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以碳之名 >

第13部分

以碳之名-第13部分

小说: 以碳之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展中国家将根据一个“确保国家主权获得尊重”的方式,提出全国减排承诺报告。需要国家社会支持的这份减排措施承诺,将登记在注册表。
  协议规定的目标需何时转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没有给出最后期限
  以上协议内容就是哥本哈根13天大吵架的最后成果
  这份协议因奥巴马和基础四国元首协商拟定,所以又称“五国协议”。或者干脆叫“中美共识”,因为它最终是由奥巴马和*两位首脑拍板的。
  协议签订后,两国元首和其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元首登机而去
  这一协议的酝酿出台,没有征求五国以外的任何国家意见。对于二氧化碳战争发动者欧盟来说,这无疑是莫大的嘲讽。面对一个和自己期望大相径庭的“五国协议”,签了预示着圈钱计划落空,起码暂时严重受挫。不签,中美首脑达成共识后已人去台空,你还能够掀起多大风浪来?唉!打落牙和血吞,明年再战墨西哥吧。于是,欧盟虽然满怀不甘心,但最终还是认下了这份贴着中美联合制造标签的《哥本哈根临时协议》。这一被外界认为“一无减排目标,二无技术目标,三无强制效力”,几乎没有任何约束力的协议。
  我想他们当时的感觉,无异于给强行吞咽下一个绿头苍蝇般倒胃口
  点评:不再多做置评了,这个世界谁都不是傻瓜。美国人高调呼喊是做秀,他现在还没减排资本,靠攻击中国转移自己承受的压力罢了。中国更不用说了,伸过去脑袋给你欧盟套,你把大爷当二啊?说实话,在中美都不买帐的情况下,能有个这结果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了
  机关算尽太聪明,欧洲人处心积虑撒大网、唱大戏,意图玩弄世界于股掌之间,结果到头来,只能被干在一边,在满怀懊丧、失落和不甘中,坐看中美两国首脑的乾坤一掷。时代变了,这就是国际新秩序的主旋律,慢慢学会适应吧。
  第六节、关于哥本哈根会议结果的评价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态对会议取得的成果感到满意,认为本次会议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开始”。尽管不具法律约束力,但潘基文表示,他将尽力推动这一协议在2010年成为法律文件。并且明年1月1日,《哥本哈根协议》将“立即实行”。
  美国总统奥巴马形容新协议是“史无前例的突破”,并呼吁国内“顺势”推动国会通过气候法案,设定减排强制性目标。
  参加此次会议的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认为会议至少取得了三大成果:一是坚定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二是在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方面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三是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以上持积极评价意见的,主要是来自基础国家和美国等协议直接参与者以的联合国。基础国家初步达到了遏阻碳绞索阴谋实施的目的;美国也成功达到了躲避减排责任的目的,起码奥巴马可以宣称,由于自己的努力避免了哥本哈根会议的彻底失败;而联合国秘书长则由于身份特殊,不便发表立场鲜明的评论。
  而与之对应的是,欧盟国家因为买拐阴谋受挫,则纷纷作怨妇状,发泄委屈和不满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说:“协议内容与我们的愿望相差甚远。”
  欧洲议会主席布泽克也在声明中表示,他对会议结果“相当失望”。他同时呼吁欧盟要继续向其他国家施加压力,争取达成一份“更加雄心勃勃的协议”。
  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在会后表示,她是带着“矛盾的心情”同意了该协议的———因为如果不同意,唯一的选项将是让会议以失败告终,并表示:“这是步向世界气候新秩序的第一步,仅仅如此而已……”
  另有部分发展中国家对《哥本哈根协议》则怨气十足。
  苏丹、古巴、委内瑞拉和图瓦卢等国的代表声称,该协议是一份破坏《联合国宪章》的秘密协议。基里巴斯共和国总统汤安诺说:“我们是来自南太平洋的小岛国,代表了那些最脆弱的国家。我对这个无法得到统一意见的协议感到失望。”而一直奋战在第一线的多个环保组织和行业协会也在第一时间表达了失望之情。他们认为仅出台一个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远远不够,也不足以向全世界传递足够清晰的信号。
  绿色组织当然持尖锐批评意见,立场使然,其实无论政府间协议内容如何,对环保组织来说都是不够的
  绿色和平组织全球总干事库米?奈都愤怒表示:“没有公平,没有雄心勃勃,更没提法律约束力,各国领导人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是失职的。” “今天,他们在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化事实面前统统失败。”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德博埃尔称新协议令人“刮目相看”,但在2010年11月墨西哥举行下一轮气候大会之前,“我们有许多工作得做”
  ——笔者点评,作为联合国气候大管家,德博埃尔这话说得有点意味深长,话里有话啊!
  

关于哥本哈根博弈的结语
歌本哈根大会,高举“拯救人类”神圣旗号,遂行的不过暖化骗子设计的阴谋。他动听的美妙音符背后,却是诱骗善良者坠入深渊的“海妖之歌”。先不说一小撮发达国家和利益集团,妄图借“碳排放权”这个武器宰割世界,肆意劫掠他人财富的野心能不能得逞,单他可以绑架正义、*科学、号令国际社会,让194个国家的代表蜂拥而动,啸聚一场,为一个伪命题而互相角逐撕斗,这本身就是一场荒唐透顶的闹剧,荒唐到无可言喻。可它仍是上演过了,上演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上演在60多亿地球人的眼皮下,上演在整体歇斯底里的烧燥情绪中,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社会的莫大悲哀
  如果说这场作践理性,对全人类智商进行莫大侮辱的闹剧有啥意义的话,那就是给“滑天下之大稽”作了完美诠释……
  关于以暖化为主体的哥本哈根闹剧,法国著名地球化学家阿莱格这样评价:不懂科学的环保人士垄断了这一科学讨论,“全球暖化”这样一个“伪话题”实际上掩盖了人类真正面临的最为严重的危机,如饥饿、水资源匮乏、贫穷、文盲、健康等重要问题。哥本哈根为了解决“人类一个世纪以后气候上升2度”的问题,邀来了65个国家的元首,而不久前在罗马举行的全球儿童饥饿(每天11000儿童死于饥饿)问题,却不见任何主要国家元首;在几个月前土耳其举行的地球水资源问题,也不见任何主要国家元首。而这些,这才是人类面临的真正问题。
  阿莱格断言:哥本哈根将是一场媒体大戏!
  而针对哥本哈根背离环保出发点,为利益所绑架的问题,甚至最狂热的暖化鼓吹者,头上顶着一大堆光环的暖化论先驱,如“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地球及环境科学系兼职教授、宇航局戈达德空间研究所(Goddard Institute for Space Studies)主任、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全球50个环保英雄等”,詹姆斯?汉斯(James Hansen)博士,也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前夕指出:
  “目前全球对抗温室效应的策略和方式基本上是错误的,不可能解决全球暖化问题。他痛感《京都议定书》耗时八年才完成立法程序,从2005年开始各国积极推动二氧化碳排放交易,竟然成为全球金融伺机炒作的新产品,对此深恶痛绝。他昭告媒体,哥本哈根峰会若真的达成协议,将会是人类的一场大灾难;为了地球和下一代,哥本哈根峰会最好崩盘!”
  所以,那些整天把“囚徒困境”挂在嘴边,为人类的贪婪自私而呼天抢地的善良人士,你们也该醒醒了,世界不总是阴谋,但世界也绝非你们想象的单纯
  值得欣慰的是,别管多么荒唐,这场闹剧终于黯然收场了。但它的收场,对我们反击暖化骗局的斗争来说,绝不是终点。那些苦心孤诣设计推动二氧化碳战争,进行了那么多前期投资的幕后操纵者,他们决不会就此收手的。需要警惕的是,作为闹剧推动者,某些因卖拐阴谋受挫而气急败坏的国家,已经发出了*裸威胁,要祭出碳关税这一武器胁迫我们就犯。这个动向必需引起高度重视,做好打贸易战的准备吧。
  同时,根据对大会进程的观察,美国人意图主导气候问题,推行“碳政治”和“碳金融”的大战略虽然已经明确,但鉴于本国低碳技术并不领先,以及自身能源需求的巨大,其全力推动碳政治的时机尚未成熟。他在哥本哈根上的战术,是咬住中国不放,以转移本身承受的减排压力。在推动国际大减排上是印象派的,雷声大雨点小。而一旦美国人全力介入这一领域,以他们的政治影响力加上雄厚的科技研发实力,再有资本上的绝对强势,无疑,将大大推动气候战争的进程,届时,我们所承受的压力也将空前加大,最棘手的还在后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