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称心如意 >

第1部分

称心如意-第1部分

小说: 称心如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容概要】

“你躲什么?”——掌握主动权的英武男子问。

“……那你一直逼过来干什么!”——某人心里打颤。

“你不躲,我能逼么?”——男子头上青筋暴涨。

“……你逼了,我才躲嘛……”——声音越来越小。

“你还躲!?”——快要被气得呕出血了!

“……都被逼到死角了……你还逼……”——某人几乎哭出来。

——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你堂堂天朝镇国公北谛君有八房艳绝天下的夫人还不够?
偏偏要领着军队抄我家,硬绑着塞花轿是小,还威逼利诱吓对方六旬双亲差点上吊??
理由竟是我半路出来调戏了朝廷送给西域使节的美娇娘???
——我呸!!!

管你三妻四妾朝秦暮楚,本大爷就是胸无大志只想安稳度日守得一方美妾一群孩子,这点权利都要剥夺?
……
好好好,你不剥也剥了,不夺也夺了,还不留我一布遮身算什么正人君子???
……你你你……你还逼过来?……再逼过来,……我我我……我就跑路给你看!

……
综上所述,攻是霸王秤砣攻,受是弯弓弹簧受 》 以下就是这对欢喜冤家的欢喜剧情。


  称心如意

  作者:太子长琴

  一 传说中的开篇

  京城有个纨绔,人前尊称“陶公子”。

  陶公子玩世不恭,自恃一代风流。

  横竖一看,倒是长得样貌清秀,儒雅文质。

  混在猪耳肥肠的纨绔公子哥中,鹤立鸡群,自成一道风景亮丽。

  可惜文不成,武不就,终日扎在胭脂粉堆,素传就得一手绝活。这绝活既不是舞文弄墨,也不是琴棋书画。

  陶公子,水葱样的手,单指着墨,蜻蜓点水横扫娥眉,天生就喜给女人画眉毛。

  他左举美酒,右环佳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最常说的,不过是:

  ——

  “人生百载悠悠,及时享乐无愁,圈养一群美妾,酒中自有春秋。”

  吃喝玩乐,好过烦恼白头。他是纨绔,自然少有操心事,若真能此般逍遥,到也是前世造化。

  只是,上天不喜游手好闲乱撒金银之徒。

  上天他老人家最常说的,也不过是:

  ——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 *******************************

  ***************** *******************************

  ***************** *******************************

  京城往东三里,有户不大的官家田庄。

  田庄主人姓陶,三代为天朝武将,守得两倾良田。

  陶老爷官职京城近卫军都尉,不大不小,刚算的上京城有头有脸的殷实人家一户。

  陶老爷三代尚武,培养了十来位武将之材,到了他这一代,前头生下四个虎子。

  ——子承父业,大儿子年少有为,不满弱冠就带兵镇守边疆以有十余年,现在也是一代骠骑将军;二儿子精通兵法,三岁熟读孙子
典籍,天朝有名的在世诸葛;三儿子武艺超群,早年以一打十,已是皇宫近卫军领首;四儿子胆大心细,专通奇门盾甲之术,兵部研究
新奇兵器大有名气。

  以上可以说是天朝年轻才俊的一代表率,如果光这四位人才,陶家可以算的上教导有方,列为京城最佳父母的典范绰绰有余,培养
一个人才已经不容易,何况是一下就培养了四个?

  ……

  但是,常言道,万事不能有十全十美,光光十全九美就已是天恩浩大。

  大凡幸事,也可能常常出点小小的意外。

  比如,我们刚刚说的——

  ……陶家。

  *** *** *** ***

  话说那年春天,高龄的陶夫人怀了第五胎。

  家有四子,阳气太盛,所以陶老爷希望第五胎是个水灵灵的女孩,给哥哥们添个漂亮的妹妹,以示陶家阴阳协调,乾坤完满。

  找了大夫看胎,老大夫步履蹒跚很有经验的样子,可惜年岁大了,眼神不好。

  搭了陶夫人的脉象,又仔细瞧了她圆鼓鼓的肚子道:“俗话说,这肚子圆的,十有八九怀的是千金!”

  陶夫人的肚子圆得像西瓜,想来想去,这一胎都一定是个女孩!

  陶老爷晚年能得一女,很是高兴。整晚上在院子里疯了一样耍弄兵器。眼看春去秋来,陶夫人的肚子从小西瓜,变成了即将瓜熟落
地的大西瓜,四子全部在陶夫人跟前贴心伺候,期待宝贝小女儿的出世。

  *** *** **** ***

  陶老爷是个武夫,一生峥嵘,没读过多少书,肚子里没墨水,在孩子没有出生之前,就想先想好了名字,但是,怎么样才能形容女
孩子漂亮可爱呢?

  若是男孩子,名字到还容易些,什么武啊,兵啊,刀剑叉,兵器书随手一翻就给他描上。

  比如她的四个哥哥们,大哥陶将,二哥陶帅,三哥陶军,四哥陶兵,把上下官衔全部用在了名字上。

  ……可现在却是女孩子,要不觉得太男气,要显地温柔,陶老爷没辙了。

  他原本想取陶小妹,又觉得太小气,很是没水准。

  后来想啊想啊,突然想到了前些年,刑部侍郎邀请他一道去了京城里最大的妓院喝花酒,那时候,有个京城闻名的名妓,叫“小艳
仙”,又水灵,又娇气。

  她媚眼婉转,一声娇滴滴的“陶都尉”,着实让陶老爷心痒痒了好些日子。可惜家有河东狮,陶老爷惧内,再大的胆子也不敢打小
艳仙的主意,这几年过去,小艳仙早让有钱的财主包了去也不知道做了第几房的姨太太,愣是再也没有机会相见了。

  陶老爷一拍脑门,有了!

  女孩子,漂亮又娇气,“艳”这个字很合适。

  一个武夫自然不会考虑是不是太过俗气,他觉得好,那就是好了。同时,也算是一并缅怀了当初的青葱烂漫。

  既然当即想到了这个名字,陶老爷拿出家谱,大笔一挥,唰唰唰,写上了“陶艳”两字。早些生儿子都没有那么紧张啊,陶老爷撵
撵胡子,对这个名字很是满意。

  *** *** *** ***

  终于到了陶夫人产女这日,陶府上下都很紧张,期待这个千金的降临是大家多年来的心愿,陶夫人年岁以高,恐怕再生下这个女儿
后,也就过了生育年龄了。

  那日陶老爷外带四个儿子全部请假在家守候。只听见房里陶夫人阵痛时的哭叫声,却始终不见孩子探头。

  这一闹竟然从中午,一直挨到了太阳下山,陶老爷和四公子急得团团转,以前生四个儿子的时候,也没有像今天这般紧张过。用陶
老爷的话说,就是生女果然跟生男不一样,男子囫囵个里出来,女孩却更金贵,所以时间也长。

  又隔了半柱香的时间,终于听到了从房间里传来一声清脆的啼哭,这“哇哇”的高亢声音,使陶老爷终于放下心来,原先的川字眉
微微捋顺,领着四个儿子兴高采烈直奔夫人的产房。

  进了产房,看到产婆手中的襁褓,那孩子着实眉清目秀,这回虽然眯着眼睛,可小脸白皙透红,嘴角含笑,特别是眉骨凌厉,现在
孩子还没长毛,若稍大点,长了眉毛和发髻,定是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大家闺秀。

  他甚至可以预见,眉目像极了小艳仙的宝贝女儿成年后的光彩照人,依偎在自己左右,左一声“爹爹”,右一声“爹爹”,叫得自
己是异常的欢乐。

  陶老爷接过襁褓里,孩子突然睁开了眼睛,扑闪扑闪,对着老爹嘿嘿直笑。

  他高兴之余,也不忘马上对着产婆夸口道:“这个小女儿,真是应了老夫先前的许愿,长得真漂亮!”

  听了这话,产婆原先笑眯眯的脸僵在了原地,咧着嘴巴只从嘴巴里吐出:“老爷……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接话了。

  老大看产婆脸色怪异,心存异想,凑近走到婴儿身旁,伸手就揭开襁褓,这回,在场所有人都咧着嘴巴不知道接什么话了:

  ——小奶娃脐下三寸,一挺精神的小豆芽,雄赳赳,气昂昂,顶着诸位的注视压力,铿锵金刚,硬是毅力不倒。

  ——不用说,陶夫人又生了一个儿子!

  陶老爷顿时觉得五雷轰顶!

  其实没有个女儿当万绿丛中的一点红也不算什么,可这错就错在,陶老爷早先一时激动,大笔一挥,把这孩子的名字工工整整地刻
写在了族谱上,沐浴焚香汇报给了祖先大人们。

  现在想改名字重新写一遍都不能了。这好好的带掰儿的男孩,硬是取了一个“艳”字!

  不过唯一的好处是,当时陶老爷没有来得及一时冲动,把“陶小妹”三个字带到家谱上!

  “……那……个……”陶老爷将头转向了四个儿子。

  “怎么了爹?”

  “我眼睛花了么?”陶老爷指着自己的眼睛,不死心。

  “应该……没有……”四人异口同声。

  “那……”老爷子两眼发红,天灵盖都在冒气。

  “?”

  “……我能一刀切了它么?”将苗头对准了陶艳宝宝的小豆芽。

  “……”鸦雀无声。

  四个儿子面面相觑,再看看他们的爹,不知道什么时候,呜呼哀哉,一头抽了过去。

  只有那被抱在产婆怀里的小陶艳,似乎还不知道自己偏离正直航道的命运,朝着匪夷所思的方向大踏步前进,还温婉地朝着他的哥
哥们笑咪咪,笑咪咪。

  在开头提到的这京城“只识黛墨描眉毛”的陶五少陶艳,就这样诞生了。

  *** *** *** ***

  陶公子叫“陶艳”,倒是一点也没有辱没这个香艳的名字,不知是不是陶老爷一家心存不甘,从小就对这个小儿子关爱备至。

  满月的时候特别请了道士来看相,也不知这孩子是不是天生就该有此劫难,有个男儿身,偏偏是女儿命。老道士反复叮咛,不要苛
求这个孩子过多,一切顺其自然,自有他的福分。若一定要立志将他培养成一代将才,恐怕适得其反,不好养活。

  两位老人听了进去,特别是陶夫人,有了道士的话,便自成一派放羊式的教育,不再苛求陶艳跟他的哥哥们一样,能文能武,沙场
杀敌。

  陶艳从小没有太多束缚,却也无半分的自觉。打小逃学跷课样样来,偏偏不学好,自恃一点小聪明终日无所事事。年纪稍大点,跟
几个京城有名的纨绔子弟混在一起花天酒地,不学无术。

  若不是他家的威望,恐怕陶艳早就混成了京城的地痞流氓。

  小时候没有教好,长大了不成器,从小把他当女孩子娇惯,没有经过风吹日晒,哥哥们小时候扎马步,练体力的训练,他全都省了


  他笑武艺野蛮,是莽夫之行,偏偏文科也拿不出手。科举考了几年了,次次名落孙山。恨铁不成钢,隔三差五,要么是被老爷子罚
跪祖宗牌位,要么是被两丈长十寸宽的马鞭教训。

  可陶艳就是一个没心没肺不长记性的主儿,好了伤疤忘了疼。这遭被打得连陶夫人都快心疼得背过气去,那厢却不知道人又跑到哪
里鬼混了。

  所谓一家有一家的种。说陶艳没出息,好在还有大家的风范。陶家历代精忠报国,心比明月,对国对民都是一片赤诚。陶艳有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