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彩虹重现 >

第24部分

彩虹重现-第24部分

小说: 彩虹重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自杀死亡:自杀者采取了伤害自己生命的行动,并直接导致了死亡。
  2。自杀未遂:自杀者采取了伤害自己生命的行动,如使用了自杀的毒物、药物或其他工具、方法,但没有直接导致死亡。一般估计,自杀未遂率是自杀死亡率的8~20倍,大约为100/100000~300/100000。也就是说,每有一个人自杀死亡,背后已经有至少10个人采取了自杀行动。
  3。自杀意念:自杀者有了明确的伤害自己的意愿,但没有形成自杀的计划,没有行动准备,更没有实际施行伤害自己的行动。
  自杀未遂者通常存在躯体损伤,但需要与蓄意自伤区分开来,后者更多指在没有明确的死亡愿望的情况下出现的故意自伤行为。有时候,自杀和蓄意自伤并非界限分明,当自伤无法压制痛苦时,自杀就成了最后的自我毁坏方式。另一方面,只想造成自我伤害并无死亡意愿者也可能因不可预见的原因弄巧成拙最终导致死亡。比如,有些人过量服药之时 83第四章心理创伤破坏大脑:引发精神障碍仅仅是想让自己丧失意识,也无意在暂时或是永久逃避中作区分,也不会去细数是50片还是150片的安定。心理学家指出自伤和自杀发出共同的信号,那就是:痛苦的呼喊!
  痛苦的呼喊反映被压垮了、挣扎无助的感觉,也反映他们因为无助而自感羞耻,从而阻止他们求助的脚步。典型的演变过程是:最初抗议性的呼喊表达于自伤,最后绝望的呼个世界上唯有自己最不幸、最痛苦。许多自杀并不是突然发生的,特别是理智型自杀,往喊则诉诸自杀。其实这些行为类似于动物陷于囚笼时发出痛苦的嚎叫,它们的呼叫可能被人听到从而获救。人类的不同在于,既往的心理创伤明显放大当前的痛楚,而对现有的应对资源并不充分利用。
  (三)自杀有哪些动机在对自杀未遂者事后的回忆和对自杀者留下的遗书进行分析后,有人描述过各种各样的自杀动机:
  1。摆脱痛苦、逃避现实、实现精神再生;2。通过死后进入天堂以获得人世间得不到的东西;3。为了某种目的或信仰而牺牲自己;4。惩罚自己的罪恶行为(现实的或想象的);5。保持自己道德上和人格上的完美;6。作为一种表达困境、向外界寻求帮助和同情的手段。。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四章 心理创伤破坏大脑:引发精神障碍(20)
(四)自杀是怎样的心理过程想自杀的人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孤独,认为谁也理解不了自己,谁也帮不了自己,在这往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和具体的心理表现。
  第一阶段:自杀动机或自杀观念的形成阶段。
  在遇到各种挫折和自感难以克服的困难时,思考问题出现偏差,以绝对化、灾难化的眼光看待片面的情境,觉得无路可走,自己无望无用。进而诱发悲观、沮丧、自疚自责、绝望厌世等消极情绪,导致得出“唯有一死才能最终解脱”的结论,从而产生自杀企图。
  第二阶段:矛盾冲突阶段。
  自杀者虽然有了自杀念头,但对死亡的畏惧和求生的本能,使自杀者陷入哈姆雷特式的矛盾心理状态之中:“生存还是死亡?”犹豫徘徊,难以作出最后决定。这时候,他们会经常谈论与自杀有关的话题,预言或暗示自杀,或以自杀威胁相关的人,表现出明显的自杀意图。
  一方面是自杀者内心激烈动机冲突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也是自杀者有意无意发出的引起别人注意的求助信号。这个时候,如果能及时得到帮助,他们很可能会减轻或打消自杀的企图。这个阶段是自杀预防的最佳时机。遗憾的是,周围的人往往有一种认识的误区,觉得口头上谈论或预言自杀的人,其自杀的可能性不大。直到自杀真的发生时,才如梦初醒,懊悔不迭。
  第三阶段:自杀平静阶段。
  自杀者似乎从心理困扰中解脱出来,不再谈论或暗示自杀,表现得轻松如常,异常平静,主动与人接触,情绪也显乐观。有些人开始向好友分发心爱的纪念品,有些人向有隔 第四章心理创伤破坏大脑:引发精神障碍84阂的人表示宽容或寻求谅解。在这种情况下,周围的人对他往往容易放松警惕,以为真的回心转意了,常常放松对自杀企图者的监控。虽然这有时可能是事实,但也可能是一种假象,即自杀者经过反复的矛盾斗争和痛苦思考,已经作出了坚决的自杀决定。此时,他们有一种看透一切和超脱的感悟与体验,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最终解决办法,没有必要再为生与死的抉择而苦恼。他们这样做是为最后的自杀实施作准备,同时也是为了摆脱周围人的阻碍和干预,以便在合适的时机结束生命。
  (五)自杀者有哪些性格特征一般说来,具有下列心理特征者在遇到心理压力的情况容易出现自杀:
  1。对社会,特别是对周围人群抱有深刻的敌意,偏执,喜欢从阴暗面看问题,容易陷入焦虑与绝望中;2。缺乏决断力,即犹豫不决,没有主见,或过分认真,责任感过强;3。从思想上、感情上把自己与社会隔离开来,社会交往少,缺乏兴趣爱好,过于内向,孤独;4。认识范围狭窄,采取非此即彼和以偏赅全的思维方式,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能对自己和周围环境作出客观的评价;5。行为具有冲动性;6。情绪不成熟,不稳定,心情多变,神经质。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心理创伤破坏大脑:引发精神障碍(21)
(六)哪些特殊的情景容易诱发自杀1。抑郁情绪:这是导致自杀最主要的原因,80%的自杀都可能与抑郁症有关。抑郁情绪是由个体缺失、遗传或身体内的生化反应造成的。对患有抑郁症的人来说,生活太辛苦,并且对平时喜欢的事提不起兴趣。
  2。危机/冲动:生活上的一些变故,如失去亲人、工作或生气、受到挫折都会使人们在没有仔细思考就冲动地产生自杀行为。
  3。衰老/疾病:年老会有不断增加的病痛、无法自立、没有经济收入、失去尊严,一想到这些就觉得非常可怕,认为自杀可以解脱痛苦。
  4。药物/酒精:药物或酒精滥用可以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并导致自杀行为和自毁行为。
  (七)有哪些迹象预示自杀发现病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考虑到近期内有自杀的可能:
  1。近期内有过自我伤害或自杀未遂的行为,其自杀死亡的可能性比没有类似历史的要高出几十倍到上百倍。
  2。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流露死亡的意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自杀信号,虽然并非所有表露自杀意愿的人都会自杀,但在自杀死亡者中,约80%在行动前会以各种形式表露自杀念头。
  3。情绪明显不同于往常,焦躁不安、常常哭泣、行为怪异粗鲁。性格行为突然改变,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4。陷入抑郁状态,食欲不良、沉默少语、失眠。如突然出现情绪“好转”,应警惕自 85第四章心理创伤破坏大脑:引发精神障碍杀的可能性。处于严重抑郁状态的患者,常常在所谓的“平静期”自杀。看上去病人已从自杀危险中解脱出来,因而放松了警惕,致使自杀的危险性增加。
  5。回避与他人接触,不愿见人。
  6。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
  7。和朋友讨论自杀的方法,搜集自杀的资料,或者购买储存有可能用于自杀的药物、有毒化学物质,或者准备可用于自杀的工具如枪支、弹药,或者在江河、大海、水库、池塘、悬崖、高楼等处徘徊,表明患者有了自杀的计划,是短期内出现自杀行为的重要线索。
  (八)对自杀的误解对自杀的防不胜防,还在于人们对自杀存在不少的误解,消除这些误解,自然有利于提高人们对自杀的防范能力。
  ●事实上:与可能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可以及时发现他们的自杀企图,可以对自杀危险性进行评估,更多的是让他们体会到被关爱、支持和理解,这样可以让他们多花些时间停留在自杀的边缘或再次回到现实,从而降低自杀风险。
  ●事实上:大量自杀死亡者曾经威胁过要自杀或者公开表达自己想死的想法。所以,当有人威胁你要寻死觅活时,千万不要当做玩笑或儿戏,极力阻止是你唯一的选择。 。。

第四章 心理创伤破坏大脑:引发精神障碍(22)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自杀者都有充足的理由,要学会理解他们,接纳他们,让他们真正感觉到我们的关爱还不足以非选择死亡而逃避不可。不要认为自杀都是病态或不合理的行为。否则,对那些自杀未遂者来说,将自我贴上“耻辱”的标签。
  ●事实上:少部分是患有比较严重的精神病,如最常见的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酒精依赖。大多数是处于孤独、绝望、无助的“正常人”,认为自己不被他人接纳和包容,或者一时间找不到有效的应付方式而已。
  ●事实上:人类自杀行为的形形色色,决定了其自杀原因的非单一性。自杀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成分,但更合理的解释是,个体的生活事件起着明显的诱发作用。
  何况自杀行为也是可以模仿学习而来。有时候,因为处于强烈的创伤氛围中而瞬间可以作出自杀的决定。
  ●事实上:不少人一生中曾有过自杀的想法,但真正自杀死亡者仍是少数,说明大多数是能够恢复过来,并学会适应和控制,进行长久的生活。所以,偶尔的想自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去付诸行动。
  ● 。
  事实上:有自杀未遂经历者,未来再次发生自杀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就像暴力攻击一样,曾经有暴力攻击史仍然是最强的预测因子。并且,很可能他会吸取自杀未遂的经验, 第四章心理创伤破坏大脑:引发精神障碍86所以一旦再次自杀,其致死性特别高。
  ●事实上:自杀是需要精力和能量的。真正处于极度抑郁情绪者,可能还没有力气自杀甚至思考自杀。但当情绪好转后他就开始有精力作出一些计划,这往往是其最后的愿望和行为上的遗嘱。所以,刚出院或出院不久的时期,是自杀的高危险期。
  ●事实上:没有谁真正想死,是因为他没有看见哪怕一丁点儿希望。不少自杀者在采取行动前,往往要经过仔细的思考以期一次性成功,所以,这种自杀也就更加隐蔽,更加难以防范。
  ●事实上:大量儿童自杀的数据却否认了这一点。笔者曾见过一例自杀者,年龄仅 7岁。
  这可能就迎合了弗洛伊德关于死亡本能的理论。
  (九)如何预防自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2000年,全世界有 100万人死于自杀,全球平均自杀率为16/100000,大约每 10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自杀。在过去45年中,自杀率增加了 60%;据估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到 2020年,全球每年的自杀死亡人数将会达到 150万。自杀已成为人类死亡的第四位原因,是我国青少年的首位死因。
  自杀预防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政府层面的计划来协调,还需要国家财力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有效的自杀和心理评估工具和高素质的自杀预防专业人员。

第四章 心理创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