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想把我唱给你听 >

第6部分

想把我唱给你听-第6部分

小说: 想把我唱给你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夏天去了,是收获的秋天。看脸上的皱纹,那是我们笑过的地方,每一个纹路里都埋藏着青春的故事,生命的丰盈,我们满载而归。

  陨落,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必然会降临的季节。打开另一扇窗户,窗外风景依旧——

  你看,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多好。

暧昧:最暧昧的人最难忘记,因为还留下梦境
“你不过是我遇到的路人甲,凭什么陪你蹉跎到天涯。”

  ——很想把这句话告诉她,让她对那个蹉跎她四年青春年华的男生永远地说声再见。 

  看过她空间的新的日志,我能够感觉到她的决绝和隐隐的恨。可是爱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决绝不过是给自己增加遗忘的筹码和放下的勇气。怕是夜深人静时,那颗依然纠结的心,难以释怀,难以晚安。

  本是心如止水,如果安抚不了她的惊涛骇浪,就别打扰她平静的生活。

  “我现在只想结婚嫁人,然后生个孩子安安静静地生活。”QQ里她说。

  没有视频,我看不到她的表情,若可以,千里之外,我很想借她一个肩膀。

  和所有被暧昧折磨着的女孩一样,她删掉了他的QQ,怕总是忍不住傻傻地在线等他;删掉了他的校内好友,因为怕总是忍不住看他的页面看他的状态甚至他的分享,却一句不留悄悄地离开;甚至删去了他的手机号码,只是记住号码的尾数,怕总是忍不住发短信给他,她只做好了回他短信的准备……

  她的矜持,不是故作姿态,不是爱不起,而是他总是那么暧昧,貌似山寺桃花已开,怕到头来看到的仍是四月的芳菲已尽。其实只要他的一个眼神,她可以放下全世界,飞进他浩瀚的苍穹,融化在他温柔的眼神里,一辈子都不会醒。可是他的眼神总是那么闪烁,像他无可琢磨的心,撩拨着她涉世未深的爱情,一会是助燃的火,一会是灭燃的水,把她折磨成一地沉重的灰烬。

  飞蛾要扑火,那是因为前面有一团火,可她看到的只是似有若无的火星。

  越来越觉得这是一场游戏,先认真的注定粉身碎骨。隔岸观火,或许不会那么痛,可是真的爱了,情如沼泽,越拔越深,当她成为他手中的风筝,收放权早已悄然掌握在他手中。唯一能够挣脱的方法,是不爱,尽管明明清楚,其实是不得不爱。

  那该怎么办呢,孰对孰错呢,这本是一场没有对错的较量和臣服。有人说,我爱你,与你无关。还有人说,我爱你时,你才是你,我不爱你时,你什么都不是。其实大凡说这话的人其实还爱着,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让我想起了“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文君,虽然狠狠地写下这样一刀两断的诗句,若不是情丝如藕终难断,怎么能原谅相如,怎么会等他回来与子偕老呢?

  此刻突然想到一个好法子,那是室友曾讲过的一个很有启发的故事:

  一个女孩爱上了班上的一个男孩子,很深很深。她的妈妈知道了,不懂声色地把通过各种关系知道的优秀的男生请回家做客,一星期一个。终于这个女孩眼界开阔了,明白了原来世界上优秀的男生还很多,不必局限在班集那个小角落里坐井观天,牵肠挂肚。她要做的,是让自己更加优秀,来配得上一段更激动人心的爱情。

  听完她讲的故事,总是感觉心像个无底洞。我承认,这是一个亘古的逻辑,永恒的真理。只是曾经埋在心底的那份天真无邪的无可名状不可掂量的感情一下子放在爱情的天平的上权衡利弊斟酌得失。爱情不仅仅是比较,更不是锱铢必较,要知道,优秀的男生固然让人动心,但不一定是适合你的,不一定是你要的那杯茶。如果面对心底的那份感情,只是在无止尽的关于优秀的比较中,那么感情永远没有终结,它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们是人,我们的感情不是按斤重卖的肉。对上了眼,来不及权衡“优劣”,只知道不带走,是会相思的。

  然而这个世界由不得我们做主,死生契阔由不得,悲欢离合由不得,韶光易逝由不得。像曼桢那一句“我们回不去了”,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无奈。所以,谁说,对上眼就一定能带走呢?我想他应该是爱她的,要不暧昧了四年也是一项不短的爱情练跑,可是为什么最后一拍两散呢,我不知道,只是知道总是会有些原因的。

  总是会有些原因的。总会。

  那么除了原谅还能怎样,宽容会让一个人崇高和释然。有缘,无份。

  还有心底的那段感情,不要亵渎吧!就算是年少无知犯的傻,可毕竟是动了心的,是渴望奢望虽然也失望过的。或许换个角度,人世难测,情路坎坷,若爱到最后是满地狼藉心如刀割还不如到此为止,像《紫藤花》唱的那样,最暧昧的人最难忘记,因为还留下梦境。

  如果知道爱情是从一开始就知道,我们没有结局,只有擦肩而过的缘分。那么就祈祷吧,如果有来世,我看你不仅仅只是五百次的回眸。要么不看,要么一直看下去。

  微笑着对他说,谢谢你的暧昧,让我成长。我会再动心,但不会轻易动心。

折子戏:把最璀璨的部分留在别人生命里
近来看胡歌版的《射雕》,甚是喜欢。可是不知为什么越是看到最后越是想看却又怕看,怕看到郭靖和黄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我不是心理变态,一定要生生拆散这天造地设的一对才算舒心,我只是想若是真的就生活在一起日子是不是会很无聊呢,真的会幸福吗?郭靖纵有一身好武功他们总不会天天在桃花岛切磋武艺吧?要不就再等到一场武林的浩劫才能让英雄再现神姿笑傲群雄,顺便做点拯救苍生的事。像是《甲方乙方》里的第一个梦想,好气好笑却的确说出很多人希望*希望驰骋疆场的“抱负”。

  扯远了,其实想说的是郭靖和黄蓉的幸福,只是一种折子戏似的的幸福。因为我们看不到全局只是欣赏了最美最*的几分之一,所以会一时神往一时拔不出来。若是真的搞个人物纪录片,把小郭和小黄的生活一直拍到老是不是少了些韵味和企盼呢?残缺不全可以启迪我们美好的想象和祝愿,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含恨和不如意。

  小的时候我看电视剧很是着迷,而且特容易入戏,甚至有过激动到半夜都没睡着的事。长大了,成熟了,冷静了,理智了,很多事情看明白了,学会了辩戏出戏——

  脱下戏中人物的“凤冠霞衣”,擦去脸上的“油彩”。

  武侠小说有个公式,就是真正的高手必然是有高人相助,内功外功倾囊相授,要不怎么可能年纪轻轻就驰骋江湖纵横武林呢,起码也得三四十才能有所成就,就像现在社会上打拼的人,一般都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杀出一片天地。可是若英雄练出一等一的武功都是三四十了,是不是觉得有些遗憾,自古英雄出少年,若英雄在少年时就已经是英雄了,身边还有个如花美眷神仙眷侣岂不快哉?

  可这毕竟是个神话,那是作家写给自己写给我们的神话。现实生活却是应了张爱玲的那句话:

  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里面爬满了蚤子。

  哪能有那么多的高手相助?一个已是奢求。哪能一吃饭就是一锭银子?还不用找零。可是如果真的琐碎于这些磕磕绊绊的细节,武侠或者说是电视剧都不能上演了,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多半是截取了生命中的某一段的生活,或悲或喜却不会是他们整个人生的盖棺定论。而我们纠结在这一精心提炼的一部分耿耿于怀不是自欺欺人吗?

  然而自欺欺人又怎么?如果别人愿意你又多什么嘴操什么心呢。此刻想起了古代文学课理论老师在讲《牡丹亭》的影响时说起的很雷人的事。话说《牡丹亭》当时家传户诵,老汤的粉丝远比现在刘德华的歌迷狂热。有个叫商小伶的在舞台上演这出戏时唱到断肠而死;还有个叫冯小青的女子写了首《读牡丹亭绝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犹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写完后呕血而死;更有甚者名曰金凤翘,“自矜才色,不轻许人”,然而她就是看上了汤同志(才子是一把碧血剑啊),可由于当时媒体网络不发达金美女不知道汤同志当时已经很老了,知道后万念俱灰,可能是受不了古佛青灯又不想糟蹋自己嫁所不爱,所以自杀了。

  三种代表性的死亡,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她们就是不出戏。

  也许正如安所说的,有时世事看起来是一种残忍,反转过来却是一种慈悲。这三个女子本身就是一出折子戏,年轻的死亡是一种极致的绚丽,把最璀璨的部分留在别人生命里,留在神话与传说中。她们不是真正地看不透,也许之于我的理智,那是一种更透彻的明智。毕竟人与人不同,有些人就是为爱而生的,所以感谢那些“骗人”的戏,它们给了我们一方心灵的世外桃源,出戏未必是幸福,入戏不见得就是真正的痛苦,人生最可怜的莫过于心已老去,死去,不得动弹。

  如果人间失去多彩的面具,是不是也会有人去留恋,去惋惜?我想我会的,世间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谁看得清说得准呢。不久前看《我的青春谁做主》时最为*里面赵青楚的一句台词:

  “如果人的一生都那么理智谨慎日后回想起一定会有所遗憾,让我冲动一次仅仅凭感觉,这一次我的青春我自己做主!”

  ——就算她看不清这场戏里多彩的面具,就算是不知天高地厚,折子戏也有它的美,人生若有这样一场绚烂的戏也不悔此生。

  一时冲动或许幸福了一生,幸运的是,青楚是幸福的。 。。

Tonight I feel close to you: You open my door and light the sky above
Tonight I feel close to you: You open my door and light the sky above

  (上)

  《Tonight I feel close to you》是一个好友推荐的歌,原不大喜欢英文歌的我却深深地爱上了这首歌。初听这歌感觉讲的是友情,可是分明感觉这友情里其实含有爱情的成分。可能是因为自己是水瓶座,喜欢爱情由友情慢慢演变,可能自己一塌糊涂地都分不清爱情与友情的界限,有些乱七八糟的。

  但不知怎么搞的,我突然间就想起了白朗宁夫人的爱情。白朗宁,原名伊丽莎白&;#8226;巴莱特(Elizabeth Barrett),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诗人。这是一个天资聪颖然而命运坎坷的女子,8岁开始写诗,13岁发表史诗四卷(私印本),她还自学了古希腊文,并翻译了埃斯库罗斯的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其他一些古希腊人的诗篇,会了拉丁文和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可是在她15岁那年,不幸的事情降临到她身上——

  她骑马跌伤了脊椎,瘫痪在床,从此用双眼代替双腿的履行。

  绝望过,挣扎过,哭泣着放弃过。信念,若是在完全的摧毁后重建将比以前更加坚不可摧,当她在命运的水坝徘徊过而重新跳入生命的波涛汹涌里,那一刻,她的眼神少了那个年纪的娇弱与缱绻,多了一份对命运的责任和坚定。

  这样的女子,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