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沸腾十五年 >

第15部分

沸腾十五年-第15部分

小说: 沸腾十五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今天的互联网上,可以贴帖子的地方多如牛毛。借助电脑网络这一廉价而高效的传播平台,人们可以把自身对生活的种种感受和理解张贴上网,让更多的人去分享、共叹或共鸣。熟悉互联网的人们都知道,网上讨论区充斥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琐碎、无聊而且浅薄的感叹和议论,而如老榕这样的即便从文学角度来看也堪称佳作的帖子实在是难能可贵。
  老榕的帖子始于哪一家BBS或网站,现在已经无从查考,而且这一点也确实不重要了。只要作者不要求相关的权益,任何一条信息,哪怕只是个喷嚏,从上网的那一刻起,就立即成为全球的财富,其覆盖的广度和传播的速度是任何传统媒介都无法比拟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大连金州没有眼泪(2)
经由互联网上的反复辗转,老榕的帖子又被载上多家传统的媒介,其中包括《成都商报》、《中国足球报》和本期的《南方周末》。数字空间再返回我们的模拟世界,老榕在屡战屡败的中国足球面前的苍凉的悲哀,似乎又陡增了一些“时尚”的感觉。由老榕这么一则帖子的空间转换,可以说,网上传播的时代已在中文世界露出了端倪。感谢福州的老榕,以及他那刚要醒事的孩子,还感谢那些把老榕的帖子转给编者的网民们。当然,还要感谢那些为建网而辛勤工作的人们。
  事情好象才开始。两周后,《南方周末》刊登了这样的文章:《足球不幸球迷幸——致老榕和他的孩子》,作者李公明。
  我不是球迷,但老榕的帖子(11月14日本版)使我感动不已,使我平生第一次写下了关于中国足球的这点文字。过去人们说“国家不幸诗家幸”,含泪读完老榕的帖子,我头脑里冒出来的一句话就是:“足球不幸球迷幸”。
  有人会问:中国足球不幸,中国的球迷何幸之有?我想,在这样一种功利滔滔、性灵枯乏、情感虚假的岁月里,能产生老榕这样的文字、产生老榕和他的孩子的那种情感,这不是天大的幸事么?
  在远离了那种史诗性的、充满理想主义和献身精神的岁月以后,在被暴风雨荡涤的英雄情怀已日渐消失的时候,我们已经无法在人群中感受到同一种炽热的情感、呼唤着同一种声音、流淌着同一行滚烫的热泪——没有了*中的狂欢和悲歌,哪里还有狂飙为我从天降?!
  只有足球,中国的足球!那个令我们哭、令我们笑、令我们在可怕的冷静中领略可怕楸心之痛的中国足球,只有它可以让我们重温炽热的情感、刺痛麻木的心灵,让我们在网络上“倚拦看剑,泪洒英雄!”
  我想,老榕的这张帖子已足以令当今书坊上那无数莺歌式散文羞愧无地。我还想到,它完全够条件成为我们语文教材中的一页:它叙事清晰、条理分明、文字朴素、感情真挚动人;更重要的是,它连接着两代人滚烫的心!但假如我是中学教员,我又会对它既爱又怕,怕的是我在教这一课时难以自制,为了我们涕泪横飞的中国!
  足球只是一个流传的球,中国球迷是一片泪浇血灌永远的心!
  1997年底,南方的媒介开始了延续到现在的“盘点”习惯。1997年,《南方周末》大盘点特刊《你们现在还好吗》,有这样一段:
  主编寄语:老榕的感动
  走过1997,我们有梦圆的欢欣;也有梦碎的痛苦。而执著于梦想的追求,使我们咫尺天涯,息息相通。
  就在几天前,一位读者给编辑部写来了他亲历的一件事:在湛江开往海口的轮船上,百无聊赖的他买下了一份《南方周末》,尚未读完,就已经泪流满面。他把报纸递给正在甲板上追逐嬉戏的一群素不相识的少年,少年们看完报纸,也如塑像般陷入了沉思。
  深深打动了这一群人的,是老榕的文章,那篇取自网络、感动过无数人的《大连金州没有眼泪》。当轮船靠岸,各自东西,少年们也许很快就会淡忘了这不期然而至的邂逅,但是,在甲板上触动他们沉思的东西不会湮没。中国足球梦碎金州的那个夜晚,也许是老榕儿子10岁生命的历程中最寒冷的一夜,但就在那寒冷之夜的第二天早晨,孩子幼小的心灵已经开始照耀着一种特殊的阳光,那就是理想和希望。
  在这个特刊的一版,介绍了包括老榕在内的一些这一年在《南方周末》上出现过的轰动人物。老榕也是这些人中唯一没有提供照片的人。
  老榕的真实身份是福州连邦的总经理,他最初上网的一个想法是更多的卖一卖他的软件,他最开始总是自觉不自觉的告诉在讨论怎么用软件的网友,他那有正版的软件可以买。如前文所提到的,四通利方论坛一开始就是个给网友提供自己软件下载和讨论问题的地方,所以,商业感觉良好的老榕就跟着过来了。
  这个帖子成就了球迷老榕,之后一连串的事件让其持续以网络大侠的身份出现。1998年3月,他曾经参与发起和组织了“网上救助绝症贫困大学生何婷芳”活动,成为中文网络上首例通过互联网发动各界人士救助的活动,使家境贫寒、身患绝症的女大学生奇迹般逃离了死神。1998年长江水灾期间,他又参与发起了网上希望活动,通过互联网募集救助资金,使数十位因受灾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1998年年底,老榕作为证人,出庭给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个关于IP电话经营的案子作证,在法庭上公开讲网络知识,这一举动更使老榕这位“网上大侠 ”声名大振,为此被《电脑报》评为当年“中国十大网民”。1999年1月,老榕来到北京,以王峻涛的真名示人,创建8848,之后是另外一番故事。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文网站第一编辑陈彤
《大连金州没有眼泪》还成就了一个叫陈彤的网友,他在新浪上的ID是Gooooooal,一共6个o,每次输起来很麻烦,但很容易被记住。四通利方的老网友喜欢称后来成为论坛管理员的陈彤为钩儿,一旦犯了版规,陈彤总是第一时间手起刀落,刀下绝无冤魂。
  这种网上做派和他线下做事为人一脉相承,其超严格的要求和粗暴直接的管理风格以及其良好的新闻感觉成就了一支强悍的网络新闻编辑管理团队。陈彤后来做了新浪的总编辑,执行副总裁,这是后话。
  陈彤1967年出生人,籍贯河南开封,生于北京。中等个,圆脸,密黑厚实的头发总是遮盖他的额头,深邃的目光藏于眼镜之后,办事利索,雷厉风行。陈彤从小爱好新闻和体育,在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他填写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工业大学的电子工程,第二志愿是北京广播学院的国际新闻,基于他的爱好第三志愿则是中央体育学院的体育理论。结果他被第一志愿录取。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后,陈彤在中关村度过了数年同后来的生活相比颇为平淡的日子。1996年,他开始攻读北京理工大学通讯学硕士。
  1997年4月,还在北京理工大学读研究生的陈彤上网第3个月,碰到了一个叫李嵩波的人。和他通了几封E…mail后,陈彤发现李嵩波的E…mail服务器是四通利方的,一问,李嵩波正是四通利方网站创始人。陈彤随即暗示,如果让他来做体育沙龙版版主,访问量保证提高10倍。李嵩波马上在中关村小饭馆里请陈彤吃了顿饭。吃完这顿饭,陈彤就成了四通利方体育沙龙版版主。
  版主陈彤很卖力地在自己家中为四通利方体育沙龙干着,他像个园丁辛勤浇灌着体育沙龙。他用各种方式获取一手资料,然后再用不同的ID贴在体育沙龙里。发现有人主动提供赛场消息,许多网友都来体育沙龙贴帖子。陈彤把这种自发的行为组织起来,发动各地甚至各国的网友把体育信息发布到论坛上,到后来更多的网友自发地把看比赛的情况、感受发上来,有国外的网友把当地媒体的东西翻译上来,论坛办得非常红火。紧接着1997年十强赛就来了,文字直播、视频直播,陈彤和他的伙伴们全上了。
  此时中国上网人数为10万,体育沙龙内的好帖,点击数也就几百个,所以,连陈彤自己也没太拿自己当回事。1997年11月中旬《南方周末》刊登老榕在体育沙龙的帖子《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使四通利方感到了自己的力量。见报那天,陈彤正在中关村一家小公司中给人帮忙,有人喊陈彤,“你的名字上报了。”当陈彤看到自己的网名Gooooooal印在报纸上的时候,十分激动,这是他的名字第一次登在报纸上,“而且,还是那么好的一张报纸。”陈彤马上给李嵩波和体育沙龙另外一位版主老尼打电话,李嵩波让陈彤马上买10份报纸送过来。四通利方从此觉得到了加大对网站投入的时候。
  11月底,四通利方推出了体育频道竞技风暴。再之后,推新闻频道,再之后,陈彤研究生毕业被四通利方网络部的主管汪延邀请加入新浪的前身四通利方,成为这家公司第一个编辑。再之后,陈彤成为四通利方CEO王志东和夫人刘冰嘴里的新浪宝贝,再之后,陈彤掌管的新浪成为华文媒体中的强势品牌之一。
  

那些玩个人主页的玩主们
如果你是1998年上网的网民,那你一定知道一个叫Carboy的个人主页。
  Carboy大名杨震霆,喜欢玩车,所以人送外号Carboy,这个人兴趣很广,也曾玩过音响。
  1996年,杨震霆去广州数据分局申请了个互联网帐号,但是杨震霆不懂怎么设置,根本上不了网。于是去电脑城狂找书,找着找着发现有人在议论互联网,很在行,就这样结识了他身边的这个高个子的海南人——后来网易的创始人之一周卓林,当场求教,回来后,杨震霆还是不会,于是给周卓林打电话取经,打到手机发烫,倒腾了20多次才上了网。上网后第一个去的地方是微软,这是为证实自己在网上的确出了国;第二件事情是E…mail周卓林,告诉他“我已经上网了”,结果很快收到周卓林的回信,这个回信让杨震霆兴奋不已。
  兴奋过后,Carboy想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上网,象自己这样有偶遇的并不多,于是,他做了个教人上网的个人主页,这个网站很受欢迎,很多人一上来就看这个教人上网的个人主页很多人一上网就看这个教人上网的个人主页。
  还有一个叫边城浪子的,他的个人主页也相当的受欢迎。边城浪子大号高大勇边城浪子大名高大勇,他当时有多个个人主页,其中他自己最喜欢的是以《丁丁历险记》为主题的那一个,但影响最大的是一个叫回声资讯的个人主页。高大勇虽是东北人,但个小,很早入行,设计方面才华横溢,曾在很多公司待过:瀛海威、Chinabyte、新浪、中国旅游资讯网、听听电子商务网,最后只剩下了自己创立的“回声资讯”和“闪客帝国”。不久前,他甚至离开了“闪客帝国”这个家园,“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
  因为高大勇的原因,当时Chinabyet的设计部要求部门里每人都要做一个个人主页,于是有了另一个很著名的个人主页——滕燕和她的“渔人码头”。当时做的比较好的女性个人主页很少,“百合”的“素心阁”在当时做得名气很大,滕燕和她的“渔人码头”是另一个。
  1998年2月春节期间,滕燕搬了一台公司的电脑到家里去,用一个星期的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