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沸腾十五年 >

第17部分

沸腾十五年-第17部分

小说: 沸腾十五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网易的免费服务
丁磊最终看中并成功获取自己第一桶金的方向是免费电子邮箱系统,不过,由于免费邮箱系统的开发需要时间,因此,他和他的创业伙伴周卓林最早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先开通了其他免费服务,他们觉得,互联网时代,网民需要一个房间和信箱,这是最基本的服务;于是他们于1997年5月创办的网易先后推出免费个人主页服务和免费邮箱服务,一炮走红。
  在前面的章节中,丁磊都有出场,在1995年的章节中,他被提及是电信系统里最早接触互联网的那批人之一,在1996年的章节里,他是最早玩Cfido和最早用火鸟BBS在Chinanet架设BBS的人,一个很纯粹的网虫;在这一章里,丁磊开始展示其充满激情的一面,在日后的章节中,丁磊还将频繁出现,他的通透,他的远见,他的视野,当然还有那么一点点浙江人特有的精明,都一一展现,他和马化腾是本书中出现字数最多的人物,这与他们现在足够成功有关,也与他们本身对互联网的理解到位有关。
  “我们一起给互联网做点事情吧。”若干年后,丁志锋还记得丁磊在1997年给他讲的这句话,本是华南理工学生,正在做创思工作室的丁志锋正是被这句极具使命感的话打动,什么条件都没谈,就答应了创思和网易一起推免费电子邮件杂志的相关事宜。创思电子杂志也成为当时与索易电子杂志齐名的两大电子杂志之一,丁志锋现是某无线运营公司的创办人。
  丁磊不仅激情满怀,同时也很专业。网易创业之初能拿到电信级的服务器和带宽,与张静君的支持有关。张静君后来接受我的采访时回答到热情和专业是丁磊打动张静君的最重要的原因张静君后来接受作者的采访时回答说热情和专业是丁磊打动她的最重要的原因。
  1997年5月的一个下午,丁磊来敲张静君的门。张静君坐在局长的位置上,看到的是一个高高瘦瘦,走路大步流星,说话有条不紊,很有激情和志向的年轻人。丁磊非常强的说服力感染了张静君,让张静君觉得,这是个人才。
  丁磊来之前先给张静君打了一个电话,说自己是飞捷公司总经理助理(注:这时的丁磊虽然已经决定自己出来和周卓林一起开网易,但网易远不如飞捷出名,所以依然用飞捷的招牌) ,说自己可以为ChinaNet做点事情,很希望能面谈一次。张静君没太在意,但还是答应让丁磊到办公室来找自己。
  丁磊带着一份五六页纸的报告来见张静君,报告的名字叫《丰富与发展ChinaNet建议书》,在张静君看报告的时候,丁磊就开始不停地讲自己有搜索引擎、PUSH技术、BBS架设等技术,讲这些技术可以解决ChinaNet上中文信息贫乏,用户上来就“出国”的问题。
  丁磊口才很好,又有备而来,他说的正是张静君想力图改变的,他说中了ChinaNet当时的要害,张静君们此时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但张静君不知道怎么去推动,这时候的电信是个睡狮子,需要有人激活它,张静君希望和丁磊联手。丁磊讲了一个多小时,张静君将五六张纸的建议书留下。丁磊给张静君的感觉是这个小伙子很热情,很专业,她甚至想起了1995年9月前来广州帮助电信局接入Internet的田溯宁,穿着衬衫,打着领带的田溯宁也充满热情,给张静君讲了很多她之前没听过的名词,给她启蒙,看张静君没听懂,接着再讲第二遍,不厌其烦。她觉得丁磊就是下一个田溯宁。
  送走丁磊,张静君立刻就去和数据局其他人商量丁磊的事,大家一致同意,可以给这个年轻人一个机会,让他来这里试一试。张静君们为丁磊提供了服务器(直到1999年丁磊才将服务器归还)、网络带宽(直接接到主干网上)、电话以及办公室。地方就在广州电信数据分局的二楼,7~8个平方,丁磊当时没有公司,叫网易工作室,就3个人,常来上班的是丁磊和周卓林,陈磊华不常来,他当时还是华南理工的学生,他给网易做兼职,周末的时候经常来。后来,丁磊壮大到十几个人,张静君将他们调到一个大的办公室。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外界搞不清楚丁磊和广州电信是什么关系,他怎么和广州电信那么好,只是觉得他备受广州电信的照顾。丁磊也不解释,丁磊的逻辑是我也在帮广州电信做事情,我不拿工资而已,丁磊的逻辑总是这么有力。
  有了广州电信的平台,丁磊和周卓林做的第一个事情是开通免费个人主页。丁磊的逻辑很清晰,服务器有18G的硬盘,可以拿出一半9个G来做个人主页服务,每个20M,而且就直接挂在电信的主干网上,空间够大,速度够快,肯定有人愿意来。
  不过,当周卓林把免费个人主页服务开通后,并没有得到什么响应,来的人很少,丁磊知道是推广的问题,于是丁磊花了几万块在瀛海威、中网等ISP上做广告,一下子来了很多人,丁磊就此知道推广的重要性。
   。。

中文免费电子邮局163
在1997年下半年,丁磊对张静君说,咱们一起经营一个像hotmail那样的免费邮箱怎么样?广州电信拿电信的资源投入,网易投设备和软件,一定能赚钱。丁磊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建议书写明了过了试用期,每个邮箱每个月收10元钱。张静君注的第一个邮箱也是hotmail,对丁磊的建议很感兴趣,但丁磊的建议在电信局里面通不过,无论张静君怎么样花口舌,电信局就是不同意。
  张静君前后打了12个报告都没有结果,但张静君又觉得这是个好东西。最后,张静君决定由她担任负责人的广州电信三产公司飞华投,一共119万,5台服务器和丁磊的软件,做容量30万的免费邮箱,最终的模式是不与网易拆帐的方式进行。这是飞华在1998年前最大的一笔投资。
  按照丁磊的算法,销售给第一套软件的时候,网易几乎没有赚钱。当时对方购买的时候,连硬件只用了100多万,而且其中的硬件和数据库系统占了75%,网易除去税后,利润很少。但丁磊还是认了,他需要一个样板。另一个很具体的问题是网易1997年5月50万的注册资本,期间并没有多少收入,整个帐面没有多少钱了(一说只剩下2万),需要有业务进来,盘活整个公司。
  1998年3月16日,国内第一个全中文界面的免费邮件系统。开始提供服务。谁也没有想到,网民们的反应竟是那么强烈,注册用户数量以每天2000人的速度增加,在短短半年时间内达到了30万用户。看到的成功,先前对丁磊冷眼相看的许多公司纷纷打电话找他,要求购买免费邮件系统。首都在线也来找到网易,这次网易卖了十万美元一套。
  开发出大容量邮件服务系统,是网易由生存转向发展的一个重要飞跃。于是丁磊既做老板又当推销员,由于对技术的理解充分,他几乎没有丢掉过一个合同(说是几乎,还是有丢单的,21CN的电子邮局系统就被亚信抢走)。除了和,在1998年3月以后的8个月内,使用网易电子邮件系统的金陵在线、商都信息港、香港国中网等陆续开通,并纷纷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到1998年底,公司有了近400万元的利润,都来自于销售免费邮件系统等软件和后续的升级服务。
  网易免费邮件系统一出,中关村性急的评论家们甚至给丁磊戴上第三代程序员的帽子,这个代别划分是这样的:基于DOS平台开发的是第一代,基于Windows平台开发的是第二代,基于Internet平台开发的是第三代。
  对于这个提法,陈磊华并不以然,在他看来,丁磊并不是一个好的程序员,学无线电的丁磊更多是系统架构方面的高手,不是程序员,不善于写程序。陈磊华是丁磊承认的网易免费邮件系统的开发者之一(另一个是他自己,因为结构是丁磊做的)。
  1999年4月,陈磊华毕业前夕,决定自己单独开公司,新公司叫盈科,主营业务是做免费邮箱系统的支持和服务。这时候的丁磊也忙着转型成门户,把网易电子邮箱系统的后续服务支持也包给陈磊华,陈磊华和他的公司后来被网易收购,这是后话。
  丁磊也不太承认自己是第三代程序员的提法,他喜欢技术,但写程序和技术不完全是等号。他的思维就是Internet的。把程序员按照开发平台分多少没有道理,关键的是看开发者做的产品是不是面向互联网的。在互联网时代,程序员让位于产品经理。
  在老资格的互联网从业人士谢文看来,这个行业中真正的商人很少,只有两个:丁磊和陈天桥。谢文的解释是这两个人做不做互联网,都是做生意的人。
  关于丁磊的传说很多,有人说他天真率直,有人说他狂妄自大。一个最有趣的版本说,丁磊曾经在TOM总裁王先先的引荐下去见李嘉诚,丁磊对李嘉诚说:“你买的那些烂公司都不行,你买网易才能赚钱。”那时网易的股票在纳斯达克已跌至1美元以下。TOM还真动过买三大门户的主意,还请来新浪前CEO沙正治当顾问,但最后只见雷声,不下雨 。
  在丁磊的成功中,有两点很关键,其一丁磊自己是“网虫”出身,明白网民的需要;其二丁磊商业意识很好,他知道哪些需要有可能变成钱。先盈利再融资,这是丁磊当时坚持的一个原则。丁磊曾经这样告诉一个朋友:一定要把商业价值做到最大再去融资,这样“才能卖得贵一点”。正因如此,在中国的互联网中,丁磊是很少的几个将绝对控股地位一直保持到上市以后的创始人,至今他在网易的股份仍高达58%,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 想看书来

润讯工程师马化腾
丁磊的成功给了很多人榜样的力量。比如马化腾。流行的最广的一个版本是,正是因为看到丁磊靠着免费电子邮箱攻城拔寨,走向成功,与丁磊在CFIDO上有过交情,同有电信背景的马化腾心中泛起阵阵涟漪,因此决定创办腾讯。
  关于腾讯为什么在1998年创办,还流传着另外一个版本。至少在马化腾毕业后工作的第一个公司润讯内部流传着这样的传闻:当时马化腾关于类QQ软件的提议,没有引起润讯高层的任何兴趣,因为他们看不到这个小东西上面有任何前景。据润讯一个中层干部透露:“在当时的讨论中,有人说:‘这东西究竟是收钱还是不收钱?如果不收钱,我做它来干什么?’”当时很多人并没有看到,客户资料比现金收入更加重要。特别是有忠诚度的客户,商家往往是有钱也买不到。之后,马化腾身影便在润讯消失了,创办了腾讯。不过,这段传闻仅仅停留在传闻阶段,马化腾并非是一个意气用事的人,马化腾自己也未必能看好QQ的未来,不然,之后也不会出现几度出售的故事。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在润讯期间,马化腾并没有显示出之后什么特别之处。
  多位前润讯的老员工在回忆起他们的前同事马化腾时,都用了没想到、当年其实不起眼这样的词汇来形容马化腾,他们的统一描述是小马当年一点都不显山露水,不过今天,小马二字好象没人能叫得出口了。
  1993年从深圳大学毕业后,马化腾进入润讯,当时的工资是1100元。如果你了解传呼行业,你一定知道润讯。20世纪90年代初,对传呼业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从事这一行的企业一般都有相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