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持续百年的新疆探险史: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 >

第4部分

持续百年的新疆探险史: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转而占据了高昌,就封鄯善世子真达为鄯善王,显然没看上这个多沙少田的地方。
  还不待新的鄯善王真达收拾残剩,重建家园,北魏大军挟攻下河西的余威,开始进军西域。大将成周公万度归率5000轻骑兵离开敦煌,渡过流沙。到达鄯善境内时,只见国中百姓全不设防,散居山野。万度归令将士不得侵掠当地居民,使鄯善军民很受感动,望见北魏大旗便率相归服。真达无险可守,无兵可派,便面缚出都城请降。此后,真达随胡万度归回到北魏都城,而鄯善国则改由北魏大将交趾公韩拔镇守,并授予他征西将军、护西戎校尉、鄯善王的职衔。在鄯善/楼兰境内,照内地制度赋役其民,如同其他郡县一样。

二、经行者的一瞥(3)
此后,仅见《南齐书·芮芮传》有一段简略而又明确的文字,示明鄯善王国的最后结局。《南齐书》提到,在南朝齐永明年间(约为永明九年至十一年间,即公元491—公元493年间),益州刺史刘悛派江景玄出使丁零,“宣国威德”。丁零,一般认为就是指崛起不久的北方部族高车。江景玄在出使途中曾路经鄯善,据他亲临其地证实,那时的鄯善又为丁零所破,“人民散尽”。
  从《史记》所载的匈奴致汉文帝书中,楼兰王国首次见于中国典册,那是汉文帝前四年(前176)的事。到5世纪末江景玄从益州出使丁零,目睹鄯善为丁零所破,人民散尽,前后长达670年之久。而先被北凉残余所破,进一步又为北魏兵锋波及,最后,入据西域的丁零再一次涂炭其地,致使“人民散尽”,构成了楼兰亡国的“三部曲”。从秦统一中国起,中国历史上统一中原的王朝,立国最久的,是汉朝。两汉加起来,也不过400多年。当然,中国史册中并没有明确记载楼兰王国始建于哪一年,公元前176年只是它第一次走进史册。所以,无论就哪个角度而言,楼兰王国都可以称为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这样,人们就很难满足于那一句“人民散尽”的记载,还要进一步考察楼兰/鄯善遗民的下落,希望知道今天塔里木地区或其他地方有没有他们的后裔。
  史籍上没有再提那个弃国出逃的国王比龙,以及追随他那4000户人家“西走且末”之后的下落。如果认为他们从此再没有返回国都,那是符合一般推理的。到且末后,如果不北返罗布泊地区,那么只可能向于阗(即今和田地区)求发展。不过,不管他们下落如何,对于仍留下来的另一半鄯善国民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那时鄯善王国的半数是4000户,而《汉书》所载,汉朝楼兰王国共有1570户。所以仅就半数而言,也是西域各国当中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国王真达到北魏首都后,似乎没有再回家园残破的故国,而他也不可能带走多少臣民。
  管理者(王权)的更迭,与区域内的土著存没,是两回事。不管怎么说,从5世纪末,楼兰/鄯善故地没有出现替代性的新王国,反而成为无人定居的荒野,塔里木东端(特别是罗布荒原)失去了人气。
  亡国臣民寻找新桃源
  在亡国之际,除了逃往西方的且末,如果细检史籍,还能发现另一批楼兰/鄯善人的下落。据《周书·鄯善传》记载,在西魏大统八年(542),有个名叫“鄯米”的鄯善人曾“率众内附”——率领族人到内地居住。而《旧唐书》、《元和郡县志》、敦煌文书《沙州图经》都提到这样一件事:唐初,祖籍鄯善的土人鄯伏陁,原已移居伊州(即今哈密),但因占据当地的东突厥征税繁重,便率族人回到先民发祥之地鄯善居住,想作“化外之民”。回归了故土一段时间,可已经不适应祖籍罗布泊地区的气候与居住条件,又自动离开鄯善,重返伊州原居住的城市。由于胡人称鄯善为纳职,鄯伏陁又是从鄯善返还的,所以他们在伊州的聚落地被名为纳职。纳职便正式成为伊州的三个属县之一。所谓纳职,一般均认为就是如今哈密市以西65公里五堡乡的拉甫却克古城。
  以上零星史料证明,鄯善国人在国破家亡,失去故土之后,仍然为寻找一个新的定居地历尽艰辛。而没有了楼兰/鄯善王国的塔里木盆地东端,开始了另一个历史时期。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经行者的一瞥(4)
晦暗难明的新时期
  隋唐易代,唐朝势力一时还未能进入西域,便由西域其他势力来罗布泊地区填补了地缘政治的空白。大约在玄奘路经不久,就有康国——西域另一古老部族——人在其大首领康艳典带领下,入居楼兰故地,行政中心仍置于废弃百年以上的鄯善都城,从此,这里又称为“典合城”、“石城镇”。直到武则天的大周天授二年(691),石城镇仍由康国人充任镇将,并归属于沙州(即今甘肃敦煌)。
  此后的宋、元、明,中国史籍对西域的记载大多偏重于今哈密、吐鲁番、和田、喀什、伊犁等地,罗布泊及其附近地区已从历史上淡出,而丝绸古道也不再以楼兰古城或伊循城为必经之地,楼兰/罗布泊区域的历史,进入长夜。其间特别值得记上一笔的,是元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路经。
  马可·波罗见闻
  13世纪下半叶,意大利的两个商业发达的城市威尼斯与热那亚因为利益冲突,不停地以兵戎相见。1298年秋天的一场海战,威尼斯舰队全军覆没,舰长马可·波罗被热那亚人俘获。在热那亚阴暗潮湿的监狱,难友们发现这个刚入狱的马可·波罗见闻广博,为人风趣幽默。为了消磨这段苦难时光,马可·波罗向难友鲁思梯谦口述了自己在欧亚大陆的冒险与旅行。鲁思梯谦是比萨人,通晓法文,也许是别无事情可作,更可能是为其吸引,他便记下了马可·波罗讲述的经历。这就是此后若干世纪不胫而走的《马可·波罗游记》,它的原名叫《东方见闻录》。至今,这本游记已译成数十种文字,出过近百个版本,几乎尽人皆知,以此为题材的小说、电影、电视剧等,受到观众、读者的喜爱,普及面极广。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马可·波罗详细记载了他东行的路线。离开和阗,路经培因(今地不明)、车尔臣(今且末),他抵达了一个叫“罗布”的地方。据游记的各种注释本,一般均把这个罗布比定为卡尔克里克(在今若羌县城附近)。马可·波罗说,罗布是个大城,在罗布沙漠的边上,这个城市已归附元世祖忽必烈汗,居民全是伊斯兰教徒。那时,只要是准备渡过罗布沙漠的行人,必须在这个城市休整一周,备齐粮秣饮水。在沙漠中经过30天的行程,才抵达敦煌。沙漠中尽是沙山、沙谷,只有一处泉水甘甜可饮,另外有4处苦恶水质的泉水。马可·波罗特别记下了一件旅行于罗布沙漠时获知的“奇事”:
  旅人夜间上路时,如果有一个旅伴因为睡着了或其他原因落在驼队后面,他尾随大队时,就会听到旅伴的说话声音,甚至会听到有人在叫他的名字,于是他在恍惚间就迷失了方向,找到歧路上去,因而不少人困死在沙漠中。马可·波罗称之为“鬼语”。他进而说,白天有时也能听到“鬼语”或是鼓乐之声。这些都增加了渡过罗布——白龙堆沙漠的恐惧与困难。
  这是目前我们见到的唯一有关元代罗布泊地区的记述,尽管简略还掺杂有想象等成分。这说明,“白龙堆路”在元初仍是有人行走的商路,但条件已十分艰难,足以吓退不少驼队,只有最胆大或最急切的人,才敢冒险一试。除了卡尔克里克(若羌),罗布地区在那时已无人定居,至少没有其他城市。
  当然,这条资料存在一定问题。除了它含有较多的水分外(比如,说罗布沙漠要走一年才能通过),对《马可·波罗游记》本身,还有一定争议。据马可·波罗说,他曾在忽必烈汗庭供职17年,深受大汗宠信,广泛参与了元世祖朝的朝廷大政,为执行政务,到过包括云南在内的中国各省区,任扬州总督长达3年。可是,迄今为止,在元代文献中我们还找不到他的身影。不论是《元史》、《新元史》等正史,还是地方志、诗文集,甚至没有出现过他的名字。这不是有些奇怪吗?元朝重用色目人,除马可·波罗之外,有众多色目人在朝为官,最高担任丞相,元史不乏这类记载。马可·波罗已学会了蒙古语及汉语,并深入到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可以说有相当的影响,却没见谁提过他。这个“疏忽”不是太离谱了吗?
  当然,那也只是让人感到奇怪,还不足以推翻《马可·波罗游记》。但就文献学来说,上述情况不能说不是个问题。这里我无意于给熟悉热爱这本书的人泼冷水,我自己也十分喜爱这本游记,我只是想指出,尽管存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关于“罗布大城”的描写,但宋元时期罗布泊地区的情况,仍然不够清楚。目前还不能证明元初这一带曾突然繁荣起来,因为完全没有别的佐证:考古的与历史文献的。
  罗布泊岸边的神秘村落
  中国新疆一部权威方志——《新疆图志》把最后的一瞥投向楼兰/罗布泊地区。在其“建置志”中这样写道:罗布淖尔地势辽阔,但沙卤少田。当地居民饱暖之外并无盈余,在农闲时,则打柴捕鱼。在罗布淖尔北岸,有两个古老的村庄,远远看上去,丛薄蔚然。早在乾隆年间,两村尚有五百户人,但到了清末,一百多年间则只剩五六十家居民了。两个村子里的居民互为婚嫁,从不与外人通婚。他们不从事农业,全靠捕鱼为食,织野麻作为衣服,用天鹅和其他水禽的羽绒防寒。虽然也说维吾尔语,但不懂诵经做礼拜。寄居于用红柳、胡杨制成的窝棚,窝棚里都挂着干鱼。他们相戒不与外人来往,并认为只要与外人接触就会染上天花。清政府在这两个村子各委派了一个世袭的首领——五品伯克。而罗布淖尔其他广袤无人的荒野,每逢新疆南部出现战乱,就成为避难者的渊薮。
  一般认为,这两个固守在罗布泊——蒲昌海北岸的村落,其居民就是楼兰王国的幸存后裔。当然,除罗布泊北岸,还有些罗布人被迁移到尉犁或塔里木地区的其他地方。除哈密的纳职,民间一直传说,如今和田专区的洛浦县,其居民就来自罗布泊,洛浦只是罗布的一个不同译法。
  不管怎么说,尽管楼兰王国覆灭已一千多年,楼兰民族也早已风流云散,在罗布泊的荒原上,如今只有古遗址、古城、古道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为这个生机旺盛、命运多舛,弃婴般的古老国家记上历史的一笔。楼兰的风韵,楼兰的气息,楼兰的文化,就像古木的年轮,难以为风沙所磨灭,就像留在岩层中的化石,将由历史来为其验证真身;就如同金字塔旁的斯芬克斯,几千年的岁月没有消磨掉它谜一样的面容。沙去沙来、水渍水涸,人们却找不到本该明明白白的答案。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两个楼兰(1)
罗布泊与黄河正源
  在人们的心目中,楼兰王国是与罗布泊联系在一起的。前面我们介绍过,到公元前176年,楼兰的名字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史籍中。但是,罗布泊则远不是在汉初才为世人所知,早在先秦的古籍《山海经》当中就一再提到它,当然,那时不称它为罗布泊,而称之为“洠蟆薄K档铰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