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彩虹重现 >

第1部分

彩虹重现-第1部分

小说: 彩虹重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界寄语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重建灾区群众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 ……
  *: ……在国家、各地区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又好又快重建家园 ……中国海军卫生部部长中国红十字总会副会长卫生部原副部长国务院三峡办原副主任世界和平慈善基金总会会长张田:我们将把家园建设得更美好!
  中国医师协会和健康教育协会会长卫生部原副部长殷大奎:坚定信念是战胜困难的法宝,两百万中国医生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联合国福利卫生署官员伊恩坎培尔:爱的奉献没有国界,博爱永存!
  新华社高京生先生:我们永远与灾区人民心连心!
  中央电视台范菊红女士:彩虹重现,情满人间!
  四川省红十字会周百年先生:雄起的,震不垮的,依然美丽的四川,有你的力量,大爱无疆,感谢有你!
  关注灾后精神家园重建各界人士赠言绵阳红十字会陈红女士:为了明天,我们应充满希望地向前迈进!
  广东省红十字会李丹阳先生:对最好的纪念活着的人要更好地生活、工作!
  深圳红十字会赵丽珍女士:灾难最终不能摧毁的是人类心灵的堤岸,只要我们心中的防线不被毁弃,实现理想之光必将永远闪亮!
  汶川县红十字会徐凤女士:经历了灾难,更珍惜生命,更懂得生活。相信《彩虹重现》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多更深刻的启迪!
  深圳龙岗区红十字会王合金先生:伸出援助之手,贡献绵薄之力,重建精神家园,共铸爱心丰碑!
  深圳互动未来科技有限公司陈顺先生:增强信心;重建未来!
  红太康健康管理事务所李丽江女士:时时都在你身边,整体健康管理助你一生健康!
  深圳市龙岗区干部疗养院陈维斌先生:情系灾区同胞,支持精神重建!
  深圳卢卡斯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凌敏女士:大爱无疆,我们将永远支持灾区人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妇幼系吴康敏女士:祝灾区全体小朋友在重建家园后更茁壮成长!
  危机整体身心科学管理中心满江红先生:用最优化的服务协助灾区的精神家园重建!
  北川羌祖自治县红十字会杨乃光先生:历经磨难,彩虹重现,灾区美好前景在明天!
  

序一 走出心理阴影,拥抱美丽彩虹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特大地震突袭绵阳,数万生命殒于一刻,无数家园毁于一旦,数百万同胞心灵流血流泪。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时间作出“要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绵阳市委、市政府急灾区人民之所急、想灾区人民之所想,迅速组织开展了应急救援工作,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同时,*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灾后心理重建工作,及时开展受灾群众的心理创伤修复,先后成立了绵阳市抗震救灾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组、绵阳市灾后心理卫生服务领导小组、绵阳市地震灾区干部群众和学校师生心理协调小组,分阶段、分人群、有步骤地推进灾后心理服务工作,为灾后重建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灾难后的心理危机将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家园被毁之忧、亲人丧失之痛、震灾惨烈之状,总会长时间萦绕在灾区群众的心头。及时为受灾人群提供心理救援,已成为抗震救灾的一项重要任务。*总理讲“让活着的人好好地活下去!”关注灾后心理创伤,既是灾区群众健康生活、灾区家庭幸福和安全的需要,也是共筑和谐社会的需要。基于这些原因,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组织编写了《彩虹重现地震之后的生活》一书。
  如果说抗震救灾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攻坚战,那么心理服务则是一场更需耐心的持久战。我相信,这本书将为众多受灾群众提供良好的心理帮助。因为,本书的作者们不仅仅是地震灾难的直接经历者,还是灾区心理服务工作的积极组织者和实践者,他们在灾区心理服务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帮助灾区群众学习缓解压力的技巧,尽快走出心理阴影;希望灾区群众以良好的精神风貌重建美好家园、重建美好生活。
  衷心祝愿地震灾区的明天更美好!
  *绵阳市委常委副市长二零零九年四月八日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序二(1)
国平来电话,请我给他写的书作序。我说要先把书稿寄来,看看后才知道能不能接下这门差事。接到电子书稿,看到书名为《彩虹重现地震之后的生活》,我知道推脱不掉了,因为关于地震,于公于私都是有话要说的。
  据说地震发生频繁,频繁到每年全球至少要发生500万次!而我感受颇深的,迄今为止,想起来也只有三次。
  一次是1976年的唐山地震。
  时值“*”末年的非常时期,信息封锁、*。所以,当时对唐山地震实际上知之不多,对其深切的感受是多年以后逐步追加的。先是读了钱钢先生的《唐山大地震》,闻所未闻;后是亲赴唐山考察,见所未见;再后来是参与唐山震灾后20年幸存者精神状况调查,对精神力量的强大与精神创伤的顽固均刻骨铭心。
  参加唐山地震救援工作的一位医生发现:在大量的死难者中有一类遗体很特殊,他们没有砸伤或挤压伤,也非渴死或饿死。完整的尸体上,留下的是一道道指甲抠出的深深的血痕,那是疯狂地抓挠之后留下的绝望的印记。这就是精神崩溃!是他们在极度恐慌中“杀害”了自己。
  同样是在那场唐山大地震中,还有一大批被掩埋在废墟之中的普通人,凭着对生命的信念、对生活的执著、对未来的信心,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上帝只助自助之人。在那种看起来根本不具备最起码的生存条件下,他们凭着信心大大地超越了生命的极限,成为了那场惨绝人寰的巨大灾难后的幸存者。他们是人类的骄傲,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再次昭示了一条人人皆知却未必人人都能做到的真理:信心就是希望。
  另一次让我永生不忘的地震发生在大洋彼岸的洛杉矶。
  1994年1月17日凌晨4时31分,美国加州洛杉矶发生了级大地震。我当时正在距离震中仅几十公里之遥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作访问学者。半夜里我突然被惊醒,感觉到天摇地动。房子在大幅摇摆,发出“吱吱”的响声;灯在摇晃,桌上的书笔都滑落下来。第一个反应是想逃命,可是脚站不稳,无法迈步;门也拉不开,门框已经变形。几分钟后,总算冲出屋外,才发现大街上除了几个穿着短裤、打着赤脚、披着毛毯的中国人以外,没有太多的人。也许洛杉矶人对地震早已习以为常,只有我们初来乍到的人才少见多怪。不好意思,大家只好嘻嘻哈哈地回到房间继续睡觉。但怎么也睡不着,不时感觉到床在摇晃,仿佛睡在船上。搞不清是余震呢,还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作用。
  震惊之余,还有一个使我心灵震撼的故事。美国地理研究所的地震学家安德鲁·迈克尔是专门研究地震波的,他也常常为猝不及防的地震伤透了脑筋。善吹长号的他在为一次有关地震波的学术讲座准备讲稿时,突然发现这些地震波和声波十分相似。尽管地震波要复杂得多,但和声波的原理一样,都像石块投入水中引起的层层涟漪那样向四周扩散。只是地震波扩散很慢,故发出的声音是人的耳朵听不见的,而人们能听到的地震声其实是大 地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安德鲁突发奇想,他按比率加快了地震波的波速,并根据洛杉矶大地震的地震波谱写了一曲《地震四重奏》。

序二(2)
“四重奏”由长号、大提琴、人声和地震声组成。先由长号和大提琴以滑音出场,那一阵阵滑音代表着地震发生前地底能量的积聚。接着是一段借自巴赫大提琴奏鸣曲改编的爵士乐,配以地震发生时的轰鸣声。最后,乐曲以一声大地震的轰然鸣响戛然而止,然后是万籁俱寂。
  遗憾的是,我不曾欣赏到安德鲁创作的这段神奇的音乐。
  有趣的是,我却曾亲身经历过安德鲁取材的这场大地震。
  令我钦佩的是,这种仿佛只能与死亡和恐惧相连的山崩地裂,安德鲁竟然发现它也充满了乐韵。这需要何等的理性!又需要何等的浪漫!
  第三次自然就是这场令世人瞩目、让国人揪心的汶川大地震。
  医院是下午两点半上班,我通常都会提前几分钟到岗。2008年5月12日下午,我打开办公室的门,刚跨进一只脚就发现:书柜门上悬挂的小钥匙怎么在来回摆动?我停顿片刻,退出门来大声说道:“是不是有地震?”走廊里的人们或若无其事,或面面相觑。但过了不久,便不时地有人在走廊里高声发布消息:“网上查到了,北京地震”、“不是,是四川地震”
  ……后来便可以从电视上不断收看到各种信息和画面,才知道地震不仅属实,而且灾情重大。
  我陡然想起了我的学生黄国平(就是本书的著者),他是博士毕业后刚刚分到地处绵阳的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工作的,他可安好?
  说实话,我通常记不准我的博士生们究竟在哪里?天南海北,好像到处都有。比如,新疆有、内蒙有、中原也有;云贵有、江浙有、京津也有;深圳有、台湾有、美国也有。
  但他们具体在什么地方、什么单位我基本上是没弄清楚过的。他们在我身边攻读学位时就是如此,毕业后更是海阔天空,让我鞭长莫及。我浑浑噩噩、糊里糊涂,还美其名曰“无为而治”。其实也未必全然是我不关心,而是因为我放心。我知道,别看他们在我面前都是“言听计从、唯唯诺诺”,但只要离我十步开外就会“原形毕露”,一个比一个能干,其社会适应能力和驾驭能力通通在我之上,用不着我挂念、用不着我操心。所以,通常我是绝少主动联络他们的。
  但是,这次我破例了。我给国平发了一条手机短信,两个标点三个字:“还在吗??”即刻收到回信:“谢谢老师关心,我们已安全转移。医院楼房有震裂痕,还没有正常上班,请您也多保重。”我再追发一条:“如有可能,尽快收集PTSD的相关资料。”
  接下来是守着中央台的电视节目,天天看震灾直播,天天以泪洗面。看着看着,我渐渐感觉到,那些不幸的受害者,或许暂时还沉浸在逃脱死神的幸运中,或许暂时还能被四面八方的帮助、关爱所拥抱、所支撑。之后呢?年关呢??来年的5·12呢???还有那些可歌可泣的军人,我们由衷地赞扬他们,称他们是国家脊梁、是钢铁战士。但是仔细想想,迷彩服包裹着的不都是血肉之躯?或许在半年、一年之前,他们不就是我们在学校、在街头常常见到的那些十*岁的小青年??天天身处生死未卜的危险之中,天天目睹生离死别的恐怖场景,天天承受身体精神的双重消耗,他们究竟能坚持多久???
  千里之外的我,除了捐善款、流眼泪、辗转难眠外,还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
  5月16日,我通过远程电视教学系统,开堂三讲“震灾后自我心理防护与危机干预”。
  第一讲是为灾民讲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