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开示:虚云老和尚说法 >

第2部分

开示:虚云老和尚说法-第2部分

小说: 开示:虚云老和尚说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审上座点哪个心?”师无语,遂往龙潭。至法堂曰:“久向龙潭,及乎到来,潭又不见,龙又不现。”潭引身而出曰:“子亲到龙潭!”师无语,遂栖止焉。一夕侍立次,潭曰:“更深何不下去?”师珍重便出。却回曰:“外面黑。”潭点纸烛度与师,师拟接,潭复吹灭,师于此大悟。便礼拜。潭曰:“子见个甚么?”师曰:“从今向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至来日,龙潭升座谓众曰:“可中有个汉,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他时向孤峰顶上,立吾道去在!”师将《疏钞》堆法堂前,举火炬曰:“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遂焚之。
  于是礼辞,直抵沩山,挟复子上法堂,从西过东,从东过西,顾视方丈曰:“有么有么?”山坐次,殊不顾盼。师曰:“无无。”便出,至门首乃曰:“虽然如此,也不得草草!”遂具威仪,再入相见,才跨门,提起坐具曰:“和尚!”山拟取拂子,师便喝,拂袖而出!沩山至晚问首座:“今日新到在否?”座曰:“当时背却法堂着草鞋出去也!”山曰:“此子已后向孤峰顶上,盘结草庵,呵佛骂祖去在!”师住澧阳三十年,属唐武宗废教,避难于独浮山之石室。大中初,武陵太守薛廷望,再崇德山精舍,号古德禅院,将访求哲匠住持。聆师道行,屡请,不下山。廷望乃设诡计,遣吏以茶盐诬之,言犯禁法,取师入州,瞻礼坚请居之,大阐宗风,后人传为德山喝、临济棒。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开示》第一卷(4)
像他这样,何愁生死不休。德山下来出岩头、雪峰;雪峰下出云门、法眼;又出德韶国师,永明寿祖等,都是一棒打出来的。历朝以来的佛法,都是宗门下的大祖师为之撑架子。诸位在此打七,都深深的体解这一最上的道理,直下承当,了脱生死,是不为难的;假如视为儿戏,不肯死心蹋地,一天到晚在光影门头见鬼,或在文字窟中作计,那末生死是休不了的。大家努力精进吧!
  (初七第三日开示,2月24日)
  切莫分心散乱
  切莫分心散乱
  七天的辰光已去了四天,诸位都很用功,有的做些诗偈,到我那里来问,这也很难得。但是你们这样的用功,把我前两天说的都忘却了。昨晚说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我们现在是参话头,话头就是我们应走的路头。我们的目的是要成佛了生死;要了生死,就要借这句话头作为金刚王宝剑,魔来魔斩,佛来佛斩,一情不留,一法不立,哪里还有这许多妄想来作诗作偈,见空见光明等境界?若这样用功,我不知你们的话头到哪里去了!老参师傅不在说:初发心的人要留心啊!我因为怕你们不会用功,所以前两天就将打七的缘起,及宗门下这一法的价值,和用功的法子,一一讲过了
  我们用功的法子,就是单举一句话头,昼夜六时,如流水一般,不要令他间断,要灵明不昧,了了常知,一切凡情圣解,一刀两断。古云:“学道犹如守禁城,紧把城头战一场,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是黄檗禅师说的。前后四句,有二种意义:前两句譬喻,说我们用功的人,把守这句话头,犹如守禁城一样,任何人,不得出入。这是保守得非常严密的。因为你我每人都有一个心王,这个心王即是第八识,八识外面还有七识、六识、前五识等。前面那五识,就是那眼、耳、鼻、舌、身五贼,六识即是意贼,第七识即是末那,它(末那)一天到晚,就是贪着第八识见分为我,引起第六识,率领前五识,贪爱色、香、味、触等尘境,缠惑不断,把八识心王困得死死的转不过身来。所以我们今天要借这句话头(金刚王宝剑),把那些劫贼杀掉,使八识转过来成为“大圆镜智”,七识转为“平等性智”,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但是最要紧的就是把第六识和第七识先转过来,因为它有领导作用。它的力量,就是善能分别计量;现在你们作诗作偈,见空见光,就是这两个识在起作用。我们今天要借这句话头,使“分别识”成“妙观察智”,“计量人我之心”为“平等性智”,这就叫做转识成智,转凡成圣。要使一向贪着色、声、香、味、触、法贼,不能侵犯,故曰“如守禁城”。后面的两句,“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譬喻:即是我们三界众生沉沦于生死海中,被五欲所缠,被尘劳所惑,不得解脱,故拿梅花来作譬喻。因为梅花是在雪天开放的,大凡世间万物都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冬天的气候寒冷,一切的昆虫草木,都已冻死,或收藏。尘土在雪中也冷静清凉,不能起飞了。这些昆虫草木尘土灰浊的东西,好比我们心头上的妄想、分别、无明、嫉妒等三毒烦恼,我们把这些东西去掉了,则心王自然自在,也就是如梅花在雪天里开花吐香了。但是你要知道,这梅花是在冰天雪地里而能开放,并不是在春光明媚,或惠风和畅的气候而有的。
  小病何须日恐惶饶他艾术与姜汤
  通身自是还元药一念无非寿世方
  白昼经行提劲气通宵禅坐定心香
  不资药力资神力只此伽陀大药王虚云《卧病偈》
  你我要想,心花开放,也不是在喜怒哀乐和人我是非之中而能显现的。因为我们这八种心,若一糊涂,就成“无记性”;若一造恶,就成恶性;若一造善,就成善性;无记有“梦中无记”,和“空亡无记”,梦中无记,就是在梦中昏迷时;唯有梦中一幻境,日常所作一无所知,这就是独头意识的境界,也就是独头无记。“空亡无记”者,如我们现在坐香,静中把这话头亡失了,空空洞洞的,糊糊涂涂的,甚么也没有,只贪清静境界,这是我们用功最要不得的禅病,这就是“空亡无记”。我们只要二六时中,把一句话头,灵明不昧,了了常知的;行也如是,坐也如是。故前人说:“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寒山祖师曰:“高高山顶上,四顾极无边,静坐无人识,孤月照寒泉;泉中且无月,月是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中不是禅!”你我大家都是有缘,故此把这些用功的话,再与你们说一番,希望努力精进,不要杂用心。
  我再来说一公案,昔日鸡足山悉檀寺的开山祖师,出家后参礼诸方,办道用功,非常精进。一日寄宿旅店,闻隔壁打豆腐店的女子唱歌曰:“张豆腐,李豆腐,枕上思量千条路;明朝仍旧打豆腐!”这时这位祖师正在打坐,听了她这一唱,即开悟了。可见得前人的用功,并不是一定要在禅堂中才能用功,才能悟道的。修行用功,贵在一心。各位切莫分心散乱,空过光阴,否则,明朝仍旧卖豆腐了!
  

《开示》第一卷(5)
(初七第四日开示,2月25日)
  发坚固长远心
  发坚固长远心
  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难。易者,只要你放得下,信得实,发坚固心,和长远心,就可成功。难者,就是你我怕吃苦,要图安乐,不知世间上的一切有为法,尚且要经过一番学习,才能成功,何况我们要学圣贤,要成佛作祖,岂能马马虎虎就可成功?所以第一要有坚固心,因为修行办道的人,总是免不了魔障。魔障就是昨天讲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尘劳业境。这些业境就是你我的生死怨家,故每每许多讲经法师,也在这些境界中站不住脚,这就是道心不坚固的原因。次之则要发长远心。我们人生在世,造业无边,一旦要来修行,想了生脱死,岂能把习气一时放得下吗?
  古来的祖师,如长庆禅师坐破蒲团七个,赵州八十岁,还在外面行脚,四十年看一无字,不杂用心,后来大彻大悟;燕王和赵王非常崇拜他,以种种供养,至清朝雍正皇帝,阅其语录高超,封为古佛;这都是一生苦行而成功的。你我现在把习气毛病通身放下,澄清一念,就与佛祖同等。如《楞严经》云:“如澄浊水,贮于净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你我的习气烦恼,犹如泥滓,故要用话头。话头如清矾,能使浊水澄清(即是烦恼降伏)。如果用功的人,到了身心一如,静境现前的时候,就要注意,不要裹脚不前。须知这是初步功夫,烦恼无明尚未断除,这是从烦恼心行到清静,犹如浊水澄成了清水,虽然如此,水底泥滓尚未去了,故还要加功前进。古人说:“百尺竿头坐的人,虽然得见未为真,若能竿头重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如不前进,则是认“化城”为家,烦恼仍有生起的机会,如此则做一自了汉也很为难。故要去泥存水,方为永断根本无明,如此才是成佛了。到了无明永断的时候,可以任你在十方世界现身说法,如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任你淫房酒肆,生马骡胎,天堂地狱,都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了。否则,一念之差,就是六道轮回。昔者秦桧曾在地藏菩萨前做过香灯,只因他长远心不发,无明烦恼未能断了,故被嗔心所害,这是一例。例如你信心坚固,长远心不退,则不怕你是怎样的一个平常人,也可以即身成佛。
  昔日漳州有一贫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为是,无处问津,每日只做苦工,一日遇着一位行脚僧到那里挂单,看他每日忙忙碌碌的,问他日常作何功课?他说:“我一天就是做些苦事,请问修行方法?”僧曰:“参念佛是谁!”如是他就照这位客师所教,一天在工作之中,把这“谁”字蕴在心里照顾,后隐于石岩中修行,草衣木食,这时候他家里还有母亲和姐姐,闻知他在岛岩中修行很苦,其母乃教其姐拿一匹布和一些食物送给他,其姐姐送至岛岩中,见他坐在岩中,动也不动。去叫他,他也不应。其姐姐气不过,把这些东西放在岩中回家去了。但是他也不睬也不瞧,老是坐在洞中修行,过了一十三年,他的姐姐再去看他,见那匹布仍是在那儿未动,后来有一逃难的人到了那里,腹中饥饿,见了这位和尚衣服破烂的住在岩中,乃近前问他,向他化乞,他便到石岩边拾些石子,置于釜中,煮了一刻拿来共食,犹如洋薯,其人饱餐而去。去之时,他与之言曰:“请勿与外人言!”又过了些时,他想,我在此修行这许多年了,也要结结缘吧。如是走到厦门,在一大路旁,搭一茅篷,做施茶工作。这时是万历年间,皇帝的母亲皇太后死了,要请高僧做佛事,先想在京中请僧,因此时京中无大德高僧,皇太后乃托梦于万历皇帝,谓福建漳州有高僧。皇帝乃派人至福建漳州,迎请许多僧人进京做佛事,这些僧人都把行装整理进京,恰在这路边经过。其僧问曰:“诸位师傅,今日这样欢喜到哪里去啊?”众曰:“我们现在奉旨进京,替皇帝做佛事超荐太后去!”曰:“我可同去否?”曰:“你这样的苦恼,怎能同去呢?”曰:“我不能念经,可以替你们挑行李,到京中看看也是好的。”如是就和这些僧人挑行李进京去了。这时皇帝知道他们要到了,乃叫人将《金刚经》一部,埋于门槛下,这些僧人都不知道,一一的都进宫去了。唯有这位苦恼和尚行到那里,双膝跪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