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本的那些事儿-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人的姓名,那是相当的奇诡,不仅构成复杂,还什么都敢取,什么都敢叫,而且又有动不动就改名的习惯,让人往往有些摸不着头脑。
举个例子,比如那个叫山本五十六的同志,为什么叫五十六呢?我们知道,日本人取名有个习惯,生了第一个男孩叫太郎,生了第二个男孩叫或者次郎或者次男。那么,据此类推,难道山本五十六排行第五十六?
天啦,山本五十六的老爹生殖能力也太强了,居然生了半个连。如果是这样,是不是应该授予他的老爹一个“种人”的光荣称号呢?
当然不是,山本五十六名字的含义说,他是在他老爹五十六岁时出生的,而不是排行五十六。
日本的姓名很有学问吧?下面让我慢慢地说给你听。
古代日本人没有姓,只有名,也就是随便叫个小猫小狗什么的以示区分。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有了可以吃两碗以上大米饭的贵族出现了,这样叫就不太合适了。
于是,在部民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氏姓制度。中国古代以姓代表血缘,以氏代表身份,日本的氏姓制度则恰好相反。氏原本是指由血缘为中心组成的氏族公社,两级分化后,其首领即被称为氏上,对内主持对氏神的祭祀,裁决氏族内部纷争,对外则代表氏族与其它氏族或朝廷接触。每个氏都有自己的名称,叫做“氏名”。氏名是根据该氏族在朝廷中担任的职务或该氏族居注管辖的地方命名的。例如,在朝廷中主管祭把的部门叫忌部,管理忌部的氏族便称为忌部氏,而出云氏、近江氏则是统治出云、近江地方的氏族。
姓原本是对氏上的尊称,后来大和王朝经常给自己看得比较顺眼的氏上赐姓,被赐姓的氏上觉得非常的有面子。于是姓就成为氏上区别区别排名顺序的一种称号。这就好比现在,常务副市长同副市长的区别,有了常务这两个字,排名顺序一定会比没有常务这两个字的副市长靠前是一个道理。
大和王朝赐姓还是很有讲究的,各姓之间等级非常分明,而且这个姓是世袭的,可以传给子孙。天皇的后裔往往赐姓臣、君,很多传统氏上赐姓连,中国或朝鲜移民的氏上赐姓主、史,其它的还有别、公、直、造、村主、稻置等等。最尊贵的姓是臣和连,其中在朝廷中身居高官者称大臣和大连。
后来,大概在公元九、十世纪时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称号叫苗字。苗是苗裔、分支的意思。苗字即一个家族从氏族本家分离出去后的新姓。
头晕了吧,不过先不能晕,听我讲完才准晕。
总之一句话,记住古代日本人的姓可能会出现有氏、姓、苗字三部分分别表示一定的意义,要仔细分析。下面举几个具体例子进行讲解,如“藤原朝臣九条兼实”。其中:藤原是氏名,朝臣是姓,九条是苗字,兼实是名。
再后来,新的苗字太多,千奇百怪,搞得日本人的姓氏越来越复杂,日本人自己也觉得太麻烦。于是,氏、姓、苗字逐渐合为一体,统称为苗字。日本人也逐渐开始以苗字为姓。
值得一提的是,服部、秦则是古时从中国经由朝鲜到日本定居的归化人的姓。姓服部的有一个名人,著名的特工、卓越的间谍、夜幕中的幽灵,人称鬼半藏的服部半藏。
姓氏谈完,再说名字。日本的贵族一般有两个名字:小名和大名。部分人出仕而有官位,部分人出家而有法名、院号,这些都要随名字带出来,导致很多日本贵族的正式称谓往往是很长一串,念出全名都需要好一阵子。一般是有官位以官位代替小名;有法名、院号的,在家修行称法名,前加“入道”二字,在寺修行或死后称院号。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武田信玄,实际上比较正式的叫法应该是“武田大膳大夫晴信入道信玄”,武田信玄这种称呼反而是是不那么恭敬的简称。武田,是姓;大膳大夫,是官位;晴信,是大名;信玄则是法号,因为是在家修行,信玄前加“入道”二字。死后,则多以院号称呼,称为为“武田德荣轩”。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六章 说说日本人的姓名(二)
又如著名的武田家的死敌——上杉谦信,也是如此。“上杉谦信”也是简称,正式的称呼应是“上杉近卫少将辉虎入道谦信”。 上杉是姓,近卫少将是官位,辉虎是名,谦信是法号,同样是在家修行(准确地说应该是先出家,再还俗在家修行。详细的情况后面会提到)。
再看看咱们最熟悉的丰臣秀吉吧。他是原来是贫下中农出身,只有个小名叫日吉丸。认了织田信长这个老大后,混上了武士,改了个高雅点的小名,叫藤吉郎,冒充木下姓,还起了个大名秀吉,称为“木下藤吉郎秀吉”。立了大功后,织田信长赐以羽柴姓,以显示威仪,则称为“羽柴藤吉郎秀吉”。后来,有了“筑前守”的官位后,则称“羽柴筑前守秀吉”。再后来,秀吉统一了日本,权倾天下。可惜不是源、平二姓出身,血统不够高贵,无法开幕当征夷大将军。这里解释下,征夷大将军是日本武家(武官)的最高官位,均由源、平二姓担任。关白为公家(文官)的最高官位,一般是由藤原氏担任。为此,他冒充过源氏,又散布谣言说自己是天皇的私生子,结果反造成很坏影响,只好收手,还是当不成征夷大将军。于是,伤心之余,只有改变策略,去打关白的主意。正好藤原家穷得叮当响,他就凑上去叫声干爹,封上个大大的红包,弄成“藤原右大臣秀吉”,想往关白位子上爬,然而还是满地的嘘声。这下秀吉下不了台了,天皇无奈,为了安慰秀吉受伤的心灵,于是赐姓“丰臣”(这是源、平、藤原、橘以后,第五个天皇赐姓),使得秀吉能够顺利当上关白。这就是“丰臣关白秀吉”的由来,简称";丰关白";,退位后简称“丰太阁”。
说了贵族,那么一般的人民群众呢?
很不幸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直到明治维新后才拥有姓的权利。在这之前,姓和苗字是权势的象征,是特权,不是想姓就姓的。广大的人民群众一直没有姓,只有名。
直到明治三年(1870年),日本政府决定;所有的平民百姓都可以给自己取姓。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许多人还不敢给自己取姓。为此,日本政府于明治八年(1875年)再次规定:所有的国民都必须有姓。
从这时起,日本家家户户才都有了姓,取姓的时候,很多人不知道取什么好,就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来取,住在山脚下的,就姓山下;住在山上的,就姓山上;屋子旁边有口井的,就姓井上,其他的什么田中、松本、田边等等都是这个样子取出来的,还有极具创意的姓我儿子、我孙子的,总之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而其数量也极为庞大。据统计,日本人是世界上姓最多的民族。目前日本的姓约有十一万左右,其中最常见的有四百多个。
在姓的问题上,有一个特例,那就是天皇。天皇之所以是一个例外,因为他不是人。历史上的日本天皇都没有姓,只有名。天皇被是天照大婶的后代,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神,不是人,因而也就没必要有姓。不仅是天皇,就连其子女也都没有姓,但是天皇的女儿长大出嫁以后,可以去姓老公的姓。天皇的名也叫御名,一般是由两个佳字组成。所谓佳字.就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吉祥字。例如堀河天皇的御名是“善仁”,仁明天皇的御名是“正良”。许多天皇御名的后一个字都是“仁”字,后来明治天皇把这一习惯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要求所有皇太子名的后一个字都必须用“仁”字,同时规定所有公主名的后一个字必须用“子”字。比如现在日本在职天皇的御名是裕仁。不过,名字里面虽然是有仁字,但究竟仁不仁那就另说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七章 释迦摩尼与八百万诸神的对决(一)
三神器的保管员换了一个又一个,但他们的历史却总是语焉不详,云遮雾绕,神话与鬼话共存,仿佛不如此就不足以显示天皇的神秘。而这中间,更是令人咂舌地出现了所谓的“欠扁八代”,不,是“欠史八代”,从绥靖天皇到开化天皇共八代,只有生日、即位时间、以及建宫殿、领结婚证时间等简单的记载,没有工作业绩、绩效考核什么的丝毫记录,故在日本历史上称作欠史八代。不高兴大人估计是日本的御用玄幻小说作家创作遇到了瓶颈,创作力枯竭,没法再编了,就只能随便编一串数据来混事。
日本有正史一直要等到第四十代日本天皇——天武天皇上台才行。天武天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是在于对文化出版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位期间,感到日本一直没有正史,以往的史实记载错误太多,实在是辜负了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于是拨了一批工作经费,组织了一批写手,编著了一系列的史书,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古事记》和《日本书纪》。
从此,日本终于有了正史。但即使这样,日本的史书里仍是鬼话连篇,不过毕竟要好过完全没有正史。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日本历史都是记载得过于玄幻,可供采信的东西不多,另外也没什么太值得一提的事情,诸位天皇主要的工作无非是保管三神器和啃生鱼片,所以直接忽略,不予叙述。
直到公无552年10月,也就是钦明天皇当日本老大的时候,事情起了变化,因为佛祖释迦摩尼慈爱地将目光投向了日本列岛。
从此开始,一直到645年大化改新,这一百年间的历史被称为“飞鸟时代”——因为当时大和朝廷建都于奈良盆地南部的飞鸟地区。飞鸟时代佛教味道非常浓厚。这一时期,也是日本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转型期。
552年10月,百济的圣明王向大和王朝赠送了一尊释迦牟尼的鎏金佛像和若干经卷。
就是这个看起来似乎只是个普通的对外友好交流活动的事件,却引发了一场外来的和尚和日本本土的地头蛇——八百万诸神的终级对决。双方的代言人在人间更是掀起轩然大波,造成诸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说是一座佛像引发的血案。
神仙打仗,当然不能由神仙亲自上阵,那多没面子,得由神仙在人间的代言者来具体实施。于是,双方的小弟操起家伙、卷起袖子上场了。
为了增强观赏性,对决是分了几个回合来进行的。首先闪亮登场的是大臣苏我稻目和大连物部尾舆。苏我稻目是佛祖方的选手,而物部尾舆则是八百万诸神的代表。
钦明天皇收到圣明王友情赠送的佛像后,拿不定主意,于是召集手下开会。
苏我稻目跳了出来,说佛法无边,信佛后会身体健康,万寿无疆,吃饭饭香,打牌手顺,盘盘杠上花。物部尾舆反驳说大和国已经有了八百万诸神,已经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了,没有必要再去信佛。信佛的话,八百万诸神会生气的,会在日本搞破坏,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双方的支持者也纷纷呐喊助威,场面相当的热烈。
宗教历来都不是简单的信仰问题,而是与政治有关。日本此时的高级干部关于信佛的争论,实际上有着深刻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