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沸腾十五年 >

第10部分

沸腾十五年-第10部分

小说: 沸腾十五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成长成一个象微软一样的大公司。
  1995年7月王志东来到硅谷,正好赶上全球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网景上市前夕,到处都在讲述网景的故事。王志东听完网景的故事后立马醒了过来,这就是他想要的四通利方的成长轨迹。当王志东打听到是摩根斯坦利给网景做的融资时,他四处向朋友打听,看怎么让摩根斯坦利来给他投资。这位朋友是王志东在四通利方的创业伙伴严援朝的多年老相识,他一听就乐了,对王志东说:“你要找摩根,还嫌早了一点。不如先给你找个小点儿的吧。”
  话是这么说,摩根斯坦利一位高级别的合伙人还抽出一个小时专门和王志东进行了会谈,谈完王志东才反应过来,人家不是对自己有兴趣,而是对中国市场有兴趣,不过,就是在这次会谈中,王志东知道了什么是风险投资,怎么在中国做市场,怎么到美国上市。也就是在这次会谈中,王志东开始朦朦胧胧接受四通利方不是家中国软件公司,而是家全球软件公司,只是其总部设立在中国而已的概念,这让王志东从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本土创业者开始逐步蜕变成有海外视野的本土创业者。
  王志东还知道,投资是分层次和级别的,产业资本和风险资本的钱有什么不同,这次会谈,王志东还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自己得找个人帮他找钱,他毕竟不是张朝阳,没有在美国生活过,也没有相关的人脉,对资本运做方面的知识也不具备,还有一点,他的英语不如张朝阳那么顺当,沟通起来有障碍。王志东就这么认识了冯波,时任罗伯森?斯蒂文森公司的中国投资部主管。
   。。

冯波和王志东签定了融资代理合同(1)
冯波出身名门。冯波的母亲董丽惠,出生在上海一个来自宁波的富裕家庭。在1939年日本侵华的时候,他们所有的财富都化为乌有。冯波的父亲冯之浚,是一名御医的曾孙,直到1911年国民革命时,他的曾祖父都还在紫禁城内服务。冯之浚的父亲,在日本侵华之前,则一直都在北京担任路透社的主编。在日本占领中国期间,他们全家搬到了上海。冯之浚和董丽惠在上海读高中时认识,当冯之浚从上海大学铁道工程系毕业后,他们很快就结婚了。之后,他们也都成为了老师。
  在美国记者谢大卫笔下:冯之浚是个让人尊敬的中国老派知识分子。他有一头厚密、向后梳的白发。虽然他已60出头,但体格还算强健,身躯已有点驼,脸上戴着一副厚重的玳瑁框眼镜。不管是讨论文学、历史、艺术或绿茶,冯之浚都是口若悬河而且坚持己见,从毛泽东、克林顿、孔子到《纽约时报》,他似乎总是能够引用得当。
  冯之浚后来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科学研究所,成为一名很有声望的经济学家。冯之浚也加入了*同盟,最后担任了这个*党派的副主席,如果不是在某一次政治风波中发表了过激言论,他本来可以更进一步成为费孝通先生的接班人。冯之浚交游广阔,结识了许多国内外科学界乃至政界的大人物,其中对冯波意义最大的是一个叫王安琴的美国心理医生。
  王安琴在1987年拜访北京时,经由介绍认识了冯之浚。王安琴是一位在加州马林郡开业的心理医生,两人成为了好朋友。王安琴离开中国的时候,她说如果冯之浚的小儿子愿意前往美国,她可以提供寄宿的帮助。冯之浚和董丽惠认为这对冯波来说,是一个人生重新获取新希望的机会。过了一阵子,王安琴就接到了一封信,冯之浚告诉她冯波决定到美国。正是王安琴的出面保证终于让冯波在1987年10月23日到达了美国旧金山,那年冯波18岁。
  不久,王安琴从旧金山搬到了圣安瑟莫(San Anselmo),圣安瑟莫是森林中一个寂静的小镇。冯波在一个中国花园餐厅中担任餐厅杂役,每天工作11个小时,辛苦地赚取15 美元。他在一家中国和日本餐厅找到另一个工作,他从一家餐厅到另一家,洗鱼、切鱼、煮饭、摆餐桌、清理餐桌、点菜、外卖和洗盘子。顺便补习语言。
  当冯波不用上学或是工作时,他喜欢待在咖啡厅中。在那里他可以努力地看《纽约时报》,同时也能够有机会与顾客和员工交谈。最后,他的英文程度终于能通过考试,开始上一般的课程。艺术课程,特别是摄影和电影,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们教导我一种我从来不知道的表达语言”。他那时的照片所描述的就是孤独。有一张照片中,是由昏黄的灯光和铁铸的板凳构成,相当美丽,但是给人一种强烈的感受,因为椅子是空的。冯波在摄影美术方面开了一次个展,题目是:《寻找》。冯波还用他的薪水投资了他的第一部八厘米电影。冯波后来果然学了导演,读的就是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电影导演专业。
  对于一个曾在旧金山州立大学学习电影导演的人而言,冯波的经历不是一部关于宿命的艺术电影,而是一部好莱坞大片。
  1993年年底,冯波大学没毕业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美国硅谷投资银行罗伯森?史蒂文斯招人,冯波觉得好玩,前去应聘,主考官就问你对我们公司有什么用?因为这还是比较西方人的问法,比较直接。冯波也灵机一动,也不懂他们做的什么业务,给他们讲了一个瞎子摸象的故事:所有外国投资人到中国来都好像是瞎子摸象,因为中国很大,有的人看到的是鼻子,有的人看到的是腿,有的人摸到的是尾巴,而冯波能给他们带来的是一个更加全面展现的机会,而且能够为整个公司在中国树立品牌。就这样,冯波成为这家公司的中国投资事业部的主管。

冯波和王志东签定了融资代理合同(2)
在这家公司,冯波做过很多重要的投资项目,其中一个是亚信,在很长时间里,冯波被认为是亚信的VIP员工,他持续出没在亚信在北京的办公室里,和田溯宁聊天,帮他分析公司遇到的问题。1997年12月,在冯波的牵引下, 、China Invest、Fidelity三家投资公司向亚信注入了1800万美元风险投资。
  比起亚信,新浪的故事同样精彩。1996年1月,四通利方和冯波服务的罗伯森?斯蒂文森公司签订了国际融资服务合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就开启中国互联网的风险投资的第一人,王志东和冯波都是可以争一争的。
  而之后的故事是,1997年,经罗伯森?斯蒂文森公司的帮助和促进,艾芬豪与华登给四通利方投资700万美元(一说为650万美金,这很大程度上是有税前税后的统计口径不一所致)。
  而代表艾芬豪担任四通利方第一个外部董事的正是冯涛,冯波的哥哥。
  与弟弟不同,冯涛是在国内接受的本科教育,他1986年考入东北著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航天学院,1988年去加拿大,1993年后获取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统计学博士。
  冯波好动。在冯波能够站上冲浪板前,他买了三个Stewart牌子(知名的冲浪板品牌)的冲浪板、一套Rip Curl的保温潜水服、橡胶鞋、一条皮带、一系列关于冲浪的唱片、冷海里用的头套,冲浪者的T恤、运动短裤和运动鞋则塞满整个衣柜。他把Prada牌子的鞋子当做拖鞋穿,所以鞋子的后方都被压得扁扁的。他也会将Gucci牌子的裤子裤管卷起来,在沙滩上踢足球。冯波总是幻想拥有一支一级方程式的车队,最好能自己驾驶一级方程式的赛车。当中国拥有一支一级方程式的车队时,对冯波来说将是意义重大的基准点,代表他的国家从此就可以追上西方国家。他会从头到脚穿上黑色的皮衣皮裤,跳上摩托车。红色的机车擦得发亮,就像是硬壳的太妃糖苹果。
  冯涛好静。上海联创的办公室毗邻毛泽东在上海住过的房子而居。在冯涛的办公桌上有一个笔筒,里头放着用鼬鼠毛做成的毛笔,冯涛有空的时候就会拿出来挥毫。冯涛的办公桌后面是一幅有1700年历史、由中国最受尊敬的书法家之一──王羲之──用毛笔所题的诗。冯涛甚至以晋代书法家王献之的草体“之”为公司标识。联创手册上印有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自书告身贴》中的话:“国公颜真卿,立德践行当四科之首,懿文硕学为百氏之宗。” 冯涛除了是一名书法顶级发烧友之外,也是一名古董瓷器和中国画卷的收藏家。
  这两兄弟在1999年8月接受了上海科技*、也是他们父亲的老朋友——中科院副院长严义埙的邀请,在江绵恒先生的领导下成立了上海联创和联创策源。田溯宁也是经由严义埙的介绍认识了江绵恒,并在江绵恒的力邀下加入网通,其中引见田溯宁与严义埙见面的也正是冯家兄弟。
  这个世界真的很小。
   。。

Chinabyte的诞生惊动中南海
1997年1月15日,由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和人民日报社共同投资建立的ChinaByte正式开通。15日开通,16日访问人次达到8万。一创办,Chinabyte中方负责人宫玉国们觉得在中国应该做中文的信息,于是提了个口号“在中国,用中文,为中国人” ,很豪迈。
  Chinabyte最开始是用当时全球三大计算机媒体ZDNETChina的内容,Chinabyte的新闻发布会的北京墙上左上角是Chinabyte,右上角是ZDNETChina,当时的约定是ZDNETChina给Chinabyte提供内容,Chinabyte负责运营、市场和销售,采取双入口(即ZDNETChina的用户也指到Chinabyte)。不过,三个月后,双方分手。分手的原因是因为ZDNETChina想自己独立运营。掰了以后,Chinabyte认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才出现,这个对手就是ZDNETChina。和ZDNETChina合作失败,促使Chinabyte决心做原创内容,开始自己做编译,开始自己组织专栏,很快,Chinabyte就在访问量和影响力上超过ZDNETChina,ChinaByte当时的感觉更是寂寞高手了。
  1997年底的时候,在国内有一次互联网研讨会,当时雅虎的杰瑞和杨致远也参加了这次会,有记者去采访杨致远,问他雅虎在中国的竞争对手是谁?杨致远说最大竞争对手是ChinaByte,宫玉国很受用。而张朝阳第一次得知面前的这个人是宫玉国的时候,张朝阳也惊讶的“啊”了一声,然后毕恭毕敬的过来给宫玉国问好。在早期的中文互联网业界,Chinabyte和它的实际推动者宫玉国有着独特的位置。
  宫玉国进入互联网纯属偶然。1988年,宫玉国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毕业,他没有去出版社,也没有去图书馆,而是去了媒体。宫玉国的理由是喜欢看竖版书和一个人呆着的自己太孤僻了,他希望改变下自己的性格。
  1995年做了7年传统媒体的宫玉国下海,经人介绍来到《人民日报》下属的世达公司与默多克新闻集团合资的笔电新人公司,总经理是张德华,张德华让宫玉国当了总经理助理 。笔电新人做互联网是外方专家的主意,宫玉国也是从外方专家那里知道什么是互联网的。
  笔电新人当时可选择的项目还有很多,比如,图文电视、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等等。但是,图文电视受图文电视台发展制约,卫星全球定位系统有诸多政策上的限制,总之,这些项目都明显地存在着太多不可控制因素,只有互联网被一致认为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于是就决定做互联网。
  笔电新人中的“笔电”是Chinabyte的byte的中文译音,而“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