明的封建君主,在他的统治下,普鲁士民智开化,社会贤明,经济发达。腓特烈是欧洲近代集权统治的集大成者,他所建立的社会秩序,他所遗留的普鲁士军官团,都成为后来贻害德国的历史祸根。
  与欧洲其他封建专制君主不同,腓特烈深受法国启蒙思想运动的影响,他的思想中充满了资产阶级的理性思想元素。在腓特烈看来,身为领袖,必需富有野心,但是这种野心必须睿智而且稳健,并且必须以理性为基础。德国历史学家里特尔评价腓特烈时说:“假如有哪一个伟人可以称为‘理性主义者’,那一定就是腓特烈。”然而,对欧洲启蒙思想的景仰,却并没有影响腓特烈所推行的强权与专制。腓特烈坚决实行强权政治,他谨奉“强权即公理”的信条。腓特烈视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国家利益,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声誉,甘愿为之背上出尔反尔的“骗子”恶名。思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